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对称和距离
- 格式:docx
- 大小:67.83 KB
- 文档页数:2
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规律主要体现在点的坐标表示、距离
计算、直线方程和图形变换等方面。
1.坐标表示: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对(x,y)表示,
其中x表示点在x轴上的投影长度,y表示点在y轴上的投影
长度。
根据坐标的正负,可以判断点在哪个象限。
2.距离计算:
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即
$d=\sqrt{(x_2x_1)^2+(y_2y_1)^2}$。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
计算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3.直线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用一般式、斜截式、点斜式
和截距式等多种形式表示。
例如,一般式表示为Ax+By+C=0,其中A、B、C为常数;斜截式表示为y=kx+b,其中k为斜率,b为y轴截距;点斜式表示为yy_1=k(xx_1),其中(x_1,y_1)
为直线上一点的坐标;截距式表示为x/a+y/b=1,其中a、b
为x和y轴的截距。
4.图形变换: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常见的图形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缩放和对称等。
平移是通过给坐标加上一个平移向量实现,旋转是通过坐标旋转变换矩阵实现,缩放是通过给坐标乘上一个缩放因子实现,对称是通过以某一直线或点为中心实现。
总结一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规律主要体现在坐标表示、距离计算、直线方程和图形变换等方面。
这些规律在几何学、图像处理、物理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的距离和中点的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的距离和中点的坐标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中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的距离和中点的坐标进行归纳总结。
1、两点间的距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的距离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求解。
设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x1,y1)和B(x2,y2),则两点间的距离d可表示为:d = √((x2-x1)^2 + (y2-y1)^2)2、中点的坐标中点是指连接两点线段的中心点,也是线段的对称点。
我们可以通过平均两点的x坐标和y坐标来求解中点的坐标。
设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x1,y1)和B(x2,y2),则中点的坐标M(x,y)可表示为:x = (x1 + x2) / 2y = (y1 + y2) / 2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两点的距离和中点的坐标的计算方法。
例子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和点B(5,6),求两点间的距离和中点的坐标。
解: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以得到两点A、B间的距离d:d = √((5-2)^2 + (6-3)^2)= √(9 + 9)= √18≈ 4.24根据中点的坐标公式,可以得到中点M的坐标:x = (2 + 5) / 2 = 3.5y = (3 + 6) / 2 = 4.5所以,点A和点B间的距离为4.24,中点的坐标为(3.5,4.5)。
例子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1,2)和点D(3,-4),求两点间的距离和中点的坐标。
解: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以得到两点C、D间的距离d:d = √((3-(-1))^2 + (-4-2)^2)= √(16 + 36)= √52≈ 7.21根据中点的坐标公式,可以得到中点N的坐标:x = (-1 + 3) / 2 = 1y = (2 + (-4)) / 2 = -1所以,点C和点D间的距离为7.21,中点的坐标为(1,-1)。
关于x轴对称点的规律在平面几何中,x轴对称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平面上的图形,解决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本文将介绍x 轴对称点的规律,以及如何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x轴对称点的定义x轴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条水平直线,它将平面分成上下两部分。
如果一个点P在x轴上方,那么它的对称点P'就在x轴下方,反之亦然。
这个对称点P'就是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
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点P和它的对称点P'的坐标:P(x,y) → P'(x,-y)例如,点(2,3)的对称点是(2,-3),点(-4,5)的对称点是(-4,-5)。
二、x轴对称点的性质1. 对称性:如果一个点P关于x轴有对称点P',那么点P也是点P'的对称点。
也就是说,x轴对称是一种对称关系,它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2. 保持距离:x轴对称不改变点到x轴的距离。
如果点P到x轴的距离为d,那么它的对称点P'到x轴的距离也是d。
3. 保持角度:x轴对称不改变点与x轴的夹角。
如果点P与x轴的夹角为θ,那么它的对称点P'与x轴的夹角也是θ。
4. 保持面积:x轴对称不改变图形的面积。
如果一个图形S关于x轴对称,那么它的面积与它的对称图形S'的面积相等。
三、x轴对称点的应用1. 寻找图形的对称点如果我们知道一个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那么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其他点的对称点。
例如,在坐标系中给定一个三角形ABC,如果我们知道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B 和C的对称点B'和C',从而得到三角形A'B'C'。
这个方法也可以用于寻找其他图形的对称点,如矩形、菱形、圆等。
2. 求解方程x轴对称点的概念也可以用于求解方程。
例如,我们要求解方程y = f(x)关于x轴的对称点,可以将y替换为-y,得到y' = -f(x),这个方程就是y = f(x)关于x轴的对称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由平面上的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组成。
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初中数学中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点。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般由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组成,其中一条称为x轴,另一条称为y轴。
