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格式:docx
- 大小:756.46 KB
- 文档页数:6
浅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如何区分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原材料,在生物的进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但它们却存在着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时期不同: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通过基因工程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也属于基因重组引起的生物变异),是通过有性生殖的过程实现的;基因突变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既可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也可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可以遗传)。
②原因不同:基因重组是由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即随机重组)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即交换重组)而引起的;基因突变是由于复制过程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受到物理因素(如激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或生物因素(如病毒)的作用而使基因内部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列顺序发生局部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包括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
③结果不同:基因重组没有新基因的产生,只是原有基因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从而使性状进行了重新组合;基因突变的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基因。
二、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吗众所周知,生物的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但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如以下7种情形:1、改变的碱基位于基因的内含子中。
一般情况下,内含乎是没有功能的,它不是mRNA的一部分,不能编码蛋白质,内含子的突变不直接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此种情形,一般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2、突变发生在无调节功能的非编码区中。
基因的非编码区对基因的表达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决定着基因是否表达为蛋白质,在这些片段发生基因突变,如果不影响其调控功能的发挥,蛋白质仍然正常合成,就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3、同义突变。
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单个碱基置换可能只改变mRNA上的特定密码子,但不影响它所编码的氨基酸,一般也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遗传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类型和影响等方面介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知识点。
一、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在DNA分子中发生的突发性变化,它是遗传信息的突然改变。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
1. 点突变点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无移突变。
(1)错义突变:在DNA分子中的某个位置上,由于碱基置换,从而改变了密码子的编码,使得合成的蛋白质发生改变。
(2)无义突变:在DNA分子中的某个位置上,由于碱基置换,使得原本编码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导致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
(3)无移突变:在DNA分子中的某个位置上,由于碱基插入或缺失,使得密码子的序列发生改变,导致蛋白质合成中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2. 染色体突变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染色体缺失、染色体重复和染色体转座。
(1)染色体缺失:染色体上的一部分基因缺失或丧失。
(2)染色体重复:染色体上的一部分基因重复出现。
(3)染色体转座:染色体上的一部分基因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
二、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繁殖过程中。
1. 交叉互换交叉互换是基因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在交叉互换过程中,染色体上的相同部分被切割并重新连接,从而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2. 随机分离随机分离是指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父本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随机组合分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
基因重组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它是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也是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机制。
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影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进化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1. 遗传疾病基因突变是遗传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和研究方向。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变化,而基因重组是指DNA片段在染色体上的重新组合。
本文将分别介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机制以及在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点突变是指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
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无义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提前终止,导致蛋白质缺失;同义突变则不改变氨基酸序列。
插入突变是指在DNA序列中插入额外的核苷酸,导致序列的改变;缺失突变是指DNA序列中丢失了一段核苷酸,导致序列的缺失。
基因突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起,包括自然突变、诱变剂诱导突变以及人工基因编辑技术等。
自然突变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突变事件,可以是正常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的;诱变剂诱导突变是指通过化学物质或辐射等外部因素诱导DNA序列的突变;人工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等工具,可以精确地对DNA序列进行编辑。
基因突变在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基因突变,可以揭示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系,帮助理解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
此外,基因突变也是进化过程中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基因突变的积累和选择,物种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DNA片段在染色体上的重新组合,包括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是指来自同一染色体的两个DNA片段之间的重组,可以促进基因的重组和遗传多样性的产生;非同源重组是指来自不同染色体的DNA片段之间的重组,可以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变化。
基因重组的机制包括交叉互换和非同源重组。
交叉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DNA片段,通过交叉互换,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片段可以重新组合,增加基因的多样性。
非同源重组是指来自不同染色体的DNA片段之间的重组,可以导致染色体的结构变化,例如染色体间的倒位、插入和删除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概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基因组学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是指生物体中发生的基因序列变化,可以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和多样性的产生。
本文将分别介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机制和在生物进化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一、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个体或群体中基因序列的改变。
