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范文--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
- 格式:docx
- 大小:14.87 KB
- 文档页数:4
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液氨是化工行业中常见的化学品,也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气体。
中石化作为国内液氨生产的重要企业之一,必须建立完善的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确保人员安全以及生产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主要对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作相关介绍。
引言中石化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液氨生产企业,生产规模大,工艺流程复杂,液氨作为一种化学品,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因此,中石化必须建立严格的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以确保生产环境稳定安全,同时也为了保护员工、现场设备及附近社区的安全。
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生产管理规定中石化液氨生产管理规定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操作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2.液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工艺流程进行操作。
3.严格控制液氨质量,确保氨气纯度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
4.确保液氨气体流量正常,以及设备的压力和温度稳定。
5.妥善处理废水、废气等产生的废弃物,确保环境安全。
6.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特别要关注容器、阀门、管道等关键部位。
7.安排专人负责检查气体接口,确保接口密封。
8.严格使用防止火花的工具和设备,确保设备和管道不受到火灾和爆炸的威胁。
储运管理规定中石化液氨储运主要管理规定包括:1.确保储罐强度、密封性能和液位的监测,防止储罐破裂、漏氨等事故的发生。
2.储罐应有定期的质量检查和保养,必要时进行维修。
3.进行液氨运输前必须进行安全确认,确保液氨罐体正常密闭,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液氨运输车辆必须保证良好的机械状态,经过检查和维护后方可上路行驶。
5.储运设施必须设置监测系统,以预防和识别任何异常事件,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6.对于新加入的储罐、管道和设备等,必须进行验收后方可使用,以确保其安全性。
总结中石化作为国内重要的液氨生产企业,必须遵循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安全操作以及液氨质量的监控等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液氨设备及储存环境的安全风险。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液氨安全管理,预防液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液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液氨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处置等环节,以及与液氨相关的设备、设施、场所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液氨安全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全员参与。
第四条国家对液氨安全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企业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液氨安全管理的领导,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六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液氨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和指导。
第七条液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液氨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第八条鼓励液氨安全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装备。
第二章液氨生产安全管理第九条液氨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取得液氨生产许可证;(二)符合国家有关液氨生产的安全技术标准;(三)具备液氨安全生产条件;(四)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十条液氨生产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液氨生产安全管理:(一)严格执行液氨生产工艺,确保生产过程安全;(二)加强对液氨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三)加强液氨生产场所的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四)加强对液氨生产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五)建立健全液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第十一条液氨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液氨生产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液氨生产场所、设备、工艺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二条液氨生产企业应当对液氨生产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及时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章液氨使用安全管理第十三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取得液氨使用许可证;(二)符合国家有关液氨使用的安全技术标准;(三)具备液氨使用安全生产条件;(四)建立健全液氨使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液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安全管理规定前言液氨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以及制冷工业、金属表面处理和溶液的脱氧等方面。
然而,由于液氨具有反应性强、毒性大、易燃易爆等危险性质,对其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必须高度重视,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
本文就液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安全管理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生产安全管理生产场所液氨的生产场所应选择在远离居民区、人口集中地和易燃易爆物等危险物质存放场所的地方。
同时,应采取现代化建设和防灭火设备,建立完善的电气、气体以及消防安全制度。
生产操作流程液氨的生产应按照质量标准,制定合理可行的操作流程。
在生产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机械设备检验、安全监测和事故报告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员工培训员工应经过严格的培训,熟悉液氨的物理化学特性、生产操作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如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
员工应通过了解和掌握各种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及其防范措施,以提高事故发现和预防的能力。
使用安全管理设施要求使用液氨的相关设施应达到安全要求,比如储罐、管道、阀门等设备应当符合标准,严禁违规修改或加工。
同时,使用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修,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日常管理在液氨使用过程中,要强化对使用设施的检查,以避免管道破裂、阀门失效等事故发生。
特别是在容易引起事故的时段,如装卸、维修和操作等,更应该高度警惕,落实安全措施。
应急预案在使用液氨时,应编制详实的应急预案,包括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应急撤离、防护措施等。
同时,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习,提高人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应对事故的正确性和时效性。
储存安全管理储存环境液氨的储存环境应该设在远离居民区、人口集中地和易燃易爆物等危险物质存放场所的地方,缓冲区要满足安全距离要求,避免人员和设备进入危险区域。
储罐、储罐区应有防护设施,并设定储存要求和期限。
