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定点监测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5.48 KB
- 文档页数:2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计(一)监测范围不同年龄、品种的鸡、鸭、鹅和其它家禽及野生禽鸟,貂、貉、虎等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以及高风险区域内的猪。
重点对种禽场、商品禽场、活禽市场、水网密集区、候鸟密集活动区和重点边境地区家禽进行监测。
(二)监测时间春秋进行两次集中监测,春季集中监测在5月底前完成,秋季集中监测在11月底前完成。
日常监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对重点活禽市场实行每周定点监测制度,并于7月中旬,对大中城市活禽市场进行一次全面监测。
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三)监测数量各省(区、市)每次集中监测至少采集20个种禽场(血清样品≥20份/场、泄殖腔/咽喉拭子双份样品≥20份/场)、30个商品代饲养场户(血清≥20份/场、泄殖腔/咽喉拭子双份样品≥20份/场)、30个重点活禽市场(泄殖腔/咽喉拭子双份样品≥20羽份/场)、10个猪场(血清和鼻腔拭子各≥20头份/场),野鸟新鲜粪便样本≥100份。
貂、貉、虎等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根据实际情况采样监测。
对发现的死鸟需全部进行检测,并及时将阳性样品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
血清样本总量不少于1200份,拭子样品和野鸟新鲜粪便采集总量不少于1900份。
(四)检测方法1.免疫抗体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1)方法:血凝抑制试验(2)判定:弱毒疫苗,商品代肉雏鸡第二次免疫14天后,鸡群免疫抗体转阳≥50%为合格;灭活疫苗,家禽免疫后21天,HI抗体效价≥24为免疫合格。
2.用RT-PCR检测方法,进行泄殖腔、咽喉拭子和野鸟粪便的病原学检测。
(五)监测结果处理与报告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对阳性禽及其同群禽进行隔离,必要时进行扑杀,并无害化处理。
2.将阳性样品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确诊,经确诊阳性的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3.对检测阳性的活禽市场休市,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对同群禽采取强制性措施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追溯来源,追查免疫情况。
武汉市2018年禽流感和新城疫定点流行病学调查为了控制禽流感和新城疫等动物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武汉市农业和农村局于2018年展开了一次流行病学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武汉市发生的禽流感和新城疫定点流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准确的统计分析,其结果也将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以下是本次调查的具体情况。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武汉市各个农场、畜牧场、禽场、市场等等生产、经营禽畜的场所。
其中,针对禽流感的调查对象为鸡、鸭、鹅、鹌鹑等禽类,针对新城疫的调查对象为猪、牛、羊等畜类。
二、调查方法(一)定点调查针对禽流感和新城疫两种病的流行情况,武汉市农业和农村局在各地设立了调查点,对禽畜的健康状况、养殖条件、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同时,对禽畜和环境中的病原体进行采样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实行防控措施。
(二)排查发病情况武汉市农业和农村局组织动物防疫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武汉市各个区县进行了排查。
通过调查统计制定出禽流感和新城疫疫情的发病情况,包括患病数量、死亡数量、传染率等指标,为下一步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三、调查结果(一)禽流感情况从2018年1月至12月,武汉市各区县一共报告禽流感疫情42次,发生死亡3093只,扑杀鸟禽70876只,疫情发生率为0.07%。
鸡、鸭、鹅、鹌鹑等禽类均有发病情况,其中鸡占疫情总数的53.7%,其他禽类分别占16.3%、15.9%和14.1%。
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发病原因是环境卫生不佳、饲养管理混乱、构建病毒毒株变异等造成的。
禽流感疫情多发生在养殖密集的地区,尤其是部分小作坊式养殖场,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受影响较小。
(二)新城疫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新城疫的主要病原体是支原体,发病原因与禽流感较为相似,主要与养殖环境卫生不佳、饲养管理混乱等相关。
在病例的控制方面,扑杀病毒通过覆盖深入养殖场内部进行全面清洗、消毒,结合药物治疗,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鸡新城疫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鉴别诊断与防治作者:靳才勇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01期摘要新城疫与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我国养禽业的常见疫病,从临床症状与病理特征方面分析了鸡新城疫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鉴别诊断方法,并总结了两者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鉴别;诊断;防治中图分类号 S85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244-01一般鸡出现有喘气、呼吸困难、啰音、面部肿胀、咳嗽、鼻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无其他异常却突然死亡的现象,可以考虑为急性新城疫或高致病性禽流感。
