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省文山州高三毕业生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物理 (1)
- 格式:docx
- 大小:208.04 KB
- 文档页数:14
秘密★启用前2018学年上学期文山市期末考试试卷九年级物理(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5个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ρ水=1.0×103kg/m3,g=10N/kg,c水=4.2×103J/(kg·℃)。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陶瓷碗B.橡胶手套C.钢尺D.塑料笔杆2.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水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为零,但物体的内能不会为零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A.吸尘器能够把地上的碎纸屑吸起来B.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越蓬松C.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D.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许多脏物4.小明同学将光敏电阻R、定值电阻R0、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电源连接成如图1所示电路。
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闭合开关,逐渐增大光敏电阻的光照强度,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应该是()图1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5.下列现象中,属于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B.用砂轮磨刀,有火星迸出C.在烈日下暴晒,沥青路面熔化了D.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6.如图2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将两根阻值不等的电阻丝R1、R2串联后分别放入两个透明容器中,并封闭等量的空气,通电前,A、B两U 形管内的液面相平。
2018-2019学年云南省文山市某校高三第13次考试理科 (物理)一、选择题1.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一时间(v −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4s 内( )A 甲、乙两物体未能始终同向运动B 第4s 末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C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D 第2s 开始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减小2. 如图所示,等边闭合三角形线框,开始底边与匀强磁场的边界平行且重合,磁场的宽度大于三角形的高度,线框由静止释放,到线框完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关于线框运动的v −t 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3. 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 的A 点和B 点分别固定一垂直纸面向外和向里的无限长通电直导线,其电流强度分别为I A 和I B ,∠A =60∘,通电直导线形成的磁场在空间某点处的磁感应强度B =k I r ,k 为比例系数,r 为该点到导线的距离,I 为导线的电流强度.若在C 点的磁感应强度沿BC 连线向右,则两直导线的电流强度I B 与I A 之比为( )A 12B √34C 34D √324. 如图所示,A 、B 是粗糙水平面上的两点,O 、P 、A 三点在同一竖直线上,且OP =L ,在P 点处固定一光滑的小钉子.一小物块通过原长为L 0(L 0<L)的弹性轻绳与悬点O 连接.当小物块静止于A 点时,小物块受到弹性轻绳的拉力小于重力.将小物块移至B 点(弹性轻绳处于弹性限度内),由静止释放后,小物块沿地面运动通过A 点,则在小物块从B 运动到A 的过程中( )A 小物块的动能一直增大B 小物块和弹性轻绳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C 小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 D 小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逐渐减小5. 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E、ν0为已知量.由图线信息可知()A 图像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ℎB 图中E=ℎν0C 图中E与ν0的值与入射光的强度、频率均无关 D 若入射光频率为3ν,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3E6. 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圆盘上,质量相等的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若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圆盘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受到的向心力是A受到的向心力的2倍B 圆盘对B的摩擦力是B对A的摩擦力的2倍 C μA一定大于μB D 若缓慢增大圆盘的角速度ω,由题目所给条件并不能判断A、B两物块谁先在接触面上滑动7. 如图所示,质量为m b、m c的滑块B、C用轻质弹簧相连,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a的滑块A以速率v0向右运动与B发生碰撞,碰撞的时间极短.则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 在此碰撞过程中,滑块A、B、C的速度都发生变化,碰后速度分别变为v1、v2、v3,满足m a v0=m a v1+m b v2+m c v3 B 在此碰撞过程中,滑块C的速度不变,滑块A、B的速度都变为v,此后当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滑块C的速度可能为0 C 在此碰撞过程中,滑块C的速度不变,滑块A、B的速度变为v1和v2,满足m a v0=m a v1+m b v2 D 碰撞后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满足m a v0=(m a+m b+m c)v8. 如图所示,区域Ⅰ、Ⅲ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区域Ⅲ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宽为2d;区域Ⅰ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1未知;区域Ⅱ是无场区,宽为d,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从磁场边界上的A点与边界成θ=60∘角垂直射入区域Ⅰ的磁场,粒子恰好不从区域Ⅲ的右边界穿出且刚好能回到A点,粒子重力不计.则()A 区域Ⅰ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1=2B B 区域Ⅰ磁场的最小宽度为d3C 粒子从离开A点到第一次回到A点的时间为t=mqB (53π+√3) D 粒子从离开A点到第一次回到A点的时间为t=mqB(2π+√3)二、非选择题9.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1)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如图乙所示)的宽度d=________cm,将全部钩码装载在小车上,调节导轨倾斜程度,使小车能够沿轨道匀速下滑.(2)从小车上取出一个钩码,挂到绳子下端,记录绳下端钩码的质量m;将小车靠紧挡板从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时间Δt.再从小车上取出第二个钩码,挂到第一个钩码下端,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小车里所有钩码都挂到绳子下端,测得多组数据.该同学−m图像,则下列图像中符合真实情况的是________.现将全决定不计算速度,仅作出1(Δt)2−m部钩码挂在绳端,该同学仅从绳端依次取走钩码,但不转移到小车上,则作出的1(Δt)2图像符合该情况的是________.(3)仅在绳端挂一个钩码,改变光电门位置,测得光电门与挡光条的距离为x,多次实验,−x图像,将会与(2)问选项中的________图最相似.并作出1(Δt)210. 为了将某一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需要测定该电流表的内阻.某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A.待测电流表A(量程1mA,内阻200Ω左右)B.电源(电动势约为6V,内阻不计)C.电压表V1(量程5V,内阻几千欧)D.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十几千欧)E.定值电阻1(阻值200Ω)F.定值电阻2(阻值10Ω)G.滑动变阻器1(最大阻值20Ω)H.滑动变阻器2(最大阻值5kΩ)J.开关K1、K2,导线(1)实验时,电压表应选择________,定值电阻选择_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择________;(填代表器材的字母编号)(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乙.(3)实验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至阻值最大,先断开K2,闭合K1,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满偏时,电压表示数为2.0V,闭合K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回到满偏时,电压表示数为3.8V.则待测电流表内阻为________Ω.(4)若将电流表A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则应将电流表A与阻值为________Ω的电阻________(填“串联”或“并联”).11. 如图,Ⅰ区域有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Ⅱ区域有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区域水平宽度为d,电场强度和区域宽度未知.质量为m、电量为+q的粒子,沿x轴正方向从O点进入磁场,然后在a点进入电场,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成30度,然后从b点穿出电场,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成60度.不计粒子重力.求:(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速度大小;(2)ab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12. 如图,长度足够长的板车2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木块1放在板车上,与右侧竖直挡板距离为L=9m,木块和板车质量均为m.外力在极短时间内给木块一个冲量,使它获得水平速度v10=10m/s2,向右滑行后与竖直挡板发生碰撞,磁撞过程不计能量损失.最终木块未脱离板车.木块1、板车2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板车2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0.5.重力加速度g=10m/s2.(1)1、2两物体碰撞后的速度各为多大?(2)碰后1物体的最大速度为多少?(3)试通过计算说明,速度相等后,两物体将以不同加速度减速并求解两者各自的加速度大小.三、选修3-3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一定质量的0∘C的冰融化为0∘C的水时,分子势能增加 C 当r>r0(平衡距离)时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所以合力表现为引力 D 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E 汽缸里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压膨胀时,单位时间碰撞器壁单位面积的气体分子数一定减少14.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用水银封闭着长L=10cm的理想气体,右端开口,当封闭气体的温度T=300K时,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差ℎ1=4cm.设外界大气压p0=76cmHg.若从右管的开口端缓慢注入水银,直到右侧管的水银面比左侧管的高ℎ2=4cm,求注入水银柱的长度.四、选修3-415.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质点P、Q的振动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质点P、Q的平衡位置相距3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波的周期为12sB 质点P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质点Q在波峰C 在0∼4s内,质点P、Q通过的路程均为6cmD 该波的波长可能为8mE 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1m/s16. 折射率n=√7、长度为L的玻璃纤维置于空气中,若从A端射入的光线能在玻璃纤维中发2生全反射,最后从B端射出,如图所示.求:(1)光在A面上入射角的最大值;(2)若光在纤维中恰能发生全反射,由A端射入到从B端射出经历的时间是多少?2018-2019学年云南省文山市某校高三第13次考试理科 (物理)答案1. B2. A3. C4. D5. A,B,C6. B,D7. C,D8. A,B,C9. (1)1.150(2)B,C(3)B10. (1)C,E,H(2)如解答图所示.(3)180(4)2820,串联11. (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a=2dBqm;(2)ab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为U=4qd 2B2m.12. (1)1、2两物体碰撞后的速度各为0m/s、8m/s.(2)碰后1物体的最大速度为87m/s.(3)1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2板车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13. B,D,E14. 注入水银柱的长度为10cm.15. A,B,E16. (1)光在A面上入射角的最大值是60∘;(2)若光在纤维中恰能发生全反射,由A端射入到从B端射出经历的时间是7L4c.。
2024届云南省文山县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物理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A.足球的质量约为4kgB.物理课本的宽约为18cmC.中学生跑百米用时约为10sD.2019年河北3月份最高气温约为40℃2.物质三态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三态的区别就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B.固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很大,分子在各自的平衡位置处于平衡状态C.固体会因内部分子的运动及结构的变化变成液体D.气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3.如图所示,小邦在国色天乡玩蹦极,不考虑空气阻力,关于他在下降过程中的能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性绳绷直前,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B.弹性绳绷直前,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C.下降到最低点,动能最小,弹性势能最大D.下降到最低点,重力势能最大,弹性势能最大4.如图所示实验中,不能说明“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有影响”的是()A.吹气时A管中水面上升B.用吸管从瓶中吸饮料C.吹气时纸片向下凹陷D.吹气时纸条向上飘5.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6.小华利用带钉的木块、沙土、钩码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分析比较下图,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通过比较钉子陷入沙土中的深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B.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C.本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D.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7.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和能量的利用说法正确的是A.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来发电B.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传输信息C.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D.移动电话(手机)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8.如图所示的军事观察孔,人可以通过孔观察外面,现在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15Ω,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1,电流表示数为0.1A;同时闭合开关S1、S1,电流表示数为0.5A,此时R1、R1的电功率分别为P1、P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1:P1=1:3 R1:R1=1:5B.P1:P1=1:3 R1:R1=3:1C.P1:P1=3:1 R1:R1=1:5D.P1:P1=3:1 R1:R1=3:1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B.盛夏,地上的水很快变干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1.如图所示,园林师傅经常使用的工具---高枝剪,它的基本构造主要包括剪口A、滑轮B、滑轮C和高强度纤维绳D.园林师傅把高处要修剪的树枝放入剪口A,然后用力F向下拉纤维绳D,就能把树枝剪断。
绝密★启用前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10月份考试卷高一物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1.某人从楼顶上让一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他测出该小球落到地面前最后1 s内的位移是楼高的,则该楼的高度为(g取10 m/s2)()A. 50 mB. 60 mC. 70 mD. 80 m2.杂技演员每隔相等时间向上抛一小球,若每个小球上升高度都是1.25米,他一共有4个小球,要想使节目连续不断表演下去,在他的手中总要有一个小球停留,则每个小球在手中停留的时间是(g 取10 m/s2)()A.sB.sC.sD.s3.一个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发生3段位移,在这3段位移中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这3段位移的大小之比和这3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为()A. 1∶22∶32;1∶2∶3B. 1∶23∶33;1∶22∶32C. 1∶2∶3;1∶1∶1D. 1∶3∶5; 1∶2∶34.2016年奥运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在以下几个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确定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位置时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时D.乒乓球比赛中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由图可知()A.t=0时刻,甲的速度大B.甲、乙两质点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相等时间内乙的速度改变大D.在5 s末之前甲质点速度大6.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经过全程一半时的速度为v3,则正确的关系是()A.v1=v2>v3B.v1=v2<v3C.v1<v2=v3D.v1>v2=v37.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是()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太空中的空间站绕地球匀速转动,其加速度为零8.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9.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B.在太空中进行飞船对接的宇航员观察该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C.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D.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10.一步行者以6 m/s的速度跑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交车,在跑到距汽车25 m处时,绿灯亮了,汽车以1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则()A.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36 mB.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43 mC.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人与车最近距离为7 mD.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且车开动后,人与车距离越来越远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4.0分,共16分)11.(多选)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质点以2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B.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C.B质点最初4 s做加速运动,后4 s做减速运动D.A、B两质点在4 s末相遇12.(多选)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B.C.D.13.2016年安徽的黄山和九华山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如图,设游客甲驾车从九华山大门去黄山大门,行程162 km.