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包材消毒方法之令狐采学创编

2021年包材消毒方法之令狐采学创编

2021年包材消毒方法之令狐采学创编
2021年包材消毒方法之令狐采学创编

1. 目的

为保证产品质量,洗护定内包装材料消毒按此作业指导书执行。

2. 范围和职责

适用于直接接触洗护定产品的包装材料。生产部门负责消毒,相关部门履行相应职责。

3. 工作程序

原则上规定的需消毒的内包装材料应经过清洁消毒,如未对包材进行清洁消毒,需提供证据证实不影响产品的符合性。消毒方法可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交替使用.

3.1 臭氧消毒

采用气体消毒法(臭氧发生器)进行消毒处理: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臭氧,具有强氧化作用,可杀灭细菌、病菌从而起到消毒包材作用。

3.1.1 将经过预处理干燥、清洁的内包装材料敞开放入消毒间,内包

装材料之间应有间隙,并且离地、离墙10cm以上堆放。3.1.2 消毒时臭氧发生器实际发生臭氧量应定期抽检,并记录于检测

累计表中,使用车间应据此结果,计算相应开机时间,以确

保消毒最低臭氧浓度。

3.1.3 消毒期间,包装材料消毒间内门外应挂有标牌,注明“消毒进

行中及消毒时间”,消毒间应保持密闭状态,不得有人员进

出,不能开启空调及门窗;生产人员应在无臭氧气味时才允

许进入。

3.1.4 除内包装材料外,其余物品不得放在包装材料消毒间。

3.2酒精消毒

3.2.1消毒液的配制:根据内包材的数量配制75%的酒精溶液,一般适

用于玻璃瓶,其它材质应先做小量的试验,确认酒精对包材无

损坏。

3.2.2消毒时间的确定:酒精浸泡方式应确保包材全部浸入酒精中,浸

泡时间约5~10分钟(或验证)。

3.3.3消毒程序: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将其浸泡到酒精中5~10分钟。

然后用纯净水冲洗干净确保无酒精残留,再烘干或风干。3.3 已经消毒的内包装材料,应储存在洁净区内,在48h内使用,

或经验证确认其有效期。

3.4 清洁烘干消毒

3.4.1先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纯净水冲洗干净,再放到带有消毒

功能的烘干机烘干消毒。

3.5 内包装材料消毒的方法需经验证并保留验证及消毒记录。

4. 相关记录

《包装材料消毒记录表》

推荐的餐用具清洗消毒方法

食堂从业人员培训资料 推荐的餐用具清洗消毒方法 一、清洗方法 (一)采用手工方法清洗的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刮掉沾在餐用具表面上的大部分食物残渣、污垢。 2.用含洗涤剂溶液洗净餐用具表面。 3.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 二、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 2.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以上,保持10分钟以上。 3.洗碗机消毒一般控制水温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二)化学消毒。主要为使用各种含氯消毒药物(餐饮服务常用消毒剂及化学消毒注意事项见附件6)消毒。 1.使用浓度应含有效氯250mg/L(又称250ppm)以上,餐用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5分钟以上。 2.化学消毒后的餐用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残留的消毒剂。 餐饮服务提供者在确保消毒效果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其他消毒方法和参数。 (三)保洁方法 1.消毒后的餐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抹布、餐巾擦干,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2.消毒后的餐用具应及时放入密闭的餐用具保洁设施内。

一、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生熟交叉污染。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2.食品贮存不当。如熟制高风险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贮存。 3.食品未烧熟煮透。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饪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 4.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5.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 6.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消毒技术新规范试题答案