由于鸡新城疫与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临床上常常混淆,以下分别就鸡新城疫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分析,并总结两者之间的主要鉴别诊断方法。
1 鸡新城疫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鉴别诊断1.1 鸡新城疫的主要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鸡新城疫在各种日龄的鸡群中都可发病,尤其是雏鸡、育成鸡感染后发病更加迅速,有可能在前一天鸡群还表现相对正常,到第2天鸡群就出现精神不振,饮水、采食均下降,并排黄绿色稀粪,同时出现呼吸道症状。
产蛋鸡群发病后,观察外观并无太大异常,但病鸡逐渐消瘦,少数出现神经症状,产蛋恢复较缓慢,并有部分鸡成为假产蛋鸡。
鸡新城疫典型病理变化表现为腺胃乳头、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黏膜出血或溃疡,盲肠和直肠呈条纹状出血。
消化道:腺胃黏膜乳头出血,小肠黏膜肿胀、坏死、出血、溃疡,盲肠和直肠呈条纹状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溃疡。
气管:气管黏膜增生、肥厚伴有卡他性渗出物。
浆膜:心冠脂肪、内脏浆膜有针尖出血点。
卵巢:产蛋鸡卵泡松软、包膜充血、出血,卵泡破裂,卵黄流入腹腔[1-2]。
1.2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高致病性禽流感一般易发于产蛋鸡群,发病鸡表现为闭眼缩颈、冠发紫、精神沉郁,同时伴随有呼吸道症状,采食、饮水量及产蛋量都下降,并排黄绿色粪便。
高致病性禽流感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征。
摘要: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禽类高度传染性疾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上同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都具有传播快、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征。
因此对基层检验检疫机构和各地兽医站来说,能够快速准确地将二者区分开来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从临床、血清学等方面介绍了实践中可用于二者的鉴别诊断方法为有效的鉴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提供参考。
关键词:禽流感;新城疫;鉴别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8.16.035吴荣华,吕英然(江苏省句容市畜牧兽医总站,江苏句容212400)鉴别高致病性禽流感与新城疫的实践总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人、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甚至很多珍稀野生动物的繁衍和生存,从而对经济也造成极大的影响。
人接触了病禽及其分泌物,吸入了病禽飞沫,以及误食病禽制品或被病禽污染的食品后,都可能被感染。
与此同时,新城疫也一直严重危害养禽业的发展,新城疫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家禽呼吸困难、神经紊乱、浆膜和黏膜出血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传播快,死亡率高。
发病时若不及时将二者鉴别和控制,则可能引起疫病的流行。
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的诊断主要从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两个方面考虑。
1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的临床诊断1.1病原学从病原学上看:高致病性禽流感属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 型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有两类重要的抗原,它们分别为:表面抗原和型特异性抗原。
表面抗原主要指HA 和NA ,目前已发现有15种,分别命名为H1-H15,N1-N9,其中H5N1可感染人。
新城疫病毒属RNA 病毒中单股负链病毒2.2干旱胁迫对蒙古栎幼苗生物量的影响通过图1、图2、图3、图4显示可知,当蒙古栎受到干旱胁迫时,对其生物量的积累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干旱胁迫程度加重,蒙古栎生物量的积累呈下降趋势。
9青年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检测谢梅,刘广喜,田亚娜(衡水市冀州区农业农村局053200)2016年以来,衡水市冀州区某青年鸡养殖场根据疫苗厂家的建议结合本场经验,自拟免疫程序进行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主要疫病免疫,未发生过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
为摸清该场青年鸡免疫抗体水平,给免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19年7月30日对该场52日龄青年鸡随机抽取30只鸡血清进行了鸡新城疫、H5亚型禽流感(Re-11株,Re-12株)和H7亚型禽流感(H7Re-2株)免疫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鸡新城疫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平均为9.1log2,H5亚型禽流感(Re-11株)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平均为9.8log2,H5亚型禽流感(Re-12株)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平均为9.2log2,H7亚型禽流感(H7Re-2株)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平均为10log2,免疫抗体效价高而整齐,现将该场鸡免疫方案及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供兽医同行和养鸡工作者参考。