游客乙驾车从黄山大门赶往九华山大门,行程158 km.若两人恰好同时出发且同时到达,则甲、乙在两地之间运动的过程中()A.研究甲车的行驶路程时能将车看成质点B.甲车、乙车的平均速度相同C.甲车的平均速率大于乙车的平均速率D.游客乙驾车运行“158 km”指的是位移14.(多选)某质点在平直轨道上运动,如图是该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 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3 mC. 0~1 s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内的加速度D. 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分卷II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5分)15.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5 mm的挡光条,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挡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时间为Δt1=0.05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010 s,挡光条从第一个光电门到挡住第二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间隔为Δt3=3.0 s.则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___.滑块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______m.(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6.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b)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开始减速的时刻位于________A.计数点5和6之间某时刻B.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C.计数点7和8之间某时刻(2)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17.一辆货车以8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由于调度失误,在后面600 m处有一辆客车以72 km/h的速度向它靠近.客车司机发觉后立即合上制动器,但客车要滑行2 000 m才能停止.求:(1)客车滑行的加速度大小;(2)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18.一列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这列火车的长度为L,火车头经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v1,而火车尾经过此路标时的速度为v2,求:(1)火车的加速度a;(2)火车中点经过此路标时的速度v;(3)整列火车通过此路标所用的时间t.19.一辆正在匀加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在5 s内先后经过路旁两个相距50 m的电线杆,它经过第二根杆的速度是15 m/s,求它经过第一根杆的速度及行驶的加速度.20.某人驾驶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72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某时刻看到前方路上有障碍物,立即进行刹车,从看到障碍物到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停下,位移随速度变化的关系如图,图象由一段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一段曲线组成.求:(1)该人刹车的反应时间;(2)刹车的加速度大小及刹车的时间.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由H=gt2,得:H=g(t-1)2,t=4 s,所以H=80 m.2.【答案】C【解析】每个球的最大高度都是1.25 m,根据h=gt2,解得:t===0.5 s根据竖直上抛的对称性可知,当手刚接住一个球时,空中有3个球,一个球刚上升,有一个在上升,一个在下降,共3个时间间隔Δt,故球在手中停留的时间是Δt=t=s,C正确.3.【答案】B【解析】根据x=at2可得物体通过的第一段位移为:x1=a×12=a前3 s的位移减去前1 s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物体通过的第二段位移为:x2=a×(1+2)2-×a×12=a×8=4a,前6 s的位移减去前3 s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物体通过的第三段位移为:x3=a×(1+2+3)2-×a×(1+2)2=a×27=13.5a故x1∶x2∶x3=1∶8∶27在第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1=在第二段位移的平均速度2=在第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3=得1∶2∶3=∶∶=1∶4∶94.【答案】B【解析】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研究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位置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能够忽略,能够看成质点.故B正确.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研究乒乓球比赛中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乒乓球的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5.【答案】B【解析】从图象中可看出:乙的纵截距大,甲的纵截距为0,表明t=0时刻,甲的速度等于0,故乙的速度大,选项A错误.由于甲、乙都是倾斜的直线,且甲的斜率比乙的大.表明甲、乙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甲的加速度大,即相等时间内甲的速度改变大,故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由图象知,在5 s末之前,任一时刻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选项D错误.6.【答案】B【解析】7.【答案】B【解析】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虽然火箭还没运动,但由于合外力不为零,所以加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加速度很大.故B正确.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速度很大,但速度没有变化,加速度为零.故C错误.太空中的空间站绕地球匀速转动时,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加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8.【答案】D【解析】图中房子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由烟囱冒出的烟向左飘,可知此时风向向左(相对于地面而言).甲车上的小旗向左飘,则有三种可能的情况:一是甲车不动,风把小旗向左吹;二是甲车向右运动,风相对甲车向左,风把小旗向左吹;三是甲车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因此风仍能把小旗向左吹.对于乙车,则只有乙车向左运动并且速度大于风速时,风才能把小旗向右吹.故只有选项D正确.9.【答案】D【解析】10.【答案】C【解析】设经过时间t汽车速度与人的速度相等,则at=6 m/s,得t=6 s.在6 s内汽车位移x=at2=×1×62m=18 m,人的位移x人=v人t=6×6 m=36 m.车因为x车+25 m>x人,故人追不上公共汽车,最小距离Δs=x车+25 m-x人=(18+25-36) m=7 m.11.【答案】ABD【解析】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所以A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v A==m/s=20 m/s,A正确;B质点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说明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B正确;B质点的x-t图线切线斜率先减小后增大,说明B质点前4 s做减速运动,后4 s做加速运动,C错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出发,在4 s末位移相同,说明两质点在4 s末相遇,D正确.12.【答案】AD【解析】各选项表示的均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中A、D速度逐渐增大,表示匀加速运动,B、C 速度逐渐减小,表示匀减速运动.13.【答案】AC【解析】14.【答案】BC【解析】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0~1 s的位移x1=1 m,0~1 s内平均速度==1 m/s,0~2 s的位移x2=3 m,A错误,B正确;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0~1 s的加速度a1=2 m/s2,2~4 s的加速度a2=-1 m/s2,a1>|a2|,C正确;0~1 s,2~4 s两个时间段内速度均为正,表明速度都为正方向,运动方向相同,D错误.15.【答案】0.10 m/s0.50 m/s0.130.92【解析】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1==m/s=0.10 m/s,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2==m/s =0.50 m/s.滑块加速度:a==m/s2≈0.13 m/s2.根据s==m=0.92 m16.【答案】(1)B(2)1.16【解析】(1)从纸带上的数据知,在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7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选 B.(2)v6==m/s≈1.16 m/s;17.【答案】(1)0.1 m/s2(2) 会相撞.【解析】(1)设v2=72 km/h=20 m/s,由v2-v=2ax得客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m/s2=0.1 m/s2.(2)假设不相撞,设两车达到共同速度用时为t,则v2-at=v1,t=120 s货车在该时间内的位移x1=v1t=8×120 m=960 m客车在该时间内的位移x2=t=1 680 m位移大小关系:x2=1 680 m>600 m+x1=1 560 m,故会相撞.18.【答案】(1)(2)(3)【解析】(1)从火车头经过某路标到火车尾经过此路标,火车的位移x=L,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 -v=2ax得a=.(2)从火车头经过某路标到火车中点经过此路标:有v2-v=2a,解得v=.(3)火车通过此路标的过程中,由位移公式L=t=t,得t=.即整列火车通过此路标所用时间为.19.【答案】5 m/s 2 m/s2【解析】分析物理过程,画草图:全程5 s内的平均速度:==m/s=10 m/s由于平均速度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得时刻的瞬时速度v2.5==10 m/s加速度a==m/s2=2 m/s2根据:v t=v0+at,解得v0=5 m/s.20.【答案】(1)0.6 s(2)8 m/s2 2.5 s【解析】(1)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反应时间内的位移为:x1=12 m,速度为:v=72 km/h =20 m/s反应时间为:t1==s=0.6 s(2)开始刹车时,速度v=72 km/h=20 m/s,刹车过程的位移为:x2=(37-12)m =25 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有:v2=2ax2可得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m/s2=8 m/s2根据速度时间关系知,刹车的时间为:t2==s=2.5 s。
云南省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共12小题,每小题3.0分,共36分)
1.关于动摩擦因数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间没有摩擦力产生说明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B.两物体的材料一定时,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仅决定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物体在一支持面上滑动,当支持面倾斜放置时,动摩擦因数比水平放置时小一些
D.增大两物体的接触面积,则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增大
2.某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空间站中不能正常使用的仪器是()
A.电子表B.杆秤C.电子温度计D.电压表
3.大小分别为 5 N、7 N和9 N的三个力合成,其合力F大小的范围为()
A.2 N≤F≤20 NB.3 N≤F≤21 NC.0≤F≤20 ND.0≤F≤21 N
4.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
A.质量B.路程C.位移D.时间
5.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张打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要求测出D点的瞬时速度.本实验采用包含D点在内的一段间隔中的平均速度来粗略地代表D点的瞬时速度,下列几种方法中最准确的是()
A.=v D,Δt1=0.14 sB.=v D,Δt2=0.06 s
C.=v D,Δt3=0.1 sD.=v D,Δt4=0.04 s
6.如图所示,用两个弹簧秤A和B,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O达到图中所示位
1。
云南省2018届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理综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一物体做加速度为-1 m/s 2的直线运动,t =0时速度为-5 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速度为-5 m/s 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 B. 加速度-1 m/s 2说明物体在做减速运动C. t =1 s 时物体的速度为-4 m/sD. 初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答案】D 【解析】当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根据速度公式0v v at =+,得5v t =--,经过1 s ,速度为15m/s 1m/s 6m/s v =--=-,故ABC 错误,D 正确,故选D 。
2.如图所示,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栓一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一始终与细线垂直的力F 缓慢拉着小球沿圆弧运动,直到细线水平,在小球运动的整个过程中,F 和细线拉力的变化情况为:A. F 先增大后减小B. F 不断增大C. 细线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D. 细线的拉力不断增大【答案】B 【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上图可知,F 和T 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可以将这三个力放在一个闭合的矢量三角形内进行分析,如图所示:在缓慢变化的过程,重力保持不变,F 与T 的方向始终垂直,且三个力始终构成一个闭合的矢量三角形,故由图可知,F 的大小不断增大,拉力T 的大小不断减小,故ACD 错误,B 正确,故选B.3.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物体A 、B 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外力F 拉物体A ,要将A 拉离物体B ,则F 至少大于( )A. 0.5μmgB. μmgC. 2μmgD. 3μmg【答案】C 【解析】拉力F 作用在A 上,B 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m a g μ=,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F mg ma μ-=,解得:2F mg μ=,故选C.4.一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从圆周上P 点向纸面内各方向发射质量、电量、速率均相同的带电粒子,这些粒子均从四分之一圆周磁场边界PQ 上射出,忽略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 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动能、动量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2. 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力随位移变化的图线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由牛顿运动定律,F-mg+F弹=ma,F弹=k(x0-x),kx0=mg,联立解得F=ma+ kx,对比题给的四个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
【点睛】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贯穿高中物理。
3. 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 cm,bc=3 cm,ca=4 cm。
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衡于a、b的连线。
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A. a、b的电荷同号,B. a、b的电荷异号,C. a、b的电荷同号,D. a、b的电荷异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库仑定律、受力分析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对小球c所受库仑力分析,画出a对c的库仑力和b对c的库仑力,若a对c的库仑力为排斥力,ac的电荷同号,则b对c的库仑力为吸引力,bc电荷为异号,ab的电荷为异号;若a对c的库仑力为引力,ac的电荷异号,则b对c的库仑力为斥力,bc电荷为同号,ab 的电荷为异号,所以ab的电荷为异号。
设ac与bc的夹角为θ,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几何关系、库仑定律可得,F ac=k’,F bc=k’,tanθ=3/4,tanθ= F bc / F ac,ab电荷量的比值k=,联立解得:k=64/27,选项D正确。
2017-2018学年云南省文山州砚山一中高考物理训练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1-4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5-8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电场中等势面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电场描述正确的是()A.A点的电场强度比C点的小B.负电荷在A点电势能比C点电势能大C.电荷沿等势面AB移动过程中,电场力始终不做功D.正电荷由A移到C,电场力做负功2.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现用一水平拉力使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物体运动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0﹣t1内拉力逐惭减小B.0﹣t1内拉力对物体做负功C.在t1﹣t2时间内拉力的功率为零D.在t1﹣t2时间内合外力做功mv23.某同学在探究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的实验中,曾尝试用一质量为m1的弹簧测力计拉动质量为m2的物体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其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如果该同学对弹簧测力计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则在向上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A.﹣m2g B.FC.D.4.如图所示,在两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中,MN为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a、b、c三点所在直线平行于两电荷的连线,且a与c关于MN对称,b点位于MN上,d点位于两电荷的连线上.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b点场强大于d点场强B.b点电势高于d点电势C.试探电荷+q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c点的电势能D.a、b两点的电势差等于b、c两点间的电势差5.2011年8月26日消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天文学家认为,他们已经在银河系里发现一颗由曾经的庞大恒星转变而成的体积较小的行星,这颗行星完全由钻石构成.若已知万有引力常量,还需知道哪些信息可以计算该行星的质量()A.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及绕行星表面附近运行的卫星的轨道半径B.该行星的自转周期与星体的半径C.围绕该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卫星的公转周期及运行半径D.围绕该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卫星的公转周期及公转线速度6.质量为m的小球由轻绳a和b分别系于一轻质木架上的A点和C点,如图所示,当轻杆绕轴BC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绳a在竖直方向,绳b在水平方向,当小球运动到图示位置时,绳b被烧断的同时杆子停止转动,则()A.小球仍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B.在绳b被烧断瞬间,a绳中张力突然增大C.若角速度ω较小,小球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摆动D.若角速度ω较大,小球可能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7.如图,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经过时间t,小车运动的位移为s,物块刚好滑到小车的最右端.()A.此时物块的动能为(F﹣f)(s+l)B.这一过程中,物块对小车所做的功为f(s+l)C.这一过程中,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sD.这一过程中,物块和小车产生的内能为fl8.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 ab=U 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A.三个等势面中,c的电势最高B.