通过将这两条直线固定在平面上,并以相交点为原点,可以确定其他点的坐标,从而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坐标的表示和性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x,y)来表示,其中x表示横坐标,y表示纵坐标。
例如,点A的坐标为(2,3),表示A点在x轴上的坐标为2,在y轴上的坐标为3性质:对于平面上的任意两点A(x1,y1)和B(x2,y2),有以下性质:-若x1=x2且y1=y2,则A=B,即两点相等;-若x1≠x2或y1≠y2,则A≠B,即两点不等;-若x1=x2且y1=y2,则AB=0,即两点重合;-若x1≠x2或y1≠y2,则AB≠0,即两点不重合。
3.平面上点的四象限和坐标轴上的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平面划分为四个部分,称为四个象限。
x轴和y轴分别将平面分成两半,可形成4个象限:第一象限,该象限中x坐标和y坐标均为正;第二象限,该象限中x坐标为负,y坐标为正;第三象限,该象限中x坐标和y坐标均为负;第四象限,该象限中x坐标为正,y坐标为负。
此外,坐标轴上的点有特殊的性质:x轴上的点坐标形式为(x,0),y 轴上的点坐标形式为(0,y)。
4.两点间的距离和中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求得。
设A(x1, y1)和B(x2, y2)是平面上的两点,其距离为AB=sqrt((x2-x1)^2+(y2-y1)^2)。
中点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连接线段AB的中点M(xm, ym)的坐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xm=(x1+x2)/2,ym=(y1+y2)/25.点的对称性和平移性:关于原点对称: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A(x,y),关于原点O对称的点A'的坐标为A'(-x,-y)。
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技巧优质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学中经常使用的工具,用于表示平面上的点和图形。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能够应用它来解决问题。
下面介绍一些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规律题技巧,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1.点的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为一个有序数对(x,y),其中x表示横坐标,y表示纵坐标。
在解题时,首先要确定点的坐标,并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来确定点的位置和性质。
2.对称性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对称性是解题的有效利器。
对称性分为原点对称、x轴对称和y轴对称三种。
利用对称性,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部分来确定未知的部分,从而简化解题过程。
3.距离和斜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
对于坐标点A(x1,y1)和B(x2,y2),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d=√[(x2-x1)²+(y2-y1)²]两点之间的斜率可以使用斜率公式来计算。
对于坐标点A(x1,y1)和B(x2,y2),它们之间的斜率k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k=(y2-y1)/(x2-x1)利用距离和斜率的公式,可以解决相关的问题,如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直线的斜率等。
4.图形的方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同的图形有不同的方程表示。
一些常见的图形方程如下:- 直线方程:y = kx + b-圆方程:(x-h)²+(y-k)²=r²其中,直线方程中的k表示斜率,b表示截距;圆方程中的(h,k)表示圆心坐标,r表示半径长度。
利用图形的方程,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图形的特点、方程等。
5.面积和周长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通过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来解决相关问题。
对于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状,可以利用坐标的计算公式或者通过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来求解。
6.平行和垂直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通过斜率的性质来确定两条直线的关系。
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它们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则它们垂直。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总结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的图形.2.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 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 轴,x 轴和y 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 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坐标轴将坐标平面分成了四局部,右上方的局部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局部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象限内.4.对于平面内的一点P ,用P 〔a ,b 〕表示点P 的坐标,其中a ,b 分别叫做点P 的横坐标、纵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5.x 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0;y 轴上的点,横坐标等于0;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6.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具有如下特征:点P 〔a ,b 〕在第一象限,那么a >0,b >0; 在第二象限,那么a <0,b >0; 在第三象限,那么a <0,b <0; 在第四象限,那么a >0,b <0.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b a ,那么〔1〕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b ; 〔2〕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a ;8.