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骨干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51.20 KB
- 文档页数:2
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教学的分析近年来,随着服装行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个性化、时尚化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教育培训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教学作为培养服装设计与工艺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对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教学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课程设置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英语、美术基础等,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基础知识。
专业课程则主要包括服装设计原理、服装工艺、服装材料学、服装造型设计、服装CAD等,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设计能力。
实习实训课程则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服装设计与工艺相关技能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在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服装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教授服装风格、色彩搭配、面料选用等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设计风格的特点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在服装工艺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教授裁剪缝纫、版型制作、工艺流程等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服装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要领。
还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实用性,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之与实际生产和就业需求保持一致。
三、实践教学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的方式多样,可以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工作室、企业、展览,开展设计比赛、模特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
还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双向输送人才的合作项目,促进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服装专业教师培训总结作为一名的普通的职校教师,我很荣幸的参加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省级培训,培训的专业是服装设计与工艺。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培训中,能和来自各地的同行们在一起学习和交流,并得到了名师的教诲,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一、领导的重视决定了培训的质量有了领导的关心和重视,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此次培训机会,认真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师的敬业让我深感钦佩严格遵守授课时间,用精彩的授课方式为我们讲解、示范、指导,表现出了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些天无不让我感到钦佩,并将时刻鞭策着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三、课程的设置丰富多彩本次服装专业课程设置有四大模块:第一大模块:市场调研能力模块主要有市场面料分析、流行款式分析、休闲服消费情况报告、时尚女上衣品牌调研等。
第二大模块:工作任务分析和教学能力分析主要有时尚女上衣调查典型工作分析、女上衣(夹里)工艺教学能力分析。
第三大模块:课程设计能力主要有服装课程分析、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标准制定。
第四大模块:教学组织能力主要有PPT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使用、服装专业软件使用。
第五大模块:专业核心能力主要有手绘款式图、女上衣原型制图、女上衣版型修正。
第六大模块:专业选修能力主要有展厅陈列设计、顶岗实习。
四、紧张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这____天来,培训老师认真的讲解、不厌其烦的答疑,同行们的讨论交流,使我有醍醐灌顶之感,收获颇非。
这次培训班具有很强的教育性、针对性和创造性。
十天的专业教学能力的培训使我真正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在学校里就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还要深入企业单位了解企业真正地需求来开展教学。
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
教育不能停留在一支粉笔的传统的填压式教学上了,我们必须真正地实现启发式教学,使用现代工业化教学设备教学。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典型案例一一以虚拟实训室为平台,培养服装行业数字化人才一、背景服装行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行业,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很快,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对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服装设计、生产、营销模式带来了深刻影响,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企业的应用已成为服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虚拟实训室可以提供更加先进、高效、灵活、全面的教学方式和工作环境,更好地满足了学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服装虚拟实训室是中职服装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
二、内容(一)选择适合的虚拟实训室软件选择与中职教育教学相适应的虚拟实训室软件,能够提供丰富的服装设计和制作模块、模拟综合工艺流程等功能,方便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和操作。
(二)培养专业的师资力量为了使中职学生更好地进行虚拟实训室的操作,学校要针对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虚拟实训室软件的使用和操作,同时也需要使老师掌握相关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能够更好地指导和监督学生的实训过程。
扬数字科技之帆筑服装教学创新之路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元宇宙"探索火热,时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承担着更大的压力.广州纺校服装教学部与时俱进,在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同时,提升教师们对人体数字化、面料数字化、霰装数字化的能力,紧贴服装专业就业市场、社会需求设计教学.2022年12月,服装教学部组织了22名教师,量身定制了为期6天的3D虚拟服装软件培训课,老师们克服疫情困难,利用周末时间,参与统上直播课程,全面提升服装专业教学能力.图1教师培训(三)构建丰富的虚拟实训内容结合行业岗位的需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虚拟实训室的课程内容应当多种类、多层次, 包括基础的服装设计和制作知识、工艺流程模拟、绚丽的服装搭配、商业供应链管理等等,还可以加入一些虚拟试衣、面料认识等模块,以增强学生的模拟训练效果。
中职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研究——基于某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个案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教育也被越来越多地重视。
中职教育作为衔接职业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的重要桥梁,应该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因此,在中职校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方面,国家也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关注和支持。