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比通过Q点时大C.带电质点在P点具有的电势能比在Q点具有的电势能大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Q点时大二、非选择题9.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弹簧的弹力为5N,弹簧的长度为.10.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数字计时器(1)将气垫导轨接通气泵,通过调平螺丝调整气垫导轨使之水平,检查是否调平的方法是.(2)如图2所示,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cm;实验时,将橡皮条挂在滑块的挂勾上,向后拉伸一定的距离,并做好标记,以保证每次拉伸的距离恒定.现测得挂一根橡皮条时,滑块弹离橡皮条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则滑块最后匀速运动的速度表达式为(用字母表示).(3)逐条增加橡皮条,记录每次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并计算出对应的速度.则画出的W﹣v2图象应是.11.2011年7月23日晚,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 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动车组运行以来的特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前D3115次动车组正以20km/h的目视行车速度在发生事故的铁路上匀速行驶,而D301次动车组驶离永嘉站后,2分钟车速达到216km/h,便开始匀速行驶.不幸的是几分钟后就发生了追尾事故.(1)如果认为D301次动车组以恒定加速度从静止驶离永嘉车站,求D301的启动加速度和加速距离分别是多少?(2)已知动车组紧急制动的加速度为3m/s2,D301正常行驶后,为了避免事故发生,应至少距离D3115多远开始刹车才有可能避免事故发生?(20km/h≈5.6m/s)12.如图所示,在两条平行的虚线内存在着宽度为L、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在与右侧虚线相距也为L处有一与电场平行的屏.现有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以垂直于电场线方向的初速度v0射入电场中,v0方向的延长线与屏的交点为O.试求:(1)粒子从射入到打到屏上所用的时间(2)粒子刚射出电场时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间夹角的正切值(3)粒子打到屏上的点P到O点的距离.【物理--选修3-5】(15分)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关于原子核内部的信息,最早来自天然放射现象B.在α、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电离作用最强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D.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质量大小的核或较轻的核合并成中等质量大小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都会增加14.某小组在探究反冲运动时,将质量为m1一个小液化瓶固定在质量为m2的小球具船上,利用液化瓶向外喷射气体做为船的动力.现在整个装置静止放在平静的水面上,已知打开液化汽瓶后向外喷射气体的对地速度为v1,如果在△t的时间内向后喷射的气体的质量为△m,忽略水的阻力,则(1)喷射出质量为△m的液体后,小船的速度是多少?(2)喷射出△m液体的过程中,小船所受气体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是多少?2015年云南省文山州砚山一中高考物理训练试卷(5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1-4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5-8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电场中等势面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电场描述正确的是()A.A点的电场强度比C点的小B.负电荷在A点电势能比C点电势能大C.电荷沿等势面AB移动过程中,电场力始终不做功D.正电荷由A移到C,电场力做负功考点:等势面;电势能.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大,等势面密,电场线疏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小,等势面疏;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沿着等势面移动点电荷,电场力不做功.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解答:解:A 点A的等势面比C点的等势面密,则A点的场强比C点的大.故A错误B 负电荷在高电势点电势能小,在低电势点电势能高.故B错误C 沿着等势面移动点电荷,电势能不变,电场力不做功.故C正确D 正电荷由A到C,为沿电场力方向运动,则电场力做正功.故D错误故选:C点评: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住电场线和等势面的特点,即可解决本题.2.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现用一水平拉力使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物体运动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0﹣t1内拉力逐惭减小B.0﹣t1内拉力对物体做负功C.在t1﹣t2时间内拉力的功率为零D.在t1﹣t2时间内合外力做功mv2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物体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分析即可.解答:解:A、0﹣t1内,物体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ma,故拉力不断减小,故A正确;B、0﹣t1内拉力朝前,位移向前,故拉力做正功,故B错误;C、在t1﹣t2时间内,物体匀速前进,拉力做正功,故拉力的功率不为零,故C错误;D、在t1﹣t2时间内,物体匀速前进,合力为零,故合外力做功为零,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是由图象得到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判断出拉力的变化情况,再结合动能定理分析.3.某同学在探究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的实验中,曾尝试用一质量为m1的弹簧测力计拉动质量为m2的物体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其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如果该同学对弹簧测力计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则在向上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A.﹣m2g B.FC.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弹簧秤对物体的拉力,对整体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隔离对物体分析,求出弹簧秤对物体的拉力.解答:解:对整体分析有:a=.再隔离对物体分析:T﹣m2g=m2a.联立两式解得T=.所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关键是掌握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4.如图所示,在两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中,MN为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a、b、c三点所在直线平行于两电荷的连线,且a与c关于MN对称,b点位于MN上,d点位于两电荷的连线上.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b点场强大于d点场强B.b点电势高于d点电势C.试探电荷+q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c点的电势能D.a、b两点的电势差等于b、c两点间的电势差考点:电势能;电场强度;电势.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据等量异号电荷的电场分布特点可知各点的场强大小,由电场线性质及电场的对称性可知ab及bc两点间的电势差;由电势能的定义可知ac两点电势能的大小.解答:解:A:在两等量异号电荷连线上,中间点电场强度最小;在两等量异号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中间点电场强度最大;所以b点场强小于d点场强,选项A错误;B:MN是一条等势线,与在两等量异号电荷连线上的点相比较,d点的电势要高,所以d 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选项B错误;C:因a点的电势高于c点的电势,故试探电荷+q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选项C错误.D:由对称性可知,a、b两点的电势差等于b、c两点间的电势差,故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及等势面的分布,要求我们能熟练掌握并要注意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是降低的,同时注意等量异号电荷形成电场的对称性.5.2011年8月26日消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天文学家认为,他们已经在银河系里发现一颗由曾经的庞大恒星转变而成的体积较小的行星,这颗行星完全由钻石构成.若已知万有引力常量,还需知道哪些信息可以计算该行星的质量()A.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及绕行星表面附近运行的卫星的轨道半径B.该行星的自转周期与星体的半径C.围绕该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卫星的公转周期及运行半径D.围绕该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卫星的公转周期及公转线速度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专题.分析:要测量一天体的质量,需分析一围绕该天体运动的卫星的运动.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向心力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表示,分析由所给量求天体质量.解答:解:A、由mg=G,得M=则已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卫星绕行星表面附近运行的轨道半径R,即可求出行星的质量M.故A正确B、C、D因G=m=mω2r=m()2r 得G==ω2r=()2r则可知若知道轨道半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中的一个,则可求得行星的质量.故C D正确,B错误故选:A C D点评:考查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明确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分别有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来表示向心力,得出天体质量的不同的表达式.6.质量为m的小球由轻绳a和b分别系于一轻质木架上的A点和C点,如图所示,当轻杆绕轴BC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绳a在竖直方向,绳b在水平方向,当小球运动到图示位置时,绳b被烧断的同时杆子停止转动,则()A.小球仍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B.在绳b被烧断瞬间,a绳中张力突然增大C.若角速度ω较小,小球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摆动D.若角速度ω较大,小球可能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专题: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分析:绳b被烧断后,小球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摆动或圆周运动.绳b被烧断前,a绳中张力等于重力,在绳b被烧断瞬间,a绳中张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小球的向心力,而向心力竖直向上,绳b的张力将大于重力.若角速度ω较小,小球原来的速度较小,小球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摆动,若角速度ω较大,小球原来的速度较大,小球可能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解答:解:A、小球原来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绳b被烧断后,小球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摆动或圆周运动.故A错误.B、绳b被烧断前,小球在竖直方向没有位移,加速度为零,a绳中张力等于重力,在绳b被烧断瞬间,a绳中张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小球的向心力,而向心力竖直向上,绳b的张力将大于重力,即张力突然增大.故B正确.C、若角速度ω较小,小球原来的速度较小,小球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摆动.故C正确.D、若角速度ω较大,小球原来的速度较大,小球可能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中要注意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外界必须提供向心力.C、D两项还可根据机械能守恒与向心力知识求解小球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摆动或圆周运动角速度的范围.7.如图,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经过时间t,小车运动的位移为s,物块刚好滑到小车的最右端.()A.此时物块的动能为(F﹣f)(s+l)B.这一过程中,物块对小车所做的功为f(s+l)C.这一过程中,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sD.这一过程中,物块和小车产生的内能为fl考点:功能关系.分析:根据动能定理:合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求解物块的动能.根据功能关系分析得知,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s+l)﹣fl.系统产生的内能等于系统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解答:解:A、根据动能定理得,(F﹣f)(s+l)=.则物块的动能为E k=(F﹣f)(s+l);故A正确;B、这一过程中,物块对小车有支持力和摩擦力,支持力不做功,摩擦力所做的功为fs,故物块对小车所做的功为fs,故B错误;C、由功能关系得知,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s+l)﹣fl,故C错误;D、系统产生的内能等于系统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fl,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滑块和小车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能量转化情况,然后结合功能关系进行分析,不难.8.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 ab=U 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A.三个等势面中,c的电势最高B.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比通过Q点时大C.带电质点在P点具有的电势能比在Q点具有的电势能大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Q点时大考点:电势;牛顿第二定律;电场强度.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由于质点只受电场力作用,根据运动轨迹可知电场力指向运动轨迹的内侧即斜向右下方,由于质点带正电,因此电场线方向也指向右下方;电势能变化可以通过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线和等势线垂直,且等势线密的地方电场线密,电场的场强大.解答:解:A、电荷所受电场力指向轨迹内侧,由于电荷带正电,因此电场线指向右下方,沿电场线电势降低,故a等势线的电势最高,故A错误.B、C、根据质点受力情况可知,从P到Q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降低,动能增大,故B错误,C正确;D、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故P点的电场强度比Q点的电场强度大,故电荷在P点时电场力大,故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Q点时大,故D正确;故选CD.点评:解决这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思路是:根据运动轨迹判断出所受电场力方向,然后进一步判断电势、电场、电势能、动能等物理量的变化.二、非选择题9.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N/m.(2)弹簧的弹力为5N,弹簧的长度为12.5cm或7.5cm.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弹力的存在及方向的判定专题.分析:由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的关系图象,读出弹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原长.由图读出弹力为F=10N,弹簧的长度为x=5cm,求出弹簧压缩的长度,由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弹力为5N,弹簧的长度.解答:解:(1)由图读出,弹簧的弹力F=0时,弹簧的长度为L0=10cm,即弹簧的原长为10cm,由图读出弹力为F1=10N,弹簧的长度为L1=5cm,弹簧压缩的长度x1=L0﹣L1=5cm=0.05m,由胡克定律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200N/m(3)弹簧的弹力为5N,弹簧的形变量△x==2.5cm弹簧的原长为10cm,所以弹簧的长度为12.5cm或7.5cm,故答案为:200N/m,12.5cm或7.5cm点评:胡克定律公式f=kx中,x是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不是弹簧的长度.第(2)问也可以直接由图象读出结果.10.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数字计时器(1)将气垫导轨接通气泵,通过调平螺丝调整气垫导轨使之水平,检查是否调平的方法是接通气源,将滑块静置于气垫导轨上,滑块基本保持静止说明导轨是光滑的(或接通气源,将滑块静置于气垫导轨上,轻推滑块,滑块能基本做匀速直线运动).(2)如图2所示,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0.550cm;实验时,将橡皮条挂在滑块的挂勾上,向后拉伸一定的距离,并做好标记,以保证每次拉伸的距离恒定.现测得挂一根橡皮条时,滑块弹离橡皮条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则滑块最后匀速运动的速度表达式为(用字母表示).(3)逐条增加橡皮条,记录每次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并计算出对应的速度.则画出的W﹣v2图象应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考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1)明确实验原理以及气垫导轨装置的特点可正确解答;(2)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由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解答:解:(1)气垫导轨可以认为是光滑的,在判断其是否水平时可以采取的方法是:接通气源,将滑块静置于气垫导轨上,滑块基本保持静止说明导轨是光滑的(或接通气源,将滑块静置于气垫导轨上,轻推滑块,滑块能基本做匀速直线运动).(2)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5mm,游标读数为0.05×10mm=0.50mm,所以最终读数为5.50mm=0.550cm.由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所以v=;(3)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的功应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所以画出的W﹣v2图象应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故答案为:(1)接通气源,将滑块静置于气垫导轨上,滑块基本保持静止说明导轨是光滑的(或接通气源,将滑块静置于气垫导轨上,轻推滑块,滑块能基本做匀速直线运动);(2)0.550;;(3)过坐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以及知道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瞬时速度.11.2011年7月23日晚,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 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动车组运行以来的特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前D3115次动车组正以20km/h的目视行车速度在发生事故的铁路上匀速行驶,而D301次动车组驶离永嘉站后,2分钟车速达到216km/h,便开始匀速行驶.不幸的是几分钟后就发生了追尾事故.(1)如果认为D301次动车组以恒定加速度从静止驶离永嘉车站,求D301的启动加速度和加速距离分别是多少?(2)已知动车组紧急制动的加速度为3m/s2,D301正常行驶后,为了避免事故发生,应至少距离D3115多远开始刹车才有可能避免事故发生?(20km/h≈5.6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根据速度与时间关系:v=v0+at 可求出加速度大小;再由s=at2可算出在2分钟内的加速的距离;(2)若要二车恰好不碰,则D301追上D3115时二车速度相同,从而求出需要的时间;再根据两者运动的位移公式求出差距.解答:解:(1)由于D301次动车组2分钟(120s)车速达到216km/h=60m/s,由v=v0+at 所以得:a==0.5m/s2由于s=at2=3.6km(2)要想满足二车恰好不撞,则必须至少满足,D301追上D3115时二车速度相同,所以得:v=v0﹣att=18.1s二车之间的位移关系为:△s=t﹣vt△s=492.3m答:(1)如果认为D301次动车组以恒定加速度从静止驶离永嘉车站,则D301的启动加速度为0.5m/s2和加速距离是3.6km;(2)已知动车组紧急制动的加速度为3m/s2,D301正常行驶后,为了避免事故发生,应至少距离D3115车为492.3m开始刹车才有可能避免事故发生.点评:考查运动学的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关系等规律,同时要使两车不碰撞则速度须相等,从而算出至少需要的时间,再由位移公式来确定最小的安全距离.12.如图所示,在两条平行的虚线内存在着宽度为L、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在与右侧虚线相距也为L处有一与电场平行的屏.现有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以垂直于电场线方向的初速度v0射入电场中,v0方向的延长线与屏的交点为O.试求:(1)粒子从射入到打到屏上所用的时间(2)粒子刚射出电场时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间夹角的正切值(3)粒子打到屏上的点P到O点的距离.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1)带电粒子垂直射入电场,只受电场力作用而做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由L=v0t求解时间t.(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研究竖直方向的运动情况,由速度公式v y=at求出粒子刚射出电场时竖直分速度,由tanα=求出tanα.(3)由位移公式y=at2求出粒子刚射出电场时偏转的距离y.带电粒子离开电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偏转的距离Ltanα,两个偏转之和即为粒子打到屏上的点P到O点的距离Y.解答:解:(1)粒子在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粒子打到荧光屏上的时间:t′=.(2)设粒子射出电场时沿平行电场线方向的速度为v y,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为:a=,所以v y=at=a=,粒子刚射出电场时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间夹角的正切值为:tanα==.。
