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整理和复习1
- 格式:ppt
- 大小:689.00 KB
- 文档页数:22
小数的认识的复习一、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能比较小数的大小。
2、认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有关概念。
3、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会应用小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知识网络小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纯小数〈1(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按整数部分特点分类带分数〉1 (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分类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可以准确计数的。
纯循环小数:从小数点后第一位按小数部分的位数开始出现循环节的多少分类无限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不从小数点后第一无限小数位开始出现循环节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的近似数小数大小的比较三、重点考点【考点一】小数的意义和读写例1 填空。
⑴28.42是由()个10,()个1,()个0.1,()个0.01组成。
⑵38.85读作(),它的计数单位是(),它由()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举一反三:1、判断。
⑴小数和整数一样,所有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⑵4.005读作四点零五。
()⑶5和5.0的大小相同,意义也相同。
()2、一个数是由20个0.1,2个0.01组成,这个数写作()。
3、用1,7,0,4和小数点能写出几个小于1的三位小数?把它们全写出来。
【考点二】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和倍问题例2 两数之和是6.05,把其中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与另一个数相同,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举一反三1、一个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001,整数部分是最大的两位数,百分位是最小的一位数,其余各位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小数是多少?你能把它改写成大小不变的两位小数吗?如果能,是多少?【考点三】小数的大小比较例3 用数字7、8、9和小数点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请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举一反三1、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7.64>7.( ) 3.42>3.4( ) 0.90( )<0.9022.66>( ).55 4.07>4.0( ) 5.0( )<5.162、你能用0,3,6和小数点组成多少个两位小数?请把这些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认识小数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具体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复习,理清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难点: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1.提问:这一单元,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2.小组讨论:a、举例说一说小数和分数的联系。
b、小数的性质是什么?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c、小数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明确两点:第一,小数是特殊的分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分别可以写成一位、两位、三位……的小数。
第二,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等。
第三,小数的性质应注意:不管添上“0”还是去掉“0”,都应在小数的末尾。
二:练习:1.0.8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2.0.30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1里面有()个0.1。
0.1里面有()个0.01。
0.01里面有()个0.001?4.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小数:5.化简下面各数0.060=()1.230=()0.1020=()230.000=()6.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小数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6=()1.02=()0.10000=()30=()7.把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0.6、0.506、0.056、0.065、0.568.小明、小华和小军进行50米赛跑,结果,小明跑了8.32秒,小华跑了7.9秒,小军跑了8.23秒,谁是冠军?为什么?9.思考:(1)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多少个?(2)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3)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3.2,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认识小数的复习》教学设计与说明【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44~45的“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的1~5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梳理“认识小数”的相关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性质,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将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形成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同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性质,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将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自主梳理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知识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中梳理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编自解习题;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说出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知识;提高习题设计的有效性。
【课前准备】:每个学生印发一张单元整理表格。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谈话——同学们,听说过孔子吗?是的,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有一句千古流传的名言是“温故而知新”,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答)------对,经常复习已学过的旧知识,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新知识。
2.引入——猜猜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小数的认识”。
【设计说明:“温故而知新”是流传千古的教学原则,由此引入学生既感到新奇,有体会到复习的重要性,胜于教师的说教;同时可以自然而然的让学生猜测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心向呈积极、开放的状态,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复习”这两个字上,进而会有意识、无意识地调动相关的知识储备。
】二、自主梳理1.整体回顾——“认识小数”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回答时学生想到什么说什么,不必讲求知识的先后顺序,对于一个学生而言不要求说出全部,通过不同学生的互相补充达到完整。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复习并巩固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等基本概念。
•理解并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小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综合运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回顾之前学习的小数相关知识,提问学生关于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问题。
•强调整理和复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3.2 复习小数的意义•讲解小数的概念,包括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
•复习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如十分位、百分位等。
•通过举例,让学生再次感受小数的实际意义。
3.3 复习小数的基本性质•讲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强调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时的比较策略。
•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通过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基本性质,如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等。
3.4 综合练习•出示一系列与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等。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和强调。
3.5 拓展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解决。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相互学习借鉴。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相关的复习题。
•鼓励学生自主搜集与小数有关的题目进行练习,加深对小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了整理和复习。
通过回顾和练习,我们对小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了小数的基本性质。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完整版)小数知识点总结1. 小数的基本概念小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表示介于整数之间的数值。
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中间用小数点"."分隔。
2. 小数的读法小数的读法与整数稍有不同。
以小数点为界,左边的整数部分称为“整数读法”,右边的小数部分称为“小数读法”。
例如,0.5可读为“零点五”。
3. 小数的进制转换小数可以进行进制转换。
一般情况下,将小数转换为整数,然后在进行进制转换。
例如,将0.5转换为二进制,先将0.5乘以2,得到1.0,整数部分为1,小数部分为0.0,然后将1.0再乘以2,得到2.0,整数部分为2,小数部分为0.0,依次类推,可得到0.1,即0.5的二进制表示为0.1。
