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某养老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不同护龄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及工作倦怠调查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调查不同护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工作倦怠情况。
通过对护士们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护龄护士在心理健康状态和工作倦怠上存在一定差异。
在心理健康状态方面,较年轻的护士群体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焦虑,而较老年的护士则表现出更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而在工作倦怠方面,研究结果显示护龙着过多的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
结论部分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帮助护士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轻工作倦怠感。
通过这项研究的开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护士群体的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
【关键词】护龄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工作倦怠、调查分析、研究、结论、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护士作为卫生系统中至关重要的角色,承担着患者照料和医疗支持的责任。
随着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护士们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日益增加。
护龄是指护士在护理领域工作的年限,护士的护龄与其心理健康状态和工作倦怠密切相关。
随着护士护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可能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和工作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护理人员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长期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护士们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随着护士工作年限的增加,他们可能会出现工作倦怠等现象,从而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表现。
对不同护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工作倦怠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了解护士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护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工作倦怠情况,以期为提升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不同护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工作倦怠情况,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面临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比较不同护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工作倦怠程度,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和差异表现,以期为护士队伍的精神健康状况提供参考和帮助。
医护心理调研报告医护心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医护人员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经常需要面对各种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工作压力较大。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医护人员工作中的心理状况,为提供合理的心理支持和帮助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匿名问卷,共计100份。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状况等。
三、调研结果1.个人基本信息在调研的100名医护人员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
其中25%的医护人员年龄在20-30岁之间,30%的医护人员年龄在30-40岁之间,45%的医护人员年龄在40岁以上。
2.工作压力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医护人员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
有70%的医护人员表示经常加班,其中有40%的人员每周超过10小时的加班时间。
此外,80%的医护人员表示经常遇到疑难病例和感染风险,这也是导致工作压力增加的原因。
同时,90%的医护人员表示工作中经常需要处理紧急情况,给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3.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60%的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症状。
其中,15%的人员常常感到焦虑和紧张,10%的人员有情绪波动,25%的人员经常感到疲劳和困倦,10%的人员存在失眠问题。
四、调研分析1.工作压力较大医护人员受制于医疗行业的性质,工作中常常需要在压力下迅速做出决策和处理各种情况。
长时间的工作、紧张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任务,都会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加。
2.缺乏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对于工作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却未能得到有效的支持。
许多医护人员缺乏合适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导致对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3.个体差异大调研显示,不同年龄段的医护人员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同时,不同性别的医护人员在面对工作压力的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五、建议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认知。
通过培训和讲座,增加医护人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提供正确的心理知识和应对技巧。
我院老年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摘要】本研究旨在调查我院老年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影响这两方面因素的相关因素。
调查发现,我院老年科护士普遍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主要受到工作量大、时间紧迫等因素影响。
部分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主要受到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因素的影响。
为应对这一情况,建议院方可加强护士的心理健康培训,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支持。
我院老年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关联,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改进措施来提高护士们的整体工作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入探讨并提出更加有效的对策对老年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管理。
【关键词】老年科护士、工作压力、心理健康、调查、影响因素、对策建议、总结、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老年科的发展也日渐重要。
老年科护士是直接面对老年患者的医护人员,承担着重要的护理工作。
在长期工作中,老年科护士所面临的工作压力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影响,也可能影响到护理质量和服务效果。
对老年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老年科护士作为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肩负着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的责任。
工作中他们可能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包括工作量大、时间紧、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这些工作压力可能会给护士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引发职业倦怠、工作疲劳等问题。
对老年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为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护士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还可以为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推动老年科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了解我院老年科护士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压力情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
