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美国转基因土豆
- 格式:pdf
- 大小:318.22 KB
- 文档页数:1
美国如何对待转基因食品美国是转基因食品研发和消费大国。
上世纪90年代早期,在政府“有利出口”的政策鼓励下,转基因食品获得飞速发展。
但随着转基因食品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争议,美国民众也愈发担忧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不少专家和组织呼呼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科学研究鉴定,并对美国转基因种子公司巨头提起大规模诉讼。
然而,由于受到专利权的保护,人们始终无法一窥转基因食品的“真容”,只能在漠然无奈或不安中继续消费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引领风潮在美国超市琳琅满目的食品中,你很难发现有“转基因食品”的标签,多数民众对这种食品也缺少足够的认识。
但事实上,民众每天都以大量的转基因食品作为盘中大餐。
统计显示,美国人在过去10年总共消费了3万亿份转基因食品。
美国从里根时代就开始研发转基因食品,老布什时期转基因食品获得重要发展基础。
上世纪90年代之后,转基因食品在美国市场开始大行其道。
1992年5月,时任副总统奎尔领导的“竞争力委员会”将转基因作物确立为促进美国出口的新兴产业。
奎尔宣布“改革并简化”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的程序,以便绕开“繁冗复杂的监管”。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随即出台相对宽松有利于转基因食品发展的政策。
该机构宣称,只要转基因食品生产商确认产品是安全的,那么这些转基因食品就可以被视作“公认安全”。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没有对转基因食品提出安全性评估的要求,对产品是否应该贴上“转基因食品”的标签也未作硬性规定。
然而,人们对转基因食品这一“新鲜事物”多少有些不安。
支持转基因食品的专家们为此展开强大的宣传攻势,向世人描绘了转基因食品的种种好处:在全球人口突破60亿粮食供应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转基因食品有利于缓解全球粮食需求;转基因作物有较强的抗病害虫性能,能适应灭草剂的环境,其产量能得到有效提高;某些转基因作物还具有高强的抗冻性,把从一种深水鱼体内提取的抗冻基因注入烟草和土豆作物中,它们在低温条件下的损害率大为降1997年至1999年是美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的“黄金时期”,3年内美国近四分之一的农业用地转向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7000万到8000万英亩,全国三分之二的加工食品由此成为转基因食品。
美国的转基因现状多数“天然”食品含转基因成分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5年第1期文崔洪据英国《卫报》报道,美国非盈利性测试机构“消费者报告”发布测试,称美国大多数标有“天然”标识的食品中含有大量转基因成分。
该机构食品安全与可持续性部门执行总监乌瓦时·兰格(Urvashi Rangan)表示,消费者正受到“天然”标识的误导。
玉米和大豆是美国境内种植范围最广的转基因食品。
“消费者报告”对80余种含玉米或大豆成分的加工食品进行了调查,以判断所标注转基因成分是否属实,所有产品均于2014年4-7月间采购。
测试结果表明,这些被认为不含转基因成分的产品中均含有不超过0.9%的转基因玉米或大豆成分。
该机构表示,虽然标识“非转基因”或“有机”的食品确实不含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但几乎所有标有“天然”标识或未使用标识的食品中都含有一定的转基因成分,其中包括谷物早餐、薯片和婴儿配方奶粉。
近日,美国杂货制造商协会不断敦促联邦政府对食品包装袋上的“天然”标识进行界定,并呼吁允许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在表示中使用“天然”字样。
当前市场上的生物技术作物主要包括玉米、大豆、菜籽油和甜菜,这些作物通过转基因技术避免害虫侵袭,并可直接喷洒除草剂。
开发商声称这些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并且有不少科学研究支持这一观点。
但有评论家指出,有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并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2013年10月,某国际科学家联盟表示科学界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缺乏共识。
