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587.00 KB
- 文档页数:12
“电气及电子测量技术”复习提纲
第一章
都要求掌握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静态特性的定义:
●动态特性时域和频域指标,一阶系统的频率特性、特征参数、动态误差●测量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灵敏度,非线性,分辨力和分辨率
第二章
2.9节不要求
●误差的表示方法:绝对和相对误差
●引用误差和准确度等级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正态分布和t分布随机误差的处理
●直接测量结果的表示方法
●误差的合成:常用的合成公式
第三章
3.6-3.8节不要求
●温度传感器
–金属电阻
–热电偶
–热敏电阻
●霍尔传感器
●压电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
●电感传感器
●差动测量电桥;
第四章
4.5-4.7节不要求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特点:输入级差分,中间级放大,输出级推挽●主要技术参数:
失调参数、电压摆率、开环增益和单位增益带宽、CMRR
●三运放仪表放大器:电路分析
●共模的产生极其影响:
第五章
5.4-5.6节不要求
●高电压的测量(PT)
●大电流的测量(CT、rogowski线圈)
●传统指针式仪表(磁电式、电磁式和电动式):电磁机构、刻度特性
●功率的测量:原理及接线
第六章
已做试验。
考试不要求
第七章
不要求
第八章
●电磁干扰三要素:针对电气测量中出现的典型干扰模式,分别说明三要素●电容耦合及对策
●磁场耦合及对策。
《电子测量与仪器》复习提纲(2012.5)第1章绪论1、真值、约定真值、实际值、示值(详见P1-2)真值:某量在所处的条件下被完美地确定或严格定义的量值;约定真值:为约定目的而取的可以代替真值的量值。
实际值:满足规定精确度的用来代替真值的量值。
示值:对于测量仪器,是指示值或记录值;对于标准器具是标称值或名义值;对于供给量仪器是设置值或标称值。
2、电子测量包含的内容(见P2)①电能量的测量(各种频率和波形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等);②电信号特性的测量(信号波形、频率、相位、噪声及逻辑状态等);③电路参数的测量(阻抗、品质因数、电子器件的参数等);④导出量的测量(增益、失真度、调幅度等);⑤特性曲线的显示(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及器件特性等)。
3、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见P4)按使用范围分为专用仪器和通用仪器,其中通用仪器按功能又可分为以下几种:(1)信号发生器;(2)信号分析仪;(3)频率、时间及相位测量仪器;(4)网络特性测量仪;(5)电子元器件测试仪;(6)电波特性测试仪;(7)辅助仪器。
测量仪器的分类方法不止一种,还有比如:按显示方式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等。
4、电子测量方法按测量性质分类(见P6)①时域测量;②频域测量;③数据域测量;④随机量测量。
5、计量的特点,计量基准的划分和用途(详见P8-9)计量的特点:统一性、准确性、法制性;测量基准划分和用途:(1)国家基准(主基准):用来复现和保存的计量单位,不轻易使用,只用于对副基准、工作基准的定度或校准,不直接用于日常计量;(2)副基准:主要是为了维护主基准而设计的,一般亦不用于日常计量;(3)工作基准:用以检定计量标准的计量器具,设立工作基准的目的是不使国家基准由于使用频繁而丧失其应有的精确度或遭到破坏;(4)作证基准:计量特性相当于主基准,主要是用以验证主基准的计量特性,必要时代替主基准工作。
第2章:测量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重点:误差理论与误差计算,测量数据处理。
《电子测量与仪器》复习提纲(2012.5)第1章绪论1、真值、约定真值、实际值、示值(详见P1-2)真值:某量在所处的条件下被完美地确定或严格定义的量值;约定真值:为约定目的而取的可以代替真值的量值。
实际值:满足规定精确度的用来代替真值的量值。
示值:对于测量仪器,是指示值或记录值;对于标准器具是标称值或名义值;对于供给量仪器是设置值或标称值。
2、电子测量包含的内容(见P2)①电能量的测量(各种频率和波形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等);②电信号特性的测量(信号波形、频率、相位、噪声及逻辑状态等);③电路参数的测量(阻抗、品质因数、电子器件的参数等);④导出量的测量(增益、失真度、调幅度等);⑤特性曲线的显示(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及器件特性等)。
3、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见P4)按使用范围分为专用仪器和通用仪器,其中通用仪器按功能又可分为以下几种:(1)信号发生器;(2)信号分析仪;(3)频率、时间及相位测量仪器;(4)网络特性测量仪;(5)电子元器件测试仪;(6)电波特性测试仪;(7)辅助仪器。
