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706.50 KB
- 文档页数:51
第八章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理论(习题及答案)第八章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理论一. 判断题1 如果一个竞争性厂商最后雇佣的那个工人所创造的产值大于其雇佣的全部工人的平均产值,它一定没有实现最大利润。
( )2净现值是项目未来收益之现值与机会成本之差,净现值为正意味着投资收益大于机会成本,为负意味着投资收益小于机会成本。
()3 垄断厂商雇佣的工人获得与他们要素边际产值相同的工资率,因此他们获得的工资也与他们对产出的贡献的价值相等。
()4 如果男女工人具有相同的生产力,那么不会有厂商以不同的工资率雇佣他们,因为以低工资工人取代高工资工人总是有利可图的。
()5 厂商存在经济利润,则其要素存在经济地租。
()6 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利润最大化要素使用原则是要素价格等于要素边际产值:7 如果一个厂商使用唯一可变要素劳动与不变要素一起生产产品,如果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该厂商均衡状态下工人的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则它必然是亏损的?()8 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产品的供给具有相同的特点。
()9 森林、矿藏、河流等自然资源不是生产要素。
()11 若某商品是A、B、C三种要素的产物,在保持A和B不变的前提下,增加1单位A使产量增加了2个单位,那么这2单位产量是这1单位A生产出来的。
()12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13 假如用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的需求增加了,对这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将向右方向移动。
()14 假如厂商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以取代劳动,劳动的需求曲线将向右方移动。
()15 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厂商最后雇佣的那个工人所创造的产值大于其雇佣的全体工人的平均产值,它一定没有实现最大的利润。
()16 把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就可得到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也可以如此直接求得。
()17即使劳动的边际物质产品保持不变,一个垄断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仍然是向下倾斜3的。
()18 工资的变化会带来两种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第一节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注】生产要素的需求特点------引致需求企业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从中获得收益,部分地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而又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一、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1、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R(Q)=PQ R(Q(L))=PQ(L)dR/dL=P[dQ/dL]=P* MPMP :要素的边际产品(边际生产率)P*MP:边际收益所以:VMP=P • MP即完全竞争企业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量。
[注]产品的边际收益与边际产品价值的区别:边际收益的自变量是Q,边际产品价值的自变量是生产要素,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VMP曲线:MP(L):边际产品MP是产量对要素的导数。
根据“边际产品递减规律”,该函数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其边际产品将不断下降;VMP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由于P为正的常数)。
2、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w)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的买卖双方数量很多且要素毫无区别,任一企业对要素的购买量都不会影响要素的价格,因此要素价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参数,企业的成本可看成是要素使用量的函数,即C(L)=w·L 所以dC(L)/dL=d(w·L)/dL=w·dL/dL=w 即: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就等于劳动的价格w3、完全竞争企业要素使用原则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边际产品价值VMP=P • MP,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为要素价格W ,所以完全竞争企业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VMP=W 或 P*MP=W【注】上式表明此时完全竞争企业就达到了利润最大化,要素数量为最优的要素数量。
如果VMP>W ,意味着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带来收益大于成本,于是,企业就会增加要素投入,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产品价值将下降(P 不变) ,最终实现VMP=W 。
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而要想解决收入分配的不均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
这些要素是支撑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收入分配的主要来源。
劳动力是生产的基本要素,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并获得相应的报酬。
资本则是生产的重要支撑,资本的积累和投资能够带动经济增长,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和收入机会。
土地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对于农业、建筑、旅游等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地租等收入也是收入分配的一部分。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是由市场决定的。
根据生产要素所贡献的不同,每个人得到不同的分配。
劳动力的报酬主要通过工资体现,创业者则可以通过企业利润获得收入。
而投资者则通过资本运作得到回报。
这种市场分配机制是基于生产要素的贡献原则,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贡献程度来获得相应的收入。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首先,劳动力市场存在着结构性失衡。
一方面,某些行业和地区的劳动力供给过剩,从而导致工资水平偏低。
另一方面,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导致他们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这种劳动力市场的不均衡会直接影响到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其次,资本运作过于金融化,导致一些投资者通过金融手段获取高额回报,而普通投资者则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等而蒙受损失。
再者,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也导致了土地租金的不公平分配。
一些地主依靠土地租金过度富有,而农民的土地收入却很低。
为了改善收入分配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和报酬水平。
其次,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扶贫力度,缩小收入差距。
同时,应建立健全公平的就业机会,保障每个劳动者的基本收入。
另外,要深化金融改革,建立健全资本市场,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
此外,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和管理,确保土地利益的公平分配。
马歇尔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马歇尔经济学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供需均衡理论:马歇尔认为,市场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当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此时价格和数量也达到了稳定状态。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马歇尔认为,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会逐渐减少。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它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础之一。
3. 生产要素理论:马歇尔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等,这些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的成本。
他还提出了生产函数的概念,即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组合与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4. 成本理论:马歇尔认为,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的生产要素的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组织生产而发生的管理费用等。
