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两宋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15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历程四字歌)第一节上古:中国文化的产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元谋肇始,(元谋猿人为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猿人,上古文化由此开始)京火生光(北京猿人发明用火,上古文化焕发出新的光辉)。
新石标志,仰大红良。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为新石器时代最著名的四个代表)原始观念,日趋缤纷。
三大崇拜,境祖图腾。
(自然环境崇拜、祖先崇拜亦称生殖崇拜和图腾拜为原始人的三大崇拜)最古艺术,陶塑犹存。
童年气息,活泼天真。
人类在世,两大关系。
人与自然,人与自己。
母系社会,石器时代。
娲庖农巢,燧人列排。
(女娲氏、庖牺氏、神农氏、有巢氏、燧人氏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产生的神话传说人物)父系社会,铜石共在。
私有产生,五帝登台。
(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禅让非虚,古制光彩。
石铜并用,生产加快。
国家建立,曙光初开。
上古文化,多元状态。
三大集团,共呈精彩。
(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为上古时代中华大地的三大文化集团)华夏居北,黄河一带。
炎黄共工,三支一脉。
东夷位东,鲁徽一带。
蚩尤后羿,归属此派。
苗蛮据南,长江一带。
伏羲女娲,在此舞台。
文明前夜,纷争突起。
炎黄联袂,蚩尤败绩。
炎黄内讧,炎帝南移。
黄代华夏,独举大旗。
继征夷蛮,节节胜利。
华夏主流,奠定大局。
第二节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人猿叩别,文化发端。
起始同类,嗣后变迁。
商人迁殷,文字出现。
贞人记事,有册有典。
文明时代,首开纪元。
殷商时期,思维混沌。
尊神重巫,以神为本。
听命上帝,侍奉鬼神。
武王伐纣,以周代商。
文化维新,成果辉煌。
宗法建制,分封起航。
制礼作乐,律定纪纲。
仪为形式,礼节揖让。
(礼仪是周礼的外在形式,讲究礼节揖让)亲亲尊尊,礼之二纲。
周礼主旨,八字统括:贵贱须别,尊卑排行。
(别贵贱、序尊卑是周礼的主旨)周人之礼,儒家发扬。
礼制文化,周人首创。
第三节: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天子失威,礼崩乐坏。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两宋时期的文化》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两宋时期的文化》课件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其文化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两宋时期的文化不仅体现在宫廷文化和文人墨客的创作上,也体现在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中。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两宋时期的文化特点。
一、政治因素对两宋时期文化的影响两宋时期的政治变革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初年,政府实行了科举制度,这一举措为普及教育和提拔人才创造了条件。
科举考试的出现促进了人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在文化方面,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士和思想家,如苏洵、苏轼、欧阳修等。
二、文学艺术在两宋时期的繁荣在两宋时期,文学艺术发展得非常迅猛,文人墨客的作品层出不穷。
宋徽宗时,宫廷文化达到了巅峰,许多文人都进入宫廷成为文官。
文人们的创作形式多样,既有诗词歌赋,也有散文和小说。
诗词方面,苏轼的诗文宛如清泉般流淌,欧阳修的词句美妙动人。
散文方面,宋代则以欧阳修、文同等人的散文作品最为出名。
而小说《水浒传》、《红楼梦》等则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三、科技在两宋时期的进步两宋时期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繁荣,科技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
北宋时期,出现了众多科技发明,如造纸术的改良、火药的应用以及指南针的制造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进步之一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印刷速度大大提高,对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两宋时期的社会习俗与娱乐活动除了政治和文化层面的变迁,两宋时期的社会习俗和娱乐活动也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当时的社会风尚非常注重礼仪和婚丧嫁娶等仪式,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更加注重仪式感。
此外,两宋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娱乐活动,如茶馆的兴起和京剧表演的盛行等,这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结语:两宋时期的文化繁荣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对后世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两宋时期的政治、文学、科技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迁,多方面地体现了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
中国文化概论单选1、秦汉实行郡县制。
2、元朝的中央政府称为中书省,地方政府称为行中书省。
3、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基础。
4、春秋战国时出现的“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是政府对个体土地所有者建立统制经济关系的开始。
5、殷商的神本文化。
特色是尊神重巫。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政策的推行,使儒家取得了“定于一尊”的显赫地位。
7、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虞世南8、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乃是理学的建构。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由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
9、傀儡戏,参军戏是中唐以后市井间流行的歌舞小戏。
10、宋代天文学家苏颂设计建造了水运仪象台。
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
石申的《石氏星经》,战国时期楚人甘德、魏人石申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
一行和尚,第一次子午线实测。
刘徽,《九章算术》宋元四大数学家: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1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实用性,整体观。
12、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组织形式开始发展起来。
13、唐宋以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机构----书院。
1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以《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王实甫。
15、中国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时代臻于极盛。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清代长篇小说双璧《儒林外史》《红楼梦》。
16、中国古代建筑四大类型:宫殿,陵墓,寺庙,园林17、魏晋六朝时中国绘画的形成期。
中国古代绘画五大类型:宫廷绘画,文人绘画,宗教绘画,市民绘画,民间绘画。
18、中国绘画的美学原则:散点透视的“游目”;以大观小;遗貌取神;游目式的笔、色、墨。
第四节隋唐两宋:中国⽂化的⿍盛时期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是隋、唐朝廷⾏政机构。
三省即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诏书起草,是决策机构;门下省职掌封驳,是审议机构;尚书省负责政策执⾏,属⾏政机构。
尚书省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隋称民部)、礼部、兵部、刑部、⼯部,各部长官统称尚书,各司其职。
科举制:科举制是隋唐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新制度。
⼤致分为制科和常科两类,制科有皇帝临时安排,以待⾮常之才,官员和平民⼦弟都可参加。
常科基本每年⼀次,科⽬主要有进⼠、明经等六科。
其中进⼠⼀科要考经典、诗赋和时务策论,难度⼤、录取率低,中举后前程却好,所以特别受⼠⼦重视。
唐朝的北⽅⽂化背景及其作⽤:(1)尚武精神。
唐朝精良的府兵以北⽅传统为背景。
从北朝带来的尚武精神和能征善战的习性,是唐朝建⽴赫赫武功的重要原因。
(2)开放的民族政策。
(3)崇佛教与重诗⽂。
唐朝在民族关系上开放精神的体现及给北宋带来的影响:不论是对边地民族还是异国之⼈,唐朝基本能以开放、包容的精神⼀视同仁。
⼼态开放决定着唐王朝在处理与边地民族关系上,采取宽松的⽅式。
唐王朝⼀视同仁的民族政策,导致了⼀种波澜壮阔的历史⽂化景观:在东亚前所未有的以强⼤的唐朝为中⼼的部落民族⼤联合,以及⽇益⾼涨的学习唐⽂化的运动。
唐代的边疆民族政策带来的历史结果,是北宋⽴国的艰难,北⽅的辽、西北的夏,使它的边疆压⼒⼗分沉重。
安史之乱及随后的藩镇拥兵⾃重,致使北宋王朝忌讳武⼈。
外有并⽴的敌对政权,北宋不得不⼤量养兵;忌讳武将,⼜养就了⼀个庞⼤的⾷禄阶层。
两者及其他奢侈浪费,造成北宋财政的极度困难。
这⼜引发了改⾰的浪潮并激起⼠阶层剧烈的党派之争。
两税法:中唐时期制定的赋役制度。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朝廷采⽤杨炎的建议,颁布实施“两税法”,它以夏、秋两次征税⽽得名。
其核⼼内容是以⼀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
同时政府针对商业贸易⽇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了多年来以单⼀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