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格斗基本总论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特质训练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多余地在《制胜条件》节后有来了个《特质训练》,而且两者很有重复。
我想说的是你肯定没有仔细看这两节。
首先,两者的名字都不一样,一为《制胜条件》,一为《特质训练》。
在名字上你就应该看出二者的不同。
《制胜条件》我强调的是客观的对胜负有影响的条件,而在《特质训练》中我强调的是主观的个人应该注意的因素。
只要你稍有文化水品就应该知道客观条件与个人特质区别。
尽管这两节有重复的地方,但我的目的是它们能够互补,如此而已。
李小龙曾多次批评传统武术与国外武术存在的两大弊端:传统武术的门派观念和形式化束缚了学习者的自我本性,导致他们只能在形面上的自然观察进行技术上的模仿。
李小龙说,拳手最容易忽视的东西就是素质的训练。
格斗不单单是物质上的比拼,它在内在表现的是素质的能力。
格斗的技术固然重要,但格斗需要的是全部的身体条件。
所有的人在应该在事先训练好身体,尽管它是艰苦的,但它却是与成功性成正比的。
在如今,身体素质往往被看作是衡量人体训练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它是提高人体运动水平的基石。
但格斗是内外的共同表现,或许可以认为是内在借助外在予以表现,外在帮助内在达到其要求。
本节内容包括:五大特质训练原则和特质训练内容(15个)两部分。
我在此将简单论述部分以帮助你认识特质的作用和如何训练相关内容。
特质训练原则自觉积极训练原则李小龙生前要求截拳道学习者首先应该明确这一条原则。
此原则对明确训练目的、端正训练态度、自学苦练、顽强学习、积极思维、开动脑筋、规范自觉等都有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兴趣不高,仅是将训练当作一项体力活动、敷衍了事,那是不会产生良好的训练效果的。
你要认识到,训练的最高检验方式是实际,其它的都只能算是辅助。
你要在练习中实战,在实战中更加实战。
二者不可分割。
还有,训练不是充当被打磨的原料,你的知觉告诉你你不是在简单的增减某些东西。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考性才能使你高质高效地完成训练任务。
训练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变实际,是在提升你在各种环境、时间、空间及条件下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技术的自我控制能力。
制胜条件除了你所具备的物质条件,胜利或结果还取决于你需要参修的意识条件。
你不愿被称为“武夫”,就要认真思考自己的位臵和能力,让自己的脑子帮助自己以提升。
就如再怎么变,身体条件还只是存在于自己的身体中一样,它不可能帮你战胜所有。
对峙是两个人的事,一相情愿勿如自己坐在家中去异想天开。
我将其比喻为你和对手各拿着自己的物资上战场,尽管水平可能不相等,但你可以通过调整战术而取得胜利。
这其中的物资即是身体条件,战术即是下文所说的制胜条件。
一旦进入对峙,心理就会受到影响。
无论是看到的表象或是早已熟悉的信息。
你的身体条件绝不会变化,变化和消耗的只是身体能量和心理能力。
你可以在过程中逐渐熟悉对手的所有,但那只能包括物质的所有和部分的意识。
除非对手不变化意识。
聪明的人总是能够将自己的物质条件隐藏得很好,并随不断变化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意识。
这样才是一场艰苦和利于相互进步的对峙。
在此我将简单论述部分主要影响对峙制胜条件。
对峙环境的变化要求你能抓住其规律但不要死板。
我只是希望人们对以下内容有所重视。
其它参见“我的部分理论”、“动作细节与部分格斗规律”两篇内容的讲解和自己思考。
技术作为所有的基础,技术的具备是真正进攻和防守有效法则。
实际的才是真正的。
不要崇拜于格斗种类,实际的应用决定你的需求。
决定胜败的一个原因就是动作的不针对性,这几乎存在于所有武术种类。
但我又不是说这一武术种类有缺点,而是说使用的人因在该时刻或瞬间未能采取合适和正当的应对措施而导致失败。
而这时决定个人的,又是能力、思维、瞬间反应等条件。
中国武术的种类绝对是最多的,但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现在的状况。
门户封闭将之禁锢,缺少实战使之落后,无人追趋使之冷落……其本来都是好的,但被逐渐放大的却是短处。
无论是趋于实战或是养生,在我的角度都追求实际。
我尊重养生的价值,我更专著实际的应用。
二者的不同目的决定我们不能将它们相提并论。
为什么截拳道被称为最强、最科学技击术?还不是其总结了所有最利于实际和最科学的打击技巧?既然专著于打击就要让自己的能力朝着这一方向前进,你的学习会提升你的能力,但不要陷入黩武的歧途。
拳术的核心——“本能”反应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大脑支配,武术搏击运动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生理学上的本能反应指的是食物反应、防御反应和性反应,生理学语言称之为非条件反射。
比如:婴儿饿了会吃奶,火烧着手了会迅速缩回,受到性刺激会产生性欲望等,这些都是人的本能反应,是人天生就有的本能,也是人人共有的,这些本能是由大脑皮层下部控制的。
在人体最原始的这三种本能当中,与武术搏击有关的是防御反应。
举个例子吧。
我们大部分人儿时的打架行为就是防御本能的具体表现,不用再多说了吧?这种最原始的本能,虽然不需要思考就能够反应出来,但是数量有限,其适应性更有限(人体还有一些几乎与搏击无关的防御反应,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而搏击运动是相当复杂、多变的,包含着战术、攻击、防守、力量、速度等诸多技术因素,适应性有限的防御反应是不能适应这种专业的极具对抗性的运功的。