某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一直致力于中职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开展,为提高中职校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中职校专业骨干教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目前中职校专业教师的培养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和改进。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某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个案分析,了解中职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中职校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①对中职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现状和历史进行调研,了解其发展过程和现状;②通过对某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个案分析,了解中职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实际情况,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等方面;③分析中职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包括培养模式、个性化培训、师训班热、实践教学等方面的问题;④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拓宽培训渠道、建立师训班网络、加强实践教学、推进教研活动等方面的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来了解中职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同时,通过个案分析法来深入了解某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情况,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等方面,以全面掌握中职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实际情况。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对中职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发展趋势和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为中职校专业教育的改进和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同时,本研究结果可为其他职业教育领域提供借鉴价值。
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是为了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中职专业教师的素质而开展的一项培训计划。
这一计划是国家为了推进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中职教育服务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目的是让中职教育的骨干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水平,增强中职教育的实践性和知名度。
通过培训,骨干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中职教育人才的需求,为中职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内容包括教育现状和趋势、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中职课程与教学设计、现代教学技术、教师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
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学习教材、参加讲座、交流研讨、实践教学、考核评估等环节。
学员们通过培训,不仅可以拓展视野,扩大思路,还可以汲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参与中职教育发展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受益者形式多样,其中包括中职学校教师、中职学校教务处主任、一线职业教育工作者。
从培训质量和效果来看,中职学校教师能够获得资格认证,提高自身素质;教务处主任能够掌握更多的教学管理知识,为中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帮助;而职业教育工作者则能够借鉴培训中的先进经验和实用技能,并加以应用。
在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中职教师普遍时间紧、任务重,在工作与学习的时间分配上存在困难;其次,由于中职教师工作岗位分布广,教学资源不匹配,导致部分培训无法真正落地;再次,由于中职教师队伍素质不齐,培训意愿不高,容易造成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在考虑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时间、内容和形式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中职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并且培训形式和时间考虑到中职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岗位需求;其次,应该加强对中职教师的精准培训,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中职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最后,可以通过开展更多的教育体验和交流活动,在中职教师中营造分享、合作、创新的良好氛围,为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动力和合力。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前言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工作小组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分组工作,查找文献,网络搜寻,并对区域内相关企业、学校进行了参观考察与调研,深入行业、企业,与企业经理、技术管理人员、一线工人、毕业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学校实训室、教室、专业实体等,与学校领导、专业教师、学生交谈,对服装行业的发展状况、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人才培养规格有了较深的了解,对我区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师资培养、课程体系、教材开发、就业安置、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全面了解。
一、调研的背景及现状分析(一)政策背景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温家宝总理视察我校时的讲话精神,以及各级教育部门制定的教育规章制度,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树形象"的办学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拓宽办学渠道,扩大办学规模,突出办学特色,提高育人效益.(二)教育现状分析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200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行业趋势分析服装行业不仅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而且还因为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对我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调查与思考摘要:基于湖南农业大学培训基地计算机应用及市场营销专业的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问卷调查探索,对受训教师的基本情况及他们对本期培训工作的看法进行分析,发现了培训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开展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至今已培训约24000人次,对中职教师素质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于2009年7月对湖南农业大学培训基地计算机应用及市场营销专业的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发现培训中存在部分问题.一、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受训学员基本情况。
