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第5章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4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主讲:郭晓康理论的形成总路线和基本纲领P46-47鸦片战争后中国是半殖半封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动力之一,官僚资产阶级是革命对象。
P48总路线集中表述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P51-52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主讲:郭晓康道路和基本经验意义P53-57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工程P59-60历史意义:1.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提出了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新理论。
2.成功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实践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科学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伟大实践并取得了胜利。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并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前提主讲:郭晓康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理论和道路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P62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P67历史意义:1.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解放生产力,在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毛邓三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答: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答:1)它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实现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
2)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伟大智慧的结晶,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它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3.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答: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考研政治:马哲毛邓三——完整背诵版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1.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与确定毛泽东思想最早是1943年,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提出。
在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中正式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做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从而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②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即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①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僻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即战争与革命的时代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
②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五四运动也是思想解放运动,此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在中国传播)③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
辛亥革命以后,新生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毛泽东思想的阶级基础。
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实践。
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1、大体上分为六个阶段: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时期。
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主要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依靠谁、统一谁、打击谁的问题)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讲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主要问题是土地问题)为标志。
★1927—1935年,土地革命战争的前中期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时期。
毛泽东思想是在与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做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成果1.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P22.1945年中共七大,刘少奇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P2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实践基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P114.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萌芽。
1927年至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同时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
P11-125.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P166.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P167.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8.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阐述了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等。
9.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关于“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的思想,关于“三个有利于”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关于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思想。
这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P1710.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邓三)期终考试范围及重点一、考试题型及分值1.单选题:30题×1分/题=30分2.多选题:10题×2分/题=20分3.简答题:4题×8分/题=32分,注意答题时简明扼要4.材料题:1题×18分/题=18分(共4问),注意答题时结合材料并适当展开论述、恰当地举例子,理论联系实际二、考试范围及重点(源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修订版)的,(括号黑色仿宋)为附加说明。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P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P3-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P7: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4.P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明确界定,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P14: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P15: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7.P23: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8.P24: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毛邓三》考试说明1、课程考核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出勤10+作业10+半期考试10 =30分;期末成绩:70分。
2、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构成;卷面总成绩100分。
客观题30分,主观题70分。
主观题由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构成。
第一部分:选择题知识点第一章导论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4页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主要回答了什么样的主题?各自侧重回答了什么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
邓小平理论重点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重点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问题。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是在哪一次党的会议上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8、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和指导意义。
9、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间、会议和文章。
(1、2页)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毛泽东在哪篇文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进行了科学解释?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4、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辨证关系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6、毛泽东、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是什么?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邓小平:恢复确立和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发[2003]18号2003年12月31号)第一章指导思想、原则和适用范围以“马毛邓三”为指导,依据党章和宪法、法律,结合当的建设的实践制定。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坚持党员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章、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处理违纪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第二章违纪与纪律处分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1.警告2.严重警告3.撤销党内职务2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职务相当或高于4.留党察看分为1年和2年;察看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期间无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党内职务自然撤销;建议撤销党外职务;恢复党员权利后2年内,不得在党内提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5.开除党籍5年内不得重新入党(党内职务:党内选举或组织任命的党内各种职务)对严重违犯党籍的党组织的纪律处理措施:1.改组党组织领导机构成员,应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含党内职务)处分+均自然免职2.解散全体或多数党员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对党组织中党员逐个审查➢党纪处分决定作出后,应在1个月内向受处分党员所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的全体党员及其本人宣布,并归档;➢但对于受到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含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还应在1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等相应变更手续(第四十二条)➢执行党纪处分决定的机关或受处分党员所在单位,应当在6个月内将处分决定的执行情况向作出或者批准处分决定的机关报告(第四十三条)(不按照规定落实党纪处分决定和其他相关处理手续的,应当追究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驻外机构或临时出国(境)团(组)中的党员,脱离组织出走时间不满6个月又自动回归的,给予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或留党察看处分;➢脱离组织出走时间超过6个月的,按照自行脱党处理,党内予以除名。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名称(英文):The Fundamentals of Mao Zedong Thought, DengXiaoping Theory and Three Represents ImportantThought课程编码:07011015 开课学期:第2学期、第3学期学时数、学分数:96学时;6学分 适用专业:本科所有专业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帮助大学生从理论上搞清楚近代以来解决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出路,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选择社会主义和坚持不懈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分析中国共产党怎样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又在它们的基础上提出了最新的理论成果。
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的问题,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学好政治理论的重要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2 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总体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基本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第5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戴志国据全国自考教材整理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认清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P902.1987年党的十三大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地位、特征和任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P92-93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产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社会性质)(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
(发展程度)P93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共同点和区别:P95共同点: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
区别:经济基础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区别;主要矛盾不同;根本任务不同。
6.为什么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96-97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具体说来,主要原因是:(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7.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意义。
P97-98(1)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
(2)要求我们埋头苦干。
8.社会主义初级理论的意义。
P98-99(1)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
(2)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后问答: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与邓小平的个人主观条件的关系?P8—P93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P18—P194邓小平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P20—P21(9个方面或16条)5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P22—P23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还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P24—P25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1 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P29—P37(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2 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马克斯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P563 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邓小平理论之间的关系?P56?4 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三句话”的科学含义。
P49—P515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P526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P60—P61第三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 简述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