比方说:一个毫无搏击经验的人在受到拳脚打击时会自发的不用思考的反应出双手护头或抡拳拼命等相应的本能防御来;如果把这个毫无搏击经验的人放到拳台上和职业拳手对抗,那么他的下场是很悲惨的———因为他的大脑中没有形成完备的搏击程序和精确的条件反射!对于职业拳手的攻击他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也反映不出有效的防守和反击来。
武术搏击中的“本能反应”是什么呢?是指在搏击运动中,不需要经过思考而对各种攻击做出相应的防守反击的格斗行为。
这是后天习得的,是人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和其他大脑神经功能综合工作的结果。
达到这种能力的搏击高手攻之有法、防之有术。
我们可以从国内外武术搏击界能够找的到任何一位高手大师们的身上取得证明。
通过大量的视频资料可以详细的了解到:在拳击界,拳王们能够在巧妙的躲过对手完美、潇洒的组合拳法的同时给与有效而沉痛的打击;在搏击界,冠军们能够在迅速的化解对手快速、凶猛的连环攻击的同时还以绝佳而致命的反击等等。
我们还可以在神乎其神的传说中猜想武术大师们在交手的瞬间将对手击败的神功绝技……我们在赞叹他们高超技艺的同时不难发现,这些众多高手大师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与人对抗时都能够在使自己不挨打或少挨打的情况下迅速击倒对手!这样的搏击水平正是“本能反应”或者接近“本能反应”的最有力的说明。
质疑“本能格斗”的定义2009-03-28 23:46质疑“本能格斗”的定义本能格斗的提法很好,可以说最直接地触及格斗的本质。
一个脆弱的书生,受到了侮辱,受到了侮辱,他的拳头也会马上攥紧,并且会寻找角度挥出去,以保自己的尊严,这就是一种本能格斗力的体现。
只是他不知如何以最佳的角度最有效的打出。
脆弱的书生虽然有格斗的最微薄的本能,但是他无疑仍旧没有格斗力,还是受人欺负,并且也很可能不去学格斗术,最多不过是写文章咒骂。
可见,他根本就没有形成格斗意识,因此他的本能格斗力极难给掘发出来,就像星火一样很快消失了。
由此可见,本能格斗力的核心是什么?是格斗意识的培养。
假如这个脆弱的书生的气质是反抗型的,并且渐渐形成了格斗意识,那么他极其有可能自己会琢磨出一些本能格斗的技巧来,或者去找武术家学习克敌之术。
于是他由这点格斗意识牵引,就渐渐地触及到了本能格斗的核心。
而李铁志同志的描述过于含糊,过于笼统,尤其是忽视了本能格斗意识训练这个核心内容,无疑其训练体系就失去了核心要素,希望能加以深入改进。
“李铁志先生曾如此阐述:本能格斗,专门研究格斗,没有门派之类的事情,如果你想而且对于本能的意思,李铁志先生的思想和视野也并不局限于辞书上的字面意思,而是作了更符合实际的阐释:本能是什么呢?真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但可以举例来说:狗的格斗本能是用爪子或者牙齿,但你让狗学会用拳头或者用膝盖,就不是它的本能了,人也一样,如果人长了像大象一样的长鼻子,人也会像大象一样去用它抽人。
本能是可以用来格斗的,但一只小蚊子的本能能作什么呢?格斗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本能,符合人的本能的动作才可能运用的最有效,一是要从自己的方面来讲,用符合人的本能的动作;二是要从对手的方面来看,用符合人的本能的攻击角度、部位。
除此之外,李铁志先生还非常注重对格斗的实战性和格斗训练的研究,他特意强调:本能格斗——不学就会,但必须要对自己的本能进行训练,如果一只猎狗从来不进行捕猎的训练也是不会捕猎的,虽然捕猎是猎狗的本能。
器械对峙现在没有本事的、喜欢用器械的人越来越多,但究其总总无外乎匕首、木棒、砍刀、板砖、长棍五种。
为增加我本能格斗内容,现在此对其进行详细介绍与讲解。
既方便人们对其认识、增加我的内容,又为人们提高安全保护措施。
面对武器考验的就是心理和技术,当你具备这两者时你就是无畏的。
但我在此不是想鼓吹打架的重要性,而是告诉你一些基础以帮助你,当能力不具备时,你首先要考虑的还是逃跑。
武以健身防身,打架以败坏风气,你起码要做的,就是保全自己。
1.常用器械表2.介绍说明短刀/匕首这种好似只是将手锋利了的武器能像人的手一般随心使用,与之匹配格斗的条件惟有敏捷与准确。
它的任意角度进攻和可反挑及刺将手本来的打击半径和威力提升很多。
它的轻、快、隐蔽使之成功率又上升很多。
使用方便是它的最大特点。
小体积使得略为后退就可不受伤害或仅需控制住对手手部及其以下部位即可造成反制的效果。
但它的速度又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点。
如何能够避开它的杀伤范围是最主要问题。
它强大的杀伤力和以人心理上的震撼突显了与之格斗条件的重要性。
它的刺和扎路线短、力量大、速度快、杀伤力首屈一指;它的割范围大、虽杀伤力不大但易造成伤口;它的挑角度刁、力量大等。
近身使用武器。
对于很多人来说匕首尽管实用,但无知使之只能在步法的不配合下莽撞割、刺,你要做的只是闪开其动作以利用其空当实施反击。
尽管匕首对所有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但很多人的心理使之只愿意直刺或横割,对付直刺之须针对其腕实施反击,对付其横割只须闪避以寻找时机即可。
当然自己手里也有武器最好,但无论如何,保证自己的最后胜利才是你所追求的(无论是要求上的逃跑或反击)。
你的冷静和自己动作的准确度和速度是保证你达到自己目的的基础。
在最低的程度上(被迫出手时)你要有敢于出手的勇敢心理,为了胜利,自己受点伤不算什么。
这才是你应该做的。
木棒包括铁棒、木棒、棒球棒、桌子腿等,作为以力量驾驶的钝武器,它具有杀伤力大、可随意进攻的特点。
重心重心包含于所有动作之中,习惯的下意识的影响潜移默化。
重心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正确的意识而非对动作的掌握。