绝密★启用前2018年文山州高三毕业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理科综合物理一、单选题(共8小题,每小题6.0分,共48分)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A.U+n→Ba+Kr+3n B.I→Xe+eC.He+N→O+H D.U→Th+He2.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的大河。
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
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A.B.C.D.3.水平横梁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10 kg的重物,∠CBA=30°,如图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的大小为(g取10 N/kg)()A.50 N B.20 NC.100 N D.100N4.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C.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大小就一定相同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5.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球A的角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角速度B.球A的线速度大于球B的线速度C.球A的运动周期一定小于球B的运动周期D.球A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球B对筒壁的压力6.(多选)如图,匀强电场水平向右,虚线为一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从A点运动到B点的轨迹,此过程粒子克服重力做功为5 J,静电力做功为3 J,则下列说法中国正确的是()A.粒子带负电B.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少2 JC.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少3 JD.粒子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B点少3 J7.(多选)如图所示,用等长绝缘线分别悬挂两个质量、电量都相同的带电小球A和B,两线上端固定于O点,B球固定在O点正下方.当A球静止时,两悬线夹角为θ.能保持夹角θ不变的方法是()A.同时使两悬线长度减半B.同时使A球的质量和电量都减半C.同时使两球的质量和电量都减半D.同时使两悬线长度和两球的电量都减半8.(多选)如图所示,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I,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人地球同步轨道Ⅱ,则( )A.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11. 2 km/sB.卫星在同步轨道II上的运行速度大于7. 9 km/sC.在轨道I上,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D.卫星在Q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I进人轨道II分卷II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小题10.0分,共20分)9.(1)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每次拉橡皮条时都应该把橡皮条与结绳的结点拉至同一位置O点;B.橡皮条、细绳、弹簧秤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且与板面平行;C.拉动弹簧时弹簧秤的外壳与纸面间的摩擦会对实验产生误差;D.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适当长些,视线通过细线垂直于纸面,在线下的纸上用笔点出两个顶点的位置,并使这两个点的距离要尽量远些;E.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θ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越大越好F.作图时要用细铅笔,同一实验中选定的比例标度要相同,所取的比例标度要适当大些图1图2(2)在完成相关记录后,选得如图2所示一张白纸痕迹图和一张实验数据表格:①请你用表格所提供的相关数据按照力的图示标准完成图2(标度已给出);②继续填写实验数据表格的相关内容,完成实验.10.(1)如图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的刻度从上至下分别为9 mm长10等分、19 mm 长20等分、49 mm长50等分,它们的读数依次为______mm,____mm,________mm.(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mm.(3)①图所示的电表使用0.6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中表针示数是________A;当使用3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A.②图所示的电表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图中表针的示数为________V.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 V.(4)旋钮式电阻箱如图所示,电流从接线柱A流入,从B流出,则接入电路的电阻为________Ω.今欲将接入电路的电阻改为2 087 Ω,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若用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则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________.四、计算题11(12分).质量为m=4 kg的小物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A点,现用F=10 N的水平恒力拉动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物块继续滑动一段位移停在B点,A、B两点相距x=20 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2,求:(1)物块在力F作用过程发生位移x1的大小;(2)撤去力F后物块继续滑动的时间t.12(18分).如图所示,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OO′轴匀速转动,磁场方向与转轴垂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线圈匝数为n,电阻为r,长为l1,宽为l2,转动角速度为ω.线圈两端外接阻值为R的电阻和一个理想交流电流表.求:(1)线圈转至图示位置时的感应电动势;(2)电流表的读数;(3)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选修3-3】1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I)若某种实际气体分子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则一定质量的该气体内能的大小与气体体积和温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如果保持其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B.如果保持其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内能一定增大C.如果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内能不一定增大(II)有关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法正确的是D.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E.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2) 如图所示,一圆柱形绝热容器竖直放置,通过绝热活塞封闭着摄氏温度为t1的理想气体,活塞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与容器底部相距h1。
<第2节库仑定律1.(2018·浙江省温州九校)关于库仑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相似,都是平方反比定律B.根据,当两电荷的距离r趋近于零时,静电力将趋向无穷大C.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很小的球体D.若点电荷的电荷量大于的电荷量,则对的静电力大于对的静电力2.(2018·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A带的电量为Q,B带的电量为,它们间的距离r远大于小球的半径,相互作用力为现将两个小球接触一下后放回原处,则相互作用力变为¥A.B.C.D.3.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带电荷量之比为1:7,相距为r。
两者接触一下放回原来的位置,若两电荷原来带异种电荷,则后来两小球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与原来之比是A.4:7 B.3:7C.9:7 D.16:74.(2018·百校联盟年高考名师猜题保温金卷)如图所示,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0的水平匀强电场中,a、b、和c三个点电荷分别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同一直线上,ab之间的距离为L,c在ab的中点上。
当a、b、和c的电荷量均为+Q时,水平面内与a、b两点电荷距离均为L的O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恰好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仅让点电荷a 带负电,电荷量大小不变,其他条件都不变,则O点处电荷的受力变为A.B.…C.D.5.如图所示,点电荷+Q固定,点电荷+q沿直线从A运动到B。
此过程中,两电荷间的库仑力是A.吸引力,先变小后变大B.吸引力,先变大后变小C.排斥力,先变小后变大D.排斥力,先变大后变小6.(2018·陕西省西安地区八校高三联考)如图所示,水平光滑的绝缘细管中,两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相向运动,当相距L时,加速度大小均为a,速度大小均为v,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已知A球带电荷量为+q,B球带电荷量为–3q,两球相碰后分开,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两球相碰位置为L的中点B.当两球相碰后再次相互L时,两球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C.当两球相碰后再次相互为L时,两球加速度大小均为aD.当两球相碰后再次相互L时,两球速度大小均为v7.在粗糙绝缘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A带正电,另一带正电的物体B沿着以A为圆心的圆弧由P到Q缓慢地从物体A的正上方经过,若此过程中物体A始终保持静止,A、B两物体可视为质点且只考虑它们之间库仑力的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B.物体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保持不变C.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D.库仑力对物体B先做正功后做负功8.(2018·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高考冲刺第二次考试)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M、N两点有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带有不等量的同种电荷。
文山州马关县三中2018-2019学年11月份期中考试理综物理一、单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6.0分,共30分)1.如图所示,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右侧面是曲面AC,已知AB 和AC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p、q同时从A点分别沿AB和AC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A.p小球先到 B.q小球先到C.两小球同时到 D.无法确定2.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t=0时刻物体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 B. C. D.3.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O为球心.有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半球形容器底部O′处,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点.已知地面与半球形容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受到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B.小球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大小为C.小球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大小为mgD.半球形容器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mg4.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小球的质量均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弹力分别为F1、F2、F3,其大小关系是()A.F1=F2=F3 B.F1=F2<F3 C.F1=F3>F2 D.F3>F1>F25.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二、多选题(共3小题,每小题6.0分,共18分)6.“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天舟一号”在距地面约380 km的圆轨道上飞行,则其()A.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B.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D.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7.质点做方向不变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为零),设在连续相等时间内质点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则x1和x2的比值可能为()A. 1∶1 B. 2∶5 C. 2∶1 D. 4∶18.(多选)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述说法合理的是() A.在纸带上能直接测量出小车在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B.若纸带上的打点由密集变稀疏,则小车对应的速度由大变小C.通过打点纸带,可研究小车在各段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的变化特点D.通过打点纸带,可研究小车在各段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的特点分卷II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4分)9.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3)如图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块加速度大小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0.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利用与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相连的计算机可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下图(b)所示.(1)图线________是在轨道左侧抬得较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选填“①”或“②”).(2)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______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四、计算题1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L=10 m,向右匀速运动的速度v0=4 m/s,一质量为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v1=6 m/s的初速度从传送带右端B点冲上传送带,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取10 m/s2.求:(1)物块相对地面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2)物块从B点冲上传送带到再次回到B点所用的时间.12.如图所示,一质量m=0.4 kg的小物块,以v0=2 m/s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 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 =10 m.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2)拉力F与斜面夹角多大时,拉力F最小?拉力F的最小值是多少?【物理选修3-3】15分1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分子每秒与器壁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增大C.空调既能制热又能制冷,说明在不自发地条件下热传递方向性可以逆向D.外界对气体做功时,其内能一定会增大E.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人其他元素,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来完成(2)如图所示,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竖直长管道内,用一可自由移动的活塞A封闭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气体。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8届云南省高三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高考物理要想考的好,物理模拟试卷不能少,通过多做模拟试卷,能提高我们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2018届云南省高三物理模拟试卷,希望能帮到你。
2018届云南省高三物理模拟试卷题目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1-7为单选,8-12为多选。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A.质点15 s末离出发点最远,20 s末回到出发点B.5 s~15 s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 m/s2C.15 s~20 s过程中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2D.5 s~15 s过程中前5 s位移120m2、若已知月球质量为m月,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如果在月球上( )A.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则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R2v202Gm月B.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则物体落回到抛出点所用时间为R2v0Gm月C.发射一颗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则最大运行速度为 RGm月D.发射一颗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则最小周期为2π RGm月3、某电容式话筒的原理示意图如题图所示,E为电源,R为电阻,薄片P 和Q为两金属基板。
对着话筒说话时,P振动而Q可视为不动。
在P、Q间距增大过程中( )A.P、Q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增大B.P上电荷量保持不变C.M点的电势比N点的低D.M点的电势比N点的高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电源内阻为r,串联的固定电阻为R2,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1,电阻大小关系为R1=R2=r,则在滑动触头从a端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电路中的总电流先增大后减小B.电路的路端电压先增大后减小C.电源的输出功率先增大后减小D.滑动变阻器R1上消耗的功率先减小后增大5、平行板电容器C与三个可变电阻器R1、R2、R3以及电源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电容器C两极板带有一定的电荷.要使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加,以下方法中可行的是( )A.只增大R1,其他不变B.只增大R2,其他不变C.只减小R3,其他不变D.只增大a、b两极板间的距离,其他不变6、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应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R并控制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50 A和2.0 V.重新调节R并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0A和24.0 V.则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输出功率为( )A.32 WB.44 WC.47 WD.48 W7、如图所示,两根水平放置且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I1与I2.且I1>I2,与两根导线垂直的同一平面内有a、b、c、d四点,a、b、c在两根导线的水平连线上且间距相等,b是两根导线连线的中点,b、d连线与两根导线连线垂直。
