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1220名高级知识分子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3.26 KB
- 文档页数:3
社区居民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目的:调查社区居民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探究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治提供帮助。
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收集社区健康体检的居民2696名,采集病史,包括性别、年龄、饮食行为习惯、身高、体重、血压和肝功、血糖、血脂情况,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情况。
结果:调查对象中,脂肪肝患病率为20.81%,男性高于女性;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整体高于女性(P<0.05),35~45岁、45~55岁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45~55岁组男性患病率相对较高。
脂肪肝组各因素与非脂肪肝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脂肪肝患病率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饮酒、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社区居民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应注意针对危险因素,明确高危人群,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以防病于未然。
标签:脂肪肝;患病率;相关因素;社区人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日益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1]。
为了解脂肪肝在社区居民中的患病情况,笔者对青岛市市南区社区脂肪肝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社区内参加体检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696名,其中男1474名,女1222名,平均年龄(45.32±24.72)岁。
1.2 方法(1)所有受检者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及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量)、体育锻炼情况、饮食偏好、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等。
(2)一般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等。
(3)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脂指标。
早晨空腹腹部B超常规检查。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
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引言: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中脂肪的异常积聚。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一、脂肪肝的患病率根据全球范围内的调查数据显示,脂肪肝的患病率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以中国为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中国成年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已超过30%,其中男性高于女性。
此外,脂肪肝在发达国家也普遍存在,例如美国、日本等地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脂肪肝的危险因素1. 饮食习惯:高脂肪、高糖分的饮食习惯是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加工食品会导致脂肪在肝脏中堆积,从而引发脂肪肝的发生。
2.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肥胖是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腹部肥胖。
此外,代谢综合征的存在也增加了患脂肪肝的风险,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等。
3. 饮酒:过量饮酒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之一。
酒精进入肝脏后会干扰脂肪代谢,导致脂肪在肝脏中堆积,最终引发脂肪肝的发生。
4. 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背景也与脂肪肝的发生风险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
三、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征1. 年龄和性别:脂肪肝的发病年龄呈现出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过去认为脂肪肝主要发生在中年和老年人群,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儿童也被诊断为脂肪肝。
此外,男性患脂肪肝的风险高于女性。
2. 地理分布:脂肪肝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但在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的脂肪肝患病率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3. 其他相关疾病:脂肪肝与许多其他慢性疾病存在关联,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脂肪肝的存在会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生风险,并加重其病情。
结论: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脂肪肝致病因素调查分析朱涛;刘静【摘要】目的了解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相关致病因素,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社区常住居民随机抽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检测结果,由腹部B超筛查确诊脂肪肝患者,并与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5.8%,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4.9:1.脂肪肝组中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脂肪肝组中慢性酗酒者比例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2组间胆石症、冠心病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肥胖、血脂异常、慢性酗酒、糖尿病、高血压是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做好定期体检,包括血脂、血糖和肝脏B超等检查,以积极预防和治疗脂肪肝.【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2(010)007【总页数】2页(P131-132)【关键词】脂肪肝;致病因素;分析【作者】朱涛;刘静【作者单位】广东省军事体育进修学院门诊部,广州,510500;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正常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重的3%~5%。
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10%,即称为脂肪肝。
脂肪肝患者无明显症状,多是在健康体检腹部B超时发现,经治疗后,可逆转恢复正常,长期脂肪肝可发展为肝硬化[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人群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流行趋势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解本社区居民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其致病因素,笔者于2011年对本社区常住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在本社区常住居民中随机抽样调查1638例,以B超诊断的脂肪肝患者259例为病例组,其中男性215例,女性44例,男女比例为4.9:1;年龄22~84岁,平均43.5岁。
