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用经济作物栽培学答案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668.39 KB
- 文档页数:50
特用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特用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2、光补偿点:把植物的光合积累与呼吸消耗相对等时(即表观光合强度等于零时)的受光强度。
3、生物产量:是植物一生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净的干物质重量4、涝害:指长期持续阴雨,致使地表水泛滥淹没农田或田间积水,或土壤中水分过多缺乏氧气,根系呼吸减弱,最终窒息死亡。
5、发芽率:是指种子在规定期限内,能正常发芽的种子数占其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
6、特用经济作物:对人类有特殊利用价值的,为人类栽培的植物。
7、光饱和点:把植物的表现光合强度处于最大值时的植物受光强度。
8、春化作用:指有低温诱导的影响而促进植物发育的现象。
9、蒸腾系数:指作物制造1g干物质时所消耗水分的克数。
10、“源”:指产品器官中积累的光合产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凡绿色器官都是光合产物的“源”,同时也是能量的“源”。
11、温度三基点:最适点、最低点、最高点12、温周期现象:植物生长发育与温度变化呈同步的现象。
13、光周期现象:指植物发育的某一阶段的形成受光周期的影响。
14、光合生产率:用每平方米叶面积在较长时间内(一昼夜或一周)增加干重的克数。
15、无性繁殖: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基、叶等)培育成独立的新植物个体的繁殖方法。
16、春化作用现象:指有低温诱导的影响而促进植物发育的现象临界日长:指凡能引起长日照植物开花的最小日照长度和短日照植物的最大日照长度。
17、“流”:指通过输导组织,由“源”流向“库”的可溶性物质的液流,主要指有机物质,同时带有能量。
18、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交配后所形成的种子通过一定的培育过程产生出新植物个体的繁殖方法。
19、光周期:一天中,日出至日落的理论日照时数20、“库”:指贮存光合产物,同时也指贮存了能量的器官。
作物栽培学(ppt109页)作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第二节作物的起源和分类第三节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第四节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第五节我国作物栽培学主要成就与展望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一、性质与任务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优化决策、栽培管理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与之相关的学科很多。
作物科学研究领域每一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都必须通过检验评定与组装配套,在作物栽培过程中应用推广,才能在农业生产中显示其功效和价值。
作物栽培学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其任务与作物、环境和措施有关。
作物本身。
研究对象是活的有机群体。
个体有自身的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群体也有它结构和发展规律,必须探讨如何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矛盾。
环境条件。
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外界环境条件。
不同作物、品种及生育时期和器官要求不同。
必须通过选择和改造环境来满足它。
技术措施。
作物对环境要求,如自然条件满足不了,采取相应人工措施。
如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尽量满足作物的要求,以达高产优质目的。
同时还要考虑成本和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二、地位与作用农业是基础。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大田作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1、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2、重要的工业原料。
目前,我国约40%的工业原料如纺织、医药,70%的轻工业原料如卷烟、食品、造纸、制糖等来源于作物生产。
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出口比重将会下降,但仍是重要出口物资之一。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4、稳定”三农”。
作物种植业比重大,对农民的增收、农村的稳定和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
5、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