测量仪器的分类方法不止一种,还有比如:按显示方式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等。
4、电子测量方法按测量性质分类(见P6)①时域测量;②频域测量;③数据域测量;④随机量测量。
5、计量的特点,计量基准的划分和用途(详见P8-9)计量的特点:统一性、准确性、法制性;测量基准划分和用途:(1)国家基准(主基准):用来复现和保存的计量单位,不轻易使用,只用于对副基准、工作基准的定度或校准,不直接用于日常计量;(2)副基准:主要是为了维护主基准而设计的,一般亦不用于日常计量;(3)工作基准:用以检定计量标准的计量器具,设立工作基准的目的是不使国家基准由于使用频繁而丧失其应有的精确度或遭到破坏;(4)作证基准:计量特性相当于主基准,主要是用以验证主基准的计量特性,必要时代替主基准工作。
第2章:测量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重点:误差理论与误差计算,测量数据处理。
13Z级《电子测量与仪表技术》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1、测量的定义和测量基本要素?计量的定义和计量的三个主要特征?测量误差的定义和来源?狭义测量的定义:测量是为了确定被测量的量值而进行的一组操作广义测量的定义:测量是为了获取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测量基本要素:被测对象、测量仪器、测试技术、测量人员和测量环境计量的定义:计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测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计量的三个主要特征:统一性、准确性和法制性测量误差的定义:在一切测量中,由于各种因素(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环境和测量人员素质)的影响,测量所得的量值x并不准确地等于倍测量的真值A,二者之差(x-A=△x)被称为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的来源:仪器误差、影响误差、理论误差和方法误差、人身误差、测量对象变化误差2、电子测量中基本实现技术有那些?其中变换技术有那些?基本实现技术:变换技术、比较技术、处理技术、显示技术变换技术:量值变换、频率变换、波形变换、参量变换、能量变换、模/数和数/模变换3、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的定义及计算?绝对误差:由测量所得到的被测量值与其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习题1-10:测量两个电压,分别得到它的测量值U1x=1020V,U2X=11V,它们的实际值分别为U1A=1000V、U2A=10V,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习题1-11:某电压放大器,当输入电压U i=1.2mV时,测得输出电压U O=6000mV,设U i误差可忽略(γ1≈0),U O的测量误差γ2=+3%。
求:放大器输出电压、放大倍数的绝对误差△A,相对误差γx及分贝误差γdB 。
第二章电子测量的定义、优点、特点、内容狭义定义:电子测量则是利用电子技术对电子学中有关的电量所进行的测量。
广义定义:电子测量是泛指以电子科学技术为手段而进行的测量,即以电子科技理论为依据,以电子测量仪器和设备为工具,对电量和非电量进行的测量。
第一章1) 电子测量:指以电子技术理论为依据,以电子测量仪器和设备为手段,对电量和非电量进行的测量。
2) 电子测量特点:1.测量频率范围宽:10-6-1012;2.测量量程宽:10-14 -108;3.测量准确度高低相差悬殊:10-14 -10-1;4.测量速度快;5.可以进行遥测;6.易于实现测试智能化和测试自动化;7.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处理复杂。
3)电子测量方法的分类:1.按测量过程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2.按测量的性质分类(时域测量、频域测量、数据域测量和随机域测量)4) 测量仪器的功能:1.变换功能;2.传输功能;3.显示功能。
5) 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1.精度: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2.稳定性;3.输入阻抗;4.灵敏度;5.线性度;6.动态特性。
6) 计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7) 基本计量单位(7个):①长度:米(m)②时间:秒(s);③质量:千克(kg);④电流:安培(A);⑤物质量:摩尔(mol);⑥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⑦发光强度:坎德拉(cd)。
8)计量基准:基准是指用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艺水平,以最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建立起来的专门用以规定、保持和复现物理量计量单位的特殊量具或仪器装置等。
