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刘敬云
- 格式:ppt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89
《采薇》歌词
雪欲来的时候,
又烫一壶酒,
将寂寞,绵长入口。
大寒夜,山那头,彤云出岫,
小炉边,那首歌谣
不经意被写就。
白露前,麦未熟,
恰是初秋,
约临走,将柴扉轻叩。
岭上霜红也浸透了眼眸,
那首歌,哽在喉,
沉默不忍回头。
“卿尚小,共采薇,
风欲暖,初成蕊,
问离人,山中四季流转又几岁?
卿初嫁,独采薇,
露尚稀,叶已翠,
问征人,何处望乡一枯一葳蕤?”
雨未停的时节,
煎茶试新叶,
让光阴,杯中交叠。
茅檐下,水如泻,沾衣未觉,
研开墨,芒种刚过,
歌写至下半阙。
春分后,花未谢,
尚可采撷,
却低首,问是耶非耶?
枝上残香也覆盖了眼睫,
谁和着那首歌,
刚吟罢的第一节。
“卿尚小,共采薇,
风欲暖,初成蕊,
问离人,山中四季流转又几岁?
卿初嫁,独采薇,
露尚稀,叶已翠,
问征人,何处望乡一枯一葳蕤?
卿已老,忆采薇,
草未凋,又抽穗,
问斯人,等到野火燃尽胡不归?
昔我往,杨柳垂,
今我来,雪霏霏,
问故人,可记当年高歌唱《采薇》?”。
《采薇》原文及注释以下是为您提供的《采薇》原文及注释的相关内容:《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1、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叫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
2、作:指薇菜冒出地面。
3、止:句末助词,无实意。
4、曰:句首、句中助词,无实意。
5、莫:通“暮”,也读作“暮”。
本文指年末。
6、靡(mǐ)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靡,无。
室,与“家”义同。
7、猃(xiǎn)狁(yǔn):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8、不遑(huáng):不暇。
遑,闲暇。
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
启,跪、跪坐。
居,安坐、安居。
9、柔:柔嫩。
“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10、烈烈:炽烈,形容忧心如焚。
11、载(zài)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
载……载……,即又……又……。
12、戍(shù):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
13、聘(pìn):问候的音信。
14、刚:坚硬。
15、阳: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
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16、盬(gǔ):止息,了结。
17、启处:休整,休息。
18、孔:甚,很。
疚:病,苦痛。
19、来:归来。
20、尔:“薾”的假借字,花盛开的样子。
21、常:常棣(棠棣),既芣苡,植物名。
22、路:高大的战车。
斯何,犹言维何。
斯,语气助词,无实义。
23、君子:指将帅。
24、戎(róng)车:兵车。
25、牡(mǔ):雄马。
采薇诗词鉴赏:
《采薇》描述久戍在外的士卒在回家的途中的情景。
诗人一开始就交待了回家的时节,正是岁暮,而从与玁狁作战的战场上归来,又是何等的有幸。
自然会在战后的归途中回忆当时戍边作战的艰苦,忍饥挨饿,不遑启处,战事频繁,形势危急。
抚今追昔,诗人借景写情,感时伤事,表现深沉的行役之思,而诗人善于以物写时令,以柳代春,以雪代冬,而且以薇菜的“作”、“柔”、“刚”交待时节的变化,叙述战时的生活,又隐寓戍边之久远。
尤其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更增强了哀乐的情感表达,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末尾与首间照应,使通篇结构完整,严谨统一,又见出诗人构思的精巧。
《采薇》前三章诗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景写情:这三章开头都以采薇起兴,通过对薇菜从破土发芽到枯萎凋零的生长过程的描写,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以景写情,寓情于景,将士卒对家乡的思恋、对生活的忧愁以及强烈的归乡愿望表达得淋漓酣畅。
2. 重章叠句:前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这种反复咏唱的手法既能表达情感,又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3. 对比反衬:通过对比战争的严酷与和平生活的美好,反衬出将士们对战争和家园的矛盾情感。
4. 意象象征:这三章通过描写采薇、薇菜的生长等意象,表达了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悲凉之情,同时也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家园的渴望。
综上所述,《采薇》前三章诗的艺术手法丰富多样,通过以上手法的运用,成功地表达了将士们对战争和家园的矛盾情感,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写作素材:描述战争的古诗词之《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①蔽:一种野菜。
②亦: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作:初生。
止: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③莫:同“暮’,晚。
④玁狁:北方少数民族戎狄。
⑤遑:空闲。
启:坐下。
居:住下。
柔:软嫩。
这里指初生的菠菜。
聘:问候。
刚:坚硬。
这里指菠菜已长大。
阳:指农历十月。
盬:止息。
疚:病。
尔:花开茂盛的样子。
路:辂,大车。
业业:强壮的样子。
捷:交战,作战。
騤騤;马强壮的样子。
腓:隐蔽,掩护。
翼翼:排列整齐的样子。
弭:弓两头的弯曲处。
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棘:危急。
依依:茂盛的样子。
霏霏:纷纷下落的样子。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才长出来。