美国佛蒙特州已通过一项法案,强制要求对含转基因成分的食物进行标识,另有包括科罗拉多州、俄勒冈州在内的20多个州正在计划强制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注,并将其列为2014年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议题之一。
国际上的转基因技术发展态势现在全球转基因技术研发势头强劲,发达国家都在抢占这个技术的制高点,发展中国家有很多也在积极跟进。
美国政府态度积极、方向明确,已经占据了全球转基因产业发展先机,在全球种业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字】精品盘点你身边的几十种转基因作物除了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转基因大米,还有哪些是转基因的呢?大豆、玉米、木瓜……连三文鱼都有转基因!盘点所有的转基因植物,发现居然有数十种作物都是转基因的!转基因已经无处不在,盘点那些你意想不到的转基因动植物动物1.三文鱼转基因三文鱼:美国培育出一种转基因三文鱼,这种鱼是一种融合两种鱼类基因、生长速度是普通鲑鱼两倍的特殊鱼类,由于体内的生长激素能让其维持长达一年的生长期,但是目前在美国并未上市,而且欧洲非常抗拒这种鱼。
植物1.大豆非转基因大豆:黑龙江地产大豆老练的、经过筛选的黑龙江地产大豆,呈圆形、颗粒饱满、色泽明黄,除黑龙江北部部分地区种植的抗腺品种外豆脐呈浅黄色;我国南方原产大豆有的有黑脐。
转基因大豆:从港口采集到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呈扁圆或椭圆、色泽暗黄,与国产大豆明显区别是豆脐呈黄褐色,俗称“黑脐豆”。
简单的检验方法:转基因大豆不发芽!可以用水检测!本土大豆用水浸泡三天会发芽! 转基因大豆不会发芽,只不过是个体膨胀而已。
从这个发芽试验过程,人们可以发现,这些转基因大豆是一次性产生的果实,它们的胚芽是不具有生命本质活性的,因此,就没有延续后代的能力。
相当于一个人可以正常怀孕,但是每一次都是死胎,这就意味着生命的延续到此为止了。
人类如果大规模的长期食用各种转基因食品,其中危害人类的转基因片断,必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直至改变人类本身的正常基因,抵抗力下降,怪病丛生,或者丧失生育能力都是情理之中的了。
2. 胡萝卜非转基因胡萝卜:表面凸凹不平,一般不太直,从头部到尾部是从粗到细的。
且头部是往外凸出来的。
转基因胡萝卜:表面相对较光滑,一般是直的,它的尾部有时比中间还粗。
且头部是往内凹的。
注:胡萝卜只有在秋冬季节有,夏季的一般是转基因的。
3.土豆非转基因土豆:样子比较难看,一般颜色比较深,表面坑坑洼洼的,同时表皮颜色不规则,削皮之后,其表面很快会颜色变深,皮内为白色。
转基因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国际上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首例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应用出现在1996年,美国大约用了10a时间取得科技界的基本共识和消费者的认可。
美国种植的90%左右的玉米、90%的棉花、94%左右的大豆,都是转基因品种;美国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番茄和番木瓜等植物来源的转基因食品超过3000个种类和品牌;美国对转基因食品没有强制性标识要求,食品标注或不标注“转基因”由食品公司自愿决定,但标识必须真实,不能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1转基因在美国的科研、生产、应用情况及转基因品种的主要用途美国是转基因技术研发的大国,也是转基因食品生产和应用的大国。
作为转基因农作物种植第一大国,美国的转基因食品已相当普及,转基因玉米、大豆、土豆、西红柿、木瓜等,都是美国家庭餐桌上的家常便饭。
在美国,大部分的玉米与大豆产品都是转基因品种,而且转基因农产品也大量应用于加工作业中,除了用作动物饲料,还被加工成玉米粉、玉米油、大豆油、油菜油,玉米粉被制造成面包,有的还制成甜味剂用于软饮之中。
近年来,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继续扩大,据美国农业部2011年6月3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按种植面积计算,美国种植的90%左右的玉米、90%的棉花、94%左右的大豆,都是转基因品种。
据美国农业部在2005年发布的《美国转基因作物10年总结报告》,截至2005年4月初,美国联邦政府共批准了10700多件转基因种植和养殖申请,其中玉米有4968个、大豆843个、土豆747个、棉花724个、西红柿552个、小麦358个、其余(大麦、水稻、南瓜、木瓜等)2560个。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物平衡表格(2007年)显示,美国当年产大豆7286万t,41%用于出口,其余都用于国内消费,其中93.1%用于食用,用于饲料的不到7%。