分为主基准、副基准和工作基准。
第二章1) 真值A0:“纯理论值”,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客观大小或真实数值称作它的真值。
2) 指定值As :“约定真值”,一般由国家以法令的形式指定其所体现的量值作为计量单位的指定值,一般就用来代替真值。
3) 实际值A :“相对真值”,以上一级标准所体现的值当作准确无误的值。
4) 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定的数值。
5) 示值:“测得值或测量值”,由测量器具指示的被测量量值称为测量器具的示值。
6)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7) 绝对误差定义为:0x x A ∆=-,x 为测得值,A0为真值,但一般无法得到,所以用实际值A 代替A0 。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电子测量通常包括的测量,的测量以及的测量。
2、目前利用电子仪器对进行测量精确度最高。
3、目前,电压测量仪器能测出从级到的电压,量程达个数量级。
4、智能仪器的核心是。
5、仪器中采用微处理器后,许多传统的硬件逻辑可用取代,其实质是实现了。
6、智能仪器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其二是。
7、虚拟仪器实质上是和相结合的产物。
8、测量电信号的仪器可分为仪器、仪器及仪器三大类。
参考答案1、电能量;信号特性及所受干扰;元件和电路参数2、频率和时间3、纳伏;千伏;4、微处理器5、软件;硬件软化6、操作自动化;具有对外接口功能7、软件;硬件8、时域;频域;调制域二、名词解释1、电子测量第二章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一、填空1、测量值与之间的差别称为测量误差。
2、计量标准的三种类型分别是、和。
3、绝对误差在用测量值与真值表示时,其表达式为;在用测量值与标称值表示时,其表达式为。
4、在绝对值相等的情况下,测量值越小,测量的准确程度;测量值越大,测量的准确程度。
5、相对误差是和之比,表示为。
6、满度相对误差又称为引用误差,它定义为绝对误差ΔX和仪器满度值X m之比,记为。
7、满度相对误差给出的是在其量程下的的大小。
8、满度相对误差适合用来表示电表或仪器的。
9、电工仪表是按的值来进行分级的。
10、常用电工仪表分为七个等级,它们是。
11、1.0级的电表表明r m。
12、根据满度相对误差及仪表等级的定义,若仪表等级为S级,则用该表测量所引起的绝对误差|ΔX| ;若被测量实际值为X0,则测量的相对误差|ΔX| 。
13、当一个仪表的等级选定以后,所产生的最大绝对误差与量程成。
14、在选择仪表量程时,一般应使被测量值尽可能在仪表满量程值的以上。
15、误差分成三类:、和。
16、测量的精密度决定于,测量的正确度决定于。
17、测量的精确度表征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
18、随机误差造成测量结果的,一般用定量表达。
1、电子测量、量值、约定真值的基本概念;电子测量:利用电子技术为确定的被测对象的量值进行的实验过程; 量值:由数值与计量单位的乘积表示量的大小;约定真值:为约定目的而取的可以代替真值的量值。
2、电子测量方法的分类,间接测量与直接测量的概念;按测量方法分:1.直接测量:无需通过被测量与其他实际测得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计算,而直接的出被测量值的一种测量方法。
2.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已知的函数关系,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叫做间接测量。
按读数方法分:1.直读测量法;2.比较测量法按测量性质分:1.时域测量;2.频域测量;3.数据域测量;4.随机量测量3、计量、计量基准、量具的基本概念;计量:剂量是为了保证量值的统一和准确一致的一种测量。
主要特征是:统一性、准确性、法制性计量基准:是计量基准器具的简称,是在特定的计量领域内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或其倍数和分数)并且有最高计量特性的计量器具,是统一量值的最高依据。
4、修正值、绝对误差的基本概念;修正值:与绝对误差的绝对值大小相等但符号相反的量值称为修正值,一般用C 表示。
绝对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5、相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示值相对误差、分贝误差、满度误差、电工仪表的准确度等级的基本概念; 相对误差:测量的绝对误差与被测的真值之比(用百分数表示),成为相对误差, 实际相对误差:由于真值是难以确切得到的,通常用实际值A 代替真值A 0来表示相对误差,绝对误差ΔX 与被测量的实际值A 的百分比称为实际相对误差, 示值相对误差:在误差较小、要求不太严格的场合,也可用测量值X (示值)代替实际值A ,绝对误差ΔX 与被测量的示值X 的百分比称为示值相对误差,用%1000⨯∆=A X γ%100⨯=AX γA Δ%100⨯∆=XX x γ来表示分贝误差:是用对数形式(分贝数)表示的一种相对误差,单位为分贝(dB )。