P812 简述邓小平对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
P69—P753 简述江泽民对坚持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
P77—P784 怎样理解和把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P855 怎样理解和把握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P86—P88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为什么?P97—P99(“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P101—P1043 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有哪些特点?P101—P104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P106—P1075 如何正确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P110—P113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1 我国为什么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121—P12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P1233 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内主要矛盾同中心任务有什么必然联系?P1284 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P1295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P129—P1306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28、P1347 如何正确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P131第六章.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1 如何理解“总体大道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P145、P1462 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特点?(“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P141—P142;特点:P142—P143)3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为什么要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P1484 如何认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P153、P1555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P158—P159(原因1、2、3、4)6如何认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P160(一、二、三、总结)7怎样理解可持续发展?P163(定义、原则、国情、实践)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是什么?P170—P1712 如何理解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统一的?P172、P178、P1793 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P179(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4 为什么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P184(第二段)5如何正确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P186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哪些基本特征?P195—P1967如何完善我国的市场体系?P199—P200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 为什么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P204—P205(一、二、三)2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什么?P206—P207(一、二、三、总之)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哪些显著特点和优势?特点:P214优势:P2154 为什么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什么?P217、P2185 依法治国的涵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P222—P223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P229(重要意义:四点)、P231(保证:三点)2 如何理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P2333 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是什么?根本任务:P241;基本内容:黑体标题4 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P253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1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2612 如何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P263—P2653 江泽民“八项主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2714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政策是什么?P272—P273第十一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 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含哪些基本思想?P2772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括那些具体内容?P2833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什么?它主要包括那些内容?P2864 我国主张建立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什么?P288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1 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P3102 如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P314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P2964 如何理解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P3035 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基本任务?P3056 巩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P306、P307附:一、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自考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知识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为《毛邓三》。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文件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作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于2005年联合下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文件。
该文件明确指出:全国所有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包括民办高等学校和中外合作高等学校,都必须开设一门新的必修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教材力求从新的课程体系和要求出发,结合十六大以来新的中央文献精神和大学生关心的显示问题进行分析,借鉴近年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并认真反映这些年来我们教学工作经验,希望能对大学生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所帮助,提高大学生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属于高等学校政治思想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考试课。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的要求,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分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编辑本段目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五节科学发展观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第三节坚定不移地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第四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第二节社会主义本质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级别呢纲领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外开放第一节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第二节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接发展战略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第二节初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一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三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二节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第二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本站搜集整理的03707 毛、邓、三论的知识点,从一些自考资料网,一考通,燕园试卷串讲资料本,网校教课和考试大纲要求整理过来的。
毛邓三概论课程标准2007-11-1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标准一、本课程能力标准目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份量最重的一门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当代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使命和执政为民的宗旨的理论与实践,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观点,分析和认识当今中国的实际、时代特征和当前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进而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进一步搞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增强掌握和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承担起历史使命。
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要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把学习科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本课程为公共基础课,各专业通用。
二、本课程考核方法说明1.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本课程共5类考核方式,期末按权重折入课程成绩,其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如下:(1)课堂抽查(2)课外作业(3)案例搜集与评析作业(4)大型综合类课外实训作业(5)期末应知、应会综合考核2.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的评定考试班平时抽查和课堂讨论参与、案例实践课、包括案例的搜集分析、情景模拟写作的完成和课外实践写作完成情况占50%,期末综合考试占50%。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职业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科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邓三》)任课教师代晓琴、陈晓燕起止学期2011年至2012年第一学期学科专业《政治理论》适用年级2012级(大一新生)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学分数考试形式开卷考察课程纲要课程说明本课程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新时期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授课纲要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二章:“和平统一”与“一国两制”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参考书目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毛泽东思想概论”疑难解析》,王顺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3、《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刘健清、李振亚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4、《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秦宣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年。
毛邓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6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产生的“两大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一)两大历史性飞跃: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再一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第二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两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意义(1)主要内容:P13-17 包括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理论(2)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17-19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3、邓小平思想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意义(1)主要内容:P21-22 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③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23 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③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意义(1)主要内容:P26-27 ①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27-28 ①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5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客观条件、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客观条件: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内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毛邓三重点必背问题毛邓重点必背问题(45个)第一章(必背问题6个)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2-4页) 答: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P9-10页)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和内容?(P12-13页)答:贡献:正确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建立了新中国;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内容6方面: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4.邓小平理论的贡献以及内容?(P17-18页)答:贡献4点: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内容4点:①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②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③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④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贡献及内容?(P23-24页)答:贡献: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毛邓备考精要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毛泽东在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论新阶段》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4、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6、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7、1992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
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
10、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14、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客观必然性?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马克思理论的内在要求。
重要意义?1.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2.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3.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科学内涵?1、中国特色(农村包围城市)要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_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毛邓三复习资料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