玉米年产量超过3.3亿t,17.5%用于出口,在国内消耗部分的28.7%是食用消耗。
比例最大的是甜菜,用于制糖,几乎100%供美国国内食用。
无论怎样造谣转基因有害,普通公众只要了解以下十个事实,即可自己做出基本判断:一、全世界科学最发达、经济也最发达、目前不存在粮食保障问题的美国人,吃的转基因
食品种类和数量都最多;2012年美国种植了6950万公顷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
二、在这个问题上最为保守的欧盟,同样也在吃转基因食品;2012年,五个欧盟国家(西班牙、葡萄牙、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种植近13万公顷转基因玉米;
三、即使在非洲也有4个国家(苏丹、南非、布基纳法索和埃及)在种植,其中南非种植
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多达290万公顷;
四、全球范围内、开放社会中,已经难以找到能确证从来没有吃过转基因食品的成年人;
五、现在种植的农作物许多都不是天然产生的,水稻、小麦和玉米都是人工选育、不断进
行基因转移的结果;
六、转基因现象在自然界中一直在发生。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素基因最早来自古细菌,人的线粒体也被科学界认为很可能来自细菌,这都是跨物种的转基因;
七、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均对转基因持正面立场,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当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了风险评估,不太可
能对人体健康带来风险”;
八、迄今还没有一项严格的科学实验反映转基因食品存在不可预知的危险;全球数十亿人
吃转基因食品十多年,还没有发现一起与转基因技术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
九、只要转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不是致敏物和毒素,它就和普通食物没有本质差别,都可以
被消化、吸收,不会在身体累积;转基因食品跟其他常规食品所含基因也不存在差异,都
一样被消化吸收;
十、所有反对中国发展转基因技术、攻击转基因主粮上市的人,客观上都在阻碍中国生物
技术发展,也就是在帮孟山都等跨国种业公司巩固其垄断地位。
权威机构:关于转基因的十大谣言作者:整理/本刊记者李颖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7年第9期8月2日,权威学术组织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在京发布转基因十大谣言真相。
风口浪尖的转基因,频频在网络上传出“圣女果都是转基因”、“美国人从来不吃转基因”等虚假消息,即便权威人士反复辟谣也没能阻挡谣言的流传,看看关于转基因的十大谣言到底是什么。
谣言一: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生产出来都卖给中国人。
美国市场上75%以上的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研发大国,也是转基因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番茄和番木瓜等植物来源的转基因食品超过3000个种类和品牌,加上凝乳酶等转基因微生物来源的食品,超过5000种。
谣言二:转基因大豆毁掉了阿根廷农业。
阿根廷并非“被转基因毁掉的国家”。
阿根廷因为使用转基因技术使之成为全球农业出口大国,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阿根廷是全球率先采用转基因作物的几个主要国家之一。
2016年,阿根廷仍然保持其全球第三大转基因作物生产国的排名,仅次于美国和巴西,占全球种植面积的13%。
该国种植了2382万公顷转基因作物,包括1870万公顷转基因大豆、474万公顷转基因玉米和38万公顷转基因棉花。
谣言三:转基因导致广西大学生不孕不育。
广西大学生不孕不育与转基因无关。
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之说,出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所提出的《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调查报告》,研究者在报告中并没有提出精液异常与转基因有关的观点,而是列出了环境污染、长时间上网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因素。
谣言四:转基因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
2010年9月21日,《国际先驱导报》报道称,“山西、吉林等地区种植‘先玉335’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异常现象”。