储存检查储存液氨时,应定期检查和维修,及时了解和处理问题,以防止储存器材破裂或泄漏,确保储存安全。
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模版一、安全管理总则1. 本规定的目的是加强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 所有液氨生产储运工作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
3. 液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安全管理流程。
4.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液氨生产储运工作的员工,包括生产人员、储运人员和管理人员。
二、液氨生产安全管理1. 生产现场应根据液氨特性,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防爆设备、泄漏报警装置、通风设备等。
2. 液氨生产设备必须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液氨的正常供应。
3. 生产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效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4. 生产人员在操作液氨设备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5. 液氨生产现场应设立消防设施,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以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三、液氨储运安全管理1. 液氨储存设施必须符合相关标准,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液氨储存的安全性。
2. 液氨储运工作必须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禁止违规操作。
3. 负责液氨储运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效证书方可从事储运作业。
4. 液氨储存容器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建立相应的档案记录。
5. 液氨储运车辆必须经过安全检查和定期维护,确保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泄露和意外事故。
四、应急管理1. 液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建立应急预案,确保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事故,最大限度保护员工和财产安全。
2. 液氨储存设施和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紧急处理物质,以应对突发情况。
3. 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必须参加应急演练,掌握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4. 突发事件和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和应对。
五、安全教育和培训1. 液氨生产储运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掌握涉及液氨生产储运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
2.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液氨的安全使用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液氨的性质和特点,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液氨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以及液氨使用单位和相关从业人员。
第三条液氨安全使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章液氨的基本性质与危害第四条液氨,化学式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溶于醇和醚。
液氨在常温常压下会迅速气化,产生大量氨气,对人体呼吸道、眼睛、皮肤等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过量会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第五条液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燃烧爆炸:液氨遇明火、高温或氧化剂,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二)中毒:液氨挥发产生的氨气对人体呼吸道、眼睛、皮肤等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过量会导致中毒。
(三)腐蚀:液氨具有腐蚀性,对金属、混凝土、木材等建筑材料有腐蚀作用。
第三章安全管理责任第六条液氨安全使用管理实行“谁生产、谁负责;谁储存、谁负责;谁运输、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处置、谁负责”的原则。
第七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八条液氨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液氨安全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液氨安全使用工作全面负责。
第九条液氨使用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液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员,负责液氨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第四章安全技术措施第十条液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环节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一)生产环节:采用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员接触液氨的机会。
(二)储存环节:设置专用液氨储罐,确保储罐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储罐应设置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等安全仪表;储罐周围应设置围堰,防止液氨泄漏。
(三)运输环节:使用符合规定的运输工具,装载、运输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运输车辆应配备应急处理设备。
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提高液氨生产储运安全水平,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五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制定液氨生产操作规程,明确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第六条液氨生产单位要对生产设备和设施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
第七条液氨生产单位要定期开展设备设施的检修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八条液氨生产单位要建立事故紧急救援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章储存管理第九条液氨储存容器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制造和验收,确保容器安全可靠。
第十条液氨储罐要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确保储存条件良好。
第十一条液氨储存区域要有完整的防火设施和防爆设备,严禁在储氨区域进行明火作业。
第十二条液氨储存区域应设立专人负责,并进行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第四章运输管理第十三条液氨运输车辆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确保车辆安全可靠。
第十四条液氨运输车辆要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车辆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液氨运输车辆应设有定位系统和运行监控系统,保障运输过程的安全。
第十六条运输车辆要经过专业培训的驾驶员驾驶,驾驶员要具备液氨运输操作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章应急管理第十七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要建立应急管理制度,明确应急组织和分工。
第十八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要建立突发事件报告和处置制度,发生突发事件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应急措施。
第十九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二十条有关部门要定期对液氨生产储运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范本一、目的与依据欲确保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人员的伤害,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中石化自身情况制定。
