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从林则徐‘开眼看 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 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新旧之 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B 两“步” 应指( ) A. 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B. 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C.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D. 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 中这一 伟大人物是谁?他认为实现“目的”的途径是什么? 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
孙中山。广泛发动民众进行斗争;联合可以团结的 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没有实现。辛亥革命后,袁 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仍然受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的压迫。
4.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
暗。”这里的“两位先生”指C ( )
A. 立宪、科学
B. 共和、科学
C. 民主、科学
D. 共和、民主
5. 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
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
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
了( B ) A. 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 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 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 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等 等。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 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7.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 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