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博在突发性事件中的作用及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论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一、研究背景及目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突发事件报道一直是是各类媒体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在突发事件中往往存在一些非常态的传播,比如起哄、流言、骚乱等等一些消极信息的出现。
此时,媒体则应利用自己的媒介资源义不容辞地就突发事件中的各种情况向社会和公众进行通报和分析,以引导人们来正确的面对突发事件。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传统主流媒介不再是突发事件报道的唯一主角。
其中微博作为后起之秀,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已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几乎所有的突发事件第一落点都在微博,比如上海11·15火灾事件、日本9.0级强震以及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微博都是最早的信息来源。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在他的《微博促进政府转型》演讲中说:“微博的崛起是中国社会力量崛起的重要标志。
”为了促进我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传统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和微博等民间舆论场二者缺一不可,应该相互取长补短。
微博上的信息可能鱼龙混杂、时现乱象,但它在提供信息的数量、时效方面占有优势,尤其是在突发事件方面更具人情味;传统媒体即使不能全方位、细节化引用微博,但也应将目光投向由微博引发的网络舆情,这也是关注网络舆情,回应网民的一种表现,同时也可以促进微博走向一条真正为民服务的道路。
二、理论基础随着网络媒体的逐步兴起,几乎所有的社会热点都能通过排行榜进行监测,如首页推荐、新闻排行、论坛热帖排行、博客标签排行、搜索引擎热词等等。
而最近两年这种现象发生了变化,随着微博话题榜和百科热词排行榜的出现和日益成熟,微博以其敏锐性和开放性迅速成为反映社会沸点的重要晴雨表。
另外手机网民激增,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实现了对接,因此,社会进入真正的平民舆论时代。
和传统媒体相比,现在的网络信息无论在第一消息源的比重上,还是在有影响的独立言论数量上,都大幅度上升。
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传播影响及作用分析——“以天津港爆炸事件为例”【摘要】这些年,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开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开展,使得传统主流媒介不再是突发事情报导的唯一主角。
其间微博作为后起之秀,凭仗其共同的技术优势在突发事情的报导中已扮演着不行替代的角色,几乎所有的突发事情第一落点都在微博,比方天津港爆炸事情、上海11·15火灾事情,微博都是最早的信息来历。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在他的《微博推进政府转型》演讲中说:“微博的兴起是中国社会力气兴起的主要象征。
”本课题正是以天津港爆炸事情为例,评论微博对突发时刻的传达影响及其效果,这篇文章首先从微博在突发事情中所承当的人物下手,其次对微博在天津港爆炸事情的传达中人物杰出的原因进行剖析,再次剖析从天津港爆炸事情的处理看微博所表现的效果,然后提出怎么非常好地表现微博在突发事情中的效果,最终总结全文,期望对我国微博关于突发事情的传达影响及其效果的开展有所益助。
【关键词】微博;突发事件;传播;影响力;作用Analysisoftheinfluenceandfunctionofmicroblogonthespreadofsuddenevents-"opportunistically"[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new technology, new media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traditional mainstream media are not the only protagonist incidents reported. Wherein the blogging as a rising star, with its unique technical advantages in reporting incidents has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almost all emergencies first placement in blogging, such as Tianjin Port bombings, Shanghai 11 ·15 fire incidents, blogging is the first source of information.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ommittee of Experts Wang Kauai, National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of e-government, in his "blogging government to promote transition" speech, said: "The rise of blogging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China's rising social forces." This subject is for the bombings of Tianjin Port cases, discussions blogging spread burst Effect and time, this paper from the blogging in emergencies assumed the role of starting, and secondly on the blogging spread Tianjin Port Bombings prominent rol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again analyzed from the Tianjin Port Bombings handling blogging look to play the role, and then propose how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micro-blog in emergencies, and finally concludes the paper, I hope to spread our Weirdo for emergencies It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me benefit to help.[Keywords] Micro blog; sudden event; communication; influence; function目录引言 (1)一、微博在突发事件中所承担的角色 (1)(一)事故中的围观 (1)(二)事故后的全民参与 (2)二、微博在天津港爆炸事件的传播中角色突出的原因 (2)(一)基于微博的传播特点 (2)(二)转型期间社会草根问政异军突起 (4)三、从天津港爆炸事件的处理看微博所发挥的作用 (5)(一)正面作用 (5)(二)负面作用 (6)四、如何更好地发挥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7)(一)建立起严格的微薄实名认证制度 (7)(二)严格的信息甄别 (7)(三)热点话题关键词的审核 (8)(四)引导次生舆情朝正向方向演化 (8)结论 (9)参考文献 (10)引言和传统媒体比较,如今的网络信息不管在首要音讯源的比重上,仍是在有影响的独立言辞数量上,都大幅度上升。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舆论引导研究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政务微博的兴起,政府部门通过微博平台发布信息、引导舆论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作用愈发凸显。