科技部、农业部分别组织多部门不同专业的专家组成调查组进行实地考察。
据调查,“先玉335 ”不是转基因品种,山西、吉林等地没有种植转基因玉米,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现象与转基因无关联,属虚假报道。
探求真相:转基因食品在美国作者:王頔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15期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王頔转基因的英文直译是Transgenic,也就是把一种生物的一段基因编码,移植到另外一种生物体内。
科学家们用分子生物技术和植物基因工程来分离基因,然后把一种特殊的基因移植到另一种植物里。
比如,科学家们首先找到一株带有抗旱基因的植物,然后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另外一种抗旱性差的种子里。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特别是有关转基因大豆进口的争议一直不断,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是如何对待转基因食品的呢?笔者深入美国社会进行了近3年的考察,力求全面地反映转基因食品在美国的真实情况,希望给国人带来一些启示。
一、美国人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美国是转基因食品研发大国。
转基因技术在实验室里已经进行了40多年,直到1994年转基因食品才在超市里开始出售,进而在美国市场开始大行其道。
1997—1999年是美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的“黄金时期”,3年内美国近1/4的农业用地转向种植转基因作物,全国2/3的加工食品由此成为转基因食品。
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1.703亿hm2,其中美国就达6 950万hm2,居世界第一。
美国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包括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甜菜、紫苜蓿、木瓜和南瓜等,其中棉花、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最广,在美国的种植面积分别占总种植面积的94%、93%和88%。
美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持支持态度。
从里根时代美国就开始研发转基因食品,老布什时期转基因食品获得重要发展。
1992年5月,时任副总统奎尔领导的“竞争力委员会”将转基因作物确立为促进美国出口的新兴产业。
奎尔宣布“改革并简化”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的程序,以便绕开“繁冗复杂的监管”。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随即出台相对宽松有利于转基因食品发展的政策,没有对转基因食品提出安全性评估的要求,对产品是否应该贴上“转基因食品”的标签也未作硬性规定。
但美国环保署要求农场主至少种植20%非转基因的玉米,以尽可能降低基因遗传带来的病虫害风险。
美国全民公决禁种转基因粮食绿色和平的科学顾问,美国缅因州大西洋大学的全球环境政治学教授杜琳斯德宾斯基接受了本报采访。
杜琳斯德宾斯基教授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农业和基因工程安全方面的研究。
杜琳斯德宾斯基教授指出,美国并没有主粮进行转基因商业化种植。
下面是部分采访内容。
《南方周末》记者:目前在美国,有没有主粮作物进行了转基因商业化种植?杜琳斯德宾斯基教授:至今没有一个主粮进行转基因商业种植。
美国大面积种植的只是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木瓜,都不是人类的主食,而且,大豆和玉米主要用于饲料。
美国人吃的食品,的确有一部分属于转基因食品,但一丁点的转基因大豆油、玉米粉,跟你面前的一整条面包、一大盘意大利面全是转基因食品,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小麦是美国人和加拿大人的主粮。
孟山都公司(美国生物公司)曾向美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提出申请,进行转基因小麦的商业化种植,但遭到农民协会的强烈反对。
农民团体发出公开信,要求孟山都公司撤回申请。
因为农民清楚,转基因小麦根本没有海外市场,欧盟和日本将拒绝进口转基因小麦,转向其他进口来源。
加拿大政府看到国内一面倒的反对声音,加上环境风险的考虑,极可能作出驳回申请的决定。
孟山都公司认为,如果被一个如此重要的国家政府驳回,那对他们极为不利。
于是,今年上半年,他们主动同时从加拿大和美国政府撤回了申请。
《南方周末》记者:这么说,在美国,转基因食品也遇到很大的阻力?杜琳斯德宾斯基教授:是的,转基因公司一直遭到反击,而且反击的力度越来越大。