护理心理健康调研报告护理心理健康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作为护理专业的从业者,我们更需要关注和关心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护理心理健康的调研。
首先,我们调查了100名病人的心理健康情况。
结果显示,有高达70%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和失眠等。
其中,女性病人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占到了总数的60%。
这表明女性病人在面对疾病和治疗时更容易受到心理压力的影响。
其次,我们进行了对护理人员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于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认识较为一般。
大部分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健康培训。
同时,由于工作压力和精力消耗,护理人员本身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超过80%的护士坦言自己经常感到疲劳和焦虑。
最后,我们探讨了提高护理心理健康质量的途径。
首先,我们建议医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培训,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素养。
护理人员应当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以更好地帮助病人。
其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为病人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面对面或电话沟通的方式,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问题。
此外,医院还应该鼓励病人参与一些心理调适的活动,如音乐疗法、绘画疗法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病人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焦虑,促进心理健康的恢复。
总结起来,护理心理健康是一项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
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同时也需要关注和照顾自己的心理健康。
医院也应当提供更多的心理援助服务,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关注和维护护理心理健康,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护士工作者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护士工作者心理健康的调查,深入了解了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和困扰,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
调查数据显示,护士工作者在工作中常常面临工作压力、情绪压力以及人际关系问题等,但也发现他们普遍具备积极应对和保护心理健康的能力。
鉴于调查结果,我们建议护士工作者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以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和工作效率。
一、引言护士工作者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承担着照顾病人、帮助医生治疗以及维护医院秩序等多项工作。
然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护士工作者常常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和困扰。
因此,本调查旨在了解护士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其工作体验和心理健康状况。
二、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200名护士工作者参与了调查。
问卷主要包括个人信息、工作压力、情绪状态、人际关系以及心理保护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三、结果1. 工作压力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90%的护士工作者认为自己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
其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每周工作时间超过了标准,工作量过大成为主要的压力来源。
此外,更有近70%的护士工作者表示,他们在工作中经常面临着紧张的情绪和工作负荷,这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
2. 情绪状态调查还显示,护士工作者的情绪状态相对较为复杂。
有近4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感到疲劳和身心不适,近30%的受访者常常感到情绪沮丧或焦虑。
另外,约有20%的护士工作者表示曾出现过因工作压力引起的情绪失控情况。
3. 人际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工作者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
约有50%的受访者认为与同事之间的合作存在问题,缺乏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感到焦虑和不满。
同时,近60%的护士工作者表示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沟通也是一个困扰,背后的情绪冲突和工作压力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4. 心理保护策略尽管护士工作者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和困扰,但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普遍具备积极应对和保护心理健康的策略。
我院老年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摘要】本文通过对我院老年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了解护士们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情况以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我院老年科护士普遍存在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且这种工作压力会直接影响到护士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文分析了工作压力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心理健康对护士工作的重要性。
相关因素分析部分指出了一些可能影响护士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因素。
提出了关于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对我院老年科护士工作的启示以及未来研究展望等结论,希望能为护士们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老年科护士、工作压力、心理健康、调查、影响、重要性、因素分析、关系、启示、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科护士在医院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照顾年迈的患者,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他们需要应对日益复杂的医疗需求,同时要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突发状况。
这些工作压力可能会对老年科护士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了解老年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老年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扰,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也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院老年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为提升护士工作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院老年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旨在了解老年科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来源、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老年科护士工作中的压力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其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心理健康对护士工作的重要性,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从而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状况。
我院老年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摘要】我院老年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摘要:本文通过对我院老年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分析了他们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发现,老年科护士普遍存在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的问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优化工作环境和改善人际关系等措施。
结论指出,应重视老年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
展望未来,需进一步研究老年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推进相关政策落实,促进护士群体的健康发展。