1鸡饲养管理和免疫情况1.1饲养管理情况该青年鸡养殖场位于村东南角,距村500m ,养殖场周围为杨树林。
育雏舍为全封闭鸡舍,自动控温、自动通风、人工光照。
育雏笼为阶梯式育雏笼,自动饮水、自动喂料、自动清粪,自己出饲料配方让某饲料厂配制混合饲料。
采取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方法,每批饲养35000~40000只,鸡饲养周期55~60d 。
1.2免疫情况1.2.11日龄在孵化场喷雾免疫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默沙东Ma5+Co30)1头份。
1.2.27日龄用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点眼1.2头份,同时肌肉注射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鸡新城疫、H9亚型禽流感二联灭活疫苗0.3mL 。
1.2.314日龄翅根刺种杨凌绿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二联活疫苗1.5头份,同时肌肉注射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H7-Re2株)0.3mL 。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实验室检测分析摘要: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由A型禽类感染而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目前,该疾病已经被世卫组织列入了一种动物流行病。
近年来,当地频频从禽类中分离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全国各地都在加紧开展实验室检查。
鉴于此项工作的特殊性,文下简要介绍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安全检查,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防止其泄漏;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垃圾处置、日常严格消毒等方面的总结,重点知识可供参考。
关键词:高致病禽流感;实验室检测;分析一、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检验方法禽流感是一种流行于世界各地的禽类疾病,它的致病力特别强,并且禽流感病毒有非常多的寄生宿主,其对哺乳动物、人类等均可造成严重危害。
禽流感的临床症状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根据不同的病原亚型,有轻微的差别。
H7型病毒,通常会引起典型的呼吸道症状;H9N2亚型,可引起普通流感;H7N9亚型是最严重的,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极高。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所有亚型中危害最大的一种,从合理预防病毒的观点考虑,及早识别和治疗,是防止疾病传播的基础。
目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还需要借助实验室的检查,主要涉及病毒的培养、病毒监测、抗体测定、核酸检查四个方面。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AIV的检测主要使用了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鸡胚病毒培养与隔离方法,虽然这种技术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高的检出率。
但因为其操作过程复杂,且检测需要符合相关的生物安全等级要求,不宜进行大规模的野外诊断和大规模的人口普查。
血清学技术无法对样本进行高通量的处理,且仅能显示受试者曾经感染AIV,不能精确的判断病人现在是不是已经被感染或者是携带了某种禽流感病毒。
PCR技术虽然检测时间相对较短,但由于缺乏高度特异性的结果,很易于导致误诊,所以必须和其它的检验方法如定序法相结合,以便于把其扩增结果用作对标准DNA片断的确证手段。
临床如何鉴别新城疫与禽流感差别高致病性禽流感与新城疫同属禽类烈性传染病,都具有传播快、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征,在国家动物防疫法上同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在当前各地围追堵截禽流感的重大战役中,我们在临床诊断时要特别注意禽流感与新城疫的鉴别,不要被两者相似症状所迷惑;又因为目前对这两种病采取的控制扑杀的规定不一样,所以一旦造成误诊误判,后果将不堪想象。
高致病性禽流感与新城疫同属禽类烈性传染病,都具有传播快、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征,在国家动物防疫法上同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在当前各地围追堵截禽流感的重大战役中,我们在临床诊断时要特别注意禽流感与新城疫的鉴别,不要被两者相似症状所迷惑;又因为目前对这两种病采取的控制扑杀的规定不一样,所以一且造成误诊误判,后果将不堪想象,因此必须具备鉴别新城疫排除禽流感的能力。
两者在临床上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诊断。
从流行病学调查上去鉴别1、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临床上最为多见的是多呈短期内大批死亡,有的死前甚至不表现临床症状。
目前高致死性(最急性)的新城疫已不多见,而急性、亚急性的新城疫,多呈渐进死亡,且死亡率远比高致病性禽流感低得多,(目前一般在出现死亡的最初5天内不超过20%)病程也拖的较长,大群鸡病程多在4~5天以上。
2、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的疫点及疫点附近,不仅鸡发病,其他家禽(如鸭、鹅)也会发病,而新城疫一般只引起鸡发病。
3、必须调查鸡场主(或农户)其鸡群免疫接种情况,期间新城疫疫苗、法氏囊病疫苗及禽流感疫苗是否按程序接种,在此之前鸡群是否患过其它疫病。
如果前不久曾患过法氏囊病,则鸡群很可能因其免疫机能遭到破坏而影响新城疫苗的免疫效果,法氏囊病继发或并发新城疫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
4、现场查看鸡舍的通风情况,兽医人员只要走进鸡舍即能感觉到舍内氨气的程度(冬春季节鸡舍光顾了保温而忽视了通风),又能亲眼看到鸡群的精神状态和发病状况。
因为舍内空气过于混浊极易引发呼吸道病,而患呼吸道病(如慢呼、传支或传染性气囊炎等)的鸡群也是很容易并发新城疫的。