二、液氨生产储运安全责任1. 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全过程安全工作由公司相关部门负责,确保安全生产。
2. 公司须聘请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制定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案,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 各液氨生产储运相关部门负责液氨生产储运安全工作,在液氨生产储运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三、液氨生产储运安全设施1. 液氨生产储装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经过专业人员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 液氨储装设施必须配置符合要求的泄漏探测装置、泄漏报警装置等设备,确保液氨储装环境的安全。
3. 液氨储存区域应明确标识,保证储存区域的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必要时应设立警戒线。
4. 在液氨储存区域应设立灭火器材,并由专职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四、液氨生产储运安全操作规程1. 在液氨储存区域内,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设备,并接受相关安全培训。
2. 液氨罐车必须经过液氨装卸专门人员检查,并按规定操作液氨装卸过程,确保液氨无泄漏。
3. 液氨装卸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经常检查装卸设施的完好性,并定期维护、修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4. 液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加强设备巡视和检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工排除,并及时报告安全管理人员。
五、液氨事故应急管理1. 液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应急处置措施。
2. 出现液氨泄漏事故时,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处置,确保人员安全和事故损失最小化。
3. 周期性对液氨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六、液氨生产储运安全检查1. 中石化公司应定期对液氨生产储运过程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
2. 各液氨生产储运相关部门负责对自身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操作规程的执行和设施的完好。
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为了保障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过程的安全,必须严格遵守以下管理规定:
1. 安全生产责任制: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单位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
2.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确保液氨生产储运设备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防止设备出现故障。
3. 安全生产培训:对相关液氨生产储运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 液氨仓储管理:对液氨仓储区域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仓储区域的安全,并定期检查仓储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对液氨生产储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和消除安全风险。
6. 应急预案和演练:制定液氨生产储运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发生突发事故时能够迅速做出应对。
7. 安全设施建设:为液氨生产储运区域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泄漏报警设备等,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故。
8. 监测和检测:对液氨生产储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安全指标符合相关要求,并随时监控氨气浓度,防止超标泄漏。
9. 严禁违规操作:液氨生产储运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如超负荷运输、超负荷操作等。
10. 安全信息共享: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同行业企业的安全信息共享,及时了解液氨生产储运领域的最新安全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所有涉及液氨生产储运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以上规定,以确保液氨生产储运过程的安全。
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并及时修正和改进不安全的环节。
2023年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液氨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人员和环境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石化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包括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液氨的相关单位。
第三条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液氨生产储运过程中的安全。
第二章生产设施安全管理第四条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当依法取得液氨生产储存许可证,确保生产设施具备相关资质。
第五条生产设施应当按照液氨生产储运安全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具备耐腐蚀、防爆、耐高温等安全性能。
第六条生产设施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生产设施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第七条生产设施应当配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监测仪器,如漏氨报警器、火灾报警器、紧急疏散设施等,确保液氨生产储运过程中的安全。
第八条生产设施应当有明确的安全警示标识,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液氨的危险性。
第三章生产操作安全管理第九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当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和合格考核的操作人员,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条生产操作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进行严格的操作记录和检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一条生产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液氨的安全操作规程,禁止违反规程操作或者随意更改操作流程。
第十二条发现液氨泄露等安全隐患时,操作人员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第四章储存安全管理第十三条液氨储存设备应当符合液氨储存安全技术标准,储罐、管道等设施应当经过检验合格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第十四条液氨的储存区域应当设立固定的安全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靠近。
第十五条液氨储存区域应有明确的标志,包括液氨的存放位置、安全警示标识、事故报警电话等,以提醒人员注意液氨的危险性和应急处理方法。
液氨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液氨的安全性和防止液氨事故的发生,依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液氨生产、贮存、运输、使用单位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液氨的安全管理原则:预防为主、整体管理、综合治理、责任到岗。
第四条液氨的安全管理目标:确保液氨生产、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确保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条液氨的安全管理职责:1. 生产、贮存、运输、使用单位应建立和健全液氨安全管理系统,制定液氨安全管理制度,并向相关管理部门备案。
2. 生产、贮存、运输、使用单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液氨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液氨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液氨的安全生产、贮存、运输、使用等。