分贝误差广泛用于增益(衰减)量的测量中。
电子测量技术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测量:测量就是利用试验手段,借助各种测量仪器量具,获得未知量量值的过程。
2.电子测量:电子测量泛指以电子技术为基本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
3.智能仪器:人们习惯把内含微型计算机和GPIB接口的仪器称为智能仪器。
4.虚拟仪器:通常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由强大的测试应用软件支持的具有虚拟仪器面板,足够的仪器硬件及通信功能的测量信息处理系统。
5.电子测量的特点:1测量频率范围宽,低至10-6Hz以下,高至1012Hz以上。
2仪器量程范围宽。
3测量准确度高低相差悬殊。
4测量速度快。
5可以进行遥测。
6显示方式清晰直观。
7宜于实现测试智能化和测试自动化。
8易于实现仪器小型化。
9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处理复杂。
6.电子测量的方法:按测量手段分类:1直接测量: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书获取被测量量值的方法。
2间接测量:它是利用直接测量量与被测量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得方法。
3组合测量:当某测量参数需用多个未知参数表示时,可通过改变测量条件进行多次测量,根据测量量与未知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列出方程组并求解,进而得到未知量,这种测量方法叫组合测量。
按测量方式分类:1偏差式测量法:用仪器仪表指针的位移表示被测量量大小的测量方法。
2零示式测量法:又称平衡式测量法,测量时用被测量与标准量相比较,用指零仪表指示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从而测得被测量。
3微差式测量法:偏差式测量法与零示式测量法相结合。
按被测量性质分类:1时域测量:主要测量被测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频域测量:主要目的是获取待测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3数据域测量:主要是用逻辑分析仪等设备对数字量,或逻辑电路的逻辑状态进行测量7.智能仪器的特点:1是操作自动化2具有对外接口功能8.智能仪器的组成:主要与一般计算机的区别:多一个专用的外围设备-----测试电路。
9.计量与测量的区别:计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地测量。
《电子测量技术》复习提纲试卷类型:一、填空题:30%;二、单项选择题:10%;三、判断题:10%;四、问答题:25%;五、计算题:25%。
复习要求:第一章:1、掌握电子测量的特点和一般方法(偏差、零位、微差)。
特点:(1)测量频率范围宽(2)测量量程宽(3)测量准确度高低相差悬殊(4)测量速度快(5)可以进行遥测(6)易于实现测试智能化和测试自动化(7)影响因素众多,误差处理复杂一般方法:直接、间接、组合。
时域、频域、数据域、随机。
2、掌握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和计量的基本概念。
性能指标:(1)精度: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2)稳定性:稳定度、影响量(3)输入阻抗(4)灵敏度(5)线性度(6)动态特性计量的基本概念:计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单位制:任何测量都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现计量单位的量作为标准,这样的量称为计量标准。
计量基准:1、主基准2、副基准3、工作基准例题:1.7 设某待测量的真值为土10.00,用不同的方法和仪器得到下列三组测量数据。
试用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说明三组测量结果的特点:①10.10,l0.07,10.l2,l0.06,l0.07,l0.12,10.11,10.08,l0.09,10.11;②9.59,9.7l,1 0.68,l0.42,10.33,9.60,9.80,l0.21,9.98,l0.38;③10.05,l0.04,9.98,9.99,l0.00,10.02,10.0l,999,9.97,9.99。
答:①精密欠正确;②准确度低;③准确度高。
1.15 解释名词:①计量基准;②主基准;③副基准;④工作基准。
答:①用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艺水平,以最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建立起来的专门用以规定、保持和复现物理量计量单位的特殊量具或仪器装置等。
