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9-2019年我国外汇储备总额及其变化原因分析-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571.51 KB
- 文档页数:19
中国国际储备及调整姓名:杨丹学号:201284370106 班级:10接贸1班内容摘要:通过对1995年-2012年我国外汇储备数据的调查,运用外汇储备水平,储备/进口比例法,机会成本说,货币供应量决定论,储备/外债比例关系,影响国际储备总量的因素六种方法得出一致结论,国际储备规模过量。
并从7个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并结合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的特点与各储备所占的比例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外汇储备在内部结构,自身结构,储备币种,成本与收益均存在不平衡,结合国情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字:国际储备规模国际储备结构外汇储备一、中国国际储备规模是否适度及依据(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是当今各国国际储备资产中最主要的储备资产形式。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近十年以来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回首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和发展历程, 1996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 亿美元大关,此后四年,储备增加速度比较平稳。
2000 以后,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5 年末达到8188.72 亿美元,居全球第二。
2006 年2 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 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成为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
同年11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0000亿美元,从1000亿到10000亿,中国仅仅用了十年时间。
至2009 年末, 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3991.52 亿美元, 超过G7 国家外汇储备之和。
截至2012 年6 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3.24万亿美元。
表1 中国近几年外汇储备总表(1995—2012年)单位:万亿美元年份外汇储备(亿元)外汇储备增长率(%)1995 0.07 42.571996 0.11 42.701997 0.13 33.191998 0.14 3.621999 0.15 6.702000 0.17 7.042001 0.21 28.152002 0.29 34.992003 0.40 40.802004 0.61 51.252005 0.82 34.262006 1.07 30.222007 1.53 43.322008 1.95 27.342009 2.40 23.2820102.85 18.68 20113.18 11.72 2012 3.24 3.89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约占国际储备的95%,所以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国际储备增长迅速,且规模大。
纳税Taxpaying经济纵横我国国际收支变化及其原因分析鲍子耀(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汇成名郡,安徽芜湖241000)摘要:国际收支状况通常是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来反映的,它是系统地记录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项目及金融的统计表,这一统计表是全面掌握该国对外经济往来状况的基本资料,是该国政府制定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趋势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及不足之处,并以此为根据制定相应的政策,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一个指导性的重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变化;国际收支分析一、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情况(一)主要差额情况2017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逐步趋稳,呈现基本平衡的态势。
近年来亦是如此,我国从持续了十多年的“双顺差”的结构,到了2012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短暂的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出现额度并不大的360亿美元逆差的“一顺一逆”结构,再到了2013年又重新恢复了“双顺差”结构,之后到了2014-2016出现了连续三年的“一顺差、一逆差”的收支结构,其中2015年经常项目顺差达到了峰值的3034亿美元,而2015年与2016年的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迅速膨胀,分别为逆差4345亿美元和逆差4161亿美元,再到今年2017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经常账户差额收窄到1649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1486亿美元,收支的结构又重新恢复到“双顺差”的结构,说明汇率政策的调整取得了成效。
但此次的“双顺差”应该只是汇率调整的伴随现象,并不会长期持续和显著地延续下去,“一顺一逆”是新的稳态自然更加稳定。
(二)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情况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近些年来波动较大,2011年顺差为2600亿美元,2012年则出现了暂时的小额逆差,2013年为顺差3430亿美元,之后的三年均为逆差,其中2015年和2016年的逆差额急剧膨胀,2017年又恢复为顺差1486亿美元。
1950年至今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摘要:从1950年至今,我国的外汇储备从量到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前年均不足5个亿的外汇储备,甚至是某些年份的负储备,到改革开放之后外汇储备的成倍增长,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一步步扩大,甚至可以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而这正体现了19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外汇经济政策随经济形势的调整与改革。
本文旨在分析1950年至今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并就当前经济形势对于我国外汇经济政策的一些意见。
关键字:外汇储备;发展趋势;经济政策一、问题的提出:1950年至今我国外汇储备情况分析表一国家外汇储备规模(1950年-2011年)单位:亿美元二我国外汇储备柱状图单位:亿美元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经过了从无到有,进而在小规模上取得迅速发展的过程,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我国十几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尤其是30年来改革开放政策取得成效的一个结果。
而这个结果在经过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后,反过来又成为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表一不难看出,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外汇储备的数量很少,平均水平只有1亿到2亿美元左右。
这一时期,国际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都处于敏感时期,国家实行的也是封闭条件下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很少,外资无法流入,长期下来,中国经济发展陷入了一个贫困化的泥潭。
直到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外汇数量出现了小额的增长,但仍不稳定,存在大起大落的现象。
在1980年我国外汇为—12。
96亿美元,1981年开始变为正值为27美元,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外汇储备也不断的增强。
1983年,由于实行了外汇留成制度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 对鼓励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支持地方生产建设,发展对外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外汇储备增长很快,到达了89亿元。