5. 收入分配理论:马歇尔认为,收入分配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它取决于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情况。
他还提出了工资基金理论,认为工资是由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总之,马歇尔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是基于供需均衡理论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生产要素理论、成本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等重要观点。
这些观点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和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和创新能力等。
收入分配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收入如何在社会中进行分配的过程。
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生产要素决定了收入分配的基础。
不同的生产要素对社会财富的创造和分配都起着不同的作用。
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了所有生产过程,从而为社会创造了广泛的价值。
因此,工资收入是劳动力参与生产所得到的报酬。
资本是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资金和设备等物质资源的总称,资本家通过投资和创办企业,从而创造了财富。
他们的收益主要来自企业的盈利,即资本收益。
自然资源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各种资源,如土地、矿产等。
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人们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因此,自然资源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土地收租、矿产资源的开采收入等方面。
创新能力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探索和创新所获得的一种能力,它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创新能力的收益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的收入等方面。
其次,生产要素的不均衡分配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不平等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平衡。
资本拥有者和土地拥有者由于其相对较大的生产要素资源,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而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相对较低。
这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加剧。
同时,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不充分保护也可能导致创新者的创新收益受到侵犯,从而使收入分配更加不平衡。
此外,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影响着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
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会使一些人的收入水平过低,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
这将导致市场需求不足,减少了生产要素的需求,进而影响到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
而收入分配的公平可以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促进市场需求的增长,从而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和配置效率。
最后,收入分配的政策和制度对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收入分配起着重要的影响。
第八章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理论一. 判断题1 如果一个竞争性厂商最后雇佣的那个工人所创造的产值大于其雇佣的全部工人的平均产值,它一定没有实现最大利润。
( ) 2净现值是项目未来收益之现值与机会成本之差,净现值为正意味着投资收益大于机会成本,为负意味着投资收益小于机会成本。
()3 垄断厂商雇佣的工人获得与他们要素边际产值相同的工资率,因此他们获得的工资也与他们对产出的贡献的价值相等。
()4 如果男女工人具有相同的生产力,那么不会有厂商以不同的工资率雇佣他们,因为以低工资工人取代高工资工人总是有利可图的。
()5 厂商存在经济利润,则其要素存在经济地租。
()6 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利润最大化要素使用原则是要素价格等于要素边际产值:()7 如果一个厂商使用唯一可变要素劳动与不变要素一起生产产品,如果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该厂商均衡状态下工人的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则它必然是亏损的?()8 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产品的供给具有相同的特点。
()9 森林、矿藏、河流等自然资源不是生产要素。
()11 若某商品是A、B、C三种要素的产物,在保持A和B不变的前提下,增加1单位A使产量增加了2个单位,那么这2单位产量是这1单位A生产出来的。
()12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13 假如用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的需求增加了,对这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将向右方向移动。
()14 假如厂商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以取代劳动,劳动的需求曲线将向右方移动。
()15 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厂商最后雇佣的那个工人所创造的产值大于其雇佣的全体工人的平均产值,它一定没有实现最大的利润。
()16 把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就可得到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也可以如此直接求得。
()17即使劳动的边际物质产品保持不变,一个垄断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仍然是向下倾斜的。
()18 工资的变化会带来两种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微观经济学视角下的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在经济学中,生产要素是指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以创造经济价值的各种资源。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
而收入分配则是描述社会中如何将生产要素的报酬分配给不同参与者的过程。
一、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劳动力是指人们通过工作和努力所提供的力量和技能。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劳动力的报酬往往以工资的形式给予。
然而,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供求关系,包括劳动力的供给和劳动力的需求。
供给方面,劳动者的教育水平、技能状况、就业机会等因素都会影响劳动力的供给。
需求方面,企业的规模、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等因素都会影响对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决定了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当劳动力供过于求时,工资水平会下降;反之,当劳动力需求超过供给时,工资水平会上升。
因此,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劳动力的报酬直接关系到收入的分配。
二、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土地是指自然界的土壤、地面和地下资源。
在经济活动中,土地是无法再生的生产要素。
土地的质量和位置对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特殊性,地理位置的优势或劣势会导致土地的价值差异。
土地的报酬主要以租金的形式给予。
土地的租金收入与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地面积和土地的用途密切相关。
例如,一个地理位置独特且资源丰富的城市的土地价值往往高于偏远地区的土地价值。
然而,土地的所有权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中可能存在争议和不平等的情况。
土地所有权的分配不均可能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三、资本作为生产要素资本是指人们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货币、设备、工具和建筑物等实物和非实物资产。
资本的投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
资本投资的回报往往以利润的形式给予。
资本的报酬主要取决于资本的投资效益和风险。
高风险投资往往伴随着高回报,而低风险投资则可能获得相对较低的回报。
因此,资本的报酬往往是不平等的,富人通常拥有更多的资本并从中获得更高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