它可以是由于DNA复制、染色体重组、突变诱发剂等因素导致的。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染色体水平,称为染色体突变,也可以发生在DNA水平,称为点突变。
基因突变包括基因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反转突变等多种类型。
基因点突变是指单个碱基的改变,可能会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或者起始密码子的改变,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点突变又可以细分为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等类型。
插入突变是指新的DNA序列插入到基因组中,并导致整个基因组的改变。
而缺失突变则是指部分DNA序列从基因组中丢失,也会导致整个基因组的改变。
反转突变是指DNA序列的逆转,导致DNA序列在基因组中的倒位。
基因突变的发生机制可以通过各种条件下的DNA复制错误、DNA损伤和DNA修复等过程来解释。
为了维持遗传信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细胞具有多种修复机制,如错误配对修复、缺失修复和链切割修复等。
然而,当修复机制发生错误或者被不适当的刺激激活时,就可能产生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为生物体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多样性基础,通过改变个体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可以促进物种的适应性进化。
此外,基因突变也是人类遗传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先天性疾病和癌症等。
基因工程领域借助基因突变的特性,可以进行基因编辑和基因改造,包括基因敲除、基因插入、基因修饰和基因定位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生物材料的生产、农业作物的改良和人类疾病的治疗等方面。
二、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DNA分子在染色体水平上的重组。
它是基因组演化和生殖发育的重要过程。
基因重组可以是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称为同源重组;也可以是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称为非同源重组。
第19讲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考点一基因突变1.变异类型概述(1)不可遗传的变异――→原因环境变化,遗传物质未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突变,基因重组未引起新基因产生。
其中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可遗传变异为染色体变异,分子水平发生的变异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异为基因重组,真、原核生物和病毒共有的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①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碱基对由=====A T 替换成=====T A 。
②用光学显微镜能否观察到红细胞形状的变化?能(填“能”或“不能”)。
(2)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遗传信息)的改变。
(3)时间: 并非只发生在间期主要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4)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连线)(5)基因突变的特点3.基因突变的意义提醒(1)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产生等位基因,如病毒和原核细胞不存在等位基因,其基因突变产生的是新基因。
(2)基因突变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
①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遗传给后代,但有些植物可能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②如果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子遗传给后代。
(1)有丝分裂前期不会发生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3)在没有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4)一个人是否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5)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基因突变频率很低,而且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但为何它仍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必修② P82“批判性思维”提示对于生物个体而言,发生自然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但是,一个物种往往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就整个物种来看,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产生的突变还是很多的,其中有不少突变是有利突变,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 简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序列的改变,可以导致基因的功能变化,进而对生物体的性状产生影响。
而基因重组则是指在DNA分子水平上,通过基因片段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组合,从而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
本文将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释。
2. 基因突变2.1 类型基因突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
•点突变是指DNA序列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可以分为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
错义突变是指由于碱基改变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无义突变是指由于点突变导致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使得蛋白质提前终止合成;同义突变是指点突变虽然改变了DNA序列,但由于遗传密码的冗余性,不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插入突变是指在DNA序列中插入了一个或多个碱基,导致整个序列移位,进而影响基因的编码能力。
•缺失突变是指DNA序列中丢失了一个或多个碱基,导致DNA序列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基因的编码能力。
•倒位突变是指DNA序列的一部分发生了翻转,导致DNA序列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基因的编码能力。
2.2 影响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变化,可能是有害的、无害的或有益的。
有害突变会导致基因功能的丧失或异常,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
无害突变是指突变对生物体没有显著影响,这种突变在进化中有可能积累起来,从而产生新的特征。
有益突变是指突变导致了基因的新功能,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的挑战,进而提高生存的机会。
3.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DNA分子水平上,通过基因片段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组合,从而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
基因重组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是指在相同染色体上的同源DNA片段之间的重组。
在生物体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可以通过互换DNA片段来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基因组组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二者有什么不
同
基因重组是指非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
能产生大量的变异类型,但只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挨次的转变。
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同是什么
1、二者在发生的时期有所不同: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而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二者在变异的结果上是不同的: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等位基因),而基因重组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型。
基因突变遗传吗,能治吗
基因突变不肯定是不行遗传变异,而不是肯定不能遗传,这点请留意
主要分两种状况
1 假如是在受精卵分裂时发生的突变,就有可能是可遗传的,由于全身的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2 假如是已经差不多成形的胎儿以及之后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突变则又可分3种状况
A 发生在体细胞的突变这种是不行遗传的
B 发生在生殖细胞的突变假如那个突变了的生殖细胞胜利地与对方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话那么就把突变遗传下去了; 假如那个突变的生殖细胞没有被用到那也就没有遗传下去