然而,就在1984年,出现了经济过热的现象,进口猛增,出口下降,经常账户出现较大逆差,到1986年外汇储备低至20亿。
中国外汇政策调整及其影响分析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外汇政策也不断调整。
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对外汇市场进行了改革和开放,促进了外贸、外汇市场健康发展和资本流动自由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外汇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一、我国外汇政策调整的背景2005年,我国首次开始放开外汇业务,取消了一年内限制住房外汇购汇的限制,这标志着中国外汇管理体制逐步进入市场化、国际化轨道。
与此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到2019年年底已经达到3.107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但是,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外汇储备规模太大,使得汇率波动较小,难以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同时,为了防范外部风险,国家需要购买海外资产,但这也带来了汇率风险和投资风险。
二、我国的外汇政策调整1、加强汇率市场化2015年,中国中央银行宣布改变汇率政策,决定让市场决定汇率,以强化汇率市场化。
这样可以增加中国金融市场的吸引力,提高金融市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同时,大幅放宽了人民币兑转汇机制,壮大了跨境贸易、投资和金融业务。
2、调整外债管理我国的外债管理主要是通过限制企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外债规模和期限,限制其在境外筹集资金。
近年来,我国逐步取消了一些限制,同时还对大规模债券发行和资产交换安排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确保了外资进出境的顺畅和稳定。
3、深化外汇市场改革过去,我国的外汇市场主要是银行承担,然而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费用相对较高,买卖的时候还要交很多费用。
我国为了降低外汇成本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开始授权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跨境支付服务机构办理外汇业务,允许境内个人和企业在海外进行投资和人员往来的资金自由流动,增加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流通和使用。
三、我国外汇政策调整的影响与挑战1、促进贸易和资本流动我国外汇政策调整后,逐渐实现了兑汇简便、汇率市场化、外资自由流入流出,这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发展增加了又好的通道和壮大了金融市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黄薰好王惠郝思敏刘月燕来源:《商场现代化》2019年第06期摘要:在国际化进程日益加速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外汇储备对于一个国家有着维持收支平衡,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作用。
选取六个重要解釋变量,采用1991年-2017年的年度数据,运用E-G两步法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发现外汇储备与进出口差额、国内生产总值呈同方向变动关系,而与其他四个影响因素呈现反向变动关系。
其中,短期货币供给量促进外汇储备的增加,长期货币供给量增加会放缓外汇储备的增加。
关键词:外汇储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引言:外汇储备与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国际贸易、国际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般需要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储备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适度的储备量对于稳定一国汇率、国际收支平衡、拓宽国际贸易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大量的外汇储备会导致通货膨胀,产生许多其他负面的影响。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增长,总量已经达到了世界储备的1/3,但是由于近几年人民币升值,加之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我国的外汇资产稍微有一些缩水的现象。
中国作为国际经济实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建立模型对外汇储备规模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演示了一种各国采用的广泛方法,他运用外汇储备规模与进口额的比率来判断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水平。
罗伯特·特里芬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汇储备与进口额的标准比率为40%,而30%以下则需要对其调整,20%为最低标准。
卡包尔·范等尝试着从定性角度去研究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
包括国际收支平衡、政府的调节力度、国家的经济等方面去研究外汇储备需求量。
他们的研究为后期研究者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但是只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并未进行定量化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崛起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也逐渐扩大。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外汇储备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外汇储备一般是指国家银行持有的其他货币和贵金属等货币和金融资产,以便用于应对国际支付和资本流动等需要。
随着全球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外汇储备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中国的外汇储备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由于时期的自力更生和“封闭”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并不大。
然而在19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对外开放的实施,中国外贸、外汇收入和外资持续增加,外汇储备规模也逐步扩大。
二、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截至2021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额达到3.22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的外部负债相对较低,外汇储备可以有效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从外汇储备的构成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集中在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几种主要货币上,也包括一些新兴市场货币和黄金等。
可以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实现了国际化多元化配置。
然而,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也经历了一些波动。
自2014年开始,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逐渐下降,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资本外流和贸易顺差减少等因素影响。
直到201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才开始逐渐回升,主要得益于国际投资和贸易增长等因素的支持。
三、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变化趋势中国外汇储备从19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在2014年左右开始出现了一些波动和下降。
具体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2014年达到顶峰,超过了4万亿美元,之后开始持续下降,到2017年底降到了3万亿美元以下。
随着2018年中国经济的回暖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好转,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逐渐回升,2019年再次超过了3万亿美元,并保持了一定增长势头。