4. 小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在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时,需要对齐小数点,然后按照整数加减的方法进行运算,并将小数点保持对齐。
在进行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时,也需要将小数点对齐,并按照整数乘法和除法的方法进行运算。
5. 小数的进位与舍去在进行小数运算时,通常需要进行进位和舍去操作。
对于进位,当小数部分超过9时,十位上的数值会进位到整数部分;对于舍去,当小数部分小于5时,舍去不进位。
6. 小数的绝对值与相反数小数的绝对值指小数的数值除去符号,即去掉小数的正负号。
小数的相反数指与小数数值大小相同,但符号相反的数值。
7. 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可通过比较小数部分的大小,如果小数部分相等,则再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对比的两个小数必须为相同进位的小数。
8. 小数的近似值小数的近似值指将一个小数表示为更简单、更容易计算的小数。
一般意义上,小数的近似值可以采用截断或者四舍五入的方法。
9. 小数的精度与非精度小数的精度指小数的有效数字的个数。
在进行小数运算中,精度的差异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非精度小数指数字后面有一串0,这些0并不影响数值大小。
10. 小数的应用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归纳一、小数的意义。
1. 小数的定义。
- 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 小数的组成。
-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例如在3.14中,3是整数部分,“.”是小数点,14是小数部分。
二、小数的读法。
1. 读法规则。
- 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如果整数部分是0就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例如:0.5读作“零点五”,3.25读作“三点二五”,10.08读作“十点零八”。
三、小数的写法。
1. 写法规则。
- 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再在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
例如:五点三写作5.3,零点零六写作0.06。
四、小数的大小比较。
1. 比较方法。
-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从十分位开始比较,十分位上数字大的那个小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依次类推。
例如:3.5>2.8,2.34<2.36。
五、小数的加减法。
1. 计算方法。
-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例如:- 3.4+1.2 = 4.6(先将3.4和1.2的小数点对齐,然后3 + 1 = 4,4+2 = 6,结果是4.6)- 5.6 - 3.1 = 2.5(同样小数点对齐,5 - 3 = 2,6 - 1 = 5,结果是2.5)。
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有关小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正确进行小数读写、大小比较以及加减法计算,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谈话: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
2.这节课我们就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请学生把课本从88页看到98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自主整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3.交流矫正,优化再建: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4.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1.在小数的下面画横线。
32.2 201 0.9 26.1 301 10.06 8.50提问:什么样的数叫做小数?举例说明。
(指名回答)并复习小数点及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划分。
2.读出下列小数。
1.282.01 90.3 0.56 10.06 8.503.写出下列小数。
三十八点五()十三点六四()零点一九()二点三八()四点零五()十二点三零()提问:怎样读小数?举例说明。
(指名回答)总结: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按照以前的读法去读,小数点后面的部分要按照顺序依次读出。
4.比较下列小数的大小。
3.8○3.7 5.32○5.23 0.75○0.950.8○0.08 3.08○0.38 2.05○2.02提问: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举例说明。
(指名回答)总结: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
先比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千分位上的数。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整理复习知识点一:小数的认识与读法1、认识小数:我们在商店里经常看到的5.98元、0.85元等价签,像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
2、小数的组成:小数由三部分组成,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
3、小数的读法: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顺序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数位表:知识点三: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按顺序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知识点四: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他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他们的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也相同,就比较他们的百分位,百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知识点四:小数加、减法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小数点后边最后一位算起,最后在得数上对齐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记住:进位要在前一位加上进的几,退位要在前一位减去几。
)附:小数和分数的相互转化1.分数改成小数的方法:分母是10的分数,就用一位小数表示。
分母是100的分数,就用两位小数表示。
2.小数改写成分数的方法:一位小数用十分之几表示,两位小数用百分之几表示,……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如:0.6=零点几几就是百分之几十几如:0.35=零点零几就是百分之几如:0.07=3.小数改写成元角分的方法:小数点前面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
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
(如:12.68元就是12元6角8分。
记住:当角或分为0时,可以不写。
)1元=10角, 1角是1/10元,用小数表示是0.1元;1元=100分,1分是1/100元,用小数表示是0.01元。
4.1米=100厘米,1厘米=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1米=10分米, 1分米=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1千克=1000克,1克=1/1000千克,用小数表示是0.001千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8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3.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过程:一、整理和复习1.师出示知识脉络图。
2.生按知识结构图,自己动手整理本单元的知识。
3.小组内交流。
4.集体汇报整理,小结。
二、完成练习。
汇报整理知识时,按各个知识点小结,每个知识点小结完,结合练习题,巩固加深理解。
1.第1题,让学生先列举说明什么数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再说出小数的数位顺序。
再完成第1题。
2.第2题,先让学生想一想:小数的性质是什么,整数有没有相同的性质;完成小数性质补充练习题。
并联系整数大小的比较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小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意义读写法 基本性质 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单、复名数互化 求近似数 改写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不同。
在此基础上完成第2题。
3.第3题,引导学生尽量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总结、归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4.完成名数改写补充练习。
5.第4题,先让学生想一想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结合第(1)题说一说精确到十分位即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和保留整数的含义和方法;结合第(2)题说一说把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设计2025春季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对小数有系统的认识,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述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的大小比较。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和大小比较。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系统整理小数相关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准确理解小数加减法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小数相关知识点的梳理、练习题和动画演示)•实物教具(如小数尺、计算器)•学生笔记本和笔•教学挂图或板书用纸五、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和实物教具,直观展示小数相关知识。
•讲授与讨论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共同梳理小数知识体系。
•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复习回顾:简要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以及小数加减法。
•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与小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小明在超市购物,他买了一袋2.5元的薯片、一瓶3.8元的饮料和一个4.1元的面包,他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如果他给了店家12元钱,店家应该找回他多少钱?”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整理和复习小数相关知识。
3.新课教学4.•要点梳理:•引导学生共同梳理本单元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强调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以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实例:•通过多媒体展示上述购物问题的解答过程,引导学生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展示其他与小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将小数改写成分数”等,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