《消毒技术规范》培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1、气性坏疽患者手术结束、出院或死亡后终末消毒应采用( C)或过氧乙酸熏蒸,密闭24h。 A.500mg/L含氯消毒剂 B.2%过氧化氢 C 3%过氧化氢 D 75%酒精 2、将洗净、干燥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放入2%的碱性戊二醛中完全浸没,于容器加盖,温度20℃~25℃,灭菌作用( D )。 A. 2h B. 30min C. 60min D.10h 3、下列哪种消毒剂能够适用于外科伤口、皮肤黏膜冲洗消毒,室内空气的消毒。( D ) A.0.5%过氧乙酸 B. 3%过氧化氢 C.75%酒精 D. 碘酊 4、手工清洗擦拭布巾时,把布巾清洗干净,在 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B ) A. 250mg/L B. 500mg/L C. 1000 mg/L D.2000mg/L 5、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B、开放式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 C、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 D、非吸收缝线一包一次使用剩余后可再重新灭菌使用。 6、气性坏疽病原体污染的伤口采用(B )溶液冲洗,伤口周围皮肤可选择碘伏原液擦拭消毒。 A.75%乙醇 B. 3%过氧化氢 C.碘伏 D. 碘酊 7、导管室、新生儿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 要求达到( A )。 A.≤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B. ≤ 4cfu/(5min直径9cm平皿) C.≥4cfu/(15min 直径9cm平皿)D.≥4cfu/(5min直径9cm平皿)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 1、以下哪些物品是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 ABCD ) A、手术器械 B、穿刺针 C、腹腔镜 D、植入物 2、以下哪些物品是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 ABC ) A、胃肠道内镜 B、支气管镜 C、呼吸机管路 D、血压计 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 A )灭菌,不应采用( D )灭菌。 A.压力蒸汽 B. 低温 C.环氧乙烷 D.化学消毒剂浸泡 4、普通30W直管紫外线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应≥( C )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管辐

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可编辑)

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可编辑) 精选资料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查体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合格证明方可上岗。 、食堂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卫生技术要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程。 、坚持科学的洗手习惯:操作前、便后以及从事与食品无关的其他活动后应洗手先用消毒液消毒后用流动水冲洗。 、食堂从业人员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 不得在食品加工场所或销售场所内吸烟、吃东西、随地吐痰不得穿工作服入厕。 、食堂从业人员不得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做其他影响食品卫生的行为不得直接抓取直接入口食品或用勺直接尝味。 操作用具用后不得随处乱放。 、食堂从业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形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梳理整齐置于帽内。 、食堂从业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采购查验制度、食品及食品原料采购必须专人负责并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和采购常识。 、采购食品及食品原料应遵循用多少购多少的原则。 采购的食品原料及成品必须色、香、味、形正常采购肉类、水产品要注意其新鲜度。

不得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安全要求、无证食品商贩或来路不明的食品。 、采购人员采购时应向供应商索取发票等购货凭据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食品的还应索取食品流通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猪肉必须是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肉品采购进口鲜(冻)肉类及其制品时应索取出入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认真规范填写《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及食品原料采购验收台账》以及索取的证明凭据要分类并按时间顺序存档、备查。 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年。 、采购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用于清洗食品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运输食品的车辆和容器应专用并保持清洁严禁与其他非食品混装、混运。 运输冷冻食品应当有必要的保温设备。 运输过程应防雨、防尘、防蝇、防晒及其他污染。 、采购食用物品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作好记录建立台帐。 食品贮存管理制度、主食、副食分库房存放食品与非食品不能混放食品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和杂物。 、仓库内要定期清扫保持仓库、货架清洁卫生经常开窗或用机械通风设备通风保持干燥。 做好食品数量、质量合格证明或检疫证明的检查验收工作。

医院常用消毒方法

●针刺伤事件有处理登记 ●传染病、特殊感染病例报告登记 ●再生医疗器械消毒流程正确: 1.医疗垃圾需分类放置。 2.污染敷料(血液、体液)与使用后的一次性换药包 需用黄色袋。 3.非污染物(使用后的输液袋、注射器)需用兰色袋。 4.使用后的针头需锐器桶盛放,玻璃安瓿需用黄色袋。 ●中心静脉穿刺处无红肿和渗液 ●无菌物品及器械: 使用方法正确,消毒灭菌达标,标识清楚。 ●屏障隔离: 1.符合要求,隔离标识正确,物品单独使用。 2.隔离患者的物品消毒符合规范。 3.沾染了放射性、化疗药物的废弃物处理符合规范。 4.血液制品袋用后按医疗垃圾单独放置,保存24小时 备查。 ●体温表消毒方法: 1.每周浸泡用肥皂水清洗两次(周一、周四),用75%酒精浸泡,不填加,每周更换两次。 2.遇有传染病人用过的体温表,需用0.05%有效氯消毒半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放入酒精浸泡。