建议实施相关措施和政策,提高老年科护士的工作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关键词:老年科护士、工作压力、心理健康、调查方法、影响因素、对策建议、结论总结、研究展望、建议实施。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科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照顾老年患者的责任。
随着老年人口增加,老年科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也日益加剧。
工作中长期面对老年患者的疾病和生活困难,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细致性使得老年科护士负担沉重,工作压力逐渐积累,甚至影响到其心理健康。
目前关于老年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相对较少,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老年科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来源、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老年科护士的工作情况,为缓解其工作压力、改善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这也将有助于提高老年科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我院老年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其工作中存在的压力来源和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改善护士们的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老年科护士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浅析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摘要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问题总是存在,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个中的原因种种,没有得到重视是显然的原因。
本文尝试分析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在概念上予以说明,提出问题。
然后就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展开分析,从一份调查问卷出发,总结出当下护理人员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
提出问题不是目的,目的是给予适当意见。
本文尝试从医院的角度、总结的角度、社会的角度给出意见。
希望能引起大家关注,为护理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情绪管理引言护理人员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其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关注。
他们为“高危病发人群”服务,其本身也是“高危病发人群。
”因其常常处在危险、复杂的环境中,难免不被“感染。
”因此,关心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了医院建设的一部分。
但是长期以来,医院常常忽视这一块,致使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浮显,成为护理事业中的“诟病”。
我们必须将其清除干净,才能还护理人员的“清白,”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因此,关心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是关心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
一、概念说明1、护理人员的定义护理人员一般为“护士”与“护理师”的统称,必须经由护理学校(亦称为护士学校)训练毕业,有一定的技能和资历,并通过专业考试领有执照,并分有护理师及护士二种执照的考试,在医疗院所执行照护的工作。
在那里,护理人员负责照顾生病、受伤的病人的安全与复康、及卫教的工作。
本文所强调的护理人员统指护士,因护士承受了护理工作的的大部分。
2、心理健康的界定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因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摘要:为探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我们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简称munsh),对我院1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护士的正性情感、正性体验得分低于国内常模,负性情感、负性体验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总体幸福度明显低于国内常模。
我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正常人,总体幸福度降低的发生与年龄、护龄、职称、学历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护士幸福度心理健康压力有资料表明[1],护理是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
护理人员由于其服务对象、社会地位、工作压力和工作风险等造成心理健康问题要比一般职业更突出。
有文献报道[2],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
护士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和工作满意度以及个体自身的健康,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提出不同的看法,根据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等)应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我院100名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以了解我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护理管理者能更好地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一些参考,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我院临床各科护理人员100名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
1.2方法1.2.1调查工具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3](简称munsh):munsh由24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是关于情感或体验的一句描述。
10个条目反映情感,其中正性情感(pa)和负性情感(na)各5个,另14个条目反映体验,其中正性体验(pe)和负性体验(ne)各7个,要求被试根据近期生活感受回答“是”(2分)“否”(0分)或“不知道”(1分)。
第19项答“满意”记2分,“不满意”记0分,总的幸福度=pa-na+pe-ne,得分范围-24至+24,为了便于计算,加上常数24,记分范围0-48,国内常模为在职干部常模。
鞍山某养老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调查报告鞍山某社会工作者养老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调查报告鞍山某养老院默氏护理人员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随着老年人口及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使得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大大提高。
护理人员的质决定了养老护理的下定决心质量,而养老护理品质有保证的老年人,对晚年生活有信心、有幸福感,能够延年益寿。
成年人在养老院接受护理,不备受医院各种制约,神放松,能在双料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
眼下护理工作还有个“瘸腿”现象,护理人员几乎清色女性,在照男性老年人与重体力活上不是勉为其难就是无法胜任。
这就使我们护理人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力来照顾这些老人,加重了精神科的身心负担。
笔本人对护士进行了大规模的心理卫生调查,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凡201*年5月前后前在岗的入院护理入院为调查对象。
共15名,其中男1名,女14名,年龄25-34岁。
平均年龄26.5岁。
有无护理证件:13人有相关证件(占全体的86.7%),2人无任何有关证件(占全体的13.3%)。
受教育程度:中专以上13人(占全体的85.8%),中专以下2人(占全体的14.2)。
婚姻状况:已婚14人,未婚1人.全部进行调查对象根据有养老护理经验的3人(占全体的20%),并无养老护理经验的12人(占全体的80%)。
1.2方法(1)自制般情况调查问卷(2)自评心理卫生量表:选择国内外信度和效度较的心理评定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
(3)对健康区护理人员与护理区的护理人员进行CMI(康奈尔医学问卷)及霍氏职业兴趣测验的评定。
(4)成立科研调查组:由神科资深专家对调查赤脚医生组组长即各居住区护理员、护士进行调研,统调查方法和操作程序,分区进行集体评定,并计时收回问卷。
(5)由专业人员验收,集中各类资料,分类输入电脑,并做统计学处理。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护士是医务工作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是复杂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
护士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
护士繁重的工作量、快节奏的工作、医患之间的误解或冲突、经常面对患者死亡现象刺激等,均可能会导致紧张、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及睡眠质量不良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到护士生活质量,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1]。
为了解现在护士的心理状况选取了本地六家医院的护士作了随机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本地较大的六家医院的临床护士。