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统计分析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方法通过网络直报系统结合选择来徐州市东大嘉宾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872例受检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了解脂肪肝的发病率,同时,对脂肪肝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1872例受检对象中,患有脂肪肝的有271例,脂肪肝的发病率为14.48%;其中有男性患者193例、女性患者78例,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对象对于脂肪肝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尤其是脂肪肝与饮酒的关系、与动物性食物摄入的关系以及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了解较差。
结论脂肪肝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
同时,民众对于脂肪肝相关知识的了解度较差,有待进一步的教育和推广。
标签: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病率;健康知识;掌握度脂肪肝是由于多种原因引发的中性脂质在肝脏中沉积,导致肝细胞中大量脂肪颗粒累积的病理状态[1]。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相关诊断技术水平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和检出率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次于病毒性肝炎的肝脏疾病。
有研究发现,随着病情的进展,脂肪肝可能造成肝脏纤维化,其中 1.5%~8.0%的患者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2]。
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12月徐州市东大嘉宾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872例受检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其中有男性974例、女性898例;年龄为20~59岁,平均年龄为(44.6±7.1)岁;患者的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的患者602例、高中421例、大专及以上的患者有849例。
1.2方法1.2.1检查方法应用B超对所有受检对象进行检查,探头的频率设定为215 MHz,诊断脂肪肝的标准为:①肝脏有轻微或中度增大现象,边缘和轮廓清晰;②肝脏回声增强,前半部分细密、呈现云雾状的变化,由浅到深逐渐减弱,深部偶尔会出现无法正常显示的情况;③肝内管道法分级不清[3]。
某人群脂肪肝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升高,该文旨在通过统计分析,研究脂肪肝与其他体检因素的关系,了解影响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两组变量的相关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从2009—2015年,脂肪肝检出率呈高位递升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7.3%、23.3%、27.5%、34.5%、21.7%、33.5%、31.3%。
影响脂肪肝的因素有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体重指数、谷丙转氨酶,且均为危险因素(Exp(B)分别为3.178、1.829、2.666、3.237)。
结论甘油三酯高的、血糖高的、超重的人更容易得脂肪肝。
标签:体检;脂肪肝;血糖;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危险因素脂肪肝指的是过多的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可以分为肥胖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等。
近年来,脂肪肝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脂肪肝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三大肝病之一。
过量喝酒、抽烟、口味过咸、缺少运动等因素会增加肥胖、高血压等慢病的发病率。
而慢病的很多危险因素是可以控制或改变的,包括:抽烟、喝酒、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及精神因素等,当然也有一些无法改变的内在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等。
该文通过分析某人群体检数据,了解影响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为健康管理和慢病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为某单位2009—2015年参加年度健康体检人群。
其中2014年体检人数最多,该研究横断面研究主要基于2014年体检数据。
1.2 数据采集和处理1.2.1 采集方式数据从计算机体检系统内汇总生成,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B超等。
1.2.2 诊断标准①BMI: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正常范围为18.5~25.0;低于18.5为偏瘦;25.0~28.0为超重;>28.0为肥胖。
重庆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就诊需求调查罗登旭;廖宇;宋翊;严君;刘华宝;万颖;李林峰;李国俊;赵晓春【摘要】目的:研究如何加强中医治疗脂肪肝的宣教以及科室对脂肪肝门诊的合理安排。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950例脂肪肝患者进行脂肪肝相关知识认知情况、知识需求、获取途径等调查。
结果脂肪肝患者对脂肪肝的认识普遍不足,脂肪肝患者会优先选择三甲医院、名老中医诊疗,并要求足够的就诊时间等相关医疗服务,对中医治疗脂肪肝还是持肯定的态度。
结论需要加强对脂肪肝患者的健康宣教,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及就诊选择,合理安排脂肪肝门诊,加强门诊工作中与患者的相互交流,突出中医药优势。
%Objective To study how to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fatty liver and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he Department in the clinic of fatty liver.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on 1 950 cases of fatty liver related knowledge, knowledge requirement and access method.ResultsFatty liver patients awareness of fatty liver is generally insufficient, fatty liver patients will give priority to the hospital,the old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adequate treatment time and other related medical service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fatty liver and positive attitude.Conclusion Need to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treatment time and choice of treatment,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for fatty liver clinic, to strengthen the work of patients with the mutual exchanges, highlighting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31【总页数】2页(P26-27)【关键词】脂肪肝;就诊需求;健康教育【作者】罗登旭;廖宇;宋翊;严君;刘华宝;万颖;李林峰;李国俊;赵晓春【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肝病科,重庆 404100;重庆市中医院肝病科,重庆 404100;重庆市中医院肝病科,重庆 404100;重庆市中医院肝病科,重庆404100;重庆市中医院肝病科,重庆 404100;重庆市中医院肝病科,重庆 404100;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医务科,重庆 404100;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风湿科,重庆404100;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肝病科,重庆 40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代谢应激性肝病,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
不同职业群体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目的分析不同职业群体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