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又快过去了。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因为玁狁故。
没有空闲安定下,都是因为玁狁故。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初生正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心里忧愁又烦闷。
心中忧愁像火烧,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已经长老了。
说回家啊说回家,十月已是小阳春。
战事频仍没止息,没有空闲歇下来。
心中忧愁积成病,回家只怕难上难。
光彩艳丽什么花?棠棣开花真烂漫。
又高又大什么车?将帅乘坐的战车。
兵车早已驾好了,四匹雄马真强壮。
哪敢安然定居下,一月之内仗不停。
驾驭拉车四雄马,四匹雄马高又大。
乘坐这车是将帅,兵士用它作屏障。
四匹雄马排整齐,鱼皮箭袋象牙弭。
怎不天天严防范,玁狁犹猖狂情势急。
采薇原文及赏析1. 《采薇》原文那可是超美的呀!“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哇,就这么简单几个字,却有着一种特别的韵味。
你想想,就好像我们在田野里采摘着薇菜,感受着那份自然的美好。
赏析起来呢,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战士的思乡之情,这是多么深沉的情感呀!就像我们离开家乡久了,那种思念是不是也会在心里挠痒痒呢?2.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采薇》里的这句话,真的好有感染力啊!这不就是战士们盼着回家的心声嘛。
赏析的时候,你能感觉到那种急切,就跟我们盼着放假回家一样一样的。
难道不是吗?这种情感是共通的呀,能一下子就抓住我们的心呢!3. 来看看“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哎呀呀,这写出了战士们为了国家舍弃小家的伟大呀!赏析起来,真的让人对他们充满了敬佩。
这不就跟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默默付出的人一样嘛,多了不起呀!你说是不是?4.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读着就觉得好温柔呢。
赏析的时候能体会到时光的流逝,就好像我们看着季节一点点变化。
这感觉多奇妙呀,好像我们也跟着一起经历了一样。
5.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哇,这《采薇》把战士们的艰苦写得好生动啊!赏析一下,真的能感受到那种难受。
就像我们有时候遇到困难,心里着急又难受的样子,真的很能让人共情呀,是不是?6.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哎呀,这多无奈呀!赏析的时候就觉得战士们好可怜,想和家里联系都没办法。
这跟我们有时候和家人朋友分开,联系不上的时候那种心情很像呢,真让人揪心呀!7.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文字好有力量啊!赏析起来,感觉就像战士们的意志一样坚定。
这就好像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也会咬牙坚持,不轻易放弃,多厉害呀!8.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哇,这描写得多美呀!赏析的时候就好像看到了那盛开的花朵。
就像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时,那种惊喜和愉悦,真的很赞呢!9. “君子之车,戎车既驾”,这《采薇》里的场景多壮观呀!赏析的时候能想象出那气势恢宏的画面。
就跟我们看到强大的力量时,会感到震撼一样,真的太牛了!10. “四牡业业,象弭鱼服”,哇哦,这写得多棒呀!赏析的时候,能感受到那种威严。
《采薇》优秀课件公开课ppt嗨,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采薇》这首古诗的解读。
我知道,古诗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可能有点陌生,甚至有些枯燥。
但别急,今天我会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你们走进这首诗的世界。
首先,得先聊聊这首诗的作者——佚名。
这位老兄,我们只知道他是个诗人,但具体是谁,历史已经模糊了他的身影。
不过没关系,我们今天不是来研究历史的,而是来感受这首诗的韵味。
《采薇》的第一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我就觉得特别有趣。
想象一下,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诗人独自一人,走在山间小道上,采摘着那些嫩绿的薇草。
薇草,你知道吗?就是一种小小的野菜,叶子嫩绿,味道清香。
诗人一边采,一边吟唱,那种感觉,是不是很惬意?接下来,“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这里的“岁亦莫止”,让我想起了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总是说“岁月静好”,但其实,岁月哪有静好,它总是在不停地流逝。
诗人用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再往下,“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这里的“猃狁”,是一种古代的游牧民族,他们经常侵扰中原。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那些为了生活奔波劳碌的人们。
我们每天忙碌于工作和生活,有时候真的想停下来,好好休息一下,但现实却让我们不得不继续前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里的“同袍”,是指战友。
诗人用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对战友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最后,“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这里的“王于兴师”,是指国王发动战争。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希望大家通过我的讲解,能够对《采薇》这首诗有更深的理解。