3.病人处不可放置体温表,随用随取,及时消毒。 4.每月监测体温表检测,并登记。方法如下:将体温表中的汞柱甩至35℃以下,放入36℃以上、42℃以 下水温中浸泡3分钟,取出后体温表中汞柱误差在 0.2之间为合格。 ●血压计终末消毒方法: 1.污染的血压计袖带使用0.05%有效氯即刻消毒,消毒半小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污染的血压计用 0.05%有效氯擦拭消毒。 2.无法撤掉的要关闭阀门后,再进行消毒。 3.传染病人固定专用血压计,定时每周消毒一次。 4.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方法如下: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后晾干,再用紫外线双面消毒半小时。 ●简易呼吸器消毒: 1.接口与面罩用酒精擦拭,球囊污染用肥皂水清洗。 2.人工呼吸器使用后消毒,避污保存。 3.气管插管导丝使用后灭菌保存。 ●呼吸机冷凝水终末消毒: 1.配制0.1%有效氯装在密闭容器中,积水器中冷凝水达1/2满时倾倒,将冷凝水倒入容器中,半小时后 倒入卫生间污水系统。 2.呼吸机管路积水瓶处于直立状态,避免冷凝水倒灌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由国家卫生部制定颁布,是国家卫生行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WS/T313—200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期限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手卫生 hand hygiene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3.2 洗手 handwashing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3 卫生手消毒 antiseptic handrubbing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4 外科手消毒 surgical hand antisepsis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3.5 常居菌 resident skin flora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完整版)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 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热力消毒和灭菌(湿热)、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戍二醛、甲醛、乙醇等),以及紫外线消毒和电放辐射灭菌。现分述如下: 一、湿热消毒和灭菌 湿热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凝固菌体蛋白质而杀死微生物。湿热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比干热强,因为湿热消毒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含水量增加,从而易于被热力所凝固,加速了微生物的死亡。 (一)煮沸消毒 煮沸消毒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不需要特殊设施,花费不多而效果可靠。缺点是消毒物品被浸湿,而且处理后再污染的可能性增多。 煮沸消毒适用于消毒食具、食物、棉织品、金属及玻璃制品等。当水温达到100℃时细菌繁殖体几乎立刻死亡,通常在水沸腾后再煮5-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细菌芽胞抗热能力较强,有些芽胞煮沸数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因此煮沸消毒一般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煮沸消毒时应注意:

1.消毒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 2.煮沸过程中不要加入新的消毒物品; 3.被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水中; 4.碗盘等不透水物品应垂直放置,以利对流; 5.消费物品不应放置过多,一般不应超过容器高的四分之三; 6.消毒导热不良的物品时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二)压力蒸汽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灭杀所有微生物。穿透力强的原因主要是蒸汽凝结时释放出的潜热和凝聚收缩后产生的负压加速了蒸气对物品的穿透,使物品的深部也能很快达到灭菌所需的温度。 压力蒸汽灭菌的持续时间应从灭菌器内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至灭菌完成时为止。总时间包括: 1.热力穿透时间;2.消毒维持时间,即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一般用杀灭嗜热脂肠杆菌芽胞所需时间来表示(在121℃里需12分钟、132℃时需2分钟、115℃需30分钟);3.安全时间(一般为消毒维持时间的一半)。其中热力穿透时间是指灭菌柜内达到灭菌温度至消毒物品中心部位亦达到灭菌温度所需时间,该时间长短取决于消毒物品的性质、包装大小、安放情