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2—10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公安干警、机关干部、企业工人、退休工人、教师等不同职业共5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检查结果随机选取10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组,100例非脂肪肝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与治疗。
结果经过调查,不同职业群体的患病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脂肪肝患者的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各指标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的职业群体的脂肪肝的患病情况有明显的差异,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相关因素增加了患脂肪肝的风险,应该加强脂肪肝的宣传与预防工作,降低脂肪肝的患病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of Fatty Liver of different occupational groups and risk factors. Methods 570 cases of different occupational groups including police,government functionaries,enterprise workers,retired workers and teachers receiv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 were regarded as the research group and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out fatty liver were regard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examination results,and 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survey,there was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prevalence of disease between different occupational groups,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various indexes including overweight,obesity,diabetes,hypertension,dyslipidemia and hyperuricemia in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people,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re was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prevalence of fatty liver between different occupational groups,the bad living habits and other relevant factors including overweight,obesity,diabetes,hypertension,dyslipidemia and hyperuricemia increase the risk of fatty liver,and we should enhance propaganda and prevention of fatty liver and reduce the prevalence of fatty liver.[Key words] Occupational group;Fatty liver;Risk factor;Prevalence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缺乏规律等,使得脂肪肝的病发率不断提高,而且脂肪肝的发病群体也在向年轻群体的方向发展[1]。
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认知程度和相关因素。
方法运用血清生化和超声波等对1063人进行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1063例体检人群发生脂肪肝339例,发病率31.89%。
过量饮酒、高脂肪饮食、运动量过少等不良工作和生活方式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等脂肪肝发病率明显增高。
结论脂肪肝发病率高,影响因素复杂,如能对致病因素加以重视,提高体检人群防护意识,从而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关键词】健康体检者;脂肪肝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其起病缓慢、隐匿,病程漫长,是目前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如能掌握脂肪肝的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防治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可有效的降低发病率;如能早发现、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可防治病情恶化,多数脂肪肝患者可以痊愈。
本文对影响脂肪肝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讨脂肪肝的预防对策和健康教育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2012年7月至2012年9月吉林省延吉市延边肿瘤医院体检人群1063人,其中男性624人,女性439人;年龄20~82岁,平均(52.52 ±2.3)岁,其中20~39岁271人(男性158人,女113人),40~60岁620人(男性392人,女性238人),61岁以上岁172人(男性92人,女性80人)。
1. 2 调查内容体检者一般情况,包括身高、体质量、心率、血压;血尿生化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其他辅助检查,包括X线、心电图、B超等。
同时针对脂肪肝相关知识、致病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与主动实施预防措施等内容发放问卷调查,全部检查结果汇总后由专人复核进行逻辑检查,并录入计算机中进行整理保存。
脂肪肝的患病率和流行趋势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细胞内积聚过多的脂肪。
近年来,脂肪肝的患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脂肪肝的患病率和流行趋势,以及可能的原因。
脂肪肝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0%的成年人患有脂肪肝。
在一些发达国家,脂肪肝的患病率甚至高达30%以上。
而在中国,脂肪肝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脂肪肝的流行趋势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高糖、高脂肪的饮食成为了现代人的常态,而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也导致了体重增加和肥胖的普遍存在。
这些因素都会增加脂肪肝的风险。
此外,遗传因素也被认为与脂肪肝的发生有关。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变异会增加个体患脂肪肝的易感性。
这些基因变异可能会影响脂肪的代谢和转运,导致脂肪在肝脏内的积聚。
脂肪肝的患病率与一些慢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与脂肪肝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脂肪肝不仅会增加这些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同时这些疾病也会进一步加重脂肪肝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控制脂肪肝的流行趋势,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摄入过多的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果和纤维素的摄入。
其次,加强体育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
此外,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慢性疾病,也是预防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总之,脂肪肝的患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
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及及早发现和治疗慢性疾病,是控制脂肪肝流行趋势的关键措施。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脂肪肝的研究,探索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保障人民的健康。
脂肪肝的病理变化和病因分析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细胞内脂肪的异常积聚。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就脂肪肝的病理变化和病因分析展开讨论。