动作是建立在重心允许的条件之上的。
力量与重量之移动存在于所有肢体和动作之中,因此存在你的主观的力的改变。
虽然规范动作的技术要求是固定的,但每个人释放自己力量的方式却是不尽相同的。
但所有人的重心移动都将遵循我的木桶原理。
重心本来就存在,掌握程度却很大程度取决于后天。
简单的、习惯的动作不需要刻意的重心控制,只有刻意的、复杂的动作才需要你去认真运用。
所有的动作动都伴随着重心的变化:小动作时重心在体内移动;大动作时重心随肢体运动而转移。
一旦你的身体过于僵硬,你的重心就会难以转换。
如果你的身体缺乏协调性,你的重心就会难以调整。
这就是重心的作用。
它如运水之管,如输电之线,如机之灵轴,如户之枢运。
你又不要将重心想得太简单,那是你的动作太简单。
不要将重心简单理解为力的发出点,它实际上是整个身体的协调点。
不要将重心理解为所谓的协调性,它实际上是你与对方都在寻找的平衡点。
重心是活的,它百变百动,它需要你积极调整自己以配合你的动作——动作的发出、转换、力的路线与距离、连续动作的联结……重心在身体中的移动要如水杯中的水,高度、摆动程度和位臵可以随意调整——既可晃又可偏;重心在肢体中的移动要如线路中的电流,线路(动作)一旦确定,电流(重心)就要到达指定的位臵。
这样,力的长短与动作幅度的大小就会随心所欲。
这两者都能做到时重心就可以随意转换。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动作要经过多次练习才能正常发挥一样。
1. 木桶原理木桶原理是我自创的一种重心变换的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调换重心。
重心变换基本方向为上、下、左、右、前、后六种,这也是基本动作发出的六个方向。
动作越小,转换内容越简单;动作越大,转换内容越复杂。
但无论任何,所有复杂的动作都是由最简单的动作连接起来的,因此只要能够熟练掌握技术就能完成较高程度的动作。
这是需要你通过练习才能完成的。
身体打击部位本篇主要讲述人体重要打击和掐拿部位。
对主要部位进行打击是我的一贯主张。
作为能缩短实力差距和可以使进攻事半功倍的手段之一,人体特点的客观条件为之创造了条件,格斗的允许使之成为一项必修之技法,实际的要求使之有存在的价值。
因此它有值得学习和研究的意义。
不要怀疑如此是否合理,你的合理使用就是最好的回答。
因此,如果你对其不了解就不要随便使用,否则后果自负。
因为你的合理使用也是建立在你的了解之上的。
身体打击部位其实就是人体上神经脆弱、无有效保护和会对人体重要器官产生严重影响的位臵。
除去骨骼、关节的自然保护,人体上存在很多无保护的位臵。
现在人的身体条件使之很少具备防护的能力和条件,你这时的埃及甚至可以产生震慑的作用。
本篇主要选取其中主要的位臵以讲解,分别论述其位臵、打击方法、产生效果和影响因素。
打击部位原理选取人身体上的某些特定部位进行打击就是因为这些部位居于身体的主要或重要地位,针对这些部位予以打击会产生其他部位难以在相同条件下造成的相同效果。
为了胜利,人当然不会放掉这些部位,因此才产生对这些部位予以研究和思考的知识。
人体的构成更是帮助人们对这些部位的认识,有主必有次,打主胜于打次,兵贵神速使之成为人们打击的目标。
对这些部位进行打击是我提倡甚至是要求的,因为这是你区别于一般人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一般部位的打击是基础的,是对手予以你的,是检验你威力的方式,但打击要害才是检验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无论是关节、肌肉、穴位或是其他要害,能应用就不要再打击一般部位,在选取打击方式的同时,就要选取能创造最大效果的那一个。
但要注意我不是要求你一味去创造这些在有时根本不可能的条件,实际永远都是我要求的基础。
常用打击位臵头颈上身躯干上肢腰腹下肢。
我的部分格斗理论本节的内容是以简短话语写出的,算是本人的一些个人看法与思想,是本人本能格斗的格斗思想组成,是对之前章节的理论补充,想要学我本能格斗之人必须学习相关内容。
我不是排斥别的东西,我只是是对自己作解释:既然你学我的功夫,你就要接受我的大部分思想(我不要求必须,因为我不搞思想专制)。
这样,你才能更好地理解我的功夫组成,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与我的功夫产生矛盾。
人体的重心线随肢体在地面上的平移而偏移,人围绕这个范围保证自己稳定和安全的前提下进攻和防守。
只要是在这个范围内的动作,动作完成时的瞬间定格定是一个稳定且只针对对手此时动作的支架式的动作。
如果你真的能将它定格,你将发现那一瞬间所有动作的空当和缺点。
由此,你可以得出结论:所有动作都只有单一的目的性,所有动作都至少需要两个动作才能达到进攻或反击目的。
如果你不转换这个支架,它就会成你的束缚。
我借动作重心的基点使用相应的动作。
好似是身高却是对手使用的技术实际决定一个人的类型。
例如高个子是否只在远距离上占据优势,还是因拥有重武器而在任何距离上都占优势;矮个子是否只能采取近身战术,还是懂得使用敏捷、重心稳且灵活等优势适合近身等去战胜对手。
出拳之前不要将拳握得太紧。
握拳的目的仅是借这一坚实的武器将你的力、气等通过拳打击创造的效果作用在对手身上。
初始手臂中的力只是催出动作,在起始就将拳握得过紧会浪费力且会造成拳的僵化。
拳的打击点位臵和种类要根据不同情况调整。
就如同‚寸拳‛:出拳前应先下塌,这种独特的姿势在于能聚集劲气于手部的神门穴以增大腕关节的支撑力量。
以普通的姿势去调整腕关节则劲气所贯注的是劳宫穴。
劲气注于劳宫穴的优点是长劲比较猛,但无法打出具有震动内脏的‚寸劲‛。
所以说,‚寸劲拳‛的特殊的运腕技巧,是‚寸劲拳‛发力加速的最后和决定性环节。
整合你的身体。
科学地做动作,抓住身体调配重点:肘、肩、腰、膝、足。
详细见‚身体五点‛近身格斗时要以自己为中心,并且这个中心是可以随己之所欲的。
