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多想去看看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28
一、【教学内容概述】《我多想去看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第11课。
本课是一首诗歌,它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讲述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诗歌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字字句句浸透着作者的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天地,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自己充满个性化的活动;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快乐地学习。
使他们在自由的氛围中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知能基础(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和技能)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
2.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学生对首都北京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利用这种激情,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
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北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北京的风光,在资料城拓展阅读,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
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13个生字,认识偏旁“心”“方”。
会写“广、升、足、走”4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①使学生在学习生字时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3.教学难点会区别形近字并能把生字书写正确、端正。
五、【学习策略】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学习。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教师用的资源课件和拓展阅读资料2.学生用的资源拓展阅读资料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13个生字。
学习2个偏旁“心、方”。
会写“广、升、足、走”4个生字。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
学习2个偏旁“心、方”。
小学语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祖国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长句子的读法四、教学时数:2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说话训练1、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2、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3、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出示课题)个人读,全班读二、初读诗歌1、师范读2、刚才大家听得可认真了,谁听出了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什么3、同桌对读,分角色,等会我们来比一比,哪一桌读得好4、朗读比赛,同桌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全班读三、识字1、认读词语(1)这首诗歌中有不少词用得可好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认得最快(2)出示词语,生自由读(3)比一比(开火车、挑战读、齐读)2、认读生字(1)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今天要认识的生字(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3)全班齐读(4)师抽读(5)小组学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记住它们四、读诗歌1、小组分角色读2、全班读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抽读生字卡片二、朗读背诵诗歌1、看了天安门广场仪式,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2、指导感情朗读(个人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自由读—全班读)3、背诵小学语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篇2一、教学要求: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北京的风景图,.课件、升旗仪式录像片。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是有的长句子不容易读好。
四、教学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说话训练1.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2.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3.导入新课: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
真想去北京
走过众多名城,眼见过风景名胜,
唯一遗憾是没有去过首都北京。
真想去北京,
去看看那雄伟的天安门,
令我向往的升旗仪式,令我敬仰的毛主席纪念碑。
真想去北京,
去看看北京那数不清的高楼大厦,
豪华的摆设,五彩的灯。
去看看那壮丽的万里长城,
真想去北京,
去看看那雄壮的故宫,
他那古老的建筑,悠久的历史,赢得人们的喜爱。
真想去北京,
去品品那美味佳肴,
“全聚德”那香喷喷的烤鸭,著名的小吃,称得上山珍海味。
真想去北京,
去学习那琅(láng)琅上口的北京话,哪怕几句,也是巨大的收获。
“都说冰糖葫芦酸,可酸里面还透着甜。
”
好想尝尝王府井那酸溜溜的糖葫芦,
想着就馋(chán)涎(xián)欲滴。
碧波荡(dàng)漾(yàng)的昆明湖,
温馨的四合院。
道不尽北京那千古流传的名胜古迹,
唱不尽北京的文明历史,千古悠悠。
真想去北京,
实现我的梦想,
真想去北京,
想去看那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地方,去大开眼界,大饱眼福。
真想去北京啊!。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我多想去看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我多想去看看》。
2.能够听懂、会读课文中的简单字词。
3.能够简单复述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词:我、多、看、小、饭、吃、地。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教学难点1.读准生字词:我、多、看。
2.理解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1.课文资料:《我多想去看看》。
2.黑板、彩色粉笔、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1.说唱:老师先带领学生一起念课文标题,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念读全文,引起学生的兴趣。
2.读段落:教师逐段指导学生读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3.教学活动:操练生字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朗读,加深记忆。
4.课文再现: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让学生表达课文中小孩的愿望,加深理解。
5.小结:与学生一起总结课文内容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外背诵课文,写一段简短的想法。
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我多想去看看》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能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朗读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以《我多想去看看》为题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1.复习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2.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对课文中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写一段话关于自己的愿望或期待。
教学准备1.课文资料:《我多想去看看》。
2.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1.复习:快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记起《我多想去看看》的主要情节。
