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12)(2011· 浙江高考)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13)(2011· 湖南高考)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14)(2010· 大纲全国高考)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10-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疑问语气) (6)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同介词“在”,表处所)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表感叹语气)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用在句中表停顿)
-11-
9
赤壁赋
-3-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鼻矶之下的长江, 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本文是前一篇。其实, 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 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 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21-
-20-
9
赤壁赋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句段点评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 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 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点评:作者以“水”和“月”设譬,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哲理,并扩而 展之,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处世理念。他用带有理趣的逻辑思 维来反驳客人的消极出世思想,把人们意料之中的一点意思写得出 人意料,十分神奇。由于他的达观、他的超然物外,故其常常能于 常事之中显出不同凡响的见解。作为一个被贬的士大夫,能够在赋 中写出如此豁达的情趣,实在难能可贵。
-15-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6)(2013· 四川高考)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苏轼 《赤壁赋》) (7)(2012· 四川高考)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 《赤壁赋》) (8)(2012· 山东高考)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 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9)(2012· 大纲全国高考)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10)(2011· 重庆高考)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苏轼 《赤壁赋》) (11)(2011· 辽宁高考)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
读音 piān biǎn jì n jīn zàng cáng
2.识通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8-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 (1)望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动词,察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动词,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词,声望)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动词,起) (2)兴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动词,发动)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动词,起来)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动词,发生,引起)
-2-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 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 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湖州,作 《湖州谢上表》,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被投入大狱,罪证是 苏轼的《湖州谢上表》中的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指斥乘舆”“包藏 祸心”。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 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幸亏亲友的营救,同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 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身份被贬谪到黄州。在黄州期间,他经常 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又来到 赤鼻矶,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 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他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 了名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
-9-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举酒属客(动词,劝人饮酒) (3)属 若属皆且为所虏(名词,类,族) 属予作文以记之(动词,嘱托) (4)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词,与“上”相对)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5)于 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表被动)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介词,表比较)
-17-
9
赤壁赋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句段点评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点评:这句与《诗经· 陈风· 月出》诗相呼应,并引出下文作者自作 的歌“桂棹兮兰桨……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脉贯通。 “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 脉脉含情的情态,为下文写“乐”做铺垫。 2.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点评:这是作者兴之所至而吟唱的歌词,它显然是有意模拟屈原 的《九章· 思美人》及《九歌· 湘君》中的“桂棹兮兰枻”等诗句而 创作的。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是全篇的主旨句,写出了作者忠 君之殷切。这里的“美人”,实际是借屈原之句指他心目中的“圣明 天子”宋神宗。他思念君王,但君王已经与他政见不合、分道扬镳 了。作者失声哀叹“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可悲现实,说明他政治理想 的幻灭。他无所作为,只有把满腔的幽怨和悲愤,寄托于山水中。
-12-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5.分古今
例句 白 露 如 茫 然 美 人 适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 所如 凌万顷之 茫然 望美人兮 天一方 而吾与子 之所共适 古义 白茫茫的水气 往 旷远的样子 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 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享有 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 一 依照;如同;像 完全不知道或 失意的样子 美貌的女子 适合;恰好;舒服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唐宋八大家”: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元 末明初时人朱右最初将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八 先生文集》。明朝中叶的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 位唐宋作家的作品,同时代的古文家茅坤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整理和 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44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9
赤壁赋
-1-
9
赤壁赋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有这样一位文人,他满腹经纶,却被一贬再贬;他饱经忧患,却能从容 淡定并怡然自乐。因其卓绝的品行,无论是荒凉的黄州还是蛮俗草 莽的儋州,都成了中国文化中耳熟能详的字眼和富有诗意的天堂。 他就是苏轼。苏轼不幸,被贬到了赤壁;赤壁有幸,因了苏轼,那一缕 清风明月和浩渺江水,传唱了千年。学习本文,一要了解“赋”的特征, 学习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 二要体悟苏轼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
-14-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7.积名句 (1)(2014· 课标全国高考Ⅱ)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 之盛。 (2)(2013· 课标全国高考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3)(2014· 湖北、重庆高考、2013· 北京高考)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4)(2013· 天津高考)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 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5)(2013· 湖北高考)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赤壁 赋》)
-6-
9
赤壁赋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1.注字音
加点字 壬 戌 . 溯 流光 . 幽壑 . 愀 然 . 酾 酒临江 . 舳舻 千里 .. 蜉蝣 .. 读音 rén sù hè qiǎo shī zhú lú fú yóu 加点字 冯 虚御风 . 倚 歌而和 . 嫠 妇 . 山川相缪 . 横槊 赋诗 . 麋 鹿 . 匏樽 .. 读音 pí ng yǐ lí liáo shuò mí páo zūn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4.辨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2)正襟危坐(“正”,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