格斗指导思想及其特征一、全面格斗立体杀技无所不用无所不攻二、以攻为主速战速决攻势防御攻防结合主动攻击攻即是防防也要攻久攻必下三、以攻为质以技为用攻技相合威不可挡四、杀手本能斗心决胜无畏无惧强悍无敌五、突破形式极巧圆通推崇个性武道合一六、不惜一切不择手段有刀不用拳脚有枪不用棍刀如何休习格斗一、不能挑自己喜欢的招式练习,初练必须,循序渐进,全面掌握理解内容,反复练习.二、养成良好的生活训练习惯.1、根据工作、学习条件灵活安排作息时间,保证每天按时睡觉、按时起床.2、一旦投入训练,必须脑、眼、耳等全身各部都进入放松的高度警觉状态,不要让周围任何与训练无关的事打扰你,这样才能确保没一分、每一秒、每一个动作的训练质量.3、训练时,时刻注意以下几点:〔1〕.步法移动时,切忌毫无目的的随便移动或将双足站成平行位置,或大、或小.自身始终保持于良好的平衡位置,以及双足时刻保持或回复到最佳的格斗势双足站位上.〔2〕、初学者在出拳踢腿过程中必须放松、注意出拳踢腿的规X化,切忌过分用力去做动作,造成动作姿势变形.〔3〕、训练或实战中切忌养成X嘴或咬住嘴唇的坏习惯.4、合理调配饮食营养,吃饭定时定量不挑食.5、不吸烟.不喝酒.6、保持训练场的干净,训练后要搞好个人卫生.7、学会在生活中练功.8、为使训练获得最佳的效果,请注意好饮食和休息.三、自我医务监督避免运动伤害1、训练前的热身运动必须严格执行,不可省约.一般10——20分钟之间.2、初学者,在安排训练强度方面必须循序渐进,以逐渐增强训练适应能力.3、为防止训练过度疲劳,造成体力不支或肌肉组织受伤,每次训练时间不超过两小时.4、击打沙袋木桩记住用正规的方式击打.不可随意乱打,以免受伤影响平时训练.5、训练或实战之后,应做整理运动,放松肌肉.四、学以致用实战第一1、训练到一定程度,必须进行实战,与各种风格和水准的人练习实战.2、观察你遇到的每一场打斗,得出自己的结论,研究相应的战术.总之,记住一句话,在武术修习中最能帮助你的人只有你自己,别人是替代不了,必须依靠自己的精神和体力,去跨越每一道难观.简而言之"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各种训练注意要点一起初训练热身运动必须做,它对于消除练习者相对静止的运动器官、肌肉、韧带、关节的僵化状态,提高身体柔韧性,避免运动伤害事故有重要意义.二格斗势要求简单科学不仅有利于进攻,亦便于防御和反击,而它所暴露的空挡要最少.在格斗攻击之前或攻击之后,都必须保持.三拳法是格斗体系不可缺的攻击武器,在格斗中,拳法要达到有劲,首先要的是动作姿势正确,用劲得法和适时发力,才能收到得心应手的效果.正确的握拳,以平拳为主.接触力点在中指,无名指至小指根部,击中目标时,拳背、腕部应成一条线.四步法是格斗中最重要的基本功和基础技能.在格斗中,灵活的步法可以弥补拳脚功夫的不足,而拳脚技能却无法弥补步法技能的欠缺.俗话说:"教拳不教步,交步打师傅".在格斗时步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项:〔一〕、在移动过程中,身体应放松,保持平衡,重心除了移动瞬间,向移动方向稍加偏移外,其余时间应始终注意保持在两脚之间. 〔二〕、不管向何方移动,且一足动,另一足应紧跟随.〔三〕、双足移动步幅应相等.<四>、在滑步过程中和移动后,要保持基本格斗势,或及时恢复格斗势站位.双足切忌站成一条直线,或双足站位过大、过小.记住:在步法上多下些功夫,将使你攻防更敏锐.五、肘法在格斗中出招及其快速能多角度灵活攻击,力度凶狠,具有极大的爆发性、欺骗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格斗体系中是公认的难以防御,且最具杀伤力和实效性的进战杀技.用肘法时,应注意用肘尖,利用腰身的拧转,双肩的摆动和进步之势得以强化.敢于直接踏步逼近或插入对方双腿之间打贴身肘,在击肘时,一肘击出另一只手必须封挡住自身的要害,做到攻守兼备.六、腿法攻击力量大、距离远、高效实用.其基本要领是:〔一〕出腿要充分发挥腰部和臀部力量踢击.〔二〕出腿时,大腿肌肉应放松,这样出腿速度才快,爆发力强.〔三〕腿法攻击目标以腰腹以下至小腿为准.这样即快又难防,记住在实战时不可轻易出击高腿.七、膝法较之肘法,膝关节的杀伤力更胜一筹.从攻击角度来看,膝撞隐蔽性好、起动迅速、爆发力强,在双方贴身打斗时应用,对方很难预先加以防X,因此命中率高,杀伤力惊人.在平时训练时,要正确使用膝法的四锋;发膝时大小夹角35——45度为佳;平时注意强化髋关节的柔韧性;用膝法必须配合其他攻防技术;距离远不发膝,主攻下段.八、摔法摔法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技法的技术,如果运用好摔法,在格斗时可以瞬间把人放到而打击对手的斗志.运用摔法时,应注意防护好自己,贴身靠紧实行摔法并把自己重心放低.摔法包括肩法、胯法和步法.九、头法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方法,虽然有七拳之说,但很少人使用头法.本法如使用好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见形打形无形打影鹰搏象尽全力鹰搏兔亦尽全力。
动作判断与反制人的优越性表现在理性的判断和行为之上。
只有如此才可算上是理智的行为。
而技术作为力的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在其限制性和条件性的基础上又只将自己束缚于普通意义上的能力之中,即普遍意义上的“水平高低”。
陷入此之中的人都混淆了一个本质或概念,即只有技术和身体条件是决定因素。
尽管我必须承认这二者的作用,但我更追求深层而并非表层的“技术”和“身体条件”。
因为只有时间和意识二者结合才能发挥技术的最大作用、发挥身体条件的最大作用、弥补所有不足。
我曾对“武夫”下过定义,我不是看不起这些人,因为有时武夫比理智的人还要厉害。
我只是想说:无论何时都尽量多用用你的大脑。
这与本节内容也微有关系。
力量、技术、打击、防守、用智。
五要素缺一不可,既无先后之分,亦无轻重之别,五项皆完美者可谓无敌。
但必须承认人人先天、后天、能力水平有别,这使之必须有所取舍和专项趋重。
而你的再需要就不单单是将自己的优势提升,你还要想办法弥补自己的劣势,这才是理智的做法。