记住,古诗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穿越时空,触动我们的心灵。
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古诗的美好吧!。
采薇注释和译文
《采薇》是中国古代诗歌《诗经》中的一篇经典之作呢!
咱先来说说这《采薇》的注释。
“薇”呀,就是野豌豆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里的“昔”就是过去、从前的意思,回想当初我离开的时候,杨柳随风轻轻摇曳,多美呀!“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思”在这里是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如今我归来啦,却是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
再看看这译文。
过去出征的时候,那春天的景象多美好,杨柳轻柔地飘拂。
现在回家的途中,却是冬天,雪花不停地飞舞。
一路上的心情呀,那叫一个复杂!就好像我在学校,有时候开心得像只小鸟,有时候又烦恼得像只迷路的小羔羊。
你说这士兵得多不容易呀!在外面打仗,风餐露宿,心里还一直惦记着家乡。
这不就跟我们有时候参加军训一样嘛,累得不行,就盼着早点结束回家。
他们在战场上,面对敌人,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去,心里得多害怕、多紧张!
想想看,他们走的时候,家乡那么美,回来却变得这么凄凉,这反差多大呀!这就好像你本来有一个超级漂亮的玩具,结果不小心弄坏了,心里得多难受!
这《采薇》里的情感,真的是深深触动人心。
它让我们知道,古代的人们也有和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也会想家,也会害怕。
这不就是诗歌的魅力嘛,穿越千年,还能让我们感同身受。
我觉得呀,《采薇》真的是一首特别棒的诗,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生活和情感,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和幸福。
你觉得呢?。
《采薇》完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采薇》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采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采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分析《采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解读《采薇》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采薇》中的具体情节和形象。
采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采薇》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提供《采薇》的文本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第三章: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本章节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采薇》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课时:解读《采薇》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分析作品结构。
第三课时:讨论《采薇》中的具体情节和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第四课时:总结本章节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和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形式,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布置相关的写作和分析作业,评估学生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4.2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采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学生能够分析《采薇》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源提供《采薇》的文本和注释,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搜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推荐相关的学术文章和评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2 教学资源的使用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在课堂上引用相关的学术文章和评论,提供更多的视角和观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推荐的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活动开始上课时,通过展示《采薇》的封面和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采薇》古诗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采薇》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这四句诗出自《采薇》,全诗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写作背景《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