每家医院随机抽取60名,共360名。
年龄:22-48周岁,护龄:3-28年。
本次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60份,回收率100%。
2 方法以发放问卷的方式,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中国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进行自评。
3 结果护士压力源调查结果[2]:由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压力源排在前几位的是:工作负荷太大;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担心工作导致医疗、护理纠纷;高风险职业的压力;晋升和深造的机会太少;护士工作社会地位太低;工作职位竞争的压力;非护理工作太多等。
4 讨论4.1 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我国600多万医务人员中护士仅有126.6万,每千人护士人数为1.0人,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三,护理人员严重缺编,致使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工作积极性下降,产生职业疲劳感,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
而且护士日夜不停地工作,生活不规律。
尤其是急诊科、ICU和心血管病房等特殊科室,护理任务重,实施抢救多。
特别是夜班护士,既要独自完成繁重的工作,又担心病人出意外,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
这不仅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护理质量和水平。
4.2 面临着医疗纠纷,高风险职业压力我国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主张医疗举证责任倒置。
这对医务人员提出了严厉的要求,给医疗机构特别是给医务人员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老年护理院院民身心健康调查及心理护理目的:探讨院民身心健康状况及生活满意度。
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老年临床综合评定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
结果:院民有各种躯体疾病占96%;存在轻重心理问题占90%;对目前生活满意度很满意占30%,基本满意占60%,不太满意占10%。
结论:老人存在明显躯体疾病,需要治疗、护理、生活照料,给家庭子女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也是主动或被动进住护理院的原因。
由于老人心理特点、躯体疾病、生活环境不同、每个人对生活质量要求不同,所以对目前生活满意度也不同。
标签:老年人;身心健康;生活满意度;心理护理20世纪60年代后,我国兴建了各种福利机构,对社会上的孤寡老人、无保老人、弃婴等进行不同形式的收养活动,体现了我国的文明和进步。
我市老年护理院创建于2000年10月,8年来共收治老人1086人,为进一步了解老人的躯体及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现调查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全部是我市2000年10月创办首家老年护理院以来的院民,排除家庭护理的老人及县级敬老院的老人,共调查1086人,最大104岁,最小14岁(先天病儿代养)。
其中男性432人,女性574人。
1.2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老年人临床评定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个体心理护理及集体心理护理。
2结果2.1一般资料1086人中,自愿进住老年护理院占60%,被动进住占40%;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占40%,部分能自理占50%,能自理占10%;对老年护理院生活完全满意占40%,基本满意占60%,不太满意占10%。
2.2躯体疾病及心理问题进院前后均有各种躯体疾病占98%,其中高血压脑血管病占60%,冠心病占30%,糖尿病占6%,外伤丧失功能占4%。
老人性格内向占40%,外向占60%,轻重失眠症占30%,兴奋、话多占30%,焦虑紧张占20%,情绪不稳占10%,骂人打人占10%,话少懒散占10%,老年痴呆、植物人占2%。
3心理护理方案老年人住院后,根据医生不同的临床诊断,除给予医疗护理、生活护理外,重点给予心理护理,方法如下:3.1集体心理护理由护士长负责,责任护士组织,每周两次,讲解包括老人躯体疾病知识、康复知识、养生知识等内容,帮助老年人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促进康复进度。
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维护目的了解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1](SCL-90)对我院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不计名测试。
结果(1)被试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4个因子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
(3)精神紧张源主要由于护理工作的高度风险性、家属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意及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
结论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高度关注。
应对措施:(1)转变观念;(2)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3)制定一个自我管理计划;(4)提高护士的心理调适;(5)开发和利用社会支持系统;(6)心理倦怠干预;(7)建立心理督导机构。
标签:心理健康调查心理维护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被调查者均为我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
1.2调查内容90项症状清单(SCL-90);1.3调查方法将护士集中在一起,现场指导,受试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不计名形式独立完成。
1.490项症状清单(SCL-90)的内容90项症状清单共有90项,要求受试者根据自身情况,评定最近1周对自身影响的实际感觉。
每一项有五级平分,即没有1分,极轻2分,中度3分,偏重4分,严重5分。
该量表共有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
1.5统计及结果分析总分为90个单项分相加之和,因子分分别为各因子所包含的单项分相加之和。
总分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因子分则反映了症状群的特点。
1.6问卷共发问卷35份,收回有效资料数35份,有效率为100%,具备较好的代表性。
1.7一般资料在35例中,文化程度:中专11人,大专19人,本科5人;婚姻状况:未婚21人,已婚14人。
2结果临床护士(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临床护理人员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4个因子得分较高,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她们存在较大的心理问题。
3讨论护士因职业的特殊性其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2]。
鞍山某养老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老年人口及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使得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
护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养老护理的质量,而养老护理质量有保证的老年人,对晚年生活有信心、有幸福感,能够延年益寿。
老年人在养老院接受护理,不受医院各种制约,精神放松,能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
眼下护理工作还有一个“瘸腿”现象,护理人员几乎清一色女性,在照男性老年人与重体力活上不是勉为其难就是无法胜任。
这就使我们护理人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照顾这些老人,加重了护理人员的身心负担。
笔者对园内护士进行了大规模的心理卫生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凡2011 年5 月前在岗的入院护理入院为调查对象。
共15 名,其中男1 名,女14名,年龄25-34 岁。
平均年龄26.5岁。
有无护理证件:13人有相关证件(占全体的86.7%),2人无任何相关证件(占全体的13.3%)。
受教育程度:中专以上13 人(占全体的85.8%),中专以下2人(占全体的14.2)。
婚姻状况:已婚14人,未婚1 人.全部调查对象根据有养老护理经验的3人(占全体的20%),无养老护理经验的12人(占全体的80%)。
1.2 方法
(1)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2)自评心理卫生量表:选择国内外信度和效度较好的心理评定量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
(3)对健康区护理人员与护理区的护理人员进行CMI(康奈尔医学问卷)及霍氏职业兴趣测验的评定。
(4)成立科研调查组:由精神科资深专家对调查组成员即各居住区护理员、护士进行调研,统一调查方法和操作程序,分区进行集体评定,并计时收回问卷。
(5)由专业人员验收,集中各类资料,分类输入电脑,并做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完成情况
实际在院护理人员15人,共发问卷量表15 份,回收15 份,占100%.作废0份。
其
中健康区护理人员8人,实发8份,回收8 份,回收率100%;护理区护理人员7 人。
测评15 人。
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15人。
2%对居住条件满意,66.7%对饮食满意,89.5%对亲属关心程度满意,90.3%有幸福感。
32%合并慢性躯体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梗塞、冠心病、肺心病、骨关节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脏疾病、肿瘤及慢性失眠症等).最大心愿是希望健康长寿;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受到更多的关心和重视;子女多来探望;饮食、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等.