政府部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通过微博发布相关信息,对舆论进行引导,以确保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并及时向公众传递准确信息,促进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突发事件、政务微博的角度出发,探讨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紧急信息发布政务微博具有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广泛性,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布紧急信息,通知公众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务微博可以发布防护措施、救援信息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微博可以发布疫情传播动态、防护知识等。
这些信息对公众及时了解事态、采取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2. 舆论引导与疫情防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微博具有对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微博发布权威信息、科学防护知识,引导公众正确看待疫情,减少恐慌情绪和不良行为。
政府可以通过微博发布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促使公众配合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
3. 舆论引导与社会稳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作用还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微博发布公共安全信息、维护社会秩序信息,引导公众理性表达情感、遵守法律法规,减少不良情绪和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1. 快速性2. 互动性政务微博具有互动交流的特点,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微博进行与公众的互动,解答公众疑问,采纳公众意见,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联系。
3. 平台优势政务微博作为政府权威发布信息的平台,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和信任。
1. 促进信息透明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发布信息,可以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谣言和假新闻的传播。
2. 缓解恐慌情绪政务微博通过发布科学防护知识、疫情动态等信息,可以减少公众的恐慌情绪,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减少不良行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功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微博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之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不仅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也是公众获取权威信息、了解事件进展的重要窗口。
本文旨在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的功能及其影响,以期为未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供参考。
二、微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1. 信息传播:微博作为信息发布和传播的平台,能够在第一时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新进展传递给公众。
主流媒体通过微博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减少了谣言和误传的传播。
2. 舆论引导: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上的舆论环境复杂多变。
主流媒体通过发布正能量、理性的内容,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减少恐慌情绪。
3. 互动交流:微博提供了公众与主流媒体互动交流的平台。
公众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与媒体进行实时互动。
三、主流媒体微博功能分析1. 信息发布:主流媒体通过微博发布权威、准确的信息,包括事件进展、防控措施、政策解读等,为公众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2. 舆情监测:主流媒体通过监测微博上的舆情,及时了解公众关切和需求,为决策提供参考。
3. 互动服务:主流媒体通过微博与公众互动,回答公众关切的问题,提供实用的服务信息,如疫情防控知识、心理疏导等。
4. 意见领袖作用:主流媒体的微博账号往往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公众舆论。
四、案例分析以新冠疫情为例,主流媒体微博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发布疫情最新进展、防控措施、政策解读等信息,有效减少了谣言的传播。
同时,主流媒体通过与公众互动,回答公众关切的问题,提供实用的服务信息。
此外,主流媒体的微博账号还发挥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疫情,减少恐慌情绪。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微博功能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微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和公众互动的重要平台。
从突发事件看微博的社会化媒体性及对传统媒体的挑战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与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它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和连通性等特征。
社会化媒体最大的特点是赋予了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微博的社会化媒体特性,在突出事件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1 由723事件看微博的社会化媒体性2011年7月23日20时许,温州境内,d301次列车与同向行驶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火车车厢从高架桥上直插地面,造成惨重伤亡。