除了经济、贸易等基本因素影响外,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还与人民币汇率变化、境外投资和增值税退税等和市场因素密切相关。
一、关于外汇储备1、外汇储备的定义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2、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偿国际收支逆差,还经常被用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3、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长一段时期,西方国家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是美元,其次是英镑,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又增加了德国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国法郎等。
4、外汇储备的功能外汇储备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2) 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3) 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4) 增强综合国力,抵抗金融风险。
二、我国外汇储备现况1、外汇储备的规模—般来说,外汇储备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抗风险能力。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汇储备匮乏,1979年国家外汇储备仅为8.4亿美元,而在1979年〜1989年间,外汇储备年均35亿美元。
此后,我国外汇储备快速累积,规模不断扩。
至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
从2004年年末到2009年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平均年增长率为31.69%,最高增长率达到43.32%,最低增长率也达到了18.68%0即使是在全球经济饱受金融风暴侵袭的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仍然达到2.3992万亿美元,增加值为4532 亿美元,增长率为23.29%,相当于七国集团(G7)的1.93倍。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月度中国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千美元2001年末全国所欠外债简表单位:万美元我国外债统计范围,同时扣除境内机构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的负债;二是将所有贸易项下对外融资(包括三个月以下的贸易信贷)纳入我国外债统计;三是在期限结构方面,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债务(签约期限)纳入短期债务,从而消除了我国外债数据范围(外债定义)、期限结构划分等方面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于2001年11月初按照国际标准定义公布了2001年6月底中国外债数据。
上表中外债数据为国际标准口径数据。
2、表中“贸易信贷”特指三个月以内的贸易信贷,该数据是按照一般国际经验估算的;而表中“延期付款”则是指三个月以上(不含90天)的贸易信贷,属于登记外债范畴。
外债编制方法说明一、数据来源按照《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1987年6月17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和《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1997年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7年9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履行外债统计监测的职能。
所有债务人在签订对外借款协议之后,必须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手续,财政部和银行以外的债务人对外还本付息时需经外汇局核准。
财政部和银行类债务人必须按月向外汇局逐笔报送对外还本付息信息。
在债务人报送相关外债信息的基础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定期编制并对外公布全国外债情况。
二、指标说明(一)外债定义根据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和2001年中国外债口径调整有关内容,中国的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包括境内外资、合资金融机构)或者其它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它机构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全部债务。
(二)债务类型按照债务类型对中国的外债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如下11种类型:(1)外国政府贷款;(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3)国外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4)买方信贷;(5)向国外出口商或国外企业、私人借款;(6)对外发行债券;(7)延期付款(贸易信贷);(8)海外私人存款;(9)国际金融租赁;(10)补偿贸易中用现汇偿还的债务(补偿贸易是指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中方进行生产,然后用生产的产品或现汇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价款);(11)其它。
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变化与风险控制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以来都是国际上的瞩目焦点,因为它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外汇储备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变化和风险控制。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变化外汇储备是国家对外支付债务和维持汇率稳定所需的外汇资产的汇集。
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包括外汇资金和黄金储备两部分。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外汇资金与黄金储备比例变化外汇资金在我国外汇储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近年来黄金储备的比例逐渐提高。
据统计,2019年我国黄金储备规模为1949.98吨,占我国外汇储备总量的约3%。
这表明,我国正在逐渐增加其黄金储备比例,以降低其对外汇资金的依赖性。
2.货币组合结构多元化我国外汇储备的货币组合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早期,我国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为主,但是随着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逐渐提升,我国逐渐加大了其对其他货币的持有量,以实现其能源、原材料和技术的多元化。
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中也增加了其他货币和债券,以提高其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控制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不断扩大,风险管理成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应对措施。
1.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外汇储备随着汇率变化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国际汇率波动可能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相对价值的波动,从而影响外汇储备的总体价值。
我国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性,避免美元贬值带来的汇率风险。
此外,我国还通过外汇衍生品交易来降低汇率风险。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外汇储备随着市场流动性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
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壮大,我国政府需要对不同市场的回撤、环境和周期变化做出应对。
为了避免此类风险,我国政府加强外汇储备的流动性管理,提高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以保证其在市场上的稳健运作。
3.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一种来源于对手方违约风险的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