②主基准也称作原始基准,是用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准确度的计量器具,经国家鉴定批准,作为统一全国计量单位量值的最高依据。
13Z级《电子测量与仪表技术》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1、测量的定义和测量基本要素?计量的定义和计量的三个主要特征?测量误差的定义和来源?狭义测量的定义:测量是为了确定被测量的量值而进行的一组操作广义测量的定义:测量是为了获取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测量基本要素:被测对象、测量仪器、测试技术、测量人员和测量环境计量的定义:计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测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计量的三个主要特征:统一性、准确性和法制性测量误差的定义:在一切测量中,由于各种因素(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环境和测量人员素质)的影响,测量所得的量值x并不准确地等于倍测量的真值A,二者之差(x-A=△x)被称为测量误差测量误差的来源:仪器误差、影响误差、理论误差和方法误差、人身误差、测量对象变化误差2、电子测量中基本实现技术有那些?其中变换技术有那些?基本实现技术:变换技术、比较技术、处理技术、显示技术变换技术:量值变换、频率变换、波形变换、参量变换、能量变换、模/数和数/模变换3、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的定义及计算?绝对误差:由测量所得到的被测量值与其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习题1-10:测量两个电压,分别得到它的测量值U1x=1020V,U2X=11V,它们的实际值分别为U1A=1000V、U2A=10V,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习题1-11:某电压放大器,当输入电压U i=1.2mV时,测得输出电压U O=6000mV,设U i误差可忽略(γ1≈0),U O的测量误差γ2=+3%。
求:放大器输出电压、放大倍数的绝对误差△A,相对误差γx及分贝误差γdB 。
第二章电子测量的定义、优点、特点、内容狭义定义:电子测量则是利用电子技术对电子学中有关的电量所进行的测量。
广义定义:电子测量是泛指以电子科学技术为手段而进行的测量,即以电子科技理论为依据,以电子测量仪器和设备为工具,对电量和非电量进行的测量。
第一章测量的基本原理1.1.2测量的定义狭义定义:测量是为了确定被测量的量值而进行的一组操作;广义定义:测量是为了获取被测对象的信息而进行的实践过程。
1.1.3测量的组成测量的组成包括测量的基本要素、测量过程、被测对象、测量仪器系统、测量的主体、测量技术和测量环境。
测量的基本要素:被测对象、测量仪器、测量技术、测量人员和测量环境。
1.2.1计量的定义和意义✧计量的定义:计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施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测量,即把被测量与国家计量部门作为基准或标准的同类单位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合格与否,并给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检定证书》。
✧计量的三个主要特征:统一性、准确性和法制性。
✧计量的意义: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工作是国民经济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有着技术保证和技术监督的作用;计量的出现是测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需要计量予以保证,计量是测量的基础和依据;测量又是计量联系实际应用的重要途径,计量和测量相互配合,才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1.4.3感知的基本原理信息感知,是感知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其实质是把客体论层次的信息转换为主体认识论层次的语法信息,如图所示。
1.4.4信息的识别的基本原理识别,是把感知的语法信息转换成人们能够理解的语义信息,其基本原理是形式特征的比较。
识别的原则是:相似而认同,相异而拒斥。
1.5测量的量值比较原理间接比较法比例变换的原理,把被测的未知量经过一系列的变换后,最后变换成人能直接感知的一种量值表示形式。
其过程分为三种类型的子变换:非电量到电量的变换、电量到电量的变换和电量到非电量的变换。
间接比较方法:①校准,包括测零点值和测标准量;②测量,测未知量。
1.5.3减少误差的复合式比较法⑴微差法;⑵替代法;⑶对照法。
1.6.2比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比较的基本概念:被测量为x、标准量为s、比较电路输出为y。