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一、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清洁操作区内的加工制作及切菜、配菜、烹饪、传菜、餐饮具清洗消毒)的从业人员(含新上岗或临时参加工作),必须经健康检查,每年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禁止使用过期健康证明。 二、患有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三、从业人员每天上岗前应进行健康检查,如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暂停从事直接入口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四、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培训情况应放在本店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进行公示。 五、从业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饰物和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专间和专用操作区人员还应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14.3.2要求在专间加工和专用操作区从事下列活动的的应佩戴口罩。a)现榨果蔬汁加工制作;b)果蔬拼盘加工制作;c)加工制作植物性冷食类食品(不含非发酵豆制品);d)对预包装食品进行拆封、装盘、调味等简单加工制作后即供应的;e)调制供消费者直接食用的调味料;f)备餐。 另依据“规范”7.4.2.6现调、冲泡、分装饮品等短时加工情形可不用戴口罩。对于不戴口罩的情形,须采取“物理隔断、闭嘴等措施保障食品不受污染。 六、从业人员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应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

下列情形时应洗手:1、加工制作不同存在形式的食品前;2、清理环境卫生、接触化学物品或不洁物品(落地的食品、受到污染的工具容器和设备、餐厨废弃物、钱币、手机等)后;3、咳嗽、打喷嚏及擤鼻涕后;4、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5、使用卫生间、用餐、饮水、吸烟等可能会污染手部的活动后;6、加工制作不同类型的食品原料前,宜重新洗净手部;7、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洗手方法参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附录I《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洗手消毒方法》,其中不推荐使用消毒剂浸泡方式。 七、清洁操作区与其他操作区从业人员的工作服应有明显的颜色或标识区分。 八、依据《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的集中培训不少于40小时。 九、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企业至少每年对其从业人员进行一次食品安全培训考核,特定餐饮服务提供者至少每半年对其从业人员进行一次食品安全培训考核。培训考核可采用“食安快线”APP等监管部门认可的网络课堂、集中培训等形式。 十、严格依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14.2等规定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培训考核内容应与监管部门最新法律法规和标准等要求保持一致,禁止采用已过期或非权威知识进行培训或执行。 十一、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每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参加人员、考核结果等进行记录,并对各人员培训考核记录进行建档,作为依法落实的记录以备监管检查。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期限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手卫生 hand hygiene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3.2 洗手 handwashing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3 卫生手消毒 antiseptic handrubbing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4 外科手消毒 surgical hand antisepsis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3.5 常居菌 resident skin flora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3.6 暂居菌 transient skin r flora 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3.7 手消毒剂 hand antiseptic agent 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 3.7.1速干手消毒剂 alcohol-hand rub 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3.8 手卫生设施 hand hygiene facilities 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4 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4.1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4.2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WS/T313-2009 4.3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4.4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过氧乙酸熏蒸的使用方法

过氧乙酸熏蒸的使用方法 1、过氧乙酸的理化性质 于1902年首次合成,1949年开始用于消毒,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合成并投入生产,70年代普遍推广使用。市售产品多为二元剂型,分A、B两液包装,A液为经处 理的冰醋酸,B液为过氧化氢,使用前A、B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24至48小时,再稀释成使用液,使用不便。一元剂型过氧乙酸,稳定性欠佳。原料经过纯化处理, 合成时溶液中加入特殊的稳定剂,可有效延长保质期,使用时直接加水稀释,操作简便。 2、影响过氧乙酸的消毒因素 浓度与作用时间:过氧乙酸的杀菌效果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加强,浓度减半,作用时间需延长为原来的2-5倍。温度:温度高,杀菌力强,温度低,杀菌力弱。但与其它消毒剂不同,过氧乙酸即使温度低至零下20-40℃仍有显著杀菌作用,但作用时间需延长。有机物:消耗消毒剂,降低作用浓度;对细菌有保护作用,减轻或延缓消毒剂的攻击。湿度:相对湿度为20%-80%时,湿度越大,过氧乙酸气溶胶的杀菌效果越好。 3、过氧乙酸购买注意事项(消毒剂合格产品必备条件) 必备1、2002年,消毒剂的生产企业应当取得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后《消毒产品卫生许可证》,方可从事消毒产品的生产 必备2、生产消毒剂、消毒器械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取得卫生部颁发的消毒剂卫生许可批件(可点击查询样板模式)或者卫生安全报告