于2009年湖南农业大学培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训的中职教师为24名,市场营销专业为28名.对受训学员基本情况问卷调查中,共发放问卷52份,收回有效问卷43份,有效收回率为82.69%.1.性别结构.在调查43名受训教师中,男25人,占58.14%;女18人,占41.86%,性别结构基本合理.2.年龄结构.年龄的划分主要依据培训对象选拔条件,根据规定,参加培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45岁.调查的结果显示,45岁以下(包括45岁)有41人,占95.35%,有2人年龄超过45岁,按照培训对象相关规定,应不具备培训资格.3.学历结构.参加此次培训的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有41人,占95.35%;专科为2人.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学历基本复合,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4.职称状况.参加调查的教师中,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有5人,占11.73%;中级职称的有29人,占67.44%;初级职称的有9人,占20.93%.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关于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参加培训的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可见受训教师有相当部分不满足培训条件,不应称为骨干教师.5.从事本专业教学时间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4人未从事培训专业的教学;19人从事本专业教学在5年以下,占44.19%;12人在6-10年之间,占27.91%;8人在11年以上,占18.60%.按照教师成长规律,骨干教师的形成应该从事教学工作7、8年以后.可见参加培训的真正的专业“骨干”教师欠缺.6.职业资格证书情况.参加调查的中职教师中,有14人具有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占32.56%;29人不具备职业资格证书,占到67.44%,从另一方面分析,有超过67.44%的受训教师并不是“双师型”教师,中职教师“双师型”建设不容乐观.7.近三年来参加培训情况有20人近三年来没有参加过省级以上(含省级)培训,占46.51%;19人参加过1次,占44.19%;4人参加过2次以上,只占到9.30%.(二)对本次培训工作的看法。
骨干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骨干教师是学校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科素养,是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本调研对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收集了来自50所不同类型学校的400份问卷和20位骨干教师的访谈数据。
调研结果表明:骨干教师普遍存在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和管理能力。
具体来说,骨干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需要学习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育,如何设计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学生兴趣的课程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需要学习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价方式方面,需要学习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如何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进步。
此外,骨干教师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和管理能力。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进行教育管理和领导等。
综上所述,本调研结果表明,骨干教师培训需要注重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教育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学校应该根据骨干教师的实际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以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骨干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高质量教育的不断推进,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为满足学校和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本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广大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全国各地不同类型学校的骨干教师。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在线问卷的方式,主要收集了骨干教师参加培训的意愿、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在调查中共收集有效问卷500份。
2.访谈调查为进一步了解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困难,本次调查还组织了对部分骨干教师进行的访谈。
在访谈中,通过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收集了大量宝贵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1.培训意愿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超过85%的骨干教师表示愿意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其中超过65%的教师表示非常愿意参加。
2.培训内容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数据显示,骨干教师主要需要培训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学习与教学资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
3.培训方式调查数据显示,骨干教师对在线培训、研讨会、工作坊等培训方式比较感兴趣,其中%,%,%的教师表示比较喜欢这些方式。
四、调查结论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骨干教师普遍有参加各类培训活动的需求,主要需要培训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学习与教学资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
2.骨干教师对在线培训、研讨会、工作坊等培训方式比较感兴趣,这些方式可作为今后骨干教师培训的重点。
3.调查还发现,骨干教师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时间紧张和学习成本高。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今后在开展骨干教师职业培训中,应根据骨干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困难,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为广大骨干教师提供更加优质的职业发展课程。
中职公共课骨干教师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黄晓玲【摘要】调查显示,目前中职公共课骨干教师主要参加省市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综合培训,培训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但在内容、形式和机会提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为此,培训应明晰职教师资培训的特殊性和促进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完善培训内容选择和过程设计,丰富培训形式和共建共享培训课程资源,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并形成能力评价标准。
%A recent survey reveals that most backbone teachers studied public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ttend various training held by different local education departments in province, city and school. Although the training has improved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omoted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t still needs further improvement in training contents, methods and more opportunities provided for different teachers. It also reveals from the survey that in order to meet the teachers’ intense requirements,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need to be adopted in the future training: renewing educational and pedagogical theory, improving teachers’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enriching more case studies and updating information in training contents, employing trainers with first-hand experience of teaching, f ocusing more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raining evaluation and providing more opportunities.