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洛丁新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临床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葛根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疗效观察
靳明伟;李琳
【期刊名称】《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年(卷),期】2007(004)024
【摘要】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等指标.结果葛根素治疗组能使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P<0.01);尿U-Alb显著减少(P<0.01);而FBG、HbA1c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葛根素具有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显著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对糖尿病肾病尤其是早期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靳明伟;李琳
【作者单位】郑州仁和老年病医院老年病科,河南,郑州,450006;郑州仁和老年病医院老年病科,河南,郑州,45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自拟补肾固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疗效观察
2.疏血通注射液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疗效观察
3.葛根素治疗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
效观察4.葛根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疗效观察5.降糖益肾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3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D M)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胶囊,0.2 日三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250m l静滴每日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
两组均经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踝或肱动脉压测定诊断。
治疗前胰岛素替代使全天血糖保持稳定。
治疗前后记录临床表现和血糖、血液流变学和下肢多普勒等检查结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下肢麻木冷沉、间歇跛行、疼痛,等症状显着改善。
血流变指标显着下降(P0.05),足背动脉血流量增加,踝或肢动脉比值明显升高(P0.05)。
结论葛根素能有效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葛根素注射液疗效观察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轻者感双足麻木冷沉,间歇性跛行,重者发生溃疡和坏疽,导致截肢,致残率高。
我们使用血塞通胶囊口服加静点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0例,且为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存在血管病变,未服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无出血性疾病,出血性倾向和心、肝、肾功能不全。
1.2方法将选择病例按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血塞通胶囊口服+葛根素注射液静点),平均年龄65.3岁。
对照组15例(血塞通胶囊口服),平均年龄63.4岁,经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替代治疗2至4周血糖稳定后开始观察,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给血塞通胶囊0.2,日三次,口服。
葛根素注射液250m l静滴1次/天,14天为一个疗程,间隔一周后再行第二个疗程,共两个疗程。
对照组给血塞通胶囊0.2,日3次,口服,共6周,治疗前后测定,血糖、血脂、肾功能、肝功能,多普勒超声。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疗效分析
于健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1(010)019
【摘要】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足(DF)的疗效.方法:将60例DF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40例采用葛根素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葛根素对DF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肌电图、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55.00%(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改善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肌电图、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DF有较好疗效.
【总页数】3页(P1819-1821)
【作者】于健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5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康复新液合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观察 [J], 舒继承;耿辉;徐加林
2.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J], 王凌
3.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J], 张科;樊晓洋;李文胜
4.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J], 欧阳国豪;李灿华;陈东成;庾佩仪;周振华;丘振文
5.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分析 [J], 于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葛根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目的: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积累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工作经验。
方法:将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4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71)与对照组(n=7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葛根素,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TXB2)、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等指标。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血小板聚集率、TXB2、GMP-1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试验组的尿微量蛋白、血小板聚集率、TXB2、GMP-140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极其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葛根素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浓度。
标签:葛根素;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血小板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編号1674-6805(2012)29-0017-02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亦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但是糖尿病肾病的起病较为隐匿,一般情况下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近期研究认为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与患者血小板功能亢进密切相关,这主要是因为血小板功能亢进时,其血液处于高黏状态,使肾脏负担进一步加重,从而使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变得更为严重[1]。
葛根素是由葛根提取制成的中成药,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葛根黄酮,该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改善微循环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4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符合微量白蛋白尿的诊断标准[2];(3)肾功能正常。
葛根素注射液医治50例初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看【关键词】葛根素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生率最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作者自2003年5月至2006年6月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和蛋白非酶性糖基化,具有抑制蛋白非酶性糖基化作用的葛根素医治初期DN50例,发觉葛根素减少蛋白尿,改善血流变疗效确切,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样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除外其它肾病、心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泌尿系感染、结石者和糖尿病之前即有高血压者,随机分为医治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0~70岁;病程4~10年,平均7年;伴高血压10例,均呈持续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0μg/min1.2 方式在医治糖尿病原方案不变的基础上,优质蛋白质饮食,均予操纵血糖、血压。
对照组采纳丹参针静滴,以活血化瘀改善循环;医治组予葛根素注射液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2周为1个疗程。
医治前后监测尿常规,血糖、血脂、、血小板计数、肾功能,双肾B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液流变学(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