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及流调方案为切实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规律和疫情动态,及时发现疫情隐患,提高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能力,按照集中监测和日常监测相结合原则,根据自治区兽医局下达的202**年监测和流调任务结合***区防疫员工作效果需要,制定本方案。
***区动物疾控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羊小反刍兽疫、猪蓝耳病的免疫抗体监测和病原学监测拭子的采集送检及流调工作,兼顾牛结核病的监测工作,社会化组织配合开展、完成动物疫病每月流调工作。
及时汇总分析和通报监测结果,并将监测结果按时上报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方案1.监测范围:不同年龄、品种的鸡、鸭、鹅和其它家禽,重点对种禽场、商品禽场、活禽市场等家禽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春秋进行两次集中监测,春季集中监测在5月底前完成,秋季集中监测在11月底前完成。
日常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3.监测数量:202**年本级兽医实验室的监测采样原血数量初步定为100份。
4.检测方法、判定标准方法:血凝抑制试验。
判定:灭活疫苗,家禽免疫后21天,HI抗体效价≥24为免疫合格。
(二)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方案1.监测范围:不同年龄、品种的猪、牛、羊。
重点对种畜场、规模饲养场家畜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春秋进行两次集中监测,春季集中监测在5月底前完成,秋季集中监测在11月底前完成。
日常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3.监测数量:202**年本级兽医实验室原血采样数量初步定为猪、牛、羊各为100份。
4.检测方法、判定标准方法:O型口蹄疫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或液相阻断ELISA。
判定: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液相阻断ELISA,免疫21天抗体效价≥26为免疫合格。
(三)猪瘟免疫抗体监测方案1.监测范围:不同年龄、品种、用途、饲养方式的猪。
健康养殖·防控452020.01 畜牧业环境摘 要:针对我国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现状,开展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抗体水平的分析十分必要。
根据文献资料和现实调查,针对养鸡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后一次性进行的免疫效果评估很多,但对疫苗免疫后不同时间抗体水平跟踪监测的较少。
为此,开展了跟踪检测几个鸡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后不同时间的抗体水平研究。
对洛阳市4个规模化鸡场共进行了33次共990羽(份)的血清抗体检测,总合格率为99.0%。
A场、B场、C场免疫程序有缺陷,存在较长的免疫保护空白期,D场免疫程序较合理,免疫保护空白期最短。
成年鸡用H5亚型H7N9流感重组三价灭活疫苗免疫,免疫保护期可达到4个月以上。
所选两个疫苗厂疫苗的免疫效果无明显差异。
强化免疫抗体水平较上次免疫抗体水平上升快而且维持时间较长。
关键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抗体;监测;分析目前,我国使用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主要是H5亚型重组H7N9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开展对疫苗免疫抗体的监测十分必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跟踪监测几个鸡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后抗体消长情况,为规模化鸡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选择提供数据评估参考;指导规模化鸡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的优化。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和仪器1.1.1 疫苗疫苗分别选用青岛易邦H5亚型H7N9流感三价(Re-6 Re-7 Re-8)灭活苗(疫苗批号:160740201)和乾元浩H5亚型H7N9流感三价(Re-6 Re-7 Re-8)灭活苗(疫苗批号:2016021)。
1.1.2 试剂H7N9流感病毒H5(Re-6)亚型血凝抑制试验抗原和阴阳性血清,购自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批号:2015047,冻干的抗原和血清均按瓶签上规格标注的量,用PH值7.2 0.01mol/L PBS配置、阿氏(Alsevers)液的配置以及1%鸡血红细胞悬液的配置,按参考文献[1]操作。
国内动物疫病监测方案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方案一、监测范围鸡、鸭、鹅和其它家禽及野生禽鸟。
重点对种禽场、商品禽场、活禽交易市场、水网密集区、候鸟密集活动区家禽进行监测。
二、监测时间各县、区(市)根据下达的监测任务量进行统筹安排,月度常规监测原则上每月至少开展1次,春秋防各进行一次集中监测,分别在6月3日前和12月3日前完成。
三、监测数量(一)免疫抗体监测1、定点监测:按照附件4要求采样送检。
2、常规监测:各县、区(市)每月参照市农委下达的常规监测任务组织开展辖区内监测工作。
3、集中监测:各县、区(市)按照市农委下达的集中监测任务分上、下半年组织开展辖区内集中监测工作。
其中,新蒲新区、遵义县、凤冈县、湄潭县、赤水市每次采集1个种禽场,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县、绥阳县、桐梓县、赤水市每次采集2个商品代饲养场,其余县、区(市)每次采集1个商品代饲养场户,红花岗区、汇川区每次采集2个重点活禽市场,遵义县每次采集1个重点活禽市场。
剩余任务可根据各地重点防控对象,自行选择场(户)采集样品进行监测。
(二)病原监测1、相关县、区(市)每次集中监测应采集不少于1个场群(自然村),每场群(自然村)采样不少于30份泄殖腔/咽喉双棉拭子样品。
送样任务详见《遵义市2013年动物疫病监测任务表》(附件3)2、相关县、区(市)省级定点监测点每季度采集养禽场(户)泄殖腔/咽喉双棉拭子样品(见附件4)。