绝密★启用前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月考高一物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分卷I一、单选题(共12小题,每小题3.0分,共36分)1.2012年10月10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龙”飞船已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龙”飞船运抵了许多货物,包括实验器材、备件、空间站宇航员所需的衣服和食品以及一个冰箱,冰箱里还装有冰激凌,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龙”飞船的发射速度,国际空间站的运行速度均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龙”飞船欲实现对接,必须在国际空间站的后下方,伺机喷气减速变轨,实现对接C.“龙”飞船喷气加速前,“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加速度大小相等D.空间站中收到的冰激凌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v0将物体从同一水平面分别竖直上抛、斜上抛、沿光滑斜面(足够长)上滑,如图所示,三种情况达到的最大高度分别为h1、h2和h3,不计空气阻力(斜上抛物体在最高点的速度方向水平),则()A.h1=h2>h3B.h1=h2<h3C.h1=h3<h2D.h1=h3>h23.一辆卡车在丘陵地面匀速率行驶,地形如图所示,由于轮胎太旧,爆胎可能性最大的地段应是()A.a处B.b处C.c处D.d处4.水平恒力F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使该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水平面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l,恒力F做的功为W1,平均功率为P1;再用同样的水平恒力F作用在该物体上,使该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在力的方向上由静止移动距离l,恒力F做的功为W2,平均功率为P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W1<W2,P1>P2 B.W1>W2,P1>P2C.W1=W2,P1>P2 D.W1<W2,P1<P25.将一个物体由A处移到B处,重力做功()A.与运动过程是否存在阻力有关B.与运动的具体路径有关C.与运动的位移无关D.与运动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6.如图所示,汽车以速度v通过一弧形的拱桥顶端时,关于汽车所需向心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的向心力就是它所受的重力B.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方向指向圆心C.汽车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7.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若高空中某处的重力加速度为,则该处距地球表面的高度为()A. (-1)R B.R C.R D. 2R8.如图甲所示,轻杆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固定一个小球,现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杆与小球间弹力大小为F,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大小为v,其F-v2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球的质量为B.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C.v2=c时,小球对杆的弹力方向向上D.v2=2b时,小球受到的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9.一辆轿车正在通过标有如图所示图标的路段,关于该轿车在转弯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A.轿车处于平衡状态B.轿车的速度大小不一定变化C.轿车加速度的方向一定沿运动路线的切线方向D.轿车加速度的方向一定垂直于运动路线的切线方向10.关于功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矢量,位移是矢量,所以功也是矢量B.功有正、负之分,若某个力对物体做负功,表明这个力对该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C.若某一个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该物体一定没有位移D.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做的功的矢量和11.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在轨飞行了15天,并在飞船上我国首次开展了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神十”巩固和优化了“神九”实现的载人交会对接技术.如图所示,假设“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后首先进入椭圆轨道,其远地点P距地心的距离为a,近地点Q距地心的距离为b,经过变轨后转移到半径为a的圆轨道上,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则()A.飞船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周期为2πB.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经过远地点的速度大于经过近地点的速度C.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经过远地点的速度小于在圆形轨道上运行的速度D.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经过远地点的加速度大于经过近地点的加速度12.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A. B. C. D.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13.(多选)对于分别位于地球北纬30度和赤道上的两个物体A和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点的角速度相等 B.A、B两点的线速度相等C.A、B两点的转动半径相同 D.A、B两点的转动周期相同14.(多选)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离太阳越远的行星()A.周期越小 B.线速度越小 C.角速度越小 D.加速度越小15.(多选)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平抛运动.为了画出一条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要求()A.钢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滚下B.钢球每次可以从斜槽上不同的位置滚下C.斜槽末端的切线可以不调成水平D.斜槽必须是光滑的E.为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16.(多选)西班牙小镇布纽尔今年8月24日举行了西红柿狂欢节,其间若一名儿童站在自家的平房顶上,向距离地面L处的对面的竖直高墙上投掷西红柿,第一次水平抛出的速度是v0,第二次水平抛出的速度是2v0,则比较前后两次被抛出的西红柿在碰到墙前,有()A.运动时间之比是1:2B.下落的高度之比是2:1C.运动的加速度之比是1:1D.西红柿的运动可分解为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分卷II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6分)17.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时:(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________和________.(2)在做上述实验时,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结两个细绳套,通过细绳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记下: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然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________,再记下________.(3)在某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比较,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18.使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打出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图乙中O是打出的第一个点迹,A、B、C、D、E、F……是依次打出的点迹,量出OE间的距离为l,DF间的距离为s,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是T=0.02 s.(1)上述物理量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关系式________,即验证了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2)如果发现图乙中OA距离大约是4 mm,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上述的各物理量间满足的关系式可能是________.四、计算题19.如图所示,滑块质量为m,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它以v0=3的初速度由A点开始向B点滑行,AB=5R,并滑上光滑的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BC,在C点正上方有一离C点高度也为R的旋转平台,沿平台直径方向开有两个离轴心距离相等的小孔P、Q,旋转时两孔均能达到C点的正上方.若滑块滑过C点后从P孔上升又恰能从Q孔落下,求:(1)滑块在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2)平台转动的角速度ω应满足什么条件?20.有一个固定的光滑直杆,该直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3°,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2 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1)如图甲所示,滑块从O点由静止释放,下滑了位移x=1 m后到达P点,求滑块此时的速率.(2)如果用不可伸长的细绳将滑块m与另一个质量为M=2.7 kg的物块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相连接,细绳因悬挂M而绷紧,此时滑轮左侧绳恰好水平,其长度L=m(如图乙所示).再次将滑块从O点由静止释放,求滑块滑至P点的速度大小.(整个运动过程中M不会触地,sin 53°=0.8,cos 53°=0.6,g取10 m/s2)21.某天体围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为T,轨道半径为r,火星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1)火星的质量;(2)火星的密度.22.如图是为了检验某种防护罩承受冲击能力的装置,M为半径为R=1.0 m、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轨道上端切线水平,N为待检验的固定曲面,该曲面在竖直面内的截面为半径r=m的圆弧,圆弧下端切线水平且圆心恰好位于M轨道的上端点,M的下端相切处置放竖直向上的弹簧枪,可发射速度不同的质量为m=0.01 kg的小钢珠,假设某次发射的钢珠沿轨道恰好能经过M的上端点,水平飞出后落到N的某一点上,取g=10 m/s2,求:(1)发射该钢珠前,弹簧的弹性势能E多大?(2)钢珠落到圆弧N上时的速度大小v N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所以“龙”飞船的发射速度介于7.9 km/s与11.2 km/s之间,故A错误;“龙”飞船欲实现对接,必须在国际空间站的后下方,伺机喷气加速做离心运动,可以实现对接,故B错误;“龙”飞船喷气加速前,在国际空间站的后下方,根据a=得“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加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空间站中收到的冰激凌只受重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D正确.2.【答案】D【解析】竖直上抛物体和沿斜面运动的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均为0,由机械能守恒得mgh=mv,h=,斜上抛物体在最高点速度不为零,设为v1,则mgh2=mv-mv,所以h2<h1=h3,故D对.3.【答案】D【解析】在坡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 N=m解得:F N=mg-m,F N<mg①在坡谷,则有:F N-mg=m,F N=mg+m,F N>mg②由①②对比可知,汽车在坡谷处所受的支持力更容易爆胎;由②知,r越小,F N越大,则在b、d两点比a、c两点容易爆胎,而d点半径比b点小,则d点最容易爆胎,故D正确.4.【答案】C【解析】由功的定义式可知W1=W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1=F,ma2=F-F f,故a1>a2;由运动学公式得l=a1t=a2t,所以t1<t2;由功率定义式P=可得P1>P2,C正确.5.【答案】D【解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是否受其他力以及物体的速度无关,仅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与运动的位移有关.故D正确,A、B、C错误.6.【答案】B【解析】汽车在拱桥顶端时所受到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而合外力就是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故B是正确的;A,C错误;因为物体的向心力是物体所受力的合力,并不是单独的一个力;故该题选B.7.【答案】A【解析】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设地球的质量为M,物体质量为m,物体距地面的高度为h,分别列式=mg,G=m,联立得2R2=(R+h)2,解得h=(-1)R,选项A正确.8.【答案】B【解析】当弹力F方向向下时,F+mg=,解得:F=v2-mg,当弹力F方向向上时,mg-F=m,解得:F=mg-m,对比F-v2图象可知,b=gR、a=mg,联立解得g=、m=,选项A正确,B错误;v2=c时,小球对杆的弹力方向向上,选项C正确;v2=2b时,小球受到的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选项D正确.9.【答案】B【解析】10.【答案】B【解析】功是标量,没有方向,A错误;某力做正功,表明这个力对物体的运动起动力作用,某力做负功,表明这个力对该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B正确;某个力对物体不做功,由W=Fl cosα知,物体的位移可能为零或者可能力与位移的夹角为90°,故C错误;功是标量,所以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做功的代数和.11.【答案】C【解析】由向心力公式=m a,解得T=2π,应用黄金代换将GM=gR2代入得T=2π,故A错误;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由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时,万有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大,所以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故B错误;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经过远地点时要变轨到圆轨道上需要加速,故在圆轨道上的速度要大于在椭圆轨道上远地点的速度.故C正确;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经过远地点的向心力小于经过近地点的向心力,故经过远地点的加速度小于经过近地点的加速度,故D错误.12.【答案】B【解析】设卫星的质量为m′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m′①m′=m′g②由已知条件:m的重力为N得N=mg③由③得g=,代入②得:R=代入①得M=,故B项正确.13.【答案】AD【解析】A、B两点共轴,角速度相同,周期也相同,故A、D正确;位于赤道上的物体A与位于北纬30°的物体B,可知A的半径与B的半径R之比为R cos30°∶R,由公式v=rω得,A、B两点线速度大小之比cos30°∶1.故B、C错误.14.【答案】BCD【解析】比较围绕同一个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或卫星的v、ω、T、a n等物理量的大小时,由八字口诀“越远越慢”(v、ω、T)、“越远越小”(a n)知离太阳越远的行星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加速度越小、周期越大.15.【答案】ADE【解析】为了保证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同,则每次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故A正确,B错误.为了保证小球水平飞出,则斜槽的末端切线保持水平,故C错误.斜槽是否光滑不影响结果,故D错误.为了得出更符合实际的轨迹,应尽量多的描出点,故E正确.16.【答案】CD【解析】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 t,所以运动时间跟速度成反比,即运动时间之比是2:1,A错;西红柿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高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下落的高度之比是4:1,故B 错;运动的加速度都为g,所以运动加速度之比是1:1,C对;西红柿的运动可分解为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D对.17.【答案】(1)三角板橡皮条(2)①O点位置②细绳所指方向③相应弹簧测力计读数同一位置O点弹簧测力计读数和细绳方向(3)F F′F F′【解析】实验中要记录橡皮条拉伸后O点的位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及力的方向.18.【答案】(1)gl=(2)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gl<【解析】(1)E点的速度为v E=,则O到E,动能的增加量为ΔE k=mv=m()2,重力势能的减小量ΔE p=mgl,若mgl=m()2,即gl=()2,机械能守恒.(2)若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则OA间的距离大约为2 mm,发现OA距离大约4 mm,知初速度不为零,可能是先释放纸带后启动打点计时器.求解动能的变化量时,未减去初速度,则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可能小于动能的增加量,即gl<()2.19.【答案】(1)9mg(2)ω=(n=0,1,2…)【解析】(1)设滑块滑至B点时速度为v B,对滑块由A点到B点应用动能定理有-μmg·5R=mv-mv滑块在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N-mg=m解得F N=9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在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 N′=F N=9mg (2)滑块从B点开始运动后机械能守恒,设滑块到达P处时速度为v P,则mv=mv+mg·2R解得v P=2滑块穿过P孔后再回到平台的时间t==4要想实现题述过程,需满足ωt=(2n+1)πω=(n=0,1,2…)20.【答案】(1)4 m/s (2)5 m/s【解析】(1)设滑块下滑至P点时的速度为v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x sin 53°=mv解得v1=4 m/s(2)设滑块再次滑到P点时速度为v2,M的速度为v M,如图,将v2进行分解得:v M=v2cosθ,绳与直杆的夹角为θ,由几何关系得θ=90°,v M=0,再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L(1-sin 53°)+mgx sin 53°=mv+0,解得v2=5 m/s.21.【答案】(1)(2)【解析】(1)天体绕火星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令火星的质量为M,天体质量为m,则有G=mr,可得火星的质量为M=.(2)火星的半径为R,故火星的体积V=πR3,根据密度公式有:火星的密度为ρ===.22.【答案】(1)0.15 J(2)v N=4.0 m/s【解析】(1)设钢珠在M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v,在最高点,由题意mg=m①从发射前到最高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 p=mgR+mv2②得E p=mgR=0.15 J(2)钢珠从最高点飞出后,做平抛运动x=vt③y=gt2④由几何关系x2+y2=r2⑤从飞出M到打在N的圆弧面上,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y+mv2=mv⑥联立①③④⑤⑥解出v N=4.0 m/s.。
云南省文山州第一中学2023年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果空气中的电场很强,使得气体分子中带正、负电荷的微粒所受的相反的静电力很大,以至于分子破碎,于是空气中出现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那么空气变成了导体。
这种现象叫做空气的“击穿”。
已知高铁上方的高压电接触网的电压为27.5 kV,阴雨天时当雨伞伞尖周围的电场强度达到2.5×104V/m时空气就有可能被击穿。
因此乘客阴雨天打伞站在站台上时,伞尖与高压电接触网的安全距离至少为()A.1.1m B.1.6m C.2.1m D.2.7m2、如图所示,一导热良好的汽缸内用活塞封住一定量的气体(不计活塞厚度及与缸壁之间的摩擦),用一弹簧连接活塞,将整个汽缸悬挂在天花板上。