当x<s 时,y=yL;当x>s时,y=yH;当x=s 时,y出现一个跃变信号。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电子测量通常包括的测量,的测量以及的测量。
2、目前利用电子仪器对进行测量精确度最高。
3、目前,电压测量仪器能测出从级到的电压,量程达个数量级。
4、智能仪器的核心是。
5、仪器中采用微处理器后,许多传统的硬件逻辑可用取代,其实质是实现了。
6、智能仪器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其二是。
7、虚拟仪器实质上是和相结合的产物。
8、测量电信号的仪器可分为仪器、仪器及仪器三大类。
参考答案1、电能量;信号特性及所受干扰;元件和电路参数2、频率和时间3、纳伏;千伏;4、微处理器5、软件;硬件软化6、操作自动化;具有对外接口功能7、软件;硬件8、时域;频域;调制域二、名词解释1、电子测量第二章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一、填空1、测量值与之间的差别称为测量误差。
2、计量标准的三种类型分别是、和。
3、绝对误差在用测量值与真值表示时,其表达式为;在用测量值与标称值表示时,其表达式为。
4、在绝对值相等的情况下,测量值越小,测量的准确程度;测量值越大,测量的准确程度。
5、相对误差是和之比,表示为。
6、满度相对误差又称为引用误差,它定义为绝对误差ΔX和仪器满度值X m之比,记为。
7、满度相对误差给出的是在其量程下的的大小。
8、满度相对误差适合用来表示电表或仪器的。
9、电工仪表是按的值来进行分级的。
10、常用电工仪表分为七个等级,它们是。
11、1.0级的电表表明r m。
12、根据满度相对误差及仪表等级的定义,若仪表等级为S级,则用该表测量所引起的绝对误差|ΔX| ;若被测量实际值为X0,则测量的相对误差|ΔX| 。
13、当一个仪表的等级选定以后,所产生的最大绝对误差与量程成。
14、在选择仪表量程时,一般应使被测量值尽可能在仪表满量程值的以上。
15、误差分成三类:、和。
16、测量的精密度决定于,测量的正确度决定于。
17、测量的精确度表征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
18、随机误差造成测量结果的,一般用定量表达。
19、系统误差表示了测量结果的程度。
20、处理随机误差的方法主要是。
21、不确定系统误差导致的产生。
22、粗大误差表现为统计的异常值,常称为,应按一定规则剔除。
23、随机误差具有的特点是、、和。
24、测量中随机误差的分布大多数接近于。
25、随机误差的统计处理就是要根据和的方法研究随机误差对测量数据的影响以及它们的。
26、在有限次测量中,通常用的方法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27、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是反映随机变量的某些特征的数值,常用的有和。
28、在统计学中,期望与是同一概念。
29、方差描述了测量数据的。
30、()() n xx σδ=表示平均值的比总体测量值的小n倍,它反映了随机误差的抵消性,n越大,抵消程度,平均值离散程度。
31、消除和减弱系统误差的典型测量技术是:,,和。
32、89000V写成三位有效数字应为。
33、下列数字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5.77 ,36.251 ,43.149 ,38050 ,47.15 ,3.995二、名词解释1、真值2、实际值3、不确定度4、满度相对误差三、简单计算1、现有两块电压表,其中一块表量程为150V,1.5级,另一块表量程15V,2.5级,用它们测10V 左右电压,选哪一块表更合适?2、 检定一个1.5级100mA 的电流表,发现在50mA 处误差最大,为1.4mA ,其他刻度处的误差均小于1.4mA ,问这块电流表是否合适?3、 已知某电阻30次测量值之和为1220Ω,系统的不确定度为测量值的±1%,如果在测量过程中没有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影响也可忽略,写出测量结果。
4、 测量某电阻得一组数据:2.20,2.21,2.22k Ω,求该电阻的算术平均值以及标准偏差估计值。
5、 分别利用P=I·U ,P=I 2R ,P=U 2/R 来测量电阻上消耗的功率。
若电阻、电流、电压的测量误差分别不大于1%,2.5%,2.0%,问选择那种测量方案好?第二章答案一、 填空1、 真值2、 真值;标称值;实际值3、 ΔX=X-A 0;ΔX=X-A4、 越低;越高5、 绝对误差;被测量真值;%1000⨯∆=A xr 6、 引用误差;绝对误差ΔX ;仪器满度值Xm ;%100⨯∆=mm X Xr 7、 绝对误差 8、 准确度 9、 满度相对误差10、0.1,0.2,0.5,1.0,1.5,2.5和5.0 11、≤1.0% 12、≤X m ×S%;0%X S X m ⨯≤13、正比 14、2/315、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16、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17、一致程度18、分散性;总体标准偏差δ 19、偏离真值或实际值 20、概率统计法21、不确定度 22、坏值23、对称性;抵偿性;有界性;单峰性 24、正态分布25、概率论;数理统计;分布规律 26、统计平均 27、数学期望;方差 28、均值 29、离散程度30、标准偏差;标准偏差;越大;越小 31、零示法;替代法;交换法;微差法 32、890×102V ;33、 45.8;36.3;43.1;3.80×104;47.2;4.00二、 名词解释(略) 三、 简单计算1、 若选用150V ,1.5级电压表,测量产生的绝对误差为|ΔV 1| ≤ 150 × 1.5% = 2.25V表头示值为10V 时,被测电压真值在10±2.25范围内,误差范围很大; 若选用15V ,2.5级电压表,同样测得 |ΔV 2| ≤ 15 × 2.5% = 0.375V表头示值仍为10V ,被测电压真值在10±0.375范围内,误差范围很小; 显然,应该选15V ,2.5级电压表。