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a) 在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 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象限 横坐标x纵坐标y第一象限正 正 第二象限 负 正 第三象限 负 负 第四象限正负Oxy第___象限第____象限 第____象限 第___象限P 〔〕点A 、B 的纵坐标都等于m ;在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点C 、D 的横坐标都等于n ;9.对称点的坐标特征:b) 点P ),(n m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1n m P -, 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c) 点P ),(n m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2n m P -, 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d) 点P ),(n m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3n m P --,即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关于x 轴对称 关于y 轴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 10.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e) 假设点P 〔n m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那么n m =,即横、纵坐标相等; f) 假设点P 〔n m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那么n m -=,即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XYA BmXYCDnXy PO XyPOXyPOXyPOyPOX11.坐标轴上的点: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即点〔a ,0〕在x 轴上,点〔0,b 〕在y 轴上. 12.坐标系内任意两点间距离公式:, ,那么;任意两点间的中点坐标公式:【考点讲解】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确实定【例1】以下各点中,在第二象限的点是 〔 〕A .〔2,3〕B .(2,-3)C .(-2,3)D .(-2, -3) 【例2】点M(-2,b)在第三象限,那么点N(b, 2 )在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例3】 假设点P 〔x ,y 〕的坐标满足xy=0(x ≠y),那么点P 在 〔 〕A .原点上B .x 轴上C .y 轴上D .x 轴上或y 轴上 【例4】点P 〔x,y 〕位于x 轴下方,y 轴左侧,且x =2,y =4,点P 的坐标是 〔 〕A .〔4,2〕B .〔-2,-4〕C .〔-4,-2〕D .〔2,4〕【例5】点P 〔0,-3〕,以P 为圆心,5为半径画圆交y 轴负半轴的坐标是 〔 〕A .〔8,0〕B .〔 0,-8〕C .〔0,8〕D .〔-8,0〕 【例6】点E 〔a,b 〕到x 轴的距离是4,到y 轴距离是3,那么有〔 〕A .a=3, b=4B .a=±3,b=±4C .a=4, b=3D .a=±4,b=±3 【例7】点P 〔a,b 〕,且ab >0,a +b <0,那么点P 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例8】如果点M 到x 轴和y 轴的距离相等,那么点M 横、纵坐标的关系是〔 〕A .相等B .互为相反数C .互为倒数D .相等或互为相反数【例9】在坐标系内,点P 〔2,-2〕和点Q 〔2,4〕之间的距离等于 个单位长度。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用来描述平面上点的位置的一种坐标系统。
该坐标
系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组成,通常称为x轴和y轴。
任意点在该坐标
系中的位置可以由该点在x轴和y轴上的坐标表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些基本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等几何性质。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表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的位置可以由它在x轴和y轴上的坐
标表示。
常用的表示方法是(x,y),其中x表示该点在x轴上的坐标,y
表示该点在y轴上的坐标。
2.点之间的距离:
d=√((x₂-x₁)²+(y₂-y₁)²)
3.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4.点的中点:
M=((x₁+x₂)/2,(y₁+y₂)/2)
5.点的斜率:
斜率=(y₂-y₁)/(x₂-x₁)
6.点的直线方程:
y-y₁=k(x-x₁)
7.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
8.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
9.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10.点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点:
P' = (x - 2 * (m * (mx + c - y) / (1 + m²)), y - 2 * (m * (mx + c - y) / (1 + m²)))
以上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些基本公式。
这些公式在求解点之间距离、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等问题时非常有用,对于解决各种几何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八年级上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篇11、确定位置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①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
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②坐标轴和象限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③点的坐标的概念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x轴、y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x轴、y轴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