必备3、生产企业的出厂检验报告 4、效果特点: 1、高效广谱 快速彻底杀灭细菌、真菌、病毒、藻类、芽孢等各种微生物,在各种情况下(甚至4℃的低水温下)均能发挥高效消毒效果。2、使用方便 直接将消毒剂加入水中即可使用,不需其他繁杂的操作。 3、有效保护工作设备 对304、316不锈钢表面无任何腐蚀,与加工设备的绝大多数塑料和橡胶材料可兼容。 4、无泡配方,适合喷淋,易于冲洗,不含磷,有效保护环境,避免 环境微生物滋长。 5、分解产物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满足环保要求。 5、使用说明: 1、根据消毒对象要求,按相应的稀释倍数先将水注入消毒槽(或其 他容器)中,再缓缓加入过氧乙酸消毒液,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2、若无特殊条件指明,所在设备表面应被消毒液浸润2min以上, 容器与消毒液应接触1.5min以上。 3、 6、注意事项: 1、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2、可用于不锈钢制品,对碳钢、铝、铜制品有腐蚀作用。

常用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各种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日常消毒方式方法,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清洁消毒,并加强通风。消毒方法如下: 1、表面(如楼梯扶手、门把手、课桌椅、体育器材等人体常接触的物体或位置):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擦拭,消毒作用30 分钟,再用清水擦净。 2、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mg/L)用喷洒或拖布湿式拖拭,消毒作用30 分钟,再用清水洗净。 (三)、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1、有效氯浓度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1)、84 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比水为1:100 比例稀释。(2)、次氯酸钠原液(有效氯含量5-10%):按消毒液比水为1:200 的比例稀释。 配置的溶液需要搅拌混匀后使用。 2、75%酒精消毒液:直接使用。 3、其他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书进行配制和使用。 (四)、注意事项 1、含氯消毒剂(含84 消毒液) (1)、含氯消毒剂有很强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按照说明书要求,严格按比例加水稀释后方能使用。 (2)、含氯消毒剂配置和使用时必须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工作服或一次性防护服,严禁儿童触碰。 (3)、含氯消毒剂不能和酒精、碱性活洗剂(洗衣粉)、洁厕剂等混存混用。(4)、含氯消毒剂有漂白作用,不可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表面以及彩色织物的浸泡,对金属表面也有腐蚀,消毒后要擦拭干净。其中84 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5)、含氯消毒剂需加盖保持容器密闭,并存放在避光阴凉处,否则会造成氯

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洗手法

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洗手法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防止交叉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相关要求制定本规范,适用于我院所有人员。 一、术语和定义 1、手卫生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 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5、常居菌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6、暂居菌 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7、手消毒剂 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己定、碘伏等。 (1)速干手消毒剂

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2)免冲洗手消毒剂 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8、手卫生设施 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二、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1、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合乎要求的手卫生设施。 2、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子卫生的依从性 3、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三、手卫生设施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 (1)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 (2)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室、血透室、口腔门诊、急诊科、检验科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建议其他诊疗区域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3)应配备清洁剂。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4)应配备干手物品,避免二次污染。 (5)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4)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7)卫生手消毒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宜使用一次性包装;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应有良好的接受性,