弹簧长度为L,活塞距地面的高度为h,汽缸底部距地面的高度为H,活塞内气体压强为p,体积为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外界温度升高(大气压不变)时,L变大、H减小、p变大、V变大B.当外界温度升高(大气压不变)时,h减小、H变大、p变大、V减小C.当外界大气压变小(温度不变)时,h不变、H减小、p减小、V变大D.当外界大气压变小(温度不变)时,L不变、H变大、p减小、V不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热力学系统吸收热量后,其内能一定增加B.一个热力学系统对外做功后,其内能一定减少C.理想气体的质量一定且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其压强一定增大D.理想气体的质量一定且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其压强一定减小4、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系统由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即24颗MEO卫星(地球中圆轨道卫星,轨道形状为圆形,轨道半径在3万公里与1000公里之间),3颗G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IGS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文山州文山县民中2018-2019学年10月份考试高一物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分卷I一、单选题(共8小题,每小题3.0分,共24分)1.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v0=20 m/s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汽车以大小为a=4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经8 s汽车通过的位移为( )A. 50 mB. 32 mC. 288 mD.以上答案都不对2.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B.路程为零时,位移不一定为零C.位移为零时,路程不一定为零D.物体沿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3.如图所示,在用光电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器材测量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如果两挡光片的间距d不变,仅改变两挡光片的宽度b,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两挡光片各自宽度变小还是变大,测出的加速度不变B.只要两挡光片宽度的减小量相同,测量误差就可避免C.从理论上讲,两挡光片的宽度都变小,测量的误差会减小D.两挡光片的宽度都变小,测得小车的加速度必定变大4.对矢量和标量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有大小和方向B.它们的运算法则相同C.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1.20元/公里,其中“公里”这一物理量是矢量D.矢量相加时遵从三角形定则5.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重的物体才能发生自由落体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沿竖直方向下落的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D.在有空气阻力时,只要空气阻力不变,物体仍可做自由落体运动6.在研究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运动特点时,下列运动员可以当做质点处理的是( )A.研究姚明在扣篮的动作时B.研究李小鹏在双杆上比赛的动作时C.研究菲尔普斯100米自由泳触壁的瞬间时D.记录某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各时刻的位置时7.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不同,根据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下列对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A.v>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B.v<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C.v<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D.v>0,a>0,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8.如图所示是一个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x-t图中的一段.从图中所给的数据可以确定( )A.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P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大于2 m/sB.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P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小于2 m/sC.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P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等于2 m/sD.由于该图象是一条曲线,所以P点的速度可能大于2 m/s,也可能等于或小于2 m/s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4.0分,共16分)9.(多选)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除电源、纸带外,还需选用的仪器是( )A.停表B.刻度尺C.速度计D.打点计时器10.(多选)如下图所示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体的加速度一直不变B. 3 s末物体加速度开始改变C. 0~8 s物体一直做匀减速运动D.t=0时和t=6 s时物体的速率相等11.(多选)下列有关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时间都是标量B.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C.物体先向东运动3 m,再向北运动2 m,物体的总位移是5 mD.物体先向东运动3 s,再向北运动2 s,物体的总运动时间是5 s12.(多选)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达到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相同分卷II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6分)13.某小组用图甲所示器材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器材由底座带有标尺的竖直杆、光电计时器A和B、钢制小球和网兜组成.通过测量小球在A、B间不同位移时的平均速度,求重力加速度.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保持A不动,沿杆向下移动B,测量A、B之间的距离h及钢球经过该距离所用时间t,经多次实验绘出与t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重力加速度g与图象的斜率k的关系为g=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m/s2;(2)若另一小组用同样的实验装置,保持B不动,沿杆向上移动A,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上述方法测得重力加速度;(3)为减小重力加速度的测量误差,可采用哪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一条即可).14.测重力加速度有多种不同的方法,用闪光照相进行测量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如图所示是在小球自由下落过程中,用闪光照相的方法获得的球影,每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s,其中AB =5 mm,AC=21 mm,AD=48 mm,由此可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为________m/s2.四、计算题15.一个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过最后200 m所用的时间为4 s,g取10 m/s2,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求物体下落的总时间T与高度H.16.一列火车进站前先关闭气阀,让车减速滑行.滑行了300 m时速度减为关闭气阀时的一半,此后又继续滑行了20 s停在车站.设火车在滑行过程中加速度始终维持不变,试求:(1)火车滑行的加速度;(2)火车关闭气阀时的速度;(3)从火车关闭气阀到停止滑行时,滑行的总位移.17.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 km/h,若驾驶员发现前方100 m处发生了交通事故,马上紧急刹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1)汽车刹车后8 s的速度和位移各是多少?(2)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18.小汽车在嘉峪关至山丹高速公路上行驶限速为120 km/h,冬天大雾天气的时候高速公路经常封路,以免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如果某人大雾天开车在此段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能见度(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为50 m,该人的反应时间为0.5 s,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为安全行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多大?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运动学公式可求出汽车的刹车时间t==5 s,故汽车在5 s时就已经停止,所以汽车在8 s内的位移x==50 m,A正确.2.【答案】C【解析】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故A错误.路程为零,说明物体未动,所以位移一定为零,故B错误.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比如:从某位置出发又回到出发点,故C正确.物体沿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故D错误.3.【答案】C【解析】光电门测速度的原理是用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测量通过A、B的速度,利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得出瞬时速度,当两挡光片的宽度都变小,测量的误差会减小,测出的加速度会随着速度变化而变化,即测量值会接近真实值,但加速度并不变大,A、B、D错误,C正确.4.【答案】D【解析】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A错误.矢量运算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标量是代数和.B错误.出租车按路程收费.故C错误.矢量运算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D正确.故选D.5.【答案】C【解析】物体做由自由落体运动需要两个条件:①初速度为0;②只受重力,C正确.6.【答案】D【解析】当物体的几何尺寸对研究问题不造成影响时,物体才可以看做质点.因此在本题中涉及具体的体育动作的都不能看做质点,即A、B、C错,在记录各时刻位置时,马拉松运动员的形状大小可忽略,所以可以将运动员看做质点,D对.7.【答案】A【解析】因为v为正、a为负,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反,所以物体是做减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小,所以A错误.因为v为负、a为负,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所以物体是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所以B正确.因为v为负、a为正,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反,所以物体是做减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小,所以C正确.因为v为正,a为正,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所以物体是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所以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8.【答案】A【解析】x-t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若连接AB可知其斜率等于2,由图可知,P点切线的斜率大于AB的斜率,所以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P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大于2 m/s,A正确.9.【答案】BD【解析】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的间隔数可知任意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故不需要停表,再利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位移就可进一步求出平均速度,故不需要速度计.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纸带上各点间的位移10.【答案】AD【解析】图线斜率不变,加速度就不变,A正确、B错误.物体先做匀减速运动,再做匀加速运动,C错误.t=0时和t=6 s时物体的速率都为30 m/s,D正确.11.【答案】BD【解析】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故A错误,B正确;物体先向东运动3 m,再向北运动2 m,根据三角形定则或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物体的总位移是x=m=m,故C错误.物体先向东运动3 s,再向北运动2 s,物体的总运动时间是 t=3 s+2 s=5 s,故D正确.12.【答案】AD【解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于位移与时间都相等,故平均速度相同,故A 正确;曲线运动中轨迹上任意一点的切向方向与该点的速度方向相同,故物体A与物体C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故B错误;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由于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都不一定相同,故平均速度不同,故C错误;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轨迹的长度,故从M到N过程中,三个物体的位移相同,但路程不等,D正确.13.【答案】(1)2k9.68 (2)能(3)AB间的距离尽可能大,钢球的体积尽可能小等【解析】(1)根据h=v A t+gt2得=v A+gt,知-t图线的斜率表示g,即k=g,解得g=2k=2×≈9.68 m/s2.(2)若另一小组用同样的实验装置,保持B不动,沿杆向上移动A,采用逆向思维,也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求出重力加速度.(3)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采取的方法有:AB间距离尽可能大,钢球体积尽可能小等.14.【答案】9.9【解析】根据Δx=gT2得:g==m/s2=9.9 m/s2.15.【答案】7 s 245 m【解析】由题意知H=gT2①物体在最后4 s前下落的高度h=g(T-4)2②则H-h=200 m ③解①②③得T=7 s,H=245 m.16.【答案】(1)-0.5 m/s2(2)20 m/s (3)400 m【解析】设火车初速度为v0,x=300 m滑行前300 m的过程,有:()2-v=2ax后20 s的过程有:0-=at2两式联立可得:v0=20 m/s,a=-0.5 m/s2减速全程,由速度-位移公式有:2ax总=02-v代入数据,解得x总=400 m17.【答案】(1)0 90 m (2)不会【解析】(1)设汽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v0=108 km/h=30 m/s,a=-5 m/s2设汽车刹车t秒后停下来,由v=v0+at,得t==s=6 s因为汽车6 s末停下来,所以8 s末的速度为08 s内的位移等于6 s内的位移,即:x8=x6=t=×6 m=90 m.(2)因为汽车刹车距离90 m<100 m,所以汽车不会有安全问题.18.【答案】20 m/s【解析】设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大小是v,发现危险目标时,在反应时间内x1=vt=0.5 s·v;刹车过程中,由v-v=2ax,代入数据得0-v2=2×(-5 m/s2)x 2,解得x2=.为安全行驶x1+x2=50 m,即0.5 s·v+=50 m,解得v=20 m/s.。
云南省2018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共同部分卷(70分)选择题(共4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顼符合题意,选对得3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位移,B.路程C.质量D.时间2.有两个共点力,一个力的大小是3N,另一个力的大小是6N,它们合力的大小可能是A.l5N B.6 N C.2ND.1 N3.关于平抛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是a=g的变速运动B.初速度越大,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越长C.物体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与初速度无关D.物体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与抛出点的高度无关4.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它们之间静电力的大小为F。
如果保持这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不变,而将它们的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它们之间静电力的大小变为5.通电直导线所受安培刀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的关系,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6.如图所示,一个小球绕圆心0做匀逮圆周运动,已知圆周半径为该小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则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7.如图所示,一个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大小为20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拉力对物块做的功为A.40J B.32JC.24J D.30J8.关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B.它是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小运行速度C.它是地球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时在近地点的运行速度D.它是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速度9.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测得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f(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
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如图所示,粗糙的A、B长方体木块叠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方向的力的牵引,但仍然保持静止。
昆明市2018 届高三复习教课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3 月27 日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 小题,每题 6 分,共 48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合题目要求,第 18~21 题有多项切合题目要求。
所有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4~17 题只有一项符3 分,有错选的得0 分。
14.在水平川面上方某点将一小球以必定的初速度斜向下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对于小球落地前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速率的改变量相等B.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速度的改变量相等C.着落相等的竖直距离,小球经过的行程相等D.着落相等的竖直距离,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相等15.以下图为一理恕变压器,此中 a、b、c 为三个额定电压同样的灯泡,输入电压 u= U m sin100 π t(V) 。
当输入电压为灯泡额定电压的 8 倍时,三个灯泡恰巧都正常发光。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三个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 m/8B.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9︰ 2C.此时灯泡 a 和 b 耗费的电功率之比为2︰ 7D.流过灯泡 c 的电流,每0.02s 方向改变一次16.以下图,空间中有两个固定的等量正点电荷,两电荷的连线处于水平方向,O 为连线的中点,P、 M 为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两点,且PO=OM=h 。
现将一带负电的小球从P 点静止开释,重力加快度为g,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从 P 到 O 的过程中,小球的电势能向来增大B.从 P 到 O 的过程中,小球的加快度向来增大C.从 O 到 M 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D.抵达M 点时,小球的速度为2gh17.以下图, A 是地球的同步卫星, B 是地球的近地卫星, C 是地面上的物体, A 、B 、C 质量相等,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设 A 、 B 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分别为S A、S B,周期分别为T A、 T B、T C, A 、 B、 C 做园周运动的动能分别为E kA、 E kB、 E kC。
绝密★启用前云南省2018年高考物理试卷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共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A .小于拉力所做的功B .等于拉力所做的功C .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 .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2.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