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平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④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a、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x,y)在第一象限→ x>0,y>0点P(x,y)在第二象限→ x<0,y>0点P(x,y)在第三象限→ x<0,y<0点P(x,y)在第四象限→ x>0,y<0b、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点P(x,y)在x轴上→ y=0,x为任意实数点P(x,y)在y轴上→ x=0,y为任意实数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 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原点c、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y=x)上→ x与y相等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 x与y互为相反数d、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位于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平面直角坐标系对称点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点和点之间的关系可真是神奇啊!说到对称点,大家可能一开始有点懵,这玩意儿怎么理解呢?简单来说,想象一下你在一面镜子前,自己左边的东西在镜子里变成了右边。
嘿,这就是对称!在坐标系中,如果你有一个点A,比如(x, y),它的对称点B就可以通过镜子翻转到另一侧。
如果你把这个点沿着x轴反射,B的坐标就变成了(x, y),像是在玩“翻转大作战”一样,听起来是不是挺有趣?接着说说y轴的情况。
如果你在y轴上反射,A就会变成(x, y)。
其实这些变换就像给点穿上了不同颜色的外衣,变得焕然一新。
再进一步,想象一下在坐标系的四个象限之间穿梭,真是像是在参加一场精彩的舞会,每个点都在自己的舞台上翩翩起舞,时而换个舞步,时而换个角度,活力四射。
再讲讲那种更复杂的对称,像是关于原点的对称。
嘿,这就更酷了!你把点A(x, y)翻转到原点,那就成了(x, y),就像打了个滚,直接翻个面。
想象一下一个小球在原点周围滚动,位置变化真是如同云卷云舒,变幻莫测。
我们再来看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比如说,你和朋友一起拍照,结果你站在左边,他在右边,这一刻你们看起来对称得很,哈哈!如果你们交换位置,照片也会换一种感觉。
对称不仅仅是数学里的事儿,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建筑设计、艺术作品,甚至连自然界的花瓣也常常呈现出对称的美感。
说到对称,大家有没有想过,有些事儿对称真是太有趣了。
想象一下,一块巧克力,切成对称的两半,吃起来就倍儿香,恰似人间美味!对称不仅让我们的视觉更加舒适,还让我们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种平衡感。
谁不喜欢那种左右对称的和谐美呢?就像一对好搭档,彼此依靠,相辅相成。
你有没有想过,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能用对称来解释呢?比如说夫妻之间的默契,朋友之间的互助,都是一种微妙的对称关系。
当你付出时,朋友总会在某个时刻以同样的热情回应你,这就好比在坐标系中,彼此间的距离和位置始终保持一种平衡。
学会对称的计算技巧真的能让你的数学成绩飞跃哦!虽然刚开始学的时候可能有点乏味,但当你看到这些点在坐标系中活灵活现时,所有的努力都变得值得。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概念是什么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坐标系,用于描述平面上的点的位置。
它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直线组成,其中一个称为x轴,另一个称为y轴。
通过在这两条直线上取定一个原点,确定了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点的位置可以由其在x轴和y轴上的距离表示。
1. 坐标轴:平面直角坐标系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直线组成,其中一个被称为x轴,另一个被称为y轴。
在绘制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通常选择水平方向为x 轴,垂直方向为y轴。
两个坐标轴的交点被称为原点(O),它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起点,也是坐标轴的零点。
2. 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点的位置可以由其在x轴和y轴上的距离表示。
假设某点的x轴距离为x,y轴距离为y,那么这个点的坐标可以表示为(x, y)。
其中,x被称为横坐标,y被称为纵坐标。
坐标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唯一标识,不同点的坐标不相同。
3. 坐标系界限: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四个界限,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第一象限是x轴正向和y轴正向所围成的区域;第二象限是x轴负向和y轴正向所围成的区域;第三象限是x轴负向和y轴负向所围成的区域;第四象限是x轴正向和y轴负向所围成的区域。
4. 轴对称性: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个点关于坐标轴都有对称点。
例如,点A(x, y)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x, -y),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x, 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x, -y)。
5. 距离计算: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使用距离公式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假设有两点A(x1, y1)和B(x2, y2),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d = √[(x2 - x1)² + (y2 - y1)²]。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求解平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常用的坐标系,用于描述平面上的点的位置。
它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直线组成,分别称为x轴和y轴,原点是坐标轴的交点。
初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这个有趣的世界里,平面直角坐标系就像是数学的“超级英雄”。
你想象一下,坐标系就像一张大大的地图,把整个平面分成了四个区域,简直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四个方位,东南西北,每个地方都有它的特色。
横轴和纵轴的交点,那就是原点,简直就像家里的大门口,所有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往右走就是X轴,越走越远,越走越“牛”,因为它正是正方向。
再往上看,Y轴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大个子,向上延伸,跟天上的星星对话。
大家可以试着把这个想象得更加生动一点,就像在草地上画着自己的梦想,哎呀,真是太有趣了。
坐标系里有个“老大”,那就是坐标点。
嘿,听起来很高大上吧?其实就是一对数字,比如说(3, 2),这两个小家伙就像一对双胞胎,分别住在X轴和Y轴上,X是哥哥,Y是妹妹。
只要你掌握了这对数字,嘿,简直就能在这张地图上找到你想要的任何地方。