2012年消毒技术规范考试题及答案

2012年消毒技术规范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得分: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清洗是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 洗涤) ( 漂洗) 和( 终末漂洗)。 2.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医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 3.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无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4.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洗)再进行(消毒)(灭菌) 5.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大于(15cm ),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 ×12 cm )。 6.斯伯尔丁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污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高度)(中度)(低度)。 7.有人情况下,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进行空气净化。 8.戊二醛用于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其灭菌浓度为(2% ),灭菌时间为(10小时)。 9.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于2012年(8月1日)日起实施。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对)。 2.有人情况下的室内空气可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及化学 消毒法(错)。 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诊疗器械,器具 和物品应进行灭菌(对)。 4.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错)。 5.快速灭菌程序可作为物品的常规灭菌程序(错)。 6.耐高热,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无菌,也可采取侵泡灭菌(错)。 7.手术缝线属于高度危险物品,所有缝线不应该重复灭菌使用(对)。 8.棉布类敷料和棉纱类敷料应首选环氧乙烷灭菌(错)。 9.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使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 拭2遍,作用1分钟(错)。 10.清洁用物擦拭布巾应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侵泡30min,冲净消毒液, 干燥备用(错)。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感染高风险部门物体表面,地面应采用下列哪种浓度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 ( B ) A.500mg/L—700mg/L B.400mg/L—700mg/L C.500mg/L—1000mg/L D.1000mg/L—2000mg/L E.600mg/L—800mg/L 2.手卫生消毒标准是( D ) A.5cfu/㎝2 B.4cfu/㎝2 C.8cfu/ ㎝2 D.10cfu/㎝2 E.6cfu/㎝2 3.外科手消毒标准是(A ) A .5cfu/㎝2 B.4cfu/㎝2 C.8cfu/㎝2 D.10cfu/㎝2 E.无菌生长 4.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的标准是(B )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三、术语和定义 1、手卫生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5、常居菌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6、暂居菌 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7、手消毒剂 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己定、碘伏等。 (1)速干手消毒剂 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2)免冲洗手消毒剂 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8、手卫生设施 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四、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学校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方案

学校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方案 为指导、规范学校公共场所的预防性消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H7N9禽流感,结核病等其他传染病在人员聚集性活动场所的传播,特制定本方案。 一、消毒原则 对于病原体抵抗力低,主要近距离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消毒对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意义有限。但由于一些疾病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清楚,对空气及有关物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是必要的,特别是必须做好疫点的消毒处理,尤其是终末消毒。疫点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疫点内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以防止其感染人群。 二、消毒程序 1.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2. 消毒人员到达消毒场所前,穿好隔离服、戴上口罩、帽子、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 3.仔细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接触和使用的生活用品和物品。 4.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三、注意事项 消毒人员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防护眼镜、隔离服和胶鞋等,做好个人防护。

四、消毒方法 (一)、经常性消毒措施 1.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应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2.对地面、墙壁等表面定期消毒。 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 喷雾消毒可用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为500mg/L-1000mg/L 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用药量: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300ml/㎡,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地面消毒喷药量为200ml/㎡-300 ml/㎡,由内向外进行喷雾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3.对经常使用或接触的物品、餐饮具定期消毒。 对人体接触较多的柜台、桌椅、门把手、水龙头等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15-30分钟。餐饮具可用流通蒸汽消毒20分钟(温度为100℃);煮沸消毒15-30分钟;使用远红外线消毒碗柜,温度达到125℃,维持15分钟,消毒后温度应下降至40℃以下方可使用。对不具备热力消毒的单位或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食饮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如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有效溴为250mg/L-500mg/L的二溴海因溶液、200mg/L二氧化氯的溶液浸泡、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消毒后清水冲洗、空干保存备用。

八种常用的消毒方法对比

八种消毒方法的对比 之前,有网友一起讨论,空气消毒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其实没有 所谓的最好,只是看看哪种最适合您。为此,我整理了8 种空气消毒方法,主要从消毒原理已经消毒效率进行评价,供各位朋友参考选择:常见应用方法: 1、臭氧消毒法: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分解产生的氧原子可以氧化并穿透细菌细胞壁而杀死细菌。但不能除尘,室 内必须没有人,并容易损坏一些易氧化的物品,对表面微生物作用较小。臭氧对人的呼吸道有一定的影响。尽管应用广泛,但越来越多的报导不 主张使用臭氧消毒方法。消毒效率在91~92%之间。 2、紫外照射法:如果应用在空调系统中效果非常差,因为空气流速高,细菌受照的剂量非常小,不能除尘。WHO 和欧盟GMP 都已经宣布其 为通常不被接受的方法,更不能作为最终灭菌。消毒效率在 82~84%。 3、甲醛熏蒸法:甲醛是一种化学试剂,已经宣布致癌,消毒效率大 概在77~78%。 4、超低阻高中效过滤器:这是一种物理阻隔的方法,常规风口上的 阻力是粗效的三分之一,但效率很高,对于大于0.5 微米的效率可达

