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2020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堂学习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49 MB
- 文档页数:19
/ 53 / 5/ 54教学程序 教 学 内 容学 生 活 动 资源安排、设计意图 4.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展示几组的观察记录数据及对应的像的性质。
特别注意强调实像的判断。
师生分析:先分析成像的条件。
(1)对数据进行观察并初步分析。
(2)再通过用Excel 对数据排序转换,把物像的情况直观的显示出来。
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和分析。
通过刚才大家的观察,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到成缩小像的规律。
结论:1.u>2f ,成倒立、缩小、实像 ,f<v<2f ;物距减小,像变大,像距增大。
2. u=2f ,成倒立、等大、实像,v=2f 3. f<u<2f ,成倒立、放大、实像 ,v>2f ; 4. u=f 不成像5. v<f 成正立、放大、虚像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成像的性质。
学生观察数据并进行分析,从中自己归纳得出结论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形找到规律。
并能顺利描述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分析思考、交流 学生实验:研究u<f 的成像情况。
汇报观察结果。
从数据直接得到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以往教学中的难点,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分析成像本节课设计了用Excel 对数据排序转换,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得到结论,突破了难点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师生共同观看Flash 动画,将探究全过程进行逐一回顾;播放连续变化的动态过程,学生练习,学案展示, 教师运用展台展示、互动回忆、回答 动态记忆 讨论、作答、交流 难点突破,学生记忆中实验,仅仅限于的几个特殊位置,通过此素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 / 5。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2)成像练习题及答案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_____。
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透过凸透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3.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在将蜡烛从远处移向凸透镜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___。
二、选择题5.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要使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是()A.u<10cm B.10cm<u<20cm C.u>10cm D.u>20cm6.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
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7.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15cm C.10cm D.5cm8.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5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三、实验题9.如图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学习目标导航1.了解透镜的种类。
2.知道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全解知识点一认识透镜1.透镜的类型按其厚薄的形状可分为两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是判断透镜类型的方法。
图示”表示,”测定凸透镜焦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汇聚于一点,用刻度尺测出此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如图4-5-1所示,此凸透镜的焦距为40.0cm-30.0cm=10.0cm3.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例如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到焦点上,如图4-5-2所示。
由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若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因此利用凸透镜可产生平行光,如图4-5-3所示。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例如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发散射出,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焦点。
如图4-5-4所示。
由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因此从凹透镜一侧射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4-5-5所示。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但光线经凸透镜后并不一定会聚到一点,而是指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使它的光束变得更会聚。
如图4-5-6所示。
(2)不能将会聚作用理解成将光线会聚于焦点,只有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才能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主光轴的焦点上。
(1)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去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使它的光束变得更分散。
如图4-5-8所示。
(2)不能将发散作用理解成折射光线发散的,只是相对于入射光线变得发散了一些,折射光线可能是发散的,也可能是平行的。
例1 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边充以烟雾,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成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如图4-5-7甲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