一、脂肪肝的病理变化脂肪肝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内脂肪的异常积聚。
正常情况下,肝脏中有一定量的脂肪,但当脂肪在肝细胞内积聚过多时,就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脂肪肝可分为两种类型: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1. 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病变。
在酒精摄入过多的情况下,肝脏无法将酒精完全代谢,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积聚。
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脂肪肝可能进一步发展为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
2.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NAFLD是一种与饮酒无关的脂肪肝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研究表明,NAFLD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
在NAFLD患者中,肝脂肪积聚是由于肝脏对脂肪的摄取、合成和氧化代谢等过程的紊乱所致。
二、脂肪肝的病因分析脂肪肝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脂肪肝病因: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个体对脂肪肝的易感性。
例如,PNPLA3基因的多态性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
2.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长时间的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脂肪肝的风险。
3. 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与脂肪肝密切相关。
这些疾病会导致脂肪的异常积聚和肝脏功能的受损。
4. 药物和毒物:某些药物和毒物的长期使用或暴露也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例如,长期使用某些抗生素、激素和抗癫痫药物可能增加脂肪肝的风险。
总结起来,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内脂肪的异常积聚。
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两种常见的脂肪肝类型。
某高校高级知识分子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作者:姚颖张蔷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17期【摘要】目的了解高校高级知识分子(高知)脂肪肝患病率和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天津南开大学每年开展高知健康体检,收集810份体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810名高知人员通过B超检查,有146人诊断为脂肪肝,总患病率为18.02 %。
男性患病率为21.34%,女性患病率为12.58%。
男女脂肪肝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脂肪肝;高级知识分子;相关因素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脂肪肝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正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脂肪肝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1]。
本文通过对810名高知体检中脂肪肝患病情况的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至7月南开大学810名高知人员在天津医科大学干部门诊参加体检,其中男508例,女302例。
年龄(49.22±11.46)岁。
1.2 方法参检人员均须领取一张体检表,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等。
体检人员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标本,通过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转移酶、血糖水平。
腹部超声应用PHLIPS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血压采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定1.3 诊断标准1.3.1 脂肪肝B超诊断依据[2]①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其回声强度高于肾脏和脾脏。
②远场回声呈衰减趋势。
③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④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肝前缘变圆钝。
1.3.2 高血压诊断标准依照2005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标准,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
1.3.3 高血脂诊断标准依照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997版)提出的标准:甘油三酯(TG)>1.71 mmol/L为高TG血症,胆固醇(TC)>5.7 mmol/L为高TC血症,其中任一项升高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3],两项均高为混合型高脂血症。
各年龄层人均可得脂肪肝的原因分析脂肪肝简介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细胞内积聚大量的脂肪。
根据发病的原因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种类型。
本文将主要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原因,并根据年龄层次进行分析。
脂肪肝发病原因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个因素,包括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代谢紊乱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脂肪肝原因进行分析。
儿童和青少年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营养不良: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饮食,缺乏膳食纤维等营养不良问题,容易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2.缺乏运动: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儿童和青少年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导致脂肪堆积。
3.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物、抗生素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儿童和青少年出现脂肪肝。
4.基因遗传:有些儿童和青少年携带具有遗传性质的脂肪肝相关基因,增加了脂肪肝的风险。
成人成人脂肪肝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肥胖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过多的脂肪摄入和缺乏运动使得身体难以消耗过剩的脂肪,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同时,肥胖也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等,都可能促进脂肪肝的发展。
2.酒精摄入过度: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脂肪肝,大量饮酒往往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高血糖状态会刺激肝脏合成脂肪,并抑制脂肪的分解和氧化,促进脂肪肝的发生。
4.药物滥用:一些药物如长期使用类固醇、抗癫痫药物等,可导致脂肪肝的产生。
老年人老年人群体虽然脂肪肝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关注以下因素:1.脂肪代谢减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脂肪代谢能力下降,脂肪在肝脏内的积聚风险增加。
2.药物使用:老年人可能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来控制各种慢性疾病,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增加脂肪肝的风险。
3.慢性疾病:老年人常伴随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本身和药物的治疗可能增加脂肪肝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