这一年来,加州有3个县进行了全民公决,决定禁止在自己的县里种植转基因作物。
这是从欧洲学来的。
在欧洲的一些地方,当地居民强烈反对转基因食品,将自己的地区划为“非转基因净土”,现在这种方法也传入了美国,而且会继续传播开去。
有一家美国企业在加州做一个药用转基因水稻的田间试验,遭到当地农民的反对,被农民们踢出了加州,转到了密苏里州。
现在,加州农民已在接触密苏里州的农民,让他们警惕这个公司的行为。
土豆切开不变黑是由于转基因吗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5年第3期季天也3月2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声明称,转基因土豆“Innate”可以安全食用。
大家知道,像土豆、苹果等新鲜蔬果,往往切开后放置一段时间,表面就会发黑,视觉和口感都大打折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褐变”现象。
前不久,美国农业部批准了这种不易褐变的转基因土豆的种植,据说这样更有利于销售和保存,同时还能减少致癌物质的产生。
那么,转基因与土豆不变黑之间有什么关系?不褐变的土豆都是转基因的吗?FDA :不褐变转基因土豆很安全土豆切开或削皮后不变黑与转基因之间的纠葛,两三年前就在网上掀起过一场风波。
2012年,微博上有人称,中国的土豆削皮、切丝后都不会变黑,而美国的土豆依然会变黑,怀疑这种不变黑的土豆是转基因土豆。
没过多久,就有官方声音出来辟谣,指出中国并没有种植转基因土豆,全球获准种植的转基因土豆也没有切开不变黑的品种。
时隔两年,2014年秋,美国农业部(USDA)还真批准了一种即使“受伤”也不会变黑的转基因土豆进行商业化种植。
这种土豆由快餐连锁店麦当劳的供应商、速冻薯条鼻祖辛普劳公司培育而来,名为“Innate”。
不同于普遍印象中的转基因作物,Innate土豆是用土豆自身固有的基因进行基因修饰得到的品种,其名Innate就表示“天生的”、“固有的”之意。
另外,基因技术还降低了这种土豆内的天冬酰胺(一种氨基酸)含量,从而减少烹饪(特别是油炸)过程中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的产生。
转基因一直是个敏感话题,通过转基因技术让土豆不褐变是否安全?今年3月2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该土豆品种完成评估,并发布声明:“Innate”土豆可以安全食用。
褐变造成巨大浪费这是否应了之前的传言,不易褐变的土豆皆是转基因使然?会褐变的土豆和不会褐变的土豆究竟哪个更安全?我们不妨先看看土豆变黑是什么在从中作梗。
简单说,褐变过程缘于一种氧化反应,参与者有多酚、多酚氧化酶和氧气3类成分。
84快乐养生 2016.03土豆切开不变黑是转基因土豆?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 “土豆控”,肯定会关注到最近几天颇受关注的一个网帖。
果壳网对于“土豆切开不变色就是转基因”的说法进行了实验和辟谣,从而让诸多热爱美食的朋友松了一口气。
记者昨天联系到参与实验的果壳达人冰清,她表示测试证明,土豆切开是否会变色,和是否为转基因土豆无关,和土豆本身的品种有关。
网络传言:“不变色土豆为转基因”喜欢下厨、又特别讲究食材品相的人,都有一种共识:土豆切成丝或片备用,过段时间后,白色或玉色的土豆切面的颜色就会变成褐色、发黑。
一段时间以来,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称如果土豆切开后如果不变色,就是转基因土豆。
与之相关的,还有一种说法,称美国市场的土豆切开了都会变黑。
傅小姐是个资深“土豆控”,对于土豆丝变色与否这件事,以前她丝毫不纠结,“反正是自己家里吃,卖相差点无所谓的”。
但听说不变色的土豆有可能是转基因土豆的说法后,她每次买土豆时都盘算着多买几个品种:“万一发现不变色的土豆丝,我就会选择倒掉。
不过观察了一段⊙高 艳时间,土豆切了多少都会变色的。
”达人实验:非转基因土豆切片,持续监控24小时针对“土豆切开不变色就是转基因”的说法,2月22日,果壳网“谣言粉碎机”主题站发表了相关辟谣帖。
该帖被迅速转发至微博和多个论坛,一时间,土豆切开后会不会发黑成为众多关注美食人群的焦点话题。
该帖显示,在国外生活的两位果壳达人从当地超市购买了不同品种的土豆,进行了切片后是否会变色的实验。
实验结果,除了美国Russet品种切开后比较容易变黑,其他的几个土豆品种在切开后都不易变黑。
美国食品营养硕士冰清是实验操作人之一。
记者发现,早在去年12月,她就在个人微博里与网友们探讨土豆烹调方法时提及一种小土豆,“切开很难变色,他们很多是有机种植……不要用土豆切开会不会变色来判断是不是转基因的,这不准的。
”昨天,冰清告诉记者,“为这个实验,买了各种土豆来试。
”她介绍,一共买了5种土豆:红土豆、Russet土豆、yukon 白土豆、小彩色土豆和有机红土豆。
日本媒体揭露美国借转基因技术控制世界粮食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日媒称,古往今来,一直是霸权国家承担粮食供给的重任。
因为粮食不足是导致国际秩序混乱的最大因素。