若一个50 g 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撞击时间约为2 ms ,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A .10 NB .102 NC .103 ND .104 N3.2018年2月,我国500 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 =5.19ms ,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11226.6710N m /kg -⨯⋅。
以周期T 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 .93510kg /m ⨯ B .123510kg /m ⨯C .153510kg /m ⨯D .183510kg /m ⨯4.用波长为300 nm 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1.28⨯10-19 J 。
云南省建水六中2018届高考物理综合测试卷(一)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不选或错选得0分)1.以下各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A.质量B.摩擦力C.时间D.动摩擦因数答案 B解析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质量、时间、动摩擦因数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摩擦力有大小,也有方向,故选B.2.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下列比赛中可把研究对象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苏炳添在百米跑比赛时的起跑技术B.研究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马龙的发球动作C.研究女子3米板冠军施廷懋的跳水动作D.研究女子50米步枪三姿比赛中杜丽射出的子弹轨迹答案 D解析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研究苏炳添在百米跑比赛时的起跑技术,马龙的发球动作,施廷懋的跳水动作,他们的形状不能忽略,故不能看成质点;而研究杜丽射出的子弹轨迹时,子弹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所以D正确.3.如图1是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从t1到t2的时间内()图1A.甲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乙物体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答案 C解析由x-t图象的物理意义知,t1到t2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向负方向运动,乙向正方向运动,即运动方向相反,所以A、B、D错误,C正确.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引力常量由牛顿测定C.库仑定律中的平方反比关系由库仑通过库仑扭称实验获得D.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答案 C解析伽利略首先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错;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引力常量由卡文迪许测定,B错;库仑通过库仑扭秤实验得出库仑定律,C对;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D错.5.2015年4月16日,中国南车设计制造的全球首创超级电容储能式现代电车在宁波下线,不久将成为二三线城市的主要公交用车.这种超级电车的核心是我国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超级电容器”.如图2所示,这种电容器安全性高,可反复充放电100万次以上,使用寿命长达十二年,且容量超大(达到9 500 F),能够在10 s内完成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该“超级电容器”能储存电荷B.该“超级电容器”的电容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C.该“超级电容器”放电过程中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充电时电源的正极应接“超级电容器”的负极答案 A解析电容器能储存电荷,A正确;电容器的电容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由电容器本身决定,与电压无关,B错误;电容器放电过程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C错误;电容器充电时,电源的正极接电容器的正极,D错误.6.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条形磁铁内部的磁感线方向是从磁铁的N极指向S极B.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某处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C.两通电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D.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穿过面积为S的平面的磁通量为Φ=BS答案 C解析条形磁铁内部的磁感线方向是从磁铁的S极指向N极的,A不正确;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磁场中某处,若导线平行于磁场,既便磁感应强度不为零,导线也不受磁场力作用,故B错;两通电导线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C正确;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只有当磁感应强度B垂直某平面时,穿过面积为S的该平面的磁通量Φ=BS才成立,D不正确.故选C.7.为研究静电除尘,有人设计了一个盒状容器,如图3所示,容器侧面是绝缘的透明有机玻璃,上下底面是金属板.当金属板连接到高压电源正、负两极时,在两金属板间产生匀强电场.现把一定量均匀分布的烟尘颗粒密闭在容器内,颗粒带负电,不考虑烟尘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空气阻力,并忽略烟尘颗粒所受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烟尘颗粒向下运动B.两金属板间电场方向向上C.烟尘颗粒在运动过程中电势能减少D.烟尘颗粒电荷量可能是电子电荷量的1.5倍答案 C解析两金属板间电场方向由正极板指向负极板,即方向向下,B错;负电荷受力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故烟尘颗粒应向上运动,A错;烟尘颗粒所受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C 正确;烟尘电荷量只能是电子电荷量的整数倍,故D错.8.如图4所示,拖拉机拉着耙耕地,拉力F与水平方向成α角,若将该力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它的水平分力为()图4A.F sin αB.F cos αC.F tan α D.Ftan α答案 B解析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F分解示意图如图,由三角函数得:F水平=F cos α,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9.自行车修理过程中,经常要将自行车倒置,摇动脚踏板检查是否修好,如图5所示,大齿轮边缘上的点a、小齿轮边缘上的点b和后轮边缘上的点c都可视为在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线速度最大的点是()图5A.大齿轮边缘上的点aB.小齿轮边缘上的点bC.后轮边缘上的点cD.a、b、c三点线速度大小相同答案 C解析a点与b点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 a=v b,b点与c点角速度相等,即ωb=ωc,又v=rω,r b<r c,所以v c>v b=v a,即后轮边缘上的c点线速度最大,故应选C.10.如图6所示,2016年巴西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邓薇以262公斤(抓举115公斤,挺举147公斤)的总成绩打破奥运会、世界纪录.某次抓举,在杠铃被举高的整个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杠铃的动能一直增大B.杠铃的重力势能一直增大C.杠铃的机械能守恒D.杠铃一直处于超重状态答案 B解析杠铃被举高的过程一定经历了先加速向上,后减速向上的运动,所以动能应先增大后减小,A错;杠铃一直向上运动,重力势能一直增大,B正确;因人对杠铃的支持力做正功,杠铃的机械能增加,C不正确;加速度先向上,后向下,杠铃先超重,后失重,D不正确.11.2012年9月我国采用一箭双星的方式发射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系统中的两颗圆轨道半径均为21 332 km的“北斗-M5”和“北斗-M6”卫星,其轨道如图7所示.两颗卫星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A .两颗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B .两颗卫星绕地球的运行速率均大于7.9 km/sC .北斗-M5绕地球的运行周期大于地球的自转周期D .北斗-M6绕地球的运行速率大于北斗-M5的运行速率答案 A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G Mm r 2=ma 和两卫星半径相等得两卫星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A 正确;近地卫星的运行速率为7.9 km/s ,又G Mm r 2=m v 2r,两卫星轨道半径大于近地卫星轨道半径,所以其运行速率小于7.9 km/s ,B 不正确;由G Mm r 2=m 4π2r T 2=m v 2r和同步卫星轨道半径大于两卫星轨道半径得北斗-M5绕地球的运行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北斗-M6与北斗-M5运行速率相等,C 、D 均不正确.12.如图8所示,绝缘水平面上有A 、B 、C 、D 四点,依次相距L ,若把带电金属小球甲(半径远小于L )放在B 点,测得D 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现将不带电的相同金属小球乙与甲充分接触后,再把两球分置于A 、C 两点,此时D 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图8A.49E B.59E C .ED.209E 答案 D解析 由E =k Q r 2得:E =k Q 2L 2,两球接触后,电荷量平分,有Q 1=Q 2=Q 2,E D =k Q 2L 2+k Q 2 3L 2,联立得:E D =209E ,所以应选D. 13.浙江临海括苍山风电场总装机33台,其中1号风场10台,2号风场7台,3号风场16台,总容量2.0×107 W.在家电中待机能耗较大是电视机,现阶段我国平板电视保有量达到2.5亿台,平均每台待机功率为8 W.请估算括苍山风电场发电多久可供全国的平板电视待机一天()A.一天B.一个月C.一百天D.一年答案 C解析 2.5亿台电视机每天耗电E=nPt天,设括苍山风电场发电t天可供全国的平板电视待机一天,则E容t=nPt天,t=nPt天E容=2.5×108×82.0×107天=100天,故应选C.二、选择题Ⅱ(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加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长度”体现了量子化的思想B.发生光电效应时,增大入射光的强度能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C.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D.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答案CD解析物理量不能连续变化,而一份一份的增或减,才体现量子化的思想,A不对;发生光电效应时,增大入射光的频率才能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B错误;比结合能反映原子核中核子的稳定程度,比结合能越大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正确;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D正确.15.(加试题)如图9所示,实线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0.2 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v=0.8 m/s,振幅A=4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9A.这列波的传播方向一定为x轴的负方向B.t=0时刻x=8 cm处的质点向下振动C.经过t=1 s,x=2 cm处的质点位于平衡位置D.t=0.2 s时刻x=4 cm处的质点位移为-2 3 cm答案ACD解析 由波形图知λ=12 cm ,因为v =0.8 m/s ,所以T =λv=0.15 s ,波从实线状态传播到虚线状态历时t 1=0.2 s ,t 1=T +13T ,所以这列波一定向左传播,A 正确;由“上下坡”法知t =0时刻x =8 cm 处的质点向上振动,B 错误;经过t =1 s ,波向左传播的距离x =vt =0.8 m =80 cm =6×12 cm +8 cm ,所以1 s 时x =2 cm 处的质点与0时刻x =10 cm 处的质点位置相同,位于平衡位置,C 正确;由y =-A sin ⎝⎛⎭⎫x λ×2π代入数据得y =-2 3 cm ,D 正确.16.(加试题)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原线圈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10甲所示,副线圈所接电路如图乙所示,P 为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则( )图10A .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50 HzB .副线圈输出电压的有效值约为22 VC .P 向右移动时,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变大D .P 向右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变小答案 AB解析 由甲图知T =0.02 s ,所以f =1T=50 Hz ,变压器不改变频率,所以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50 Hz ,A 正确;由交流电峰值与有效值关系u 有效=u m 2得u 有效≈220 V ,再由变压器原、副线圈变压比n 1n 2=u 1u 2得u 2=22 V ,B 正确;P 向右移动时,不改变电压,但负载电阻R 副减小,变压器输出功率变大,理想变压器P 出=P 入,所以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大,C 、D 均不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55分)17.(5分)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图11(1)实验时,每次须将小球从轨道________(填字母).A.同一位置释放B.不同位置无初速度释放C.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2)上述操作的目的是使小球抛出后________(填字母).A.只受重力B.轨迹重合C.做平抛运动D.速度小些,便于确定位置(3)实验中已测出小球半径为r,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坐标原点位置应是________(填字母).A.斜槽末端O点B.斜槽末端O点正上方r处C.斜槽末端O点正前方r处D.斜槽末端O点正上方r处在竖直木板上的投影点答案(1)C(2)B(3)D解析(1)做“研究物体平抛运动”实验时,每次将小球从轨道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只有这样,才能让小球每次平抛的轨迹重合,描出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后,才是物体平抛运动的轨迹.所以(1)选C.(2)选B.(3)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坐标原点位置应为小球重心在竖直木板上的投影位置,故选D. 18.(5分)在“多用电表的使用”实验中,(1)如图12所示,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如果用电阻挡“×100”测量,则读数为________Ω;如果用“直流5 V”挡测量,则读数为__________V.图12(2)甲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他用电阻挡“×100”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请从下列选项中挑出合理的步骤,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将选择开关旋转到电阻挡“×1 k”的位置B.将选择开关旋转到电阻挡“×10”的位置C.将两表笔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相接完成测量D.将两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向“0 Ω”(3)乙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测量图示电路中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有关物理量.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A.将选择开关旋转到合适的电压挡,闭合开关,利用图13的电路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B.将选择开关旋转到合适的电阻挡,闭合开关,利用图13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C.将选择开关旋转到合适的电流挡,闭合开关,利用图14的电路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D.将选择开关旋转到合适的电流挡,把图14中红、黑表笔接入电路的位置互换,闭合开关,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图13图14(4)丙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探测图15所示黑箱时发现:用直流电压挡测量,E、G两点间和F、G两点间均有电压,E、F两点间无电压;用电阻挡测量,黑表笔接E点,红表笔接F点,阻值很小,但反接阻值很大.那么该黑箱内元件的接法可能是下图中的________.图15答案(1)600 3.60(2)ADC(3)AC(4)B解析(1)用“×100 Ω”挡测电阻,由图示可知,其读数为6×100 Ω=600 Ω;如果用直流5 V 挡测量电压,由图示可知,其分度值为0.1 V,其读数为3.60 V.(2)欧姆挡测电阻时指针偏转角度过小是由于挡位过小,需选取大挡位,进行欧姆调零后再测阻值,故顺序为:ADC.(3)电流从红表笔流入多用电表,从黑表笔流出,图2是测电压,图3是测电流,表笔位置正确.故选:A、C.(4)用直流电压挡测量,E、G两点间和F、G两点间均有电压,说明E、G与F、G间可能有电源存在;用欧姆挡测量,因电流从黑表笔出来通过导体再从红表笔进入欧姆表,故若黑表笔接E点红表笔接F点时电阻小,说明电流容易从E通过导体,若黑表笔接F点红表笔接E点时电阻很大,说明电流不能从F通过,这就说明E、F间有二级管且E是正极,故该黑箱内元件的接法可能是B.故选:B.19.(9分)如图16为高速公路入口的简化示意图.驾驶员在入口A取卡处取得通行卡后,驾驶轿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通过水平直道AB,再沿上坡路段BC匀加速运动至C点进入高架主路(通过B 点前后速率不变).已知轿车和驾驶员的总质量m =2×103 kg ,从A 运动到B 经历的时间t =4 s ,经过B 处的速度v 1=10 m/s ,BC 段长L =100 m ,到达C 处的速度v 2=20 m/s.假设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F f 恒定,且大小为2×103 N .求:图16(1)轿车在上坡段BC 运动的加速度a 1的大小;(2)轿车在AB 段运动的加速度a 2的大小和牵引力F 大小.答案 (1)1.5 m/s 2 (2)2.5 m/s 2 7×103 N解析 (1)汽车在上坡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2a 1L =v 22-v 12得a 1=1.5 m/s 2(2)假设汽车在AB 段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为Fa 2=v 1-0t,a 2=2.5 m/s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F f =ma 2得F =7×103 N.20.(12分)如图17甲所示的陀螺可在圆轨道外侧旋转而不脱落,好像轨道对它施加了魔法一样,被称为“魔力陀螺”.它可等效为图乙所示模型;竖直固定的磁性圆轨道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质点沿轨道外侧做完整的圆周运动,A 、B 两点分别为轨道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质点受轨道的磁性引力始终指向圆心O 且大小恒为F ,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图17(1)判断质点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说明理由:(2)若质点在A 点的速度为gR ,求质点在该点对轨道的弹力;(3)若磁性引力大小F 可变,质点仍做完整圆周运动,求F mg的最小值.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2)设轨道在A 点对质点向上的弹力大小为F NF +mg -F N =m v 2R代入数据,得:F N =F由牛顿第三定律得:质点在A 点对轨道的弹力大小为F ,方向竖直向下(3)质点在B 点不脱轨即可.当v A =0时,到达B 处速度最小.mg ·2R =12mv B 2-0 F B -mg -F N =m v B 2R所以,F B =5mg +F N当F N =0时,磁性引力最小故⎝⎛⎭⎫F mg min =5.21.(加试题)(4分)在“用插针法测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玻璃砖的ab 边与a ′b ′边相互平行,aa ′边与bb ′边不平行.某同学在白纸上仔细画出了玻璃砖的两条边线aa ′和bb ′,如图18所示.图18(1)实验时,先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 1和P 2,以确定入射光线AO .接着,眼睛应在玻璃砖的________(选填“同一侧”“另一侧”)观察所插的两枚大头针P 1和P 2,同时通过插第三、第四枚大头针来确定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2)实验中是否要求四枚大头针的针帽在同一视线上?________(填“是”或“否”)(3)下列操作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 .适当增大大头针P 1、P 2的间距B .选择玻璃砖相互平行的ab 、a ′b ′边来测量C .选用尽可能细的笔画线D .使AO 的入射角接近于90°答案 (1)另一侧 (2)否 (3)AC22.(加试题)(10分)如图19为某种质谱仪结构的截面示意图.该种质谱仪由加速电场、静电分析器、磁分析器及收集器组成.静电分析器中存在着径向的电场,其中圆弧A 上每个点的电势都相等.磁分析器中存在一个边长为d 的正方形匀强磁场区域.离子源不断地发出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初速度不计的离子,离子经电压为U 的电场加速后,从狭缝S 1沿垂直于MS 1的方向进入静电分析器,沿圆弧A 运动并从狭缝S 2射出静电分析器,而后垂直于MS 2的方向进入磁场中,最后进入收集器.已知圆弧A 的半径为d 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2mU qd 2,忽略离子的重力、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离子对场的影响和场的边缘效应.求:图19(1)离子到达狭缝S 1的速度大小;(2)静电分析器中等势线A 上各点的电场强度E 的大小;(3)离子离开磁场的位置.答案 见解析解析 (1)由动能定理可知:qU =12mv 2,得v = 2qU m.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Eq =m v 2d2得:E =2mv 2dq =4U d(3)由qvB =mv 2r ′,得r ′=d 轨迹如图所示,根据勾股定理得:(r ′)2=⎝⎛⎭⎫r ′-d 22+x 2,解得x =3d 2, 所以离子从MN 边距M 点3d 2的位置离开. 23.(加试题)(10分)运用电磁感应可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当固定着线圈的小车进入磁场时,根据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可以间接测量出小车的速度.如图20所示,水平地面上方存在有边界的水平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B .电阻为R 的矩形单匝线圈MNPQ 固定在小车A 上,其中MN 边水平,NP 边竖直,高度为L ,小车A 和线圈的总质量为m .小车载着线圈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起以初速度v 0(未知)做匀速运动,与另一辆停在磁场边界处且质量也为m 的小车C 发生碰撞,碰后立刻粘在一起,随后进入匀强磁场,刚进入磁场时线圈中感应电流为I ,小车A 完全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 1.已知小车由绝缘材料做成,小车长度与线圈MN 边长度相同.求:图20(1)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小车A 的初速度v 0的大小;(2)小车A 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线圈产生的焦耳热Q ;(3)小车A 进入磁场过程中通过线圈横截面的电荷量q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由楞次定律知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M →Q →P →N →M ,设小车的初速为v 0,小车A 与C 碰撞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2mv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E =BLv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线圈中电流I =E R ,得v 0=2IR BL(2)线圈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系统减少的动能转化成线圈的焦耳热Q =12×2mv 2-12×2mv 12,即Q =m ⎝⎛⎭⎫I 2R 2B 2L 2-v 12 (3)设线圈从开始进入磁场到完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线圈的平均电流为I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B I Lt =2mv -2mv 1通过的电荷量q =I t解得q =2m IR -BLv 1 B 2L 2.。