C假如是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只能在本体体现,而只有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才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总的的来说就是基因突变在配子或性染色体中可遗传给后代,而发生在体细胞中不会遗传给后代。
一般来说不好治疗,除非采纳基因治疗的方法去除致病基因或者导入正常的外源基因。
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1)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在农业生产中最经常的应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拓展:
①杂交育种的方法通常是选出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杂交,从子代杂合体中逐代自交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
步骤:杂交、纯化。
②杂交育种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育种周期较长。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
(4)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5)基因突变在进化中的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始材料,能使生物的性状出现差别,以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6)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引起性状改变,如发生的是隐性突变(A→a),就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
(7)诱变育种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物理和化学两类:如射线照射、亚硝酸等。
拓展:
①航天育种是诱变育种,利用失重、宇宙射线等手段诱发生物基因突变。
②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此外需要大量处理诱变材料才能获得所需性状。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是指遗传信息中的突发性的改变,它可以产生新的遗传信息,并在后代中得以保留。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DNA序列的单个碱基或多个碱基上,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进而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大类。
点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导致DNA序列的改变。
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等。
错义突变是指一个氨基酸被另一个氨基酸所取代,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无义突变是指在编码DNA序列中出现终止密码子,导致蛋白质的产生过程过早结束,从而产生缺陷蛋白质或完全失去蛋白质功能。
同义突变是指对蛋白质编码区中的一些核苷酸进行替换,但不影响氨基酸的导致的改变。
这种突变不会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功能。
染色体突变是基因序列中大片的DNA序列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
例如,染色体重复会导致染色体上的一部分序列出现多次,这可能导致有害突变的积累。
染色体易位是指染色体上的一部分与另一个染色体上的一部分进行交换,可能导致致命的突变。
基因重组是指DNA序列的片段重新排序和重组的过程。
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有交换互補性的DNA分子之间。
基因重组可以是同源重组或非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是指在染色体上的相同区域发生的DNA片段的交换。
这种重组有助于基因的修复和多样性的产生。
非同源重组是指不同染色体上或不同基因之间的DNA片段发生交换,这种重组一般不利于基因的保存和多样性的产生。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
基因突变为生物种群提供了遗传多样性基础,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和进化的重要驱动力。
一些有利的突变可以提高生物的适应性并传递给下一代。
基因重组则可以产生新的遗传组合,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种群的适应性。
此外,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科学家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技术来改变生物的性状和功能,用于农业和医学等领域。
例如,转基因技术就是通过基因重组将植物或动物的基因导入到其他物种中,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功能,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或改善人类的健康。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归纳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归纳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中的改变,它是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
而基因重组则是指DNA分子之间的片段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这两个概念都是遗传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将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基因突变的类型:1. 点突变:指的是DNA序列中某个碱基的改变,包括替换、插入和缺失三种情况。
替换突变是指一个碱基被另一个取代,插入突变是指一个新的碱基被插入到DNA序列中,缺失突变则是指一个或多个碱基从DNA序列中缺失。
2. 突变的原因:突变可以由内源性因素例如DNA复制错误、DNA修复错误等导致,也可以由外源性因素例如辐射、化学物质等引起。
基因突变的影响:1. 突变对蛋白质的编码能力有影响:点突变可能导致密码子改变,进而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突变对性状的影响:突变可能导致基因表达的变化,从而影响性状的表现。
3. 突变对个体适应性的影响:突变在自然选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突变可能被保存下来,还有部分突变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基因重组的类型:1. 交互重组:指两条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相互交换,促使等位基因的组合发生改变。
2. 合成重组:指两条染色单体互相连续段的重组,形成新的染色体组合。
3. 基因转座:指基因从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非同源位点的过程。
它可以导致基因组结构的改变。
基因重组的影响:1. 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基因重组可以导致新的基因组合出现,使得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
2. 基因重组还是突变:基因重组不一定导致新的基因出现,有时只是导致现有基因的重新组合。
因此,基因重组和突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生物进化的影响:1. 生物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遗传变异和适应性改变。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它们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遗传学基础。
2. 突变和重组的存在使得物种能够积累适应新环境的遗传变异,并导致物种的多样性。
名词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2、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自然突变:有些突变是自然发生的,这叫~。
4、诱发突变(人工诱变):有些突变是在人为条件下产生的,这叫~。
是指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5、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6、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语句:1、基因突变①类型: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②特点:普遍性;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
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
);突变率低;多数有害;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
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小小的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这种基因中包含的特定遗传信息的改变,就引起了生物性状的改变。
⑤实例: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的形成:控制血红蛋白的DNA上一个碱基对改变,使得该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也就是基因结构改变了,最终控制血红蛋白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红细胞就由圆饼状变为镰刀状了。
b、正常山羊有时生下短腿“安康羊”、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
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