消息传来,举国悲痛,铁道部受到各方舆论指责。
这件事当中,如果说有一个赢家,那毫无疑问就是微博。
正是通过微博,信息得以第一时间快速传递并得以分享。
2 从突发事件看微博对传统媒体的挑战由于微博与移动通信的无缝对接,使信息传播进入了“全民记者时代”,新闻的传播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
在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群体冲突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微博作为媒体的即时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而传统媒体受限于它的播出时间、它的印刷时间以及体制方面的问题,它不太可能去跟微博这种媒体去抗衡,在这方面,体制内的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09年2月9日元宵夜,中央电视台新址发生的火灾是由网友第一时间通过新浪微博,图文并茂地发布到互联网上的,引发了网友大量的跟帖和议论,比传统媒体报道时间都要早。
尤其是在723事件中的表现,与微博发挥的具大作用和互联网的迅速全方位报道相比,体制内传统媒体的表现令人感到遗憾与揪心。
7月24日,一些全国性报纸,对前一天的3个热点新闻(温州动车追尾、挪威暴力事件、赖昌星被引渡回国)在首页全部进行报道;而电视台则一边直播西半球挪威的夏令营枪击案,一边用滚动字幕报道温州火车灾难。
做为一个中国的官方电视台,本着媒体人的民族情感和新闻接近性法则,应该是直播温州火车相撞事件,用字幕报道挪威的枪击案。
知名网友“石扉客”叹息:“网民们的彻夜不眠,温州人民的血浓于水,这些热血和关切,这些悲哀和愤怒,无法触动他们分毫,连起码的谦卑姿态都不会做出来……”网友张宏杰则诚挚希望,“这些所谓主流媒体不能是一架“与民众,与世界,失去了对话能力甚至是理解能力的机器,你的悲伤和忧虑它听不懂”。
微博意见领袖与突发事件的舆情扩散研究微博作为中国最为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承载着大量用户的观点和意见。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微博意见领袖往往扮演着舆论引导者的角色,他们的观点和言论往往会对舆情产生重大影响。
研究微博意见领袖与突发事件的舆情扩散关系,对于加深对社交媒体舆情传播规律的认识,提高危机舆情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博意见领袖的定义及特点微博意见领袖是指在微博平台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能够引导他人观点和行为的用户。
他们通常拥有大量的粉丝,其言论往往能够迅速传播并在网络上产生影响力。
微博意见领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粉丝数量庞大:微博意见领袖通常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其言论影响范围广泛。
2. 主题多样化:微博意见领袖涉及领域广泛,涵盖政治、经济、娱乐等多个领域,他们对不同领域的舆情传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 表达立场明确:微博意见领袖往往在某一特定领域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独特见解,其言论往往具有引导性和权威性。
二、突发事件对舆情的影响突发事件是指在预料范围之外,由自然、人为等原因引起的紧急事件。
突发事件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对舆情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突发事件对舆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舆情情绪的激化:突发事件往往会引发公众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愤怒、恐慌等,导致舆情的快速扩散。
2. 舆论的分化:在突发事件中,不同群体和个体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往往存在分化,导致舆论的多元化和复杂化。
3. 社会关注度的提升:突发事件通常会成为社会热点,引发公众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舆情的影响力往往超乎想象。
在突发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往往扮演着舆情扩散的关键角色。
他们的言论和观点往往会引导公众的情绪和态度,影响舆情的发展和走向。
微博意见领袖在突发事件中的舆情扩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言论引导作用:微博意见领袖的言论往往能够迅速引起公众的共鸣和关注,影响舆情的发展和走向。
2. 舆情话题的设置:微博意见领袖往往能够通过发布有力观点和话题设置,引导公众关注和讨论特定的舆情话题。
论微博在突发性事件中的作用及影响
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公众既是大众传播的受众,同时也扮演着信息发布者的角色。
尤其在突发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中,微博,这种融合了多种媒介形态传播特点的传播工具,成为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的信息发布者。
因此,微博在媒介传播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关键词微博;突发事件;作用;影响
引言
微博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微博对公共舆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其引导舆论和议程设置功能也大有赶超传统媒介的趋势,微博作为新生的互联网产品,正逐渐走向成熟。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社会公众既是大众传播的受众,同时也扮演着信息发布者的角色,尤其在突发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中,近年来,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央视大火、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等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频发,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和应急处置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微博传播更是引起了广大学者和公众的注意。
一.微博的定义
众所周知,微博是一种互动性强且传播性较快的工具,在现代传播中,有时微博的传播速度甚至比媒体还要快。
国内知名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先生,在国内著名论著中给微博定义: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2011年上半年,微博应用爆发,用户数量从6311万暴涨到1.95亿,增长率超200%,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