万变不离其宗。
轻车熟路则可趋优避害。
所谓知己知彼是也。
本节将主要针对主要力种的特点和反制的详细论述以使你更加了解力的特点以使你对对手的招式和其中力及对手动作的可变化更加了解以从容应对。
力与路线当动作的路线不涉及力时,它的目的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此时它的目的就是目的。
而一旦动作涉及了力,它的目的就由目的向要求转化,它会根据实际与要求确定自己的动作及其需要的力。
但并不是力与路线越简单就越能达到自己要求的效果,因为这其中涉及个人的能力和技法等因素。
一般来说,动作与力越简单,速度越快,效果越明显,但距离是它的限制因素,反之亦然。
因此,你要熟练掌握辨别和瞬间判断对手动作的能力以使自己快速反制和反击。
力的判断与反制你不想让自己只站在只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去与对手格斗,你想增加自己的经验,你想提升自己的心理水平,你想让自己适应各种情况,你想让自己的反击更具压倒性……你的能力是需要自己去提升的,理论只是帮助你寻找其中方式的助手。
空间控制彼此存在于三维中,动作发生于此之中。
三维空间使动作的路线、轨迹、角度、快慢、轻重暴露得清楚。
既然动作发生需要空间,就又遵循其在空间中运动的规律。
尽管情况不定,但变化的也只是与最佳效果的效果偏差。
平面直线方向位置主要分远、中、近三种,竖直方向位置主要分高、中、低三种,空间位置的变化则是将两者综合的加入其它成分的位置和状态变化。
很难有单纯的打击产生预料的效果,这使组合和综合能力存在价值。
你的任务就是在与对手相同的空间中利用自己与之不同的条件去致胜。
本节主要按距离顺序讲述中远距离对峙距离控制、肢体进攻和防守伸展程度、双方肢体接触时空间的利用即对空间的利用,不要混淆于距离控制,关于距离控制的方法参看“距离控制”一篇。
我本人是对距离很看重的,因为合适的距离将使自己能够轻松地进行进攻和防守或闪避,这个距离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而不必对距离概念的拘泥会是你更加真正清晰地掌握自己需要的距离。
那么什么是距离呢?本能格斗上的距离就是指主动创造或被动适合的条件下产生的能使自己或适合自己动作的空间。
距离有什么用呢?距离的基础要求是能产生动作,动作是格斗的基础,其舒适性与要求成正比,但不排除绝境的情况。
主动调整距离用于主动创造条件,被动调整用于绝地反击或摆脱困境。
通过“空间允许——目的动作——动作——空间再动作——达到目的”的流程进行的距离动作是基本的情况,过程只能比这再简而不能再繁,因为时间也是很重要的。
自己能攻能守,对手心有余而力不足才是你对距离的追求。
远距离疾步能力范围边界及能力范围之外称为远距离。
前者是指能用自己的脚进行攻击及跳闪于对手的进攻与踢击的范围,后者是指双方以对峙的范围。
远距离容易闪避但进攻易暴露且费时间,因此多以踢击为主。
踢击的使用并不是单纯的攻击式对峙,而是通过假动作等主动地为自己创造条件(近身、抓空当等)。
条件的创造全靠技术和能力,JKD的远距离能够用以其疾步接踢具有很强的威力。
因此如果你想对对手进行观察就可采取保持二者间的距离的方法如果你想使对手的踢击无法命中自己就可采取仰闪式运动的方法如果你想是自己能够打击到对手而对手不能打击到自己就可采取进动式的方法如果你想主动进攻就可以采取假动作为先动的方法中距离进一步就能以对手打击与自己原地能够踢击到间的范围称为中距离。
身体五点我曾将身体中力和气的转化与运动比作线揽中的电和水管中的水流,这是我对气和力的运动方式的部分论述。
因为在实际中的变化使之即使基于理论予以证明也未必是完全遵从其结果发生。
无论是功夫中对肢体的论述或是其它格斗中的被称为相应论述的理论,其目的与结果或是说针对的都是对结果的追求或是对成功的证明及对失败的反思。
中国功夫的理论可谓是世界上最丰富、系统及有针对性的了,其中对理论、实际等内容的论述博大精深,而我的对“身体五点”论述不过是其中之一篇而已。
而再对于泰拳的“八手”称谓更是基于其丰富多变、对身体各个部位的发挥的肯定。
力在人身体中不会随意乱串,否则动作会感觉不舒适,但威力和效果又会算是另一回事,因为动作不是束缚能力的东西。
能力就是能力,死地与绝境都是非常理的要求,但却为人所称道,因为它们是威力的束缚的最大反例。
因此,我告诉你,尽管我要求动作要最大符合规范,但实际是我最终的追求。
你要做的就是在开始时就要形成良好的习惯以保证自己的目的得以正常实施,更是在此之上才能保证你的死地与绝境帮助你。
我在此篇不介绍这五处的攻击与防守用途,因为本篇讲述的是它们的辅助用途。
身体五点我将所有动作的发出都归于五个点——肘、肩、腰、膝、足。
包括本能格斗在的许多其它武术都讲究全身配合以调动,因为这是科学的。
当你的全身形成一个整体时你的攻击与防才是合乎规范与要求的,而其中做为枢纽作用的五点之作用无可替代。
无论你是在地面上或是空中,力都在你身体中流动与运行,你为了目的而将其再运动以与其它部分与意识配合形成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你要知道,力的最短最快最简运动才是你需要的,因为它省时省力。
无论是已形成的方式,或许我的方式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你都要努力使自己的习惯达到自己需要的。
而身体五点正是你需要的,你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独特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应用这五点的动作习惯。
因为我是近身型的,我对身体五点的叙述也会以近身使用为主。
近身时的五点会是真正带动你动作的枢纽和起点。
格斗训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训练基本功1、基本步法:基本步法在格斗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动作,其作用是帮助维持平衡、准确转移体重并且快速应对对手的攻击。