80%,重量轻,安装方便。消毒效率在92~98%(一次通过的除菌效率) 5、高效过滤器:也是物理阻隔,没有副作用,卫生部消毒规范指出洁净室空气灭菌只用空气净化过滤方式。这种消毒效率可达99.9% 甚至更高(一次的效率) 由于细菌不会单独存在,都需要附着在粒子上,因此,高效其实是最好的消毒,控制好人员的规范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其他消毒只是一种辅助。 除此之外,再汇总几个消毒方法,供参考吧: 6、等离子法:这种方法是在气体在加热或者强电磁场作用下产生高度电离的电子云,其中的活性自由基和射线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效率很低70%以下。 7、电子灭菌灯:一种物理方法,没什么破坏,消毒效率平均85%。 8、负离子法:在电场、紫外、射线和水的撞击下使空气电离而产生,可吸附尘埃粒子变成重离子而沉降,缺点是有二次扬尘,在空调系统中不会使用。消毒效率73%左右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第一部分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 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双手代替洗手。 二、在下列情况下,应当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 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三、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 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 患者污物之后。

四、医务人员洗手方法,见附录A。 五、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方法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附录A医务人员洗手方法A.3的6步揉搓步骤 进行揉搓。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分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 燥。

第二部分外科手消毒 一、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从新 进行外科手消毒。 二、洗手方法与要求 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 过指尖。 2、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 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4、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三、外科手消毒方法 1、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 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6分钟,用流 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 流动水应达到GB 5749的规定。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 要求时,手术医生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

工厂用过氧乙酸环境消毒使用作业规 范

文件名称 工厂过氧乙酸环境消毒使用作业规范 版本 A/0 文件层次 三层文件 文件编号 NFS/03—QA —25 分发号 归属部门 品保部 批准日期 2010-7-28 试行日期 / 发行日期 2010-7-28 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 工厂过氧乙酸环境消毒使用作业规范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毛泽日 钱竖忠 机密等级: □ 机密 □一般 合计页数: 共 3 页 √

文 件 修 改 状 态 一 览 表 修改单编号章节修改内容概要提出人/日期批准人/日期

1.目的: 规范各工厂用过氧乙酸的熏蒸或喷雾使用方法。 2.范围: 仅适用于农夫山泉的各工厂内使用过氧乙酸熏蒸的操作。 3.职责: 部门/岗位职责 品保部制订本规范并监督各工厂实施 品保科负责指导生产现场操作人员按规范操作。 制造科按品保科的要求规范执行使用。 4.名词解释: 无 5.过氧乙酸的特性: 5.1 过氧乙酸属于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它具有强氧化能力,过氧乙酸是一种杀菌能力较强的高效 消毒剂,它可以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及芽孢。 5.2贮存和使用: 5.2.1过氧乙酸消毒液应严格按照所购入的过氧乙酸消毒液的浓度和使用说明进行调制, 5.2.2安全注意事项:配制溶液时要戴橡胶手套和护目镜,防止药液溅到皮肤或眼睛上;由于过 氧乙酸有较强的腐蚀性,不可用于金属器械的消毒;做气溶胶喷雾时,操作者应戴防护面罩,也可用口罩、帽子及护目镜替代,不可直接对人喷洒;如药液不慎溅入眼中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严重时及时就医。 5.2.3过氧乙酸稀释液容易分解,宜随配随使。不得使用其他含过氧乙酸的化学试剂来替代使用。 6.作业内容: 6.1 用过氧乙酸熏蒸的使用方法 6.1.1熏蒸法消毒时的原理:室内熏蒸法消毒时,将房间密闭,用过氧乙酸溶液加热蒸发,对细菌 繁殖体用药1g/m3,熏蒸60min;对细菌芽胞为3g/m3,熏蒸90min.熏蒸时,室温保持在18℃以上,相对湿度70%~90%. 6.1.2 过氧乙酸原液配置:将过氧乙酸---1#(黄色标签)和过氧乙酸—2#(绿色标签)各一瓶, 使用前按1#:2#=1:1容量配比(即倒一瓶黄色再倒一瓶绿色),配置所得及为15%(不同供应商不同规格的两种原液配制的浓度会不同,参阅使用说明书)的过氧乙酸(需要提前24h配置贮存于塑料桶内)。

