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体育俱乐部式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121.43 KB
- 文档页数:1
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初探①李慧林 常向丰(山西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晋城 048000) 摘 要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教育,高职体育教育应充分体现职业院校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意义进行阐述,试图构建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架构,并为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些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俱乐部 教学模式 1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内涵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和根据教学条件所开设的项目,系统学习该项目的原理与方法、组织与欣赏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培养,从而达到真正掌握一至两项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的一种教学模式。
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的特征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提高体育能力,以教学俱乐部形式进行教学。
这种方式的教学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验到快乐感、成就感,达到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目的。
学校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它把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有效地衔接起来,使体育向终身化方向发展。
2 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意义2.1重视学生的主体选择,拓展体育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重视学生的认识和情感体验,提倡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体育教学的活动内容和运动形式上,能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出更多的、更灵活的选择机会,使学生的创造性与选择性相结合,从客观上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条件。
另外该模式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职院校体育师资和场馆等教学软硬件不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的现状,拓展了体育教学的时间与空间。
2.2有效的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个性爱好发展的空间。
在极大程度上能够使每位学生个人兴趣得到满足,主动性得到极大加强,并自觉地在实践,去体验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觉,主动地动手习惯,为专业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提供了良好的培养环境,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摘要:通过两年的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职院校中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体育课态度的转化,养成运动习惯,提高运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尤其是实行学分制的高职院校较理想的体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on the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of higher vocational sports club teaching modelzheng guojin(yib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bin, 644003, sichuan province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2-year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it shows that the practice of sports club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ports class attitude, cultivate good sports habit, promote the sports abilities and interpersonal abilities, further develop the variety of sports activities and cultivate good campus sports environment. the sports club teaching model is an ideal one that meets the new era and credit system.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ports club; teaching model1.研究目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将传统体育教育中的以牺牲学生个性、兴趣、爱好为主的模式进行了改善,取消行政班级建制,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选择运动项目,选择学习时间,采用多类型、多层次的组织教学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型体育教学的单调与乏味,极大地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整体互动功能,因此,日益受到学校师生的认同。
关于高职高专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社会经济变革时期对高职高专体育的新需求,以及它给高职高专体育教学工作带来的新变化,进而对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并在西安工程大学高职体育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未来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俱乐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担负着神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
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深化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改革,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把高职高专教育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尚有大量的课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在此背景下,我国高职高专体育教育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
一、高职高专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高职高专体育教育通常安排两学期或三学期的教学课。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体育教育受到各学校的高度重视,这说明,大家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它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与特殊功能,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高职高专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的问题,满堂灌、注入式的现象基本上没有改变,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传统的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理念重视学科知识、技能、体力的系统教学,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弘扬,割裂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联系,其结果是学校体育教学远离了人的培养这一基本宗旨。
(3)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些学校对于高职高专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功能认识不够,致使对体育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导致体育课程建设落后于其他学科,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体育的品质提升。
(4)传统高职高专体育效能的研究往往基于学校体育功能的简单概念,常常只涉及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效能,忽略了高职高专体育效能的复杂性。
高职高专体育管理的关键因素包括以学校体育教学重点对象——学生为焦点的、持续的过程改进,以及体育教师、行政人员乃至学校全体人员的全身心投入。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摘要:我国的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离不开一般规律而存在。
它必将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是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趋势。
本文分析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不足,并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良性发展提供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高校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的一种新型组织管理形式,是深化高校体育体制改革的产物。
高校体育俱乐部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思想的体现,也成为高校体育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的载体和归属,它对于缩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构建现代大学体育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高校体育俱乐部体育课的特点1.1 俱乐部制体育课的模式。
俱乐部制体育课是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体育课的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由选项上课,不受班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的限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1.2 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
俱乐部制体育课可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自行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做到系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培养了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
在教材结构上,重视理论教学,突出对学生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意识的培养。
1.3 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启发和诱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进行学习和锻炼,注重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摄取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和观念。
1.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俱乐部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三自主”,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重视学生的认识和情感体验,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设备,拓展了体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多,师资和场馆等教学软硬条件紧缺的矛盾。
1.5 考核评定应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这样才能建立起与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相适应的考评体系,才能发挥广大师生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构建科学教学、科学锻炼、科学健身、学生为本、发展为本的高校体育教育新体系。
论析高职体育俱乐部模式教学的重要性我国高职院校的传统体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时代需求。
以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仅是培养专门的体育人才或者提高人才的体育素质,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身体需求。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已不再仅限于物质方面,而且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
尤其是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渴望,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强烈。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个性的解放,人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尊重。
这体现在体育教学中便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逐渐成为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
以往我们的教学是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
这是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体育教育资源相对紧张,教师数量少,而学生数量多。
因此,只能是学生调整自己以适应教师的节奏。
但是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学生已经成为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教师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服务者角色。
体育教学中的俱乐部教学模式便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打破了以往体育教学中的时间限制、地点限制,教师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对学生进行更为细致周到的指导教学,也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的天赋都能得到启发,每个学生的优势都能展现在大家面前。
体育俱乐部模式以其更加人性化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激发了他们的对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和兴趣。
对于他们树立众生锻炼的意识也起到重要作用。
1 体育俱乐部的起源俱乐部这种形式最早产生于欧美国家,他主要是指志趣相投的人们自觉组成的社会团体和各种娱乐场所。
俱乐部体育教学就是指以俱乐部的形式将人们聚集到一起,对其实施体育教育。
这种教育形式中被教育者是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接受教育的要求,然后教育者在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专门的辅导教学。
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这些成员能够及时的掌握学体育技能和体育方法,满足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或者进一步开发他们身上的体育天赋,使之成长为有潜力的特殊体育人才。
这种教学模式有高度的组织性和自发性,联系成员之间的纽带就是对某个体育项目的共同爱好,而且无论是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有较大的自由空间,不必拘束与课堂限制,只要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即可。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俱乐部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对新时期的学校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改下的课程教学要求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核心的单一教学模式,必须要把学生上升到课堂的中心地位,即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核心,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力争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提升,成为真正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由于很多体育教师在大学阶段接受的是专业化的教育,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往往沿袭自己上学时的教学方法,缺乏对于学生实际富有针对性的变化。
教学模式的僵化使课堂缺乏生命力,学生积极性不高。
同时,受专业成绩第一位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就认为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差不多甚至是凑合一下就可以了,从态度上就缺乏认真的思想,也会导致体育课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另外,很多体育教师由于受到学校和学生对于体育课不够重视的现状的影响,自己的积极性就不高,“放羊式”的教学模式经常出现,这无形之中也造成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不重视。
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新课改的实行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重视课堂教学环节,构建积极高效地课堂。
在这样的时代需求的召唤下,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俱乐部式教学模式就是当前很多学校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笔者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受新课改的影响,也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这一模式,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俱乐部是教学模式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那就是体育课堂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升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体育学科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另一方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增强自己的体育锻炼意识,从而增强体质,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