基本步法分为直行步、侧行步、后行步、前行步等不同步法,每种步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用法。
2、基本姿势:基本姿势是指在格斗中可以允许快速作出反应的姿势。
因此,在训练中要将基本姿势练成一种本能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对抗中取胜。
3、基本拳法:基本拳法是指在格斗过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招式,如上勾拳、勾拳、直拳、摆拳等。
这些拳法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运用自如,技术熟练后再做出连贯的组合拳。
4、基本腿法:基本腿法是格斗训练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如踢腿、搏腿、跃踢、回踢等。
这些技术也需要长时间反复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5、基本防御:在格斗中,防守同样重要,基本的防守技术包括躲闪、招架、格挡、侧身、倒地滚避等。
这些技术需要和进攻技术一样经过反复训练和考验,才能够在实战中派上用场。
二、技术训练1、进攻技术:进攻技术是格斗中最为基础的技术之一,主要包括直拳、勾拳、摆拳、靠拳、踢腿、搏腿、跃踢、回踢等。
在实战中,进攻技术需要灵活运用,组合成各种连招,同时体现出技术和速度的完美结合。
2、防守技术:防守技术同样重要,要在快速的对抗中保护自己,需要掌握好躲闪、招架、格挡、侧身等技术。
这些技术需要在实战中不断地加以实践和完善。
3、组合技术:在实际格斗中,需要不断运用各种进攻和防守技术进行组合,使对手不知所措。
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组合拳、腿法的练习和对抗。
4、实战训练:实战训练是格斗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技术的优劣和不足之处,并且锻炼出实战的勇气和心理素质。
三、体能训练1、力量训练:格斗运动需要一定的力量支撑,主要包括腿部力量、背部力量、手臂力量等。
力量训练主要是通过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方式进行。
2、爆发力训练:爆发力是指短时间内迅速发力的能力,与格斗中的快速攻击和应变密切相关。
空当作为反击三要素之一的空当,其存在价值尽管没有人认真衡量过,但又没有人敢断言否定它。
人总是存在空当,无论是无防护、有意识地防护或是刻意防护。
在本篇将较为详细地主对要的四种空当进行讲述,分析其形成、特点、对实际的影响、实际应用、克服方法等内容,希望能够将空当对实际的影响降到最小,希望能够将所有技术和条件结合到一起将成功提升到最大。
不要忽视空当的作用,它就相当于进攻对手不设防的位置,尽管时间很短。
但完美的把握并针对该部位实施有效打击会创造和产生绝妙效果。
空当空当是指人在所有状态下的可被攻击的部位,它包括正常时的身体、防守时未防护而被对手进攻到的部位、进攻时未针对对手情况而主动为对手暴露的位置。
注意,只有被攻击到时才能被称为空当,否则就只能被称做身体的某一部位。
一. 时间空当当一个人的动作间的时间差存在被进攻的机会,就存在时间空当。
转注于瞬间的某一动作又在能力的制约下不能在下意识等能力的基础上予以自己后续或再保护时他就会因空当而易被反击。
这种空当往往由反应和再动作的速度起决定作用,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又转化为对动作速度的影响和反作用。
时间空当仅是一个需要你具备的基础条件,在这个基础上你再要求自己再提升自己的能力会使自己向快速准确打击的方向发展。
当然,尽管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但我希望你能全面发展。
在很大程度和情况下,时间空当其实就是一个人在面对对手进攻、防守和反击时的最好第一反应。
在没有经验介入的情况下,只能借助反应应对。
但经验会使之形成实际、使用的动作反应,以确定自己斗争的目的性和有序性。
对技术整体存在性的很好的把握更是会将对手的动作尽掌手中。
提升自己的动作速度、缩短自己再动作的时间、把握抓取对手的时间空当、压迫对手精神为自己创造时间空当是对时间空当的正确使用。
影响因素技术、反应时间、技术反应时间、下意识反应时间、进攻/防守速度、意识种类及实际应用1. 再动作时间差空当这种几乎完全决定于自己的问题亦须靠自己解决。
格斗之预敌作为“格斗双节”的首节,我将在此讲述格斗需要和应该运用的技巧,本节与“制胜条件”一节互为辅助。
与制胜条件不同,预敌是需要你具备的相应的攻防手段,是进入格斗后你应运用的手段,是格斗需要应具备的条件。
因为你要知道,光靠意识是赢不了的。
你要具备真正的与你的意识能相匹配的技术和能力以使你的意识能够最大化发挥其本来效果。
不赘述,入正文。
超常攻击何为超常攻击?无限攻击。
节奏之快慢是单独为你制订的,如何之掌握全在你。
实际情况之变化要求你必须无条件地适应实际,不是什么要素都是必须一味坚持的。
你要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要素自己掌握。
何为占据主动?掌控彼动。
亲就对手之行为而仍实施己之行为,二者不干预,此如对手在己之包围圈内随意活动而又逃不出己之控制。
但你要明确一点,包围圈是要精简有威力而不是大。
如此,你的任意进攻都将是对手难以防守的。
何为势?局势运用。
孙子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只要有优势就要将其发挥,更重要的是它对心理的提升作用。
你的优势只是你的,它的作用就是帮助自己胜利。
何为出其不意?掌握时机。
心理上的出其不意是出乎意料和反应迟钝;身体上的出其不意是动作速度不够。