想象一下,3就代表了从原点往右走三步,而2则是从那儿往上走两步,简单吧?就像你在家里找零食,知道要往哪个柜子走,简直是一目了然。
坐标系里还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比如说直线、曲线、甚至是形状。
你有没有想过,直线就像是一根笔直的铅笔,永远不会变形,走到哪里都是一条直的,稳稳当当的。
我们可以用方程来描述它们,像y = mx + b这样的公式,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直线的秘密。
我们只要代入数字,就能找到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简直就像在解谜,脑洞大开,乐趣无穷。
还有那些曲线,比如抛物线、圆,简直就是个艺术家,挥舞着画笔在坐标系上创作。
想想那抛物线,就像一座弯弯的桥,连接着两岸的梦。
圆呢?哦,圆就像是一个完美的饼干,永远都是对称的,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每一个图形都有自己的方程,像是给自己写的一封信,告诉我们它的秘密。
无论是用计算机绘图,还是用手画,这些图形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平面直角坐标系还教会我们很多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当我们学习距离和角度的时候。
想象一下,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就像你和朋友之间的互动,越近越好。
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距离公式,中点公式)今天我们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平面直角坐标的特点,距离公式,中点公式等。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有序数对:我们把(a,b)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例如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P,过点P作x轴,y轴的垂线,它在x轴对应的数是a,在y轴对应的数是b,那么(a,b)叫做点P的坐标。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把组成几何图形的点和满足方程的每一组数联系起来,代数和几何合二为一。
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部分(从右上部分开始逆时针方向分为1,2,3,4象限)右上方叫第一象限:x>0,y>0左上方叫第二象限:x<0,y>0左下方叫第三象限:x<0,y<0右下方叫第四象限:x>0,y<0横坐标轴上的点:(x,0);纵坐标轴上的点:(0,y)。
距离问题:点(a,b)距x轴的距离为b的绝对值,距y轴的距离为a的绝对值。
坐标轴上两点间距离:点A(a1,0)与点B(a2,0)的距离AB为a1-a2的绝对值。
点A(0,b1)与点B(0,b2)的距离AB为b1-b2的绝对值。
根据勾股定理,可以计算出点(a,b)与原点的距离,以及任意两点(a,b)(c,d)间距离。
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平行于x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角平分线若点(x,y)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x=y。
若点(x,y)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x=-y。
与坐标轴、原点对称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对称问题对称性在中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学习中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初中阶段我们遇到的对称性主要包括中心对称和轴对称两种.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具体表现为点关于点对称、点关于线对称、线关于线对称三类问题,其中第一类问题比较简单,在此主要谈谈点关于线的对称问题.点关于线的对称性中一个最典型的问题是下面的例子.例1 已知A 、B 两点位置如图1所示,试在x 轴上确定一点P ,使PB PA +最短.解:这个问题直接根据点关于线的对称性,作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连结B 'A ,则B 'A 与x 轴的交点P 即为所求(如图2所示).题后小结:上面的例子是两条线段之和的最短问题,当线段增加到三条以上时,情况就变得复杂了,但思考问题的方法是一样的,仍然利用对称性. 例2 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有四个点()3,8-A ,()5,4-B ,()n C ,0,()0,m D 。
当四边形ABCD 的周长最短时,则=n m :解:如图3所示,作点A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作点B关于y 轴的对称点'B ,连结B''A ,则B''A 分别与x 轴、y 轴的交点即为D 、C 点,则2:3:=n m题后小结:该题的思考方法同例1,但涉及到的知识面更广泛、更深刻,点的对称性、实用性和对学生的灵活性有了更多的培养.思维激活:有些代数式的最小值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几何中的线段最短问题,因此,同样可用对称性来解决.例3 代数式1342222+-+++x x x x 的最小值是 思路:将代数式化为:()()()()2222302101-+-+-++x x ,易知原问题可转化为在x 轴上求一点()0,x C ,使它到两点()1,1-A ,()3,2B 的距离和最小,而这个问题由对称性即可解决.解:5。
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技巧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技巧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用坐标点的方式来描述图形的位置和形状。
而在解决规律题时,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图形的特点来找到它们之间的规律,并给出下一个图形的坐标点或形状。
下面是一些解决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的技巧。
一、观察图形的对称性对称性是一个图形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图形是否具有对称轴来判断其对称性。
如果一个图形具有对称轴,则该图形可以沿着对称轴进行翻转而不改变其形状。
因此,在解决规律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下一个图形是否具有相同的对称轴来推断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二、观察图形的旋转角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通过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一定角度来得到另一个图形。
因此,在解决规律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下一个图形与前一个图形之间的旋转角度来推断它们之间的规律。