两组医治前均操纵血糖和血压1周[平均血压(120±6)/(80±±±6)mmol/l]。
持续搜集患者24h 尿样本2次,准确记录尿量,留取10ml用放免法作白蛋白定量分析测定。
1.3 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用(x±s)表示,医治前后显著性比较采纳t查验。
2 结果(1)疗效评定:显效: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血液流变学4项指标改善;有效:白蛋白排泄率下降30%以上,血液流变学3项指标改善;无效:白蛋白排泄率下降低于30%,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3项以下或无改变;(2)两组患者医治前后UAER及血液流变学的转变见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医治前后UAER及血液流变学的转变(略)两组医治前后P<0.05(或P<0.01),各项指标均有下降,与医治前比较不同均有显著性。
葛根素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TNF-α和IL-6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
方法:将7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连用15天。
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同时观察空腹血糖、血脂、24h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 <0.01),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能通过减低DN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起到对DN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葛根素注射液糖尿病肾病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2-0028-02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最主要的原因[1]。
近年来研究发现,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DN发生、发展中的起着重要作用[2]。
临床上运用葛根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4],本研究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在治疗DN中的作用机制。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国际通用Mogenson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标准确诊为早期DN(Ⅲ期)[5]。
排除标准:排除各种肾炎、妊娠及妊高征、严重感染、发热、急性溶血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
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小球VEGF表达调节的实验研究罗圣平;龙梅芳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08(017)005
【摘要】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小球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13排泄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球VEGF表达.结果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损害;葛根素注射液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VEGF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葛根素注射液通过调节肾小球VEGF表达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总页数】3页(P658-659,661)
【作者】罗圣平;龙梅芳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第一医院,株洲,412000;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长
沙,4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糖尿病小鼠肾小球微血管密度与VEGF表达的研究 [J], 田河林;韦立顺;许忠新;康艳辉;赵如同;金东岭
2.非那雄胺对糖尿病小鼠肾小球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的影响 [J], 田河林;许忠
新;韦立顺;康艳辉;赵如同;金东岭
3.雷公藤甲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内NF-κB、NOS与VEGF表达的影响 [J], 刘奇;陈姝君;刘凤华;王晓菁;史振伟;陈海平
4.Cdk5与VEGF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球足细胞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J], 张彬;保莉;张霞;郑亚莉
5.西拉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VEGF、ICAM-1表达的影响 [J], 林辉;黄颂敏;米绪华;沙朝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葛根素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肾病(DN)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DN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葛根素。
比较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水平、炎症反应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24h尿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葛根素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可以抑制肾功能恶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以及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葛根素;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DN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DN的发病与机体代谢紊乱关系密切,当前尚不明确确切机制,但是多认为肾脏氧化应激反应伴随着DN的发生与发展。
葛根素来源于葛根,其具有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的功效[1]。
本次研究探讨葛根素应用于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标准:①确诊糖尿病肾病;②性别不限,年龄18-70岁;③病情稳定;④知情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严重不全;②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③长期吸烟、饮酒;④恶性肿瘤;⑤伴有其它肾病。
纳入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DN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
观察组男女比26:24,年龄50-70岁、平均(66.513.31)岁,病程2-15年、平均(7.723.31)年;对照组男女比28:22,年龄55-70岁、平均(66.163.04)岁,病程3-13年、平均(7.283.57)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所有患者常规综合治疗,包括糖尿病知识宣教、合理运动、限制饮食等,患者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方案不变,保持血糖稳定[2]。
洛汀新和葛根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梁锋;赵敏毅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6(13)4
【摘要】选择糖尿病肾病65例,20例使用洛汀新治疗,20例用葛根素治疗,25例用洛汀新和葛根素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变化.结果:各组均较治疗前有下降,洛汀新和葛根素治疗组下降显著.结论:采用洛汀新和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具有减少尿蛋白排泄,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
【总页数】1页(P544-544)
【作者】梁锋;赵敏毅
【作者单位】汉中市人民医院,陕西,汉中,723000;汉中市人民医院,陕西,汉
中,7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相关文献】
1.洛汀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童敏;张乐新
2.洛汀新联合大黄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J], 刘泽珏;张宝梅
3.地奥心血康联合洛汀新和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J], 马佰涛
4.地奥心血康联合洛汀新和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J], 马佰涛
5.洛汀新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杨晓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疗程3周。
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尿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能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减轻肾损伤,改善肾功能。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临床常见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是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DN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血液流变学异常是重要因素之一[1]。
笔者进一步探讨了葛根素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尿白蛋白、肾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6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
