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7
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标再现】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一、文化与生活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资料演示:都市文化生活、乡镇文化生活、边远地区文化生活等,展现了文化在精神生活中的印记。
¨日常生活的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现着生活环境的文化价值。
¨文化生活具有不同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特殊性。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请学生推荐对自己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或文艺形式,如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影电视、文化娱乐、艺术品、文化旅游等。
¨调查:当地文化产业及文化消费的状况。
¨资料演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1)文化的内涵(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分析(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3)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4)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5)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能力目标(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2)感受文化的力量,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重难点1.文化内涵的理解2.文化对人的素质形成的作用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1、文化“万花筒”(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经典文化、流行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等。
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贾君鹏”事件2022年7月16日,网友在百度贴吧魔兽世界吧发表的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的帖子,随后短短五六个小时内被__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被网友称为“网络奇迹”。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也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1、文化“万花筒”(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永定文化:湖坑“作大福"、陈东"四月八"、高陂"迎春牛"、坎市"打新婚"、抚市"走古事"等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1、文化“万花筒”(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熊猫”元素在东西方影视文化中截然不同的表现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你知道吗?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人们相互交往时,往往彬彬有礼地摇头。
他们的表敬礼俗是:向左摇头则表示赞同、尊重或认可;点头则表示不同意。
这恰恰与中国的“摇头不算点头算”相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想一想:小张说:那些多彩的艺术形式、儿时玩过的那些游戏、读过的那些书。
就是文化!小李说:永定的客家土楼、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这是文化!小王说:知识就是文化!小林说: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活动。
小胡:。
文化到底是什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2、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内涵: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一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形式1.理清——文化的含义(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外延: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形式①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②从动态角度看,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人们进行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图示法直观把握文化的内涵、外延与形式2.把握——文化的特点考点二文化的作用1.认识——文化的实质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相互交融(1)地位、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应对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辨清——文化的作用【真题回顾】(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19)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
“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1、内涵:(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4)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也离不开物质载体2、社会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A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促进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
B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三、文化与综合国力(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及其特点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汇总舞-单元文优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体味文化★1、文化的内涵(1)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从范围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特点(如何理解把握文化?.)(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有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是一种素养。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岀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4)文化离不开物质。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4、文化的形式(1)精神产品(静态):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精神活动(动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5、文化的社会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一、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一方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三者相互影响。
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 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文化具有多样性、差异性文化定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经济共同决定文化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文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优秀文化作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文化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艺术、宗教、艺术等方面。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表现:传统习俗(基本形成)、传统建筑(重要标志)、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特征: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影像文化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第五课: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作用: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宿感见证:汉字、史书典籍(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见证)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不同区域的文化及渐去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是维系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后: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课时体味文化考点要求了解文化的内涵与形式要点阐释[基础梳理](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
文化既包括、、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特有的现象。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的产物。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__________、接受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的历史中。
[学习指导]重难点分析文化是什么?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人们用“文化”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本课程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误区警示1.认为“人们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培养公民的文化素养,国家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为个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作为公民个人,要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汲取文化营养以发展自己。
2.认为“任何文化对社会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并非任何文化对社会的发展都起着促进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腐朽的、没落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作为《文化生活》的开篇,文化与社会的第一框,描述文化现象,进而界定文化概念和阐述文化的作用,让我们感受文化的力量。
[拓展延伸]1.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普遍性: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回顾我们的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2)特殊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2.关于文化现象的认识(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与人类社会俱来,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2)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受文化(3)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典题解析[例1].2008·广东)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表明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解析]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把握这一点,对题中现象进行分析就不难了。
本题要学会排除法,B项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题意并不是讲的文化的丰富的表现形式;C项表述明显错误;文化创造活动是实践活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故D项错误。
[答案] A[例2].(2007·广东)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这说明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同样运用于排除法,③项表述不正确,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答案] C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考点要求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要点阐释[基础梳理](1)、、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其中,经济是,政治是经济的,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
一定的文化由决定,又反作用于。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反对的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和之中,成为_______的重要标志。
(6)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把握先进文化的________,大力弘扬________,优先发展________,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学习指导]重难点分析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文化的发展必然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除了传统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军事力量、外交力量外,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科技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文化安全。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高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正确的方向保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误区警示认为“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
二者有同步的一面,但也有不同步的一面,因为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当代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特点,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使我们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社会的关系。
[拓展延伸]1.文化产业是和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行商业经营,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文化为文化产业,不进行商业经营,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目的文化为文化事业。
十七大报告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2.文化生产力就是人类在现实的文化实践中进行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的能力,它以文化人为主体性要素,以文化资源为客体性要素,以科技手段和思维方式为中介性要素。
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典题解析[例1].(2007·宁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常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
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本来面目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
[解析]为什么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可以“办大文化”,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这是基本原理。
其重要意义在于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文化发展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
同时,现在发展文化产业本身就是经济部门,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这类问题阅读材料寻找有效信息是关键。
[答案]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落后的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物质文明建设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文化产业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
[例2].(2008·广东)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
这启示我们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解析]中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却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