二战后,美国运用多余的粮食扮演了“世界警察”角色。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甚至支援连年歉收、粮食不足的苏联。
即使是冷战的对手,美国也没有将其逼入绝境,而是认为使其依存于美国从而稳定国际秩序更为有利。
日本《选择》月刊3月号发表的文章称,但是,随着欧洲等美国以外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粮食开始过剩,美国和欧洲开始难以承担其财政负担。
1993年,欧美取消了出口补贴,为粮食过剩时代画上句号。
同一时期转基因技术开始投产,这绝对不是偶然的。
霸权国家美国开始认识到,伴随着巨额财政负担的粮食现货供给已经不合算,因而开始转向通过更精简的“种子供给”来实现间接控制的战略。
转基因技术不是单纯的种子产业技术,而是与美国国策相关的霸权战略的一环。
并且,种子贸易的游戏圈子只有美资的孟山都、杜邦和瑞士的先正达三个大玩家。
这三家公司都将销售额的约10%用于研发转基因作物,为在东南亚、印度和南美扩大市场做准备。
转基因种子的价值在于知识产权,其巨额研发费用和高收益率都是以知识产权能得到切实保护为前提的。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知识产权领域谈判之所以举步维艰,也可以从上述背景来理解。
转基因作物包含很多种类,并不是所有的都可食用。
转基因作物从1996年起在美国首次实现商业种植。
美国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籽、甜菜、南瓜、苜蓿(饲料)、番木瓜,2014年又新批准了马铃薯。
但是,在众多转基因作物中,真正在国际上普及的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籽。
每个国家对转基因作物都存在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其中遭到抵抗最少的就是非食用的棉花。
转基因棉花在印度的普及率达到95%,在中国是93%。
接下来是榨油原料大豆和油菜籽,以及用作饲料和工业制品原料的玉米。
即便是在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7310万公顷的创始之地美国,种植的也多半是非直接食用的饲料用玉米和榨油用大豆。
转基因安全性的争论从未停息转基因食品自问世以来,其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
作为一个新兴的高科技领域,目前的基因工程技术手段还未能达到确切地了解和控制插入基因的位置、表达状态和全部影响,因而不能够从科学原理上证明转基因食品完全无害或确定有害。
被人为改变了生物经过数亿年进化而形成的稳定基因结构的转基因作物到底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怎样的危险呢?这让很多人心存疑虑。
尽管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甚至包括欧盟自己组织有调查也没有发现已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证据,但欧盟坚持认为科学是有局限性的,现在的科学证据不能证明其有害,并不能保证日后它不会逐渐显现出有害后果,但政府不能等到最坏的结果发生后才采取行动。
因而,欧盟以风险预防为原则,对于转基因食品采取强制性特殊标签制度,加强控制。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食品法将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同等对待。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FDA宣称在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之间几乎没有发现任何根本性的差别。
在美国科学实证的原则规范下,食品生产商只要有确实的证据证明食品“无掺假”、对人类健康“无害”,就可以上市销售。
因而,到目前为止,美国的食品法既不要求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志,也没有要求任何独立的机构检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尽管美国目前的政策、法律对转基因食品持积极、扶持的态度,将转基因食品等同传统食品,依然在原有食品安全法《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及其《食品添加剂修正案》的框架下规范转基因食品的生产与销售,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转基因食品在美国上市以来,美国国内的非赢利组织、生物科技公司、食品生产商和消费者围绕其安全性上存在的风险一直争执不休、纷扰不断。
rBST引起的争端最早引起美国国内广泛关注的是奶牛业使用人工合成的转基因牛生长激素rBST(recombinantBovineSomatotropin)的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