时机有很多,只要能被利用,就是你成功的资本。
何为胜利因素?一切可用条件。
距离分析我已曾经对距离做过较为详细的论述,在此不对基础知识多说什么。
但我再将对格斗中的距离应用加以简述。
当距离和力搭配到一起时讲究的是技巧,它需要一切自己的条件对其进行辅助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你掌握了距离与力间的关系,你的动作将更省力,你的动作将更短时,予以你的机会会更多。
即使是一般人也知道对手远时需要踢腿近时打拳,这就是最基本的即使没有武术根底的人也知道的东西,而你需要的,就是再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以掌握更深的部分。
就如单纯的踢击与爆发、距离、力量、路线结合到一起的打击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一样。
你是活的,你的肢体是活的,我要求你需要在移动中去格斗。
本能格⽃步法我的步法本篇将简单介绍31种基本步法特点,不包括本⼈所有的步法,其它内容见别篇。
⼀切动作都要有节奏——尤其是步法。
有节奏的动作会使你⾯对来对从容不迫,能够掌握节奏就能掌握主动。
富有节奏的动作可以为你省⼒甚⾄帮你摆脱险境。
艺术之⼀的武术本来就可以被欣赏,你也可以将其变得更美。
当然,不要以对⼿规律。
作为进攻重要辅助⼿段之⼀,其技术性、规范性、速度性、敏感性不仅受你决定,还决定于你所处环境下离你最近的客观条件。
作为所有下段动作的来源,其重要性只能⽤“科学严谨”四字以要求。
既然是重中之重,⽆须赘述其重要性。
不要怀疑和否认双⽅在这之上的实⼒差距,单是看双⽅动作的连续性就能判断出孰⾼孰低以及结果。
步法很受⼼理、反应、环境的影响。
节奏训练出的步法会使你在任何事物之中都能找到节奏并顺着节奏调整⾃⼰的步⼦。
虽然步法只有固定的⼏种,但针对实际变化出的却有很多,也更是因此你的能⼒决定你的步法的能⼒。
换⾔之,双⽅都掌握了技巧,决定胜负的就只有软实⼒了。
1. 我的练习⽅法:A. 听⾳乐跳绳。
曲⼦变化的旋律会扰乱你的正常反应使你能同时按各种节奏变换⾃⼰的步法⽽提升你的反应和敏捷,借此你将提⾼抵抗环境和反应对步法的影响。
通过如此练习使你以后只要找到与其中相似之旋律,你就会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节奏感觉,以产⽣对应的步法。
感觉跟着节奏⾛,步法就会依本能随时变化。
这对你步法的转换有好处。
B. 跳格⼦练习(我的选择如右图)。
格⼦长短、宽窄、距离都由⾃⼰且必须能与实际相适应⽽决定。
通过在不相临间格⼦中的跳跃会锻炼你的距离跳跃能⼒和突发性预急、瞬间变换能⼒。
相临的格⼦⼜使双脚间配合度上升使之在空间不够时仍能从容选择。
C. ⽆盲区练习(我的选择如右图)。
图是盲区的扩展图,盲区的成⽴总是围绕于⼗字线,你僵滞不灵活的动作会加⼤你的盲区的效果。
线条的数量会使你感觉⾃⼰周围空⽩⽽更会承认盲区的存在和被迫接受其影响,继⽽放弃对这⼀情况的主动改变。
街头实战略谈我首先就告诉你并且是你必须要时刻注意和清楚认识到的:街头实战往往真的决定或者让你真实感觉到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尽管我本人没有在实际中检验过我的本能格斗,但我绝对负责地说我的武术体系是百分百为实际服务的,我的武术体系丝毫没有单纯的表演或是冷酷,我要的是在胜利上的美丽。
因为,没有胜利,之前的一切都将随之消失。
我曾经不只几次地强调实际的重要性,我强调你的思想一定要随实际变化而变化。
你要知道,实际的随时变化决定只有它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你要学会控制和随之变化自己的思想,让他在不同情况下明白自己的任务,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人之存在,寓于理性。
就如你在训练中应抱有实战的心理、实战中要有实际的心理。
尽管与互为独立的两章,但我的格斗体系全部都是互相联系的,无论是否有交集或是相对空白,都可以互相参照。
本章所有动作都是针对相应情况的最有效方法,但因篇幅原因,我在简单部分情况下只简单地说相应动作名称。
实战技术特点1 绝对实用这个时候可不是平常的训练也不是耍帅的时候,你在赌命。
在这个时候不需要同情或软弱,对手可没有你想的东西,狠、毒、快才是正经。
你的任务是让对手彻底失去攻击力,充分利用所有能够使用的东西,在这个时候,胜利就是正义。
2 科学使用掌握一般器具的使用方法以备不时之需,掌握人体的打击部位及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打击效果。
即使在一般时被禁止的插眼、击裆、击喉等在此时都会被允许,你也可以对相关部分进行专门训练以提升其威力。
使用上你所有的资本。
3 最快最简综合所有条件所有环境辅助目的只是保全自己,最快最简地解决战斗才能扩大你的战果。
判断对手最基本的判断方法就是看对手的步法和站姿。
判断对手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对手以利于对其进行进攻和防守。
只有知彼知己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1 由步法判断对手能力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走路姿势会暴露他的重心位置,既而暴露他的基本姿势特点。
通常来说,若一个人的重心位于后脚跟上且上身略前倾或后仰,就说明其徒有其表,因为这样的姿势会重心不稳。
基本总论
如果你将学武的目的归为黩武或炫耀或逞能,你的脚步就只会停留在与你思想同一水平的界面上。
其中的理由或借口只能更将你能力的短缺摆在一个连自己都不能改变和固定的位置上。
思想无限大,但拓展的方向也无限。
正确的方向会引你前进,错误的方向会使你后退。
因为,在相对的能力中,不存在原地不动,只有相较的高低。