【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年(卷),期】2016(037)012【总页数】5页(P60-64)【关键词】中职公共课;骨干教师;培训现状;培训需求【作者】黄晓玲【作者单位】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北京,1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5.1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 0 1 2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学校特色发展研究”(FHB120465),主持人:黄晓玲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对职业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方案引言当前社会发展要求中等职业学校高素质的专业骨干教师,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实施,对于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培训目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方案旨在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业务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使其具备较好的的业务知识和实践能力。
2.深化教师的教育思想,培养教师的育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形成有较强的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学校与社会的需求,进行教育教学和工作管理。
4.鼓励和支持教师分别利用自己的业务特长和工作经验共同发展培训计划,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一步拓展专业能力。
二、培训内容1.学习国家有关中等职业学校的政策法规、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课程实施基本思路与理念等。
2.学习课程和教材的设计,学科知识、教学方法、评价系统、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教育科技的教学等方面的内容;3.组织参训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技巧,以及课程开发与实施,以此来加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4.培养教师反思和探索的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培训方案1.定义参训教师参加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教师应当为教育部门认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具备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和三年以上教龄,所教学科级别为中等职业学校担任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
2.培训班个数及参训人数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可以根据学科类别或学校的教育需求等分为若干个培训班。
每班不超过30人。
3.培训的时间和地点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通常在每年寒假或暑假,举行,在各省、自治区和市所在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机构或教育部门的指定地点,开展为期1-2周的集中培训;同时,可以由省、市、县或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讲座、研究、教育教学实验活动等形式,进行分散培训,每次3-5天。
浅谈中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师队伍建设作者:石华英来源:《速读·上旬》2018年第11期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号称礼仪之邦,服装设计对于中国人的意义非同寻常,我们对此已经赋予了文化的象征主义。
而服装设计教学专业也是历史悠久,尽管目前大部分学校仍然将它的人才目标界定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但是从其近些年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的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必然是前途一片光明。
关键词:中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师队伍;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市场参与度日渐提升,并于近年来顺利成为世界第三经济体。
对于我们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想要更加高深度地参与到国际服装设计的竞争中,就要先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建设和打造更加强大的师资队伍,这样中国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才有未来。
本文试图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参考先关论文、论著,浅谈中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途径。
一、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号称礼仪之邦,服装设计对于中国人的意义非同寻常,我们对此已经赋予了文化的象征主义。
而服装设计教学专业也是历史悠久,尽管目前大部分学校仍然将它的人才目标界定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但是从其近些年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的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必然是前途一片光明。
建设专门的、合格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能为中职服装设计教育实现更好地定位,并在很大程度上能让学生在中职院校学校期间能够更全面地学习服装设计相关专业知识,并为未来从事服装设计方面的工作和学生审美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然而,就目前来说,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队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队伍建设时间不长、思想认知不够、无成功的先例可借鉴和参考等,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和效果。
二、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1.中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思想认识不够中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思想认识不够在当前主要表现为所谓的政治不正确。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一、前言加入WTO后,我国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服装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3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全年累计出口2839.9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1.4%,增幅超过全国货物贸易出口增长水平。
为增强世界竞争力,服装行业已广泛使用先进的服装技术。
随着服装行业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虽然目前服装行业深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行业发展和出口均出现萎缩,大批行业从业人员失业,但是技术工人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的人才需求仍相当旺盛,培养服装设计与工艺方面的人才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
我国的服装产业正处于重大的行业升级和产业地域调整的关键时期,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向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懂设计、精制作、会管理、善营销的一专多能的职校毕业生仍大有用武之地。
目前,我国服装类技术工人紧缺,且技术陈旧,服装加工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企业对服装类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更加需要培养大量的服装类技术应用性人才。
同时,在我国的一些沿海、XX、XX等城市,对数控、模具、服装设计与工艺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