2.朗读:让学生同步朗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正确发音,感受课文情感。
3.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轮流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写作活动:让学生以《我多想去看看》为题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5.课堂展示:选取几名学生朗读自己写的文字,鼓励表达。
6.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再次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1个偏旁“心”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我多想去看看》,还欣赏了北京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谁愿意来给大家读读这篇课文?请几名同学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二、练习背诵1、师:你们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投影和小黑板出示:妈妈告诉我,沿着()小路,就能()大山。
遥远的(),有一座()广场上()非常壮观。
我对妈妈说,我(),我()。
学生练习填空。
2、师: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能试着背一背吗?能背下来的同学自己背一背,背不下来的同学可以看着填空来练一练。
3、指名背诵。
4、齐背。
三、拓展延伸,深化情感师:亲爱的小朋友,你们为什么都那么向往北京,那么想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呢?出示句子:指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深情的朗读。
四、巩固生字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识字部分,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并掌握组词。
2、教师强调:想:上下结构,上面的左边是“木”字,要把第四笔“捺”写成“点”,右边是个“目”字,下面是个“心字底”。
旗:左右结构,注意方字旁的笔顺和占格。
3、其他字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
4、集体交流。
五、指导书写1、师:这些字你们都记住了,下面我们来学习“广”“升”“足”“走”四个字。
请同学们看看书本104页“我会写”中的生字。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范写,学生收写,体会笔顺。
3、学生看范字自己一边收写,一边说出笔画名称。
4、师:你认为哪个字难写呢?学生提出自己认为不好写的字,如:足走。
5、重点指导“足”、“走”的写法。
6、师:请同学们描红,体会笔顺和起笔、落笔。
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特别注意的吗?7、生交流,互相帮助。
8、把每个字写两遍。
9、指导,评议,修改;再评议,欣赏。
10、每个学生再练习写几遍,写到你认为掌握了为止。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语文教学案一年级徐红梅许海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资料【导语】语文是思维的工具。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通过学习,把朦胧的思想变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语言变为有条有理的语言。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课文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看看。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
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如教学《我多想去看看》,这是一首儿童诗,表达了山里的儿童向往首都北京的情感。
课前,我布置孩子们查找有关北京的资料,课上,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对北京的了解和向往,还有的带来了在北京旅游时拍摄的照片,演唱了有关北京的歌曲,朗诵了儿歌。
〖在识字教学中丰富情感〗语文课堂中任何活动都应该伴随情感,情感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我多想去看看》饱满了作者对北京首都的深情热爱。
学生读时,眼里流露的是向往,心中浸润的是激情,语言中包含的是热切。
我时时不忘在识字过程中进行情感熏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字、词在学生的有机体中汹涌奔流时,他才会成为学生心灵深处抹不去的记忆。
很多学生都说:“老师,我读了课文以后很想去北京看看。
”“老师,我很感动。
”“读到最后一句,我都想哭了。
”《我多想去看看》这一课,学生对于课文其实是似懂非懂的,因此我在教学完这课后,组织学生唱一唱歌。
学生就唱起了音乐课所教的《国旗,国旗,真美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旗面为红色,长宽比例为3:2。
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1、4颗红星对齐,2、3颗红星对齐。
象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
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
四颗小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其间的位置关系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五星采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也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
国旗的由来曾联松先生的国旗设计稿“五星红旗”原来被称为“红地五星旗”,是在1949年7月由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设计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新政协”)从全国各地的2992件作品中选出,在两次的精细筛选后,有38幅设计入围,最后第32号曾联松设计的“红地五星旗”拔出,然而因为原方案的大五星中央镶有镰刀与锤子,一些人认为与前苏联的国旗类似,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应拥有独特易识别的国旗图案,经过几番考虑后决定取出镰刀与锤子的图案,将设计改名为“五星红旗”。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并于当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上发表征求启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将收到的3012幅图案选了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
经全体代表分组讨论后,9月25日晚,毛泽东主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
关于国旗的问题,毛泽东主席指出,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革命人民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中,第四点规定:“全体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心字底;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诵、看图等方式知道课文内容。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酷爱祖国、酷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知道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内容。
【设计理念】从多讲走向多读,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诵,去遭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本课学习采取以景豪情,以情促读的教学方式,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让学生带着心中向往,有感情地进行朗诵,表达对祖国的酷爱。
【课前准备】北京的风景图,课件,升旗仪式录像片等。
【教学进程】一、导入。
就要放寒假了,如果爸爸妈妈想在寒假里带你去外地旅行,你最想去哪里?(自由发言)有一个小朋友,他也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我们一起学一学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齐读)。
1、多想什么意思?(特别想,非常想)2、他那么想去看看,到底要看什么?听老师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二、识字。
1、看拼音,轻声自由读这首诗,遇生字把它画下来,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2、看汉字读课文,遇生字把它画下来,用你爱好的方法记住它。
3、检查生字:同桌之间──开火车──组词领读──怎么记住它的。
(1)课件出示:大家读得这么高兴,小蜜蜂也来凑热烈了,看,几只顽皮的小蜜蜂把生字都采到了她们的篮子里去了,让我们去看看,这些生字是什么。
(2)出示生字,学生自己练读。
(课件)同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