这样,当你首先确定好自己的思想方向时,才能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一个人不可能将所有的功夫都学会,但他可以吸取其中的精华以辅助自己、提高自己。
我认为,武术自始至终存在的目的都是——适应。
千年历史,适者生存,作为不变法则,这其中被淘汰或残活着的又有多少?各个门派都存在高手,但其中有多少是用近半生才换来“高手”这个名号?成为高手速度的快慢既取决于其武术本身,也取决于个人资质和实际的要求。
中国武术讲究“老成”,这是传统思想观念造成的结果。
纵然,此时成为了高手并已接近“无敌”,但这与现代实际格斗要求却越来越远。
的确,武术的目的不是格斗,没有人会去挑战一个中国功夫的高手,但现在的实际却要求你将武术转化为实际格斗以生存自己。
这就是我所谓的“适应”中的一部分,这也是现在武术成为热潮的原因之一。
我整理这篇笔记的目的就是希望整理出一篇完全用于实际格斗的技术。
凭着我愚笨的头脑借鉴了部分其它运动及中国武术等的内容作为基本,从中吸取精华通过实际检验整理本篇内容。
为了适应,我将不断拓展这其中内容。
浅谈进攻。
进攻和防守因唯一的目的决定其作用,没有任何其它动作存在于这两种范围之外。
赤手搏斗决定其只能在近身中决定胜负,因此距离不是影响进攻与防守的借口。
意识决定你的举措,你的目的使之没有正误之分。
我不是主动进攻类型的人,因此我将我的功夫命名为本能格斗。
但进攻作为唯一的胜利手段又是绝对不能否认的。
我功夫的成分包括很多,既有注重进攻的,也有主张防守反击的。
但无论第一反应如何,或是暂时的一味防守,也是为了创造进攻的胜利。
没有进攻就没有结果。
你的结果要有效果——你的进攻要具有威力。
我的功夫理论是建立在具有打击性的身体条件之上的,棉花一样的拳头即使是在最完美的情况下击中对手也是徒劳的。
我藐称只能做出动作的“练家子”的没有威力的动作为“垃圾的花架子”。
但我又说威力不等于蛮力。
寓于技术的动作的威力是无比的,带着威力的进攻的强度是无比的。
进攻动作虽然是可以学全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领悟透了进攻的本质,无论是进攻或是防守,你都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局面。
这一点却又是说着轻松做着难的。
关于防守。
就像最理想进攻的追求是使对手不能防御一样,最理想防守是让对手的所有进攻都失去效果,无论闪避、格挡、化解、偏移……让对手失去目的的效果,让对手为你消耗体力。
但往往不扎实的功底和无目的的意识却使我们忽略了守和闪的本来目的——创造进攻。
闪避基本谁都会,错误或不存在意识的防守和闪避却是产生意识差别的原因之一。
目的、意识、本能、反应等等首先就确定了双方心理上的差距。
端正面对一切的态度。
理想毕竟是理想,对实现的追求只能被变换为选择最佳和最接近理想的方式去进攻和防守。
进攻的不同又产生了不同的防守,它们不同的形式和作用甚至可以使防守的方式左右胜负。
不同的针对性使攻守间无定律而言,这就是武术间的“相生相克”。
但这种“相生相克”只取决于人的因素。
只防守不进攻最费神。
因为它要求较好的反应和速度,对于时刻紧绷的神经压力较大,但抢机反击与被打的机会都稍纵即逝。
一味防守,抢机反击,被打,这是必然且唯一的三种结果,别无选择。
而当你去主动优先选择一样时,就只予以对手剩下的两个选项。
争取选择最好的。
我是喜欢后出手的防守型的人,对于防守动作特别在意,因此对于防守的研究也比进攻更深入。
这一点在下面的表格中
也可看出。
都说防守是最“活”的,但仍没有人可以做到绝对防御。
在此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树立正确的态度,审慎度量双方条件,毕竟这不是一相情愿的事情。
对手与你有同样的存在价值。
不要总将胜利的条件全部都归于你,没有了对手你眼前的这场对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你能进攻对手也能进攻,你能防守对手也能防守,不要以为对手会完全按照你的思路去反应。
要知道,你的防守是建立在对手进攻的基础之上的,你的进攻是建立在对手允许你进攻的基础之上的,你的进攻与防守却又全都是建立在对对手的本能与自己的经验上的。
实际中不存在君子。
在我的格斗理论中不存在君子。
我的格斗理论只尊重结果,其格斗过程是由我的格斗理论决定的,与结果无关。
因为只有结果才能决定下一个步骤。
因此,为了胜利你会“君子”地只使用正拳和侧踹么?且不说在关乎生命的决斗中你该怎么打,就是在其他时候,在不违反人性的前提下,你也应该充分发挥你能发出的所有进攻与防守动作——为了胜利——只为了胜利。
你要知道,在格斗中你做出的所有动作在胜利看来都是合乎情理的,在对手看来都是真实存在且不可能依据其他任何人的否定而不存在的。
人性有君子,动作无君子。
当你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包含着技术与威力时,你的所有动作也变得合乎情理,你的所有动作也就是君子的,你的胜利也就是令人信服的。
上面说了不少,其实高手与初习者的区别只在于高手已对于格斗环境完全适应、对动作完全掌握、对动作发力、角度、线路等完全掌握、对动作的变式、不同进攻动作的防御与反击完全掌握。
因此高手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定心理和脑子。
经过“苦其心志”的“大任者”是绝对超于一般水平的人的——当然,苦的时间不是一朝一夕。
要记住:能悟透其中奥妙的人必能事半功倍,愚蠢者“欲速则不达”。
任重道远啊。
其实,制胜条件很简单:动作是否有进攻威力、知道动作怎么做、知道怎么打、知道怎么不被打、知道怎么抓机会进攻、知道怎么抢机反击、对主动与被动的强烈感知与认识、能够在过程中逐渐了解对手、有进攻意识、其他能力(心理素质、身体条件等)等。
锻炼是长进的有效途径,练习是检验成果的真实手段,你的努力就是为了让它在实际中发挥本来的效果,藏起来的技术如失去了价值的待腐的车轮。
这个车轮是否还能够滚起来并驱使你前进,取决于你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