2.2 量表评分结果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平均总分为62.9±13.9,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它6 个因子评分分别为16.9±5.5、10.8 ±3。
0、6.9 ±1.6 、6.6 ±1.5、11.5 ±2.8、10.1 ±3.3.SDS 平均分为31.2±11.2.SAS平均分为28.8±7.9.BSSD平均分为43.3±11。
7.HIS平均分为8.7±3.3,Rosen指数5.7±.3。
2.3 心理障碍分布情况
根据量表测试结果,合并心理障碍者10 人,占全体的66.7%,其中抑郁障碍7 人,占46.7%,焦虑障碍3 人,占20%。
对养老院护理工作有兴趣的4人,占全体的26.6%,对养老院工作无兴趣的11人,占全体的73.3%
3 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意识日益增强。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被重视。
但被誉为“白衣天使”的护士,从事着高风险、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本文从社会、医院、职业、个人因素探讨了压力的来源,根据压力的来源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旨在呼吁社会尊重护士职业,给护士多些理解,多些支持,并为她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及深造机会,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研究发现养老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老人对护士的期望值过高护理工作具有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几乎所有病人都期望静脉输液“一针见血”,放尿管、放胃管一次性成功等,否则病人及病人家属往往怀疑护士的技术水平,甚至失去理智,认为护士没有职责,打骂护士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因此护士不但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劳动,而且还要承担沉重的心理压力。
久而久之,影响心理健康。
2. 老人院院辅助支持系统滞后我国多数老人院辅助支持系统较落后。
护士除日常的治疗、护理工作外,还肩负着心理、生活护理和大量的非护理性工作。
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
压力,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1]
3. 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护理工作繁杂琐碎,加上医院辅助系统不健全,工作任务不清晰等原因,使护士工作劳动强度大。
工作环境单调、沉闷,易产生情绪低落、厌烦、抑郁等[2]。
4. 年龄、性别因素护士这种职业要求年龄年轻化。
年轻的护士眼疾手快、阳光灿烂,才有“天使”的风貌。
随着年龄增加,动作慢了,腿脚不利索了,眼睛也看不见了。
因此年龄给护士造成较大的思想压力。
几乎所有护士都是女性,据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女性的抑郁发作是男性的2倍。
可见年龄、性别因素也严重影响护士心理健康。
5. 工作压力高,承担风险大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护士工作时总处于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这种状态长时间存在,使人产生心理疲劳感[3]。
6. 职业要求增高无论是日益发展的医学本身,还是社会、医院、病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都在提高。
病人不仅要求护士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应善于与病人交流[4],对病人提供个性化护理[5]。
护理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人文科学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等,这对于负有多种责任的护士,很难协调和适应如此多的刺激源[5]。
造成护士心理适应能力下降,产生各种心理疾病。
4 结论
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在自身方面应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如心理学、医学知识、食疗、健身运动等,通过学习掌握压力应对技巧,适应多角色的转变,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
通过自身学习,找出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不足,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增强职业信心,消除消极、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
社会方面应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对护士工作加以宣传,让社会更多的了解护理工作。
形成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尊重护理工作的社会风气。
理解护理工作,降低对护士的过高期望值。
使护士热爱护理事业,树立自信、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
陈素坤、王秋霞。
护士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的调查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7。
(9)659-662。
[2、3]。
任勇、张桂平。
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应对干预。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5(2)49-51。
[4]。
安丽萍、宋莅萍、彭云红。
医生、护士、患者评价优秀护士的差异性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7。
(4)254-256。
[5]。
戴琴、冯正直。
护理行为研究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11) 848-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