2、 %5.1%4.11004.1max m ax <==∆=m m I I r ,此表合格。
3、 该电阻测量值的平均值Ω==6667.40301220R 由于忽略了随机误差的影响,电阻的不确定度为 U R =40.6667×(±1%)=±0.406667≈±0.41Ω 对电阻测量值做舍入处理后 R=40.67±0.41Ω 4、 该电阻的平均值为()Ω=Ω++=k k R 21.2322.221.220.2,各次测量的残差Ω-=Ω-Ω=∆k k k R 01.021.220.21 021.221.22=Ω-Ω=∆k k RΩ=Ω-Ω=∆k k k R 01.021.222.23利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偏差估计值为()()()[]Ω=+--=∆-=∑=k R n R n i i01.001.001.013111ˆ2212σ 5、 P=I ·U 方案()%5.4%0.2%5.2±=+±=+=U I P r r rP=I 2·R 方案()%0.6%1%5.222±=+⨯±=+=R I P r r rP=U 2/R 方案()%5%1%0.222±=+⨯±=+=R U P U r r显然,P= I ·U 方案好。
第三章 电流、电压的测量一、 填空1、 交流电压的测量通常有两种基本方式: 和 ,无论哪一种方式 是其核心部件。
2、 在DVM (数字电压表)的结构中 是其关键部件。
3、 双斜式A/D 其转换过程可以分为 和 两个工作阶段。
4、 余数循环式A/D 的特点是 和 。
5、 DVM 的测量误差有两项,其一是 ,其二是 。
6、 电压测量中有两种干扰,即: 和 。
7、 峰值电压表属于 电子电压表,一般采用 。
8、 平均值电压表属于 电子电压表,一般采用 。
9、 在实际电压测量中,由于检波器的工作特性,所得结果会有峰值、均值、有效值之别。
因此,无论用哪一种特性的检波器做成的电压表,其读数大多按 进行刻度。
10、在峰值电压表中,当输入任意波形电压的峰值相同时,其读数 。
11、电压测量的下限可达 伏级,上限可达 伏级。
二、 名词解释 1、 分辨率 2、 波峰因数 3、 波形因数三、 简单计算1、 用峰值电压表测量一个三角波电压,测量值为10V ,求有效值及波形误差。
2、 设三角波和方波电压的平均值相等,均为10V ,现分别用均值表、峰值表、有效值表对两种电压进行测量,试确定三种表的读数。
(3=∆P K ,1=ΩP K ,15.1=∆F K ,1=ΩF K ,2=ΩP K ,11.1=ΩF K )3、 某DVM 的误差为()m x U U U 01.0%01.0+±=∆,试求用这台表1V 档分别测量1V 和0.1V 电压时的误差。
9第三章答案一、填空1、 放大-检波式;检波-放大式;检波器2、 模数转换器(A/D)3、 采样期;工作期4、 分辨率高;转换速度快5、 增益误差;偏移误差6、 随机性干扰;确定性干扰7、 检波-放大式;二极管峰值检波器8、 放大-检波式;二极管全波或桥式整流电路检波器 9、 正弦波有效值 10、相同 11、微;千 二、名词解释(略) 三、简单计算 1、 V V U P 14.141022=⨯=⨯=∆α,已知三角波的波峰因数3=∆P K ,则被测三角波的有效值为V K U U P P 2.8314.14≈==∆∆∆ %18%100)321(%100)1(%100≈⨯-=⨯-=⨯-=∆Ω∆P P w K K U r αα2、 根据“均值相等,示值也相等”的原则均值表读数:V V U K U F 1.111011.1)(=⨯=Ω∙==∆Ω∆∆α 有效值表读数:V V U K U F 5.111015.1=⨯=∙==∆∆∆∆αV V U K U F 10101=⨯=∙==ΩΩΩΩα峰值表读数:V VK U K K K U K K U P F P P P P P P 1.1421015.12=⨯⨯=⨯⨯=⨯==Ω∆∆∆Ω∆∆∆∆∆α V VK U K K K U P F P P P P 09.721011=⨯⨯=⨯⨯==ΩΩΩΩΩΩΩα 3、 测量1V 时的误差V V V U 0101.0)101.01%01.0(±=⨯+⨯±=∆%01.110002.0±=±=∆=VV U U r x 测量0.1V 时的误差V V V U 01001.0)1%01.01.0%01.0(±=⨯+⨯±=∆%01.101.000011.0±==∆=VVU U r x 第四章 电路元器件参数测量一、 填空1、 电桥法元件参数测量仪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2、 谐振法测量元件参数的原理是利用 的特性来测量L 、C 、R 、Q 等高频元件的参数,这种方法特别适合 和 阻抗元件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