3. 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液氨安全管理单位的监督检查,对液氨安全工作不到位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进行整改或停产整改。
4. 涉及液氨安全重要岗位的人员应依法办理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二章液氨生产管理第六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1. 生产工艺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规定。
2. 配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管道,设有完善的监控和报警系统。
3. 有专业的液氨生产技术人员,并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
第七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做好以下工作:1. 制定液氨生产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2. 检测液氨的质量,确保液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定期检修和维护生产设备和工艺管道,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建立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制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八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建立液氨生产安全档案,包括液氨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台账、操作规程、维修记录等内容,并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
第三章液氨贮存管理第九条液氨贮存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1. 液氨贮存设施符合建设标准和安全规定。
2. 配备液氨贮存容器和保温设施,设有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和报警系统。
3. 有专业的液氨贮存管理人员,并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
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结合本企业的液氨生产储运特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企业液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企业液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应以人的安全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管理机制,保障液氨生产储运过程的安全稳定。
第四条本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明确液氨生产储运安全责任及权力,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层与员工的职责和义务,划定管理职责、权限范围,做到层级分明、岗位责任明确。
第五条本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安全标准,制定和完善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液氨生产储运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保证液氨生产储运过程中的安全质量。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六条本企业应当规范人员录用、培训、评价、奖惩和管理,确保液氨生产储运环节的相关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七条液氨生产储运站点应当设置专职安全负责人,负责液氨生产储运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第八条液氨生产储运作业人员应当按照本企业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第九条液氨生产储运作业人员应当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特别是在作业现场进行作业时,应当佩戴防化服、防爆鞋等。
第十条液氨生产储运作业人员应当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第三章设备管理第十一条本企业应当对液氨生产储运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可靠。
第十二条液氨生产储运设备的维修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证书,严格按照维修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维修和检修。
第十三条液氨储存设备应当设有相应的液位和压力报警装置,并与现场监控中心相连,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液氨泄漏和异常情况。
第十四条液氨储存设备的泄漏和防排污系统应当经过检验和验收合格,并定期进行维修和检修。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五条液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安全管理,确保安全施工、安全生产。
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液氨使用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液氨使用的特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液氨的生产、贮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包括液氨的储罐、管道、设备及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液氨使用单位和从业人员应遵守本规定的规定,加强液氨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预防工作。
第四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液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液氨的管理职责和具体措施,确保液氨使用的安全。
第二章液氨的安全管理第五条液氨使用单位应编制液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液氨的管理职责和具体措施。
第六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液氨安全档案,包括液氨的来源、品质、储存和使用情况等重要信息。
第七条液氨使用单位应组织液氨使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八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定期进行液氨设备和设施的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第九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紧急救援预案,明确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和责任分工。
第十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液氨泄漏、事故的演练和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章液氨的储存和运输第十一条液氨的储罐、管道和设备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确保安全可靠。
第十二条液氨的储罐、管道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十三条液氨的储存过程中,应采取防火、防爆措施,确保储存安全。
第十四条液氨的运输过程中,应采用专用运输车辆,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运输。
第十五条液氨的运输车辆应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车辆的安全可靠。
第四章液氨的使用安全第十六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建立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第十七条液氨使用单位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液氨使用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
第十八条液氨使用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十九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对液氨的使用环境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环境安全。
第二十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液氨使用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2023年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保护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的所有单位和从业人员。