据毛序为:“《采薇》,遣戍役也。
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
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
故歌《采薇》以遣之。
”其实,真正的经典,无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
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采薇教案:《采薇》教学目标:1. 了解《采薇》这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 学习鉴赏《采薇》的诗歌语言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含义和主题。
2.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3. 探讨诗歌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采薇》这首诗的意象和意义。
2. 分析《采薇》的诗歌语言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1. 诗文《采薇》的课文。
2. 诗歌分析模板。
3. 针对诗歌鉴赏的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和音乐等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你了解过《采薇》这首诗吗?它讲述了什么故事?”展开:2. 阅读课文《采薇》。
分段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3.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表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记录学生的观点,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讨诗歌的意象和意义。
拓展:4.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其他类似主题的诗歌,深入探讨《采薇》的独特之处,如《采薇》与《关雎》的对比、《采薇》与《静夜思》的对比等。
总结:5. 学生汇报分组讨论的结果,评价各组的观点,并归纳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
6.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作业:7. 要求学生以“采薇”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采薇》这首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艺术手法。
《采薇》里的深情作者:郑朝晖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7年第10期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少年时一直不觉得《采薇》有什么了不起的好。
总觉得就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很好,其余的似乎也就不知妙在何处了。
但是,有些诗是需要岁月去酝酿的,醇厚的酒入口有时候未必一下子就能够品咂出滋味来。
《采薇》仿佛是一个老兵的人生三部曲,前三个诗节,是思乡的咏叹调,后两个诗节有着庄严的弥撒曲的风格,是对于战争的追叙,而最后则是一首充满了哀婉伤感的安魂曲,是终于归家后的叹息。
在前三个诗节中,“曰归曰归”是最主要的旋律,采摘野菜,不过是戍边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三次重复中“薇”(豌豆苗)已经从“作”(刚刚萌发)到“柔”又到了“刚”了,时光就在这样的劳作中流逝着,而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烈。
所以“曰归曰归”的主旋律一直回荡在诗歌中。
但是,诗人的情绪并不是单纯的思乡之情,每一个诗节,又都有一个“副主题”,第一节“靡室靡家,猃狁之故”,自然有着保家卫国的责任感,是一个渴望建功立业、为国家承担自己的责任的形象。
第二诗节,长期的戍守,让人心生怨倦,厌倦与思念成为了这一部分的主题,与“曰归曰归”柔和舒展的格调不同,“载饥载渴”“靡使归聘”,则有了约略的抱怨,与第一诗节的饱满昂扬形成了对比。
第三诗节,情绪更为低落,甚至有了非常具体的怨恨:“我行不来”(只怕出征难归家),我们是在完成“王事”啊。
采薇最后一章修辞手法
在《采薇》的最后一章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修辞手法,以增强整篇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首先,作者运用了比喻手法。
比如,诗中的“采薇采薇,薇亦
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将“采薇”比喻为人生中困顿不
前的境遇,以此来抒发主人翁的焦躁和无奈之情。
比喻的运用使得情感更加生动形象,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人翁的内心世界。
其次,作者还运用了排比手法。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男儿莫欺,古来有兹。
母生何恨,抱之无他。
”作者通过排比的手法,将男儿的责任与母子之情呼应起来,进一步加深了整篇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此外,作者在诗歌中运用了对仗手法,呈现了诗歌的韵律感。
例如,“起彼小儿,与我暇墨。
女子有行,逸言有室。
”中的“儿/暇”、“行/室”等字眼,通过这种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具
节奏感和音乐感。
最后,作者运用了夸张手法。
比如,“岁亦莫止”,通过夸张的
表达,强调了时间的长久和人生的无穷无尽,以此表达主人翁的无奈与绝望。
夸张的手法使得情感更加凸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对比喻、排比、对仗和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使得《采薇》最后一章充满了感情的张力和艺术的美感,引发了读者共鸣。