五、检测方法(一)血清学检测方法及判定猪免疫28天后,其它畜免疫21天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1.方法:o型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液相阻断elisa(省、市(州)级选用本方法),使用合成肽疫苗免疫的,采用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进行检测;亚洲ⅰ型和a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
2.判定: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液相阻断elisa:抗体效价≥26 为免疫合格;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附件:1.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计划2.H7N9亚型流感监测计划3.新城疫监测计划4.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监测方案5.小反刍兽疫监测计划6.猪流感监测计划7.疯牛病痒病监测计划8.蓝舌病(欧洲8型)监测计划9.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监测计划10.家畜布鲁氏菌病监测计划11.牛结核病监测计划12.动物狂犬病监测计划13.家禽疫病定点监测计划14.家畜主要疫病定点监测计划15.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16.专项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附件1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计划一、监测目的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状况,重点监测H5亚型流感流行情况,配合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监测H5亚型流感毒变异状况;评估家禽免疫后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水平。
二、监测范围鸡、鸭、鹅和其它家禽及野生禽鸟。
重点对种禽场、规模商品禽场、活禽交易市场、水网密集区、候鸟密集活动区和边境地区家禽进行监测。
三、监测要求(一)日常监测在辖区内活禽市场或养殖场进行采样监测,每月自行检测50份家禽血清(鸡35份,水禽15份)。
具体分工:每个乡镇负责一个月的样品组织工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采样。
具体安排如下:1月份新圩镇。
2月份檀圩镇。
3月份佛子镇。
4月份那隆镇。
5月份三隆镇。
6月份陆屋镇。
7月份旧州镇。
8月份太平镇。
9月份烟墩镇。
10月份沙坪镇。
11月份武利镇。
12月份伯劳镇。
(二)集中监测春、秋季开展集中监测工作。
分别于6月底和11月底前完成。
具体监测方案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并组织实施。
四、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血清学样品1.检测方法。
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详见《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GB/T 18936-2003)。
2. 判定标准。
(1)免疫合格个体:对灭活疫苗免疫的家禽,免疫21天后HI抗体效价≥24。
(2)免疫合格群体:对弱毒疫苗免疫的商品代肉雏鸡,第二次免疫14天后免疫抗体转阳≥50%;对灭活疫苗免疫的家禽,免疫合格个体数量占群体总数的70%(含)以上。
附件1:国内动物疫病监测计划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计划一、监测范围鸡、鸭、鹅和其它家禽及野生禽鸟,貂、貉、虎等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以及高风险区域内的猪。
重点对种禽场、商品禽场、活禽市场、水网密集区、候鸟密集活动区和重点边境地区家禽进行监测。
二、监测时间月度常规监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春秋季节各进行一次集中重点监测,分别在6月底前和12月底前完成。
如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三、监测数量月度常规监测数量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各省每次集中重点监测时采集血清学样品不少1000份,病原学样品不少于950份,水禽养殖量大的省份水禽采样数量不低于样品总数的30%。
每次至少采集15个种禽场(血清样品≥ 20份/场,泄殖腔/咽喉拭子双份样品≥ 10份/场),30个商品代饲养场户(血清样品≥ 20份/场,泄殖腔/咽喉拭子双份样品≥ 20份场),20个重点活禽市场(泄殖腔/咽喉拭子双份样品≥10羽份/场)、10个猪场(血清样品≥10头份/场)。
野鸟以及人工饲养的貂、貉、虎等野生动物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样监测。
四、检测方法1. 血清学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1)方法:血凝抑制试验(HI);(2)判定:弱毒疫苗,商品代肉雏鸡第二次免疫14天后,鸡群免疫抗体转阳≥ 50% 为合格;灭活疫苗,家禽免疫21 天后,HI 抗体效价≥24为免疫合格。
2. 病原学检测方法RT - PCR 或荧光RT - PCR 检测方法。
(五)病原学检测阳性样品及动物的处理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对阳性禽及同群禽进行隔离,必要时进行扑杀,并无害化处理。
2.将阳性样品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确诊,经确诊阳性的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对检测阳性的活禽市场休市,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对同群禽采取扑杀措施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追溯来源,追查免疫情况。
4. 将阳性情况按快报要求报告。
口蹄疫监测计划一、监测范围猪、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