第三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建立和完善液氨安全管理机构,明确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职责。
第四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储存和运输操作。
第五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建立和完善液氨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第六条液氨生产储运运安全管理人员应经过相关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
第七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纠正和整改。
第八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定期开展相关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九条液氨生产单位应设立专门的生产管理岗位,负责生产操作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制定和完善生产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安全可控。
第十一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定期对生产设备和工具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液氨生产单位应设立液氨监测系统,对液氨质量进行在线监测,确保液氨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三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的检验评估,不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第十四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生产操作技术过硬。
第三章储存管理第十五条液氨储存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储存管理岗位,负责液氨储存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六条液氨储存单位应制定和完善储存操作规程,确保储存过程安全可控。
第十七条液氨储存单位应定期对储存设备和容器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液氨储存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储存环境符合要求。
第十九条液氨储存单位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纠正和整改。
第二十条液氨储存单位应设立液氨泄漏监测系统,对液氨泄漏进行及时监测和处理,确保安全。
第四章运输管理第二十一条液氨运输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运输管理岗位,负责液氨运输的监督和管理。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液氨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液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液氨的生产、储存、使用、运输、销售、处置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液氨安全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二)谁主管、谁负责,企业主体责任;(三)严格规范、依法行政、强化监管;(四)科学管理、技术进步、持续改进。
第二章生产安全第四条液氨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生产。
第五条液氨生产设备、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检验、检测。
第六条液氨生产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爆炸等事故发生。
第七条液氨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第八条液氨生产企业应当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储存安全第九条液氨储存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检验、检测。
第十条液氨储存场所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采取防火、防爆、防泄漏等措施。
第十一条液氨储存场所的消防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验、检测。
第十二条液氨储存场所应当设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储存、出入库、巡检、应急处置等要求。
第四章使用安全第十三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证,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使用。
第十四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液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液氨使用、储存、运输、处置等环节的安全要求。
第十五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对液氨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六条液氨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液氨泄漏、爆炸等事故发生。
第五章运输安全第十七条液氨运输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运输许可证,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运输。
第十八条液氨运输车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检验、检测。
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建立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具体规定。
第四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五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进行液氨生产储运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的复查评估。
第六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并定期进行安全管理评估。
第七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建立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进行应急处理。
第八条液氨生产储运中的违章操作和违法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处罚。
第九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与相关监管机构积极进行沟通与合作,接受监管和检查,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安全隐患整改。
第二章液氨生产安全管理第十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制定液氨生产安全控制规程,明确各工序操作要求、设备维护保养和检验检测的内容和频次。
第十一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建立液氨生产事故预防机制,按照科学规范的标准进行操作,并定期进行设备设施的保养维护和技术改造。
第十二条液氨生产单位应组织液氨生产安全培训,确保相关人员具备操作液氨生产设备的技能和安全知识。
第十三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评估。
第十四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定期组织液氨生产安全应急演练,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
第三章液氨储存安全管理第十五条液氨储存单位应建立液氨储存安全控制规程,明确储罐检查、维护保养和监控的内容和频次。
第十六条液氨储存单位应建立储罐现场管理制度,确保储罐的安全操作和维护。
第十七条液氨储存单位应定期对储罐进行安全检查和维修,确保储罐的完好性和密封性。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液氨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液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液氨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废弃处理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液氨安全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相结合。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液氨安全管理的领导,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液氨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条液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液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液氨安全管理,提高液氨安全生产水平。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二章生产与储存第七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二)符合国家规定的液氨生产安全条件;(三)具有健全的液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四)配备必要的液氨安全生产设施和人员。