治疗组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72±9.14)岁,平均病程(10.21±5.62)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54±9.78)岁,平均病程(9.86±4.5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WHO推荐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个月内2次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30~300 mg/24 h);无酮症酸中毒、心衰、高热、肾炎、尿路感染史或近期内未服用过肾毒性药物。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控制饮食、蛋白质摄入0.5~0.8 g/kg,食盐6 g/d左右,口服降糖药,降压药,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血压0.05)。
见表1。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洛丁新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临床观察目的比较洛丁新和葛根素联合与单独应用洛丁新对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40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用洛丁新和葛根素治疗;对照组单用洛丁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后UAER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UAER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
结论洛丁新和葛根素联合治疗DN,在降低白蛋白尿、改善肾功能方面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联合治疗比单独使用洛丁新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
标签:糖尿病肾病;洛丁新;葛根素注射液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DM 的重要死亡原因,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对阻止和延缓DN的进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2]。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以来,应用洛丁新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2010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40例,排除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及除外其他肾脏疾病,均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52.2±8.7)岁,平均病程(10.8±3.1)年;对照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50.3±8.5)岁,平均病程(11.5±3.4)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糖、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治疗及适量运动,根据不同病情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观察10 d血糖及血压相对稳定后开始检测并记录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PG)。
中药穴位注射联合洛汀新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是指长期患有糖尿病后出现的肾损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抑制蛋白尿等。
然而这些治疗手段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病情还会继续发展,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药穴位注射结合洛汀新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目前还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药穴位注射是中医经络学和针灸学的核心疗法,可以直接刺激穴位,调整气血流通,强化机体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
洛汀新是一种针对糖尿病肾病特别设计的降糖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因此,中药穴位注射联合洛汀新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中药穴位注射联合洛汀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1.对象选择:选择病情稳定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分为中药穴位注射联合洛汀新组和单纯洛汀新组,每组30例。
2.治疗方案:- 单纯洛汀新组:口服每日2次洛汀新,每次50mg。
- 中药穴位注射联合洛汀新组:在单纯洛汀新治疗的基础上,每周进行2次中药穴位注射治疗,持续8周。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的血糖、血压、血脂、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可以探索中药穴位注射联合洛汀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糖尿病肾病的康复复原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洛丁新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临床观察
作者:许金芹吴秀霞陈蕾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16期
【摘要】目的比较洛丁新和葛根素联合与单独应用洛丁新对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40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用洛丁新和葛根素治疗;对照组单用洛丁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后UAE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洛丁新;葛根素注射液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DM的重要死亡原因,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对阻止和延缓DN的进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2]。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以来,应用洛丁新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2010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40例,排除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及除外其他肾脏疾病,均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5
2.2±8.7)岁,平均病程(10.8±
3.1)年;对照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50.3±8.5)岁,平均病程(11.5±3.4)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糖、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治疗及适量运动,根据不同病情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观察10 d血糖及血压相对稳定后开始检测并记录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PG)。
治疗组应用葛根素400 m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洛丁新10 mg/d 口服。
对照组单纯口服洛丁新10 mg/d。
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
1.3检测方法血糖及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采用日本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4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自身对比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经过4周治疗以后,两组患者FPG、UAER、BUN、Scr的变化显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UAER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药物的副作用药物滴注期间,有些患者出现轻微腹胀、腹泻、恶心等表现,经及时调整滴注速度后症状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肾毛细血管压增高在各种肾脏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所致肾功能不全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CEI 可以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激活激肽系统,减低动脉压和选择性扩张出球小动脉而降低肾毛细血管压以及拮抗AⅡ的作用而发挥保护肾功能的作用[3]。
许多研究已显示ACE抑制剂能降低蛋白尿和延缓慢性肾病进展,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的损害以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的作用[4]。
BANFF试验已证实,高组织亲和力ACEI能够更好地改善内皮功能。
ACEI与组织的亲和力依次为:贝那普利,喹那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卡托普利。
洛丁新(诺华制药,H20030514)为活性较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本文中,两组患者治疗后UAER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
参考文献
[1]索新华.糖尿病诊断及治疗进展.新乡医学院学报,2002,19(3):228-230.
[2]潘素芬,武宝玉,陈建文,等.糖尿病肾病与微循环.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4):203.
[3]夏红,何戎华,陈家伟,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防治作用.中华内科杂志,1996,35(8):503-504.
[4]陈廷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1):132-133.
[5]靳明伟,李琳.葛根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疗效观察.医学创新研究,2007,24(4):62-63.
【收稿日期】2011-04-13
(本文编辑: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