(完整版)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一、普通喷雾消毒法 指用普通喷雾器喷洒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各种农用和医用喷雾器均可应用。 1.适用范围普通喷雾消毒法适用于对物体(品)表面、室内墙面和地面、室外建筑物和帐篷表面、地面、车辆外表面、装备及植被等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先从足下喷洒,开辟无害化通道至操作端点,而后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喷洒。 3.注意事项 (1)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配戴防护口罩、眼镜,穿防护服。 (2)室内喷雾时,喷前将食品、衣被及其他不需消毒的物品收叠放好,或用塑料膜覆盖防湿。 (3)室外喷雾时,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 二、气溶胶喷雾消毒法

指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消毒液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雾粒直径20μm以下者占90%以上。由于所喷雾粒小,浮于空气中易蒸发,可兼收喷雾和熏蒸之效。喷雾时,可使用QPQ-1型喷雾器及产生直径在20μm以下雾粒的其他喷雾器。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室内、坑道、车辆、帐篷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顺序喷雾。喷雾量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或消毒液的雾团充满空间为度。作用30~60min 后,打开门窗通风,驱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液的雾粒及气味。 3.注意事项同普通喷雾消毒法,特别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 三、擦拭消毒法 指用布或其他擦拭物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家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车辆和装备等物体表面,以及医院和实验室环境表面实施消毒处理。

2.使用要求消毒时,用干净的布或其他物品浸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拟消毒物品表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剂要求的时间后,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漂白等损坏作用。 3.注意事项 (1)不耐湿物品表面不能应用该方法实施消毒处理; (2)擦拭时应防止遗漏; (3)污物可导致消毒剂有效浓度下降,因此表面污物较多时,应适时更新消毒液,防止污物中的病原体对消毒剂溶液的污染。 四、浸泡消毒法 指将待消毒物品全部浸没于消毒剂溶液内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用于对耐湿器械、玻璃器皿、餐(饮)具、生活用具及衣物等实施消毒与灭菌。 2.使用要求对导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同时充满消毒剂溶液。消毒或灭菌至要求的作用时间,应及时取出消毒物品用清水或无菌水清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医务人员洗手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1.1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handwashing 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肥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对过程。 1.3卫生手消毒 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1.4外科手消毒 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液)或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1.5常居菌 指能从大部分人的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者。如凝固物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 1.6 暂居菌 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 1.7抗菌皂(液)指含有一定浓度的抗菌剂,能减少或抑制微生物生长 的肥皂或肥皂液。 1.8手消毒剂 指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 1.9速干手消毒剂

指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1.10免冲洗手消毒剂 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1.11手卫生设施 指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1.12可见污染 手上有可见的污物或可见的血迹、体液、引流物、分泌物等的污染。 1.13护手 减少皮肤刺激的方法。 2.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相应要求 2.1卫生手消毒,检测的细菌数应 10cfu/cm2。 2.2外科手消毒,检测的细菌数应 10cfu/cm2。 3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3.1 应遵循以下原则 3.1.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可见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3.1.2手部没有可见污染,宜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3.2 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应根据6.1的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快速干 手手消毒剂。 3.2.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3.2.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2.3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诊疗、护理之前。 3.2.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