第八条液氨储存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二)符合国家规定的液氨储存安全条件;(三)具有健全的液氨储存管理制度;(四)配备必要的液氨储存设施和人员。
第九条液氨生产、储存单位应当采取以下安全措施:(一)严格执行液氨生产、储存操作规程;(二)加强液氨生产、储存场所的安全管理,确保液氨设施、设备完好;(三)定期检测液氨生产、储存场所的气体浓度,确保符合安全标准;(四)建立健全液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第十条液氨生产、储存单位应当对液氨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章经营与运输第十一条液氨经营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二)符合国家规定的液氨经营安全条件;(三)具有健全的液氨经营管理制度;(四)配备必要的液氨经营设施和人员。
第十二条液氨运输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二)符合国家规定的液氨运输安全条件;(三)具有健全的液氨运输管理制度;(四)配备必要的液氨运输设施和人员。
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工作,确保生产安全,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工作。
第三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建立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保障液氨生产储运安全。
第四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液氨生产储运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第五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建立健全液氨应急救援体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定期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六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检查,及时消除隐患,确保液氨生产储运安全。
第七条液氨生产储运单位应建立健全事故报告、记录和分析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液氨生产储运事故。
第二章液氨生产管理第八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生产资质,并按照国家的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进行生产。
第九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建立液氨生产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人员的安全职责。
第十条液氨生产单位应进行设备、管道、仪表等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建立液氨产品标准,确保生产的液氨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第十二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加强物料管理,确保液氨储存仓库的物料质量安全。
第十三条液氨生产单位应建立液氨生产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章液氨储存管理第十四条液氨储存单位应具备储存液氨的设施和条件,并按照国家的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进行储存。
第十五条液氨储存单位应建立液氨储存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人员的安全职责。
第十六条液氨储存单位应定期进行储罐和管道的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设施故障,确保储存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液氨储存单位应建立液氨储存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八条液氨储存单位应加强物料管理,确保储存仓库的物料质量安全。
第十九条液氨储存单位应定期进行泄漏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泄漏事故的发生。
中石化液氨生产储运安全管理规定基本要求
1.1
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向所在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并取得液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资质许可。
1.2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液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液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配置与事故应急处理和救援相适应的应急装备、器材和物资。
1.3
生产、使用、储存、运输液氨的从业人员,必须接受有关预防和处置液氨泄漏、中毒、着火、爆炸等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从业人员,应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取得相关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作业。
1.4新、改、扩建液氨生产、储存装置(含液氨装卸设施)的安全、消防、职业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投用。
1.5
生产、使用和储运液氨的单位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执行国家和行业现行有
关规范及中国石化相关技术和安全管理规定。
2生产与使用管理
2.1
液氨生产单位要严格控制液氨产品中水和油的含量,保证产品质量,防止设备腐蚀,确保下游装置安全生产。
2.2各单位应按照《中国石化职业卫生管理规定》、《中国石化个体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建立个体防护用品的配置、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
除一般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外,还应为液氨作业岗位、消气防人员配备过滤式防毒器具、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护服、防冻手套、防护眼镜等特种防护用品,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
过滤式防毒器具、防护眼镜、防冻手套应满足岗位人员的需要,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护服每个岗位至少配备2套。
2.3
液氨作业场所应按照《中国石化高毒物品防护管理规定》设置消防器材、冲淋洗眼器、固定式或便携式氨检测报警仪及应急通讯器材等安全卫生设施,以及醒目警示标志、警示说明、警示线、风向标,并定期检查、检验,确保完好。
2.4对新安装或检修后首次使用的液氨储罐、槽车、罐车、管线,应用氮气置换其内部气体氧含量小于0.5%后,方可输入液氨。
对于首次输入液氨的储罐、槽车、罐车,应控制流量和速度,同时监控罐体温度,防止液氨在容器内迅速气化后造成罐体骤冷。
2.6
正常生产时,宜将液氨储罐控制在较低液位,液氨储罐的高液位联锁或高低压力联锁必须投用,不得摘除;任何情况下,液氨储罐的最大充装量不得超过储罐容积的85%,高低压力联锁应与小冰机自启自停相连。
2.7液氨长输管道按照《中国石化油气长输管道安全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3储存管理
3.1液氨储罐可分为全冷冻、半冷冻和全压力式3种形式,其设计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等规范。
液氨储罐应设液位计、压力表、安全阀(呼吸阀)以及静电导除等安全设施,低温液氨储罐应设温度指示仪;根据工艺条件,宜设置上、下限位报警装置;要采取良好的绝热保冷措施。
液氨储罐进出口管道应设远程自动切断阀。
3.2液氨储罐应为地上布置,不得将常压液氨储罐和压力液氨储罐同区布置,必须设有备用事故液氨储罐及其系统。
事故液氨储罐最小储量不得小于最大罐容的25%。
3.3
液氨储罐区的消防冷却水系统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等规范要求,其消防用水延续时间按6h计算。
其中,全冷冻式液氨储罐的消防水冷却系统按照全冷冻式液化烃储罐外壁为钢制单防罐的要求设计;全压力式液氨储罐宜采用固定式水喷雾系统和移动式消防冷却水系统,冷却水供给强度不宜小于6L/min.m2,其他消防要求与全压力式及半冷冻式液化烃储罐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