绝密★启用前2018年文山州高三毕业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理科综合物理一、单选题(共8小题,每小题6.0分,共48分)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A.U+n→Ba+Kr+3n B.I→Xe+eC.He+N→O+H D.U→Th+He2.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的大河。
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
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A. B. C. D.3.水平横梁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10 kg的重物,∠CBA=30°,如图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的大小为(g取10 N/kg)()A. 50 N B. 20 NC. 100 N D. 100N4.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C.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大小就一定相同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5.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球A的角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角速度B.球A的线速度大于球B的线速度C.球A的运动周期一定小于球B的运动周期D.球A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球B对筒壁的压力6.(多选)如图,匀强电场水平向右,虚线为一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从A点运动到B点的轨迹,此过程粒子克服重力做功为5 J,静电力做功为3 J,则下列说法中国正确的是()A.粒子带负电B.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少2 JC.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少3 JD.粒子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B点少3 J7.(多选)如图所示,用等长绝缘线分别悬挂两个质量、电量都相同的带电小球A和B,两线上端固定于O点,B球固定在O点正下方.当A球静止时,两悬线夹角为θ.能保持夹角θ不变的方法是()A.同时使两悬线长度减半B.同时使A球的质量和电量都减半C.同时使两球的质量和电量都减半D.同时使两悬线长度和两球的电量都减半8.(多选)如图所示,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I,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人地球同步轨道Ⅱ,则( )A.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11. 2 km/sB.卫星在同步轨道II上的运行速度大于7. 9 km/sC.在轨道I上,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D.卫星在Q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I进人轨道II分卷II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小题10.0分,共20分)9.(1)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每次拉橡皮条时都应该把橡皮条与结绳的结点拉至同一位置O点;B.橡皮条、细绳、弹簧秤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且与板面平行;C.拉动弹簧时弹簧秤的外壳与纸面间的摩擦会对实验产生误差;D.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适当长些,视线通过细线垂直于纸面,在线下的纸上用笔点出两个顶点的位置,并使这两个点的距离要尽量远些;E.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θ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越大越好F.作图时要用细铅笔,同一实验中选定的比例标度要相同,所取的比例标度要适当大些图1图2(2)在完成相关记录后,选得如图2所示一张白纸痕迹图和一张实验数据表格:①请你用表格所提供的相关数据按照力的图示标准完成图2(标度已给出);②继续填写实验数据表格的相关内容,完成实验.10.(1)如图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的刻度从上至下分别为9 mm长10等分、19 mm长20等分、49 mm长50等分,它们的读数依次为______mm,____mm,________mm.(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mm.(3)①图所示的电表使用0.6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中表针示数是________A;当使用 3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A.②图所示的电表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图中表针的示数为________V.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 V.(4)旋钮式电阻箱如图所示,电流从接线柱A流入,从B流出,则接入电路的电阻为________Ω.今欲将接入电路的电阻改为2 087 Ω,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若用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则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________.四、计算题11(12分).质量为m=4 kg的小物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A点,现用F=10 N的水平恒力拉动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物块继续滑动一段位移停在B点,A、B两点相距x=20 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2,求:(1)物块在力F作用过程发生位移x1的大小;(2)撤去力F后物块继续滑动的时间t.12(18分).如图所示,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OO′轴匀速转动,磁场方向与转轴垂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线圈匝数为n,电阻为r,长为l1,宽为l2,转动角速度为ω.线圈两端外接阻值为R的电阻和一个理想交流电流表.求:(1)线圈转至图示位置时的感应电动势;(2)电流表的读数;(3)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选修3-3】1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I)若某种实际气体分子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则一定质量的该气体内能的大小与气体体积和温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如果保持其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B.如果保持其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内能一定增大C.如果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内能不一定增大(II)有关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法正确的是D.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E.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2) 如图所示,一圆柱形绝热容器竖直放置,通过绝热活塞封闭着摄氏温度为t1的理想气体,活塞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与容器底部相距h1。
现通过电热丝给气体加热一段时间,使其温度上升到(摄氏)t2,若这段时间内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已知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求:①气体的压强.②这段时间内活塞上升的距离是多少?③这段时间内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选修3-4】14.(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B.铁路,民航等安检口使用红外线对行李内物品进行检测C.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原理知,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D.两列波叠加时产生干涉现象,其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是稳定不变的(2)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的传播速度v= 2m/s,则x= 1.5m处质点的振动函数表达式y=cm,x= 2.0m处质点在0 -1.5s内通过的路程为cm。
(3)如图所示,半圆玻璃砖的半径R=10cm,折射率n=,直径AB与屏幕MN垂直并接触于A点。
激光a以入射角i=60°射向玻璃砖圆心O,结果在屏幕MN上出现两光斑,求两光斑之间的距离L。
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2.【答案】B【解析】设小船相对静水的速度为,去程时过河的时间为,回程的时间,由题意知,解得,故选项B正确。
3.【答案】C【解析】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应等效为两段绳中拉力F1和F2的合力,因同一根绳张力处处相等,都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1=F2=G=mg=100 N.可考虑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合成.方法一: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如图甲所示,可知合力F=100 N,所以滑轮受绳的作用力为100 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下,正确选项为C.方法二:用三角形定则作图,如图乙所示.由几何关系解出F=F1=F2=100 N.甲乙4.【答案】C【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受力情况和地理位置均无关,C正确.5.【答案】B【解析】两球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支持力方向相同,根据力的合成,知两支持力大小、合力大小相等.根据F合=m得,,合力、质量相等,r大线速度大,所以球A的线速度大于球B的线速度.故A正确,D错误.根据F合=mrω2,得,r大角速度小.所以球A的角速度小于球B的角速度.故B正确.根据F合=mA,知向心加速度相等.故C错误.6.【答案】AD【解析】由图看出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应水平向左,与场强方向相反,所以该粒子带负电,故A正确.粒子克服重力做功为5 J,电场力做功为3 J,则合外力对粒子所做的总功为W总=-5 J+3 J=-2 J,根据动能定理得知:动能减少了2 J,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多2 J,故B错误.静电力做功3 J,则电势能减少3 J,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多3 J,故C错误.静电力做功使粒子机械能增加,静电力做功3 J,则粒子机械能增加3 J,粒子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B点少3 J,故D正确.7.【答案】BD【解析】设两球距离为d,分析A球的受力如图示,图中F=k,由平衡条件得T=mg,=F =k,同时使两悬线长度减半,则d减半,不能满足上式,A错;同时使A球的质量和电量都减半,上式仍然能满足,B正确;同时使两球的质量和电量都减半,不能满足上式,C错;同时使两悬线长度和两球的电量都减半,则d、q1、q2减半,D正确.故选B、D.8.【答案】CD【解析】11.2km/s是卫星脱离地球束缚的发射速度,而同步卫星仍然绕地球运动,故A错误;7.9km/s即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也是最大的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而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要大于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根据v的表达式可以发现,同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B错误;在轨道I上,P点是近地点,Q点是远地点,则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故C正确;从椭圆轨道Ⅰ到同步轨道Ⅱ,卫星在Q点是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要实现这个运动必须卫星所需向心力大于万有引力,所以应给卫星加速,增加所需的向心力.所以在轨道Ⅱ上Q点的速度大于轨道Ⅰ上Q点的速度,故D正确.9.【答案】(1)ABCDF(2)①②3.90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正确的【解析】(1)每次拉橡皮条时都应该把橡皮条与结绳的结点拉至同一位置O点,故A正确;橡皮条,细绳,弹簧秤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且与板面平行,故B正确;为了使所测量的力更准确,弹簧秤的外壳不能与纸面接触,以免产生摩擦,影响拉力大小,故C正确;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适当长些,视线通过细线垂直于纸面,在线下的纸上用笔定出尽量远的两个点,故D正确;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θ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可以适当大一些,有利于减小误差,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并不是越大越好,故E错误;作图时要用细铅笔,同一实验中选定的比例标度要相同,所取的比例标度要适当大些,故F正确;(2)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按力的图示方法作出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F′=3.90 N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正确的.10.【答案】(1)17.723.85 3.18(2)2.150(3)①0.020.440.1 2.20②0.1 1.700.58.5(4)1 987将“×1 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00~19 998 Ω【解析】(1)最上面图读数:整毫米数是17,不足1毫米数是7×0.1 mm=0.7 mm,最后结果是17 mm+0.7 mm=17.7 mm.中间图读数:整毫米数是23,不足1毫米数是17×0.05 mm=0.85 mm,最后结果是23 mm+0.85 mm=23.85 mm.最下面图读数:整毫米数是3,不足1毫米数是9×0.02 mm=0.18 mm,最后结果是3 mm+0.18 mm=3.18 mm.(2)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不足半毫米的从可动刻度上读,其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2.0 mm +15.0×0.01 mm=2.150 mm.(3)①电流表使用0.6 A量程时,刻度盘上的每一小格表示0.02 A,表针示数为0.44 A;当使用3 A 量程时,每一小格表示0.1 A,表针示数为2.20 A.②电压表使用3 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 V,表针示数为1.70 V;使用15 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5 V,表针示数为8.5 V.(4)电阻为1 987 Ω.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将“×1 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0.每个电阻箱的最大阻值是9 999 Ω,用这样的两个电阻箱串联可得到的最大电阻是2×9 999 Ω=19 998 Ω.故用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0~19 998 Ω.11.【答案】(1)16 m(2)2 s【解析】(1)设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f,则F f=μmg根据动能定理,对物块由A到B整个过程,有Fx1-F f x=0代入数据,解得x1=16 m(2)设刚撤去力F时物块的速度为v,此后物块的加速度为a,滑动的位移为x2,则x2=x-x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v2=2ax2由v=v0+at得v=at代入数据,解得t=2 s12.【答案】(1)nBωl1l2(2)(3)e=nBωl1l2cos ωt【解析】(1)图示位置的感应电动势最大,为E=2×n×B×l1×ω×=nBωl1l2;(2)电阻两端的电压的有效值为U=,所以电流表的读数为I===;(3)从图示位置记时,感应电动势最大,则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E cosωt=nBωl1l2cosωt.13.【答案】(1)ABE (2) ①P=P0+mg/S② Δh=h2-h1=② ΔU=Q-W=Q-(P0S+mg)【解析】(1)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体积不变时,外界对气体做功为零,温度升高一定从外界吸收能量,所以分子内能增加,故选项A正确;当温度不变时,分子动能不变,体积增大,分子克服引力做功,从外界吸收能量,所以内能增加,故选项B正确;如果气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故选项C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可以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可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故选项D错误;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即有一部分热量转化为周围环境的内能,故选项E正确.⑵①活塞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条件得P=P0+mg/S②设温度为t2时活塞与容器底部相距h2.因为气体做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由此得:h2=活塞上升了Δh=h2-h1=.③气体对外做功为W=PS·Δh=·S·=(P0S+mg)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ΔU=Q-W=Q-(P0S+mg)14.【答案】(1) CD (2),30 (3)cm(或m)【解析】(1)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A错;红外线热效应显著,而穿透本领较弱,不能用来安检,铁路,民航等安检口使用x射线线对行李内物品进行检测.故B错误.根据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得知: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故C正确.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是相互间隔,是稳定不变的.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