以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为例,对突发事件中微博的传播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微博俨然已成为一个报道平台,这对我国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和应急处置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微博在突发性事件中的作用
1.第一时间的信息发布者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40人遇难,200多人受伤。
在事故发生的同时,微博客现场直播事故发展情况,而后媒体以及社会各界迅速作出反应,展开微博互动直播。
在事故发生的同时,新浪网友“袁小芫”发出了第一条微博,令数万民网友在第一时间得知这一消息。
“D301在温州出事了,突然紧急停车了,有很强烈的撞击。
还撞了两次!全部停电了!我在最后一节车厢。
”
不久,第一条求助信息由网友“羊圈圈羊”在出事车厢内发出:“求救!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站不远处!现在车厢里孩子的哭声一片!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出来!快点救我们!”这条信息在短时间内被转发了十万多次紧接着网络上便不断出现被困旅客以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救援人员所发出的消息。
这些发紫事故现场亲历者的微博动态,描述了事故现场的情况,言简意赅的传递信息,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爆发的初期,微博,这种融合了多种媒介形态传播特点的传播工具,以其超级便捷性、互动性性、自发性、经济性的信息传播特点,成为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的信息发布者。
2.强大的信息组织能力
经由微博的直播,我们能看到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随着数万网友的围观,评论和转发,玉树地震事件发展成为了社会公众事件。
玉树地震中,微博成为一个及时有效的救助平台,在救助方、传播用户和救助机构三方间,微博以其快速的信息传播和自组织能力,激发全民参与, 使得信息得到迅速响应,为灾后救援提供多方援助。
常有灾区缺乏物资、道路天气状况、高原救援的防护知识等以最高的频率被发布,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各种信息支援。
有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将有一架包机赶赴灾区的消息,征集各类救灾物资。
几个小时后,筹集到的救灾物资就远远超出了预定数量。
在微博上,每个人都可以形成个自己的受众群落,用微博客的方式,将个人的简介和观点发布给自己的受众,以最精炼的词汇来表达最高深的观点。
与此同时,粉丝们既可以通过多关注的对象阅读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通过转发把信息扩散出去,更可以把微博当做一个“自媒体”,让自己成为信息发布者,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的所闻所感。
微博融合了多种媒介元素,信息传播比其他媒体更便捷、迅速、自由,信息
整合深度前所未有,成为大众创造内容并彼此交换信息的平台。
如此,不仅可以迅速地成为一个话题讨论和舆论关注中心,同时还具备强大的组织能力和行动能力。
这种扩散力和影响力是以几何级倍数增长的,力量不容小觑。
正是微博传播的这种扩散力和影响力,激发了全民的参与,为突发事件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体现了它自身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三.微博在突发性事件中的影响
随着微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使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剧增,对社会生活的渗透日益广泛,也为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
1.正面影响
微博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
只要拥有简单的技术设备和技术知识,人人都能成为传播主体。
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抢占了新闻报道的制高点,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不到1分钟就可以做出反馈。
23日20时47分“羊圈圈羊”的求助微博,成为最早的新闻信息来源,并在一小时左右被转发11万多次,评论达两万多条。
这种即时的报道抢占了先机,是其他新闻媒体所无法赶超的。
2.负面影响
微博虽然能充分彰显受众在传播中的主体地位,但也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硬伤”。
尤其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过程中,微博信息的海量、混杂会造成事故信息的泛滥成灾,信息真实性遭质疑。
微博较低的准入门槛和病毒式的信息扩散速度,也极易造成突发事件中的信息过剩,为谣言的滋生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带来可乘之机。
同时微博海量信息的传播也容易造成公众的无所适从,在“7.23”事故最初发表的微博信息中,曾出现施救人员在现场挖坑“掩埋被拆卸车厢”、神奇数字“35”等传言,一度引起公众的恐慌和负面情绪的滋生。
四.微博在突发性事件的传播中是把双刃剑
信息披露越充分,救灾能力越能增强。
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微博以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快捷、充分、立体、实时、具体地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海量性的第一手灾区信息,展现了新生代媒体的独特魅力。
目前,微博在国内尚处于兴起阶段,在突发性事件信息传播中的微博是把锋
利的双刃剑,一方面它对辟除谣言、舆论引导、议程设置提出了很大挑战,另一方面它也是及时辟谣、掌握舆情、进行反馈的有效工具。
因此,推广微博、让微博真正成为化解公共危机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需要对微博监管提供更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让微博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传播优势,这些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当然,每一种媒介形态都不是万能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优势,积累经验,规避劣势,去除弊端,媒介才能在突发性灾难事件或其他社会重大事件中及时引导舆论导向,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喻国明. 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查[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01
[2] 李开复. 微博改变一切[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02-11
[3] 王璐. 社交新媒体微博的传播学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2011.04
[4] 荣婷. 简论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作用[J]. 青年作家,2010.11
[5] 倪琳. 微博的传播特性及影响力研究[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