近几年,服装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前,各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经济更是高速发展,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服装设计与工艺技术更是占主导地位,为了适应服装企业发展需要,特别是地服装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
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惠转转【期刊名称】《广州职业教育论坛》【年(卷),期】2015(0)5【摘要】实施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是“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重要内容和主干项目。
教师培训需求与基地培训供给的高契合度是保障培训效率的关键。
通过对培训认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和场所以及培训保障等方面调查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提出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合理化建议。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key teachers'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and the major program of“ the plan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the training provided by the training centers must correspond with t he teacher’s needs. Through a survey of key teachers' training needs, we find out their ideas on training awareness, training content, training methods, training teachers and place. Finally, suggestions on the national train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key teachers are given.【总页数】7页(P27-32,49)【作者】惠转转【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天津 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5【相关文献】1.中职德育课骨干教师队伍现状及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J], 黄晓玲2.中职骨干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为例[J], 季敏3.中职护理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J], 鞠永熙4.中职骨干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为例[J], 季敏5.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需求调查研究 [J], 韩占恒;惠转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摘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有代表性的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为调查对象,从学校信息、个人基本情况、学生和企业四个维度展开,以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寻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求,深入分析调查结果,对教师的培训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切实提高职教师资素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江苏理工学院服装系在我国“十二五”教育规划期间开发完成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项目,内容包括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培训方案、核心课程教材、专业教学法、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系列成果。
项目的开发首先从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和剖析当前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求着手,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与会议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开展实证调查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寻找问题的成因,探索对策,为制定我国规范合理的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提供现实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课题组结合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特点,分别选取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座谈,并设计调查问卷,从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心理素质、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进行,信息涵盖学校、个人基本信息、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共计60道题。
课题组首先在江苏、浙江等省市选择有代表性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的服装学校开展预调研,根据反馈信息修改完善问卷,再次向辽宁、福建、河南、湖南、山西等地48所含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发放问卷,考虑到样本分布的代表性,采用各点抽取的方式,按照地理分布对东西南北中各地区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2份,有效率达86%。
问卷的数据全部采用SPSSll.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项目组坚持调研先行的原则,两年中通过以点带面的手法,运用问卷、访谈立体结合的方式,真实调查各地区服装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态势,先后走访学校30余所,与各校领导和专业教师座谈,收集了大量翔实的一手数据材料。
61OCCUPATION2017 01师资培养T EACHERS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需求调查研究文/韩占恒 惠转转“十一五”期间和“十二五”期间,国家大规模实施了以培训为主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优化了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十三五”项目实施之前,有必要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需求进行一番调查与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中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基地管理人员以及选送学校,样本范围涉及广东、陕西、江西等14省市。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受访国培学员基本情况项目类别比例项目类别比例性别男53%来源结构职高技师17%女47%普通师范院校21%年龄21—30岁30%普通非师范院校62%31—40岁32%职称结构无级别11%41—45岁22%初级35%46岁及以上16%中级40%学历专科及以下8%高级14%本科84%职业资格等级无证书44%硕士及以上8%初级工3%教龄5年及以下35%中级工12%6—10年22%高级工25%11—20年31%技师12%20年以上11%高级技师4%2.调查内容与方法调查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为对象,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需求为研究内容,对不同背景下教师的培训需求情况进行了非参数检验,并在此基础上调查了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培训需求。
调研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为了更全面地收集数据材料,对部分骨干教师进行了电话和网络访谈。
样本范围涉及承担国家级培训任务的七个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管理人员、教师和参训学员,并对部分学员进行了深度访谈。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2份,回收率为98.4%。
3.调查结果与分析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存在着性别、学历、教龄、年龄、职称等等的差异,本研究首先对不同背景下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差异性检验,具体如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