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⑦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a、诱变因素:物理因素---各种射线(辐射诱变),激光(激光诱变);化学因素—秋水仙素等b、优点:提高突变率,变异性状稳定快,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公开课)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生物体遗传物质中的基因发生的变异。
基因是指控制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单位,它们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突变是指在基因序列中发生的改变,包括点突变和插入/缺失突变。
点突变点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一个碱基被替换为另一个碱基。
这种变异可能会导致基因的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生物体的特征。
点突变可分为三类: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无效突变。
错义突变:一个氨基酸被替换为另一个氨基酸,从而改变了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无义突变:一个氨基酸被替换为编码终止突变的密码子,从而导致蛋白质的提前终止。
无效突变:某个密码子被替换为另一个密码子,但不会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插入/缺失突变插入/缺失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一个或多个碱基被插入或删除。
这种变异会改变基因的长度,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插入/缺失突变可能导致错义突变、移码突变和无意义突变。
错义突变:由于插入/缺失突变引起的碱基序列改变,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移码突变:插入/缺失突变导致的碱基序列改变会使读取框架发生错位,进而改变蛋白质的合成。
无意义突变:插入/缺失突变导致蛋白质提前终止。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中的基因片段在染色体上的重新组合。
在有性生殖中,基因重组是通过染色体的互换和重组来实现的。
这种重组过程称为留合作用。
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化和基因多样性的重要机制。
通过基因重组,不同的基因片段可以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组合和变异,进一步扩大基因池,增加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基因重组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基因的多样性和适应能力,从而推动物种的进化。
通过基因重组,新的基因组合可以产生新的特征和优势,有助于物种在环境中的生存和繁衍。
基因重组不仅发生在自然界中,也可以通过人工手段实现。
基因工程技术利用重组基因的原理,将不同物种的基因片段组合到一起,产生具有特定功能的转基因生物体,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人类健康等方面。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基因组的重要特征和机制。
第四章生物的变异
第一节生物变异的来源
第1课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❶[2015·浙江1月学考] 基因A可突变为基因a1、a2、a3……。
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A.稀有性B.可逆性
C.多方向性D.有害性
❷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生物重要的变异来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才能重组
B.只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C.能体现遗传的稳定性
D.能使生物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
❸太空中的宇宙射线能引起生物基因中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替换,从而引起生物的变异。
这种变异属于()
A.基因重组B.自发突变
C.诱发突变D.不可遗传的变异
❹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A.分裂间期B.分裂期的前期
C.分裂期的后期D.分裂期的各个时期
❺若一对夫妇所生育子女中,性状差异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环境影响D.染色体畸变
❻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原因不包括() A.能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组合方式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可以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
C.能产生新的基因
D.突变率低,但是普遍存在的
❼子代不同于亲代的性状主要来自基因重组,下列图解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图4-1-1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⑥D.④⑤
❽[2016·嘉兴一中高二期中] 亮氨酸的密码子有如下几种:UUA、UUG、CUU、CUC、CUA、CUG,当某基因片段中模板链的GAC突变为AAC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
A.一定是有害的
B.一定是有利的
C.有害的概率大于有利的概率
D.既无利也无害
❾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体遗传变异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产生新的基因
B.同源染色体指的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两条形态大小一定相同的染色体
C.基因重组的结果不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
D.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10在某种群中发现一突变性状,连续培养到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该突变为()
A.显性突变(d→D)
B.隐性突变(D→d)
C.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D.人工诱变
○11产生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A.红细胞易变形破裂
B.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不正常
C.信使RNA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D.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
○12一株世代都开红花的植物,在一次突然冰冻后,某一根枝条上出现了一朵白花。
研究人员把该白花的花粉授给去除雄蕊的红花,子一代全开红花。
若将该白花自花授粉所结的种子种下去后,长成的植株都只开白花。
下列对该白花基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A.白花基因为显性基因
B.导致白花基因产生的因素属于化学因素
C.白花基因为有害基因
D.白花基因与红花基因为一对等位基因
○13[2016·丽水高二期末] 用糊粉层淡红色的玉米(aa)作母本,紫色的玉米(AA)作父本,进
行严格的人工授粉实验,母本果穗上所结的籽粒应该全为紫色籽粒(Aa),但在多个杂种果穗上的647 102粒籽粒的观察中发现了7粒淡红色籽粒。
导致这种遗传性状表现的最大可能性是()
A.父本花粉A 中混杂有母本花粉a
B.个别父本花粉的A基因突变为a
C.个别母本卵细胞的基因突变为A
D.不同环境条件下Aa的表现型不同
○14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在基因b的A 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15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 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 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 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16图4-1-2中甲表示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乙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
图4-1-2
(1)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α链的碱基组成为______________;β链的碱基组成为____________。
(3)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性遗传病。
(4)Ⅱ6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5)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由________产生的一种遗传病。
该病十分少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7某微生物有野生型菌株和突变型菌株两种:野生型菌株可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突变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适当的氨基酸才能生长。
现用两种突变型菌株a和b 进行如下实验:
注:基本培养基是能满足野生型菌株正常生长的培养基。
(1)实验一:将上述两种突变型菌株分别接种于上面的6种培养基上,两种突变型菌株都不能在1、3、5培养基上生长,而在2、4、6培养基上都能生长。
培养基成分如上表所示。
则突变型菌株a和b需要表内A~J中的________氨基酸才能生长。
图4-1-3
(2)实验二:假定突变型菌株a必需的氨基酸为X,在野生型菌株体内,按图4-1-3所示的途径合成X(反应①②③分别由不同的酶所催化)。
用瓜氨酸代替X时,突变型菌株a能生长,但用鸟氨酸代替X时,突变型菌株a不能生长,则突变型菌株a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过程受阻,反应受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