三、观察图形的平移距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通过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平移一定距离来得到另一个图形。
因此,在解决规律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下一个图形与前一个图形之间的平移距离来推断它们之间的规律。
四、观察图形的缩放比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通过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进行缩放来得到另一个图形。
因此,在解决规律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下一个图形与前一个图形之间的缩放比例来推断它们之间的规律。
五、利用数列或函数在解决规律题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数列或函数来表示每个点的坐标。
例如,对于一组点(x1, y1), (x2, y2), (x3, y3), ...,如果这些点满足某个数列或函数,则可以根据该数列或函数求出下一个点的坐标。
六、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解决规律题时,有些情况可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例如,在一组图形中既存在对称性又存在旋转和平移,则需要同时考虑这些特点来推断它们之间的规律。
总结以上是解决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的一些技巧,通过观察图形的对称性、旋转角度、平移距离、缩放比例等特点,以及利用数列或函数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解决这类题目。
初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辅导
1.若点A(3-m,n+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B的坐标是(-3,2),则m,n的值为( )
A.m=-6,n=-4
B.m=O,n=-4 C.m=6,n=4 D.m=6,n=-4
2.已知点A(a,2015)与点A′(﹣2016,b)是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则a+b的值为()
A.1 B.5 C.6 D.4
3.如果P(m+3,2m+4)在y轴上,那么点P的坐标是()
A.(﹣2,0) B.(0,﹣2) C.(1,0) D.(0,1)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的坐标是(﹣1,﹣2),则点P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
标是()A.(﹣1,2) B.(1,﹣2) C.(1,2) D.(2,1)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3,﹣2) B.(2,3) C.(﹣2,﹣3) D.(2,﹣3)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3),则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A.(3,4) B.(4,﹣3) C.(﹣4,3) D.(﹣4,﹣3)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与点B关于x轴对称,则点B的坐标为.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位置如图所示.
(1) 请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其中A′,B′,C′分别是A,B,C的对应点);
(2) 直接写出△A′B′C′三点的坐标: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
(3)求A B′的长。
9.已知点P与点P0(—2 ,5)关于y轴对称,则点P0的坐标是__________
10.已知点M(3,2)与点N(x,y)在同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且点N到y轴的距离为5,则点N的坐标为.11.坐标平面上有一点A,且点A到x轴的距离为3,点A到y轴的距离为2.若A点在第二象限,则点A坐标是.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0)与点B(0,4)的距离是_______。
13.在y轴上离原点距离为5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1,2),B(5,4),那么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___________。
15.已知点P(x,y)在第四象限,且到y轴的距离为3,到x轴的距离为5,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ABCD是矩形,顶点A、B、C、
D的坐标分别为(-1,0),(5,0),(5,2),(-1,2),点E(3,0)在x轴上,
点P在CD边上运动,使△OPE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P点有个.
17.如图,在8×8网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
(1)已知点A在第四象限,且到x轴距离为1,到y轴距离为5,求点A的坐标;
(2)在(1)的条件下,已知点B(a+1,﹣2a+10),且点B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判断△OAB的形状.
18.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A(-1,5),B(-1,0),C(-4,3).
(1)画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A 1B 1C 1;(其中A 1、B 1、C 1是A 、B 、C 的对应点,不写画法)
(2)写出A 1、B 1、C 1的坐标; (3)求出△A 1B 1C 1的面积.
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A 、B 两点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且OB = OA=3.
(1)、求点A 、B 的坐标;
(2)、已知点C (-2,2),求△BOC 的面积;
(3)、点P 是第一象限角平分线上一点,若233S =
∆ABP ,求点P 的坐标. 20.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在平面内两点P 1(x 1,y 1)、P 2(x 2,y 2),其两点间的距离, 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简化为|x 2﹣x 1|或|y 2﹣y 1|.
(1)已知A (2,4)、B (﹣3,﹣8),试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
(2)已知A 、B 在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点A 的纵坐标为4,点B 的纵坐标为﹣1,试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
(3)已知一个三角形各顶点坐标为D (1,6)、E (﹣2,2)、F (4,2),你能判定此三角形的形状吗?说明理由;
(4)平面直角坐标中,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PD+PF 的长度最短,求出点P 的坐标以及PD+PF 的最短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