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考纲导学
备考指导
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 1.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和断层
因素
的特征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 2.掌握地质构造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意义,理解山地对交通
分布的影响
运输的影响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 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见图1) (2)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 皱。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见图2) (3)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 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 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 积物来源。(见图3) (4)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 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 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 遭受外力侵蚀。(见图4)
法 图示
考点 一
考点 二
未
侵
蚀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地
貌
构侵
造蚀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
地后
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碎,常易遭侵蚀,形成谷地
貌地
常形成山岭
貌
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 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另一 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 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