《采薇》全诗赏析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采薇》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
不遑(huáng)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yōu)止。
忧心烈烈,载(zài)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pìn)。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huáng)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mù)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j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fēi)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词义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
依依:轻柔的样子。
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
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诗歌翻译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已经发了芽。
说归家啊道归家,一年又快过完啦。
没有妻子没成家,只因和玁狁把仗打。
没用空闲难休息,要和玁狁去厮杀。
采薇菜啊采薇菜,采那薇菜柔嫩芽。
说归家啊道归家,愁思不已乱如麻。
忧心忡忡如火烧,又饥又渴日难熬。
驻地不停长调动,让谁来把书信捎。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枝芽已变老。
说归家啊道归家,转眼又过半年了。
公家差事没个完,想要休息难上难。
心情痛苦似油煎,不知能否把家还?那盛开的是何花?是美丽的棠棣花。
采薇(节选)鲁迅这半年来,不知怎的连养老堂里也不大平静了,一部分的老头子,也都交头接耳,跑进跑出的很起劲。
只有伯夷最不留心闲事,秋凉到了,他又老的很怕冷,就整天的坐在阶沿上晒太阳,纵使听到匆忙的脚步声,也决不抬起头来看。
然而这不平静,却总是滋长起来,烙饼不但小下去,粉也粗起来了。
养老堂的人们更加交头接耳,外面只听得车马行走声,叔齐更加喜欢出门,虽然回来也不说什么话,但那不安的神色,却惹得伯夷也很难闲适了:他似乎觉得这碗平稳饭快要吃不稳。
十一月下旬,叔齐照例一早起了床,要练太极拳,但他走到院子里,听了一听,却开开堂门,跑出去了。
约摸有烙十张饼的时候,这才气急败坏的跑回来,鼻子冻得通红,嘴里一阵一阵的喷着白蒸气。
“大哥!你起来!出兵了!”他恭敬的垂手站在伯夷的床前,大声说,声音有些比平常粗。
伯夷怕冷,很不愿意这么早就起身,但他是非常友爱的,看见兄弟着急,只好把牙齿一咬,坐了起来,披上皮袍,在被窝里慢吞吞的穿裤子。
“我刚要练拳,”叔齐等着,一面说。
“却听得外面有人马走动,连忙跑到大路上去看时——果然,来了。
首先是一乘白彩的大轿,总该有八十一人抬着罢,里面一座木主,写的是‘大周文王之灵位’;后面跟的都是兵。
我想:这一定是要去伐纣了。
现在的周王是孝子,他要做大事,一定是把文王抬在前面的。
看了一会,我就跑回来,不料我们养老堂的墙外就贴着告示……”伯夷的衣服穿好了,弟兄俩走出屋子,就觉得一阵冷气,赶紧缩紧了身子。
伯夷向来不大走动,一出大门,很看得有些新鲜。
不几步,叔齐就伸手向墙上一指,可真的贴着一张大告示:“照得今殷王纣,乃用驿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
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
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
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此示。
”两人看完之后,都不作声,径向大路走去。
只见路边都挤满了民众,站得水泄不通。
两人在后面说一声“借光”,民众回头一看,见是两位白须老者,便照文王敬老的上谕,赶忙闪开,让他们走到前面。
采薇节选朗读1. 引言《采薇》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首名篇,通常被称为《风》,是《诗经》中的一篇。
本文将对《采薇》进行节选朗读,并深入解析其内容和意义。
2. 朗读内容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3. 诗歌分析3.1 结构和韵律《采薇》共由两节组成,每节4行。
每行的字数分别为7、7、5、5,共有32个字。
整篇诗歌使用了平仄对偶的韵律,给人以平和和谐的感觉。
3.2 内容解析3.2.1 第一节第一节描绘了一个女子采薇的画面。
她采集薇草时,薇草也停止生长,暗示女子的美丽和高尚。
然而,女子却长期离家在外,没有时间回家过年。
3.2.2 第二节第二节进一步展示了女子的心情。
她忧心忡忡,心怀焦虑,忍受着饥饿和口渴。
她的丈夫还没有安定下来,无法接她回家。
3.3 主题和意义《采薇》通过描绘女子的忧愁和困苦,反映了战乱时期女子的艰辛生活。
薇草停止生长和女子无法归家是战乱的象征。
诗歌中体现出女子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4. 朗读技巧4.1 节奏掌握由于《采薇》具有平仄对偶的韵律,朗读时应掌握好诗歌的节奏。
注意语气的起伏以及停顿的位置,让朗读更加生动有力。
4.2 感情表达诗歌中蕴含着女子的忧愁和思念之情,朗读时要通过语调和音量的变化,准确传达出女子内心的情感。
4.3 音韵韵律注意诗歌的音韵,注重发音的准确和平稳。
把握好每个字的韵脚位置,使朗读更加流畅听觉上的美感。
5. 结语通过对《采薇》的节选朗读和深入解析,我们得以领略到这首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
这首诗描绘了女子在战乱时期的艰辛生活,体现了对平安和团聚的向往,展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苦难。
朗读时,我们应注重节奏和语气的掌握,用准确的发音和适当的感情表达,将诗歌的意义和美感完美地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