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测向原理27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27
无线电测向原理无线电测向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号测向的技术,它可以用于确定信号的方向和位置。
无线电测向技术在军事、民用通信、天文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无线电测向的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
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天线接收信号,并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确定信号的方向和位置。
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会使用多个天线来接收信号,通过对比不同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和相位差异,可以计算出信号的方向和位置。
无线电测向技术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方位测向,另一种是距离测向。
方位测向是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方位角的测量,确定信号的方向;而距离测向则是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距离的测量,确定信号的位置。
这两种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测向。
在实际的无线电测向系统中,通常会采用多种测向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测向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天线阵列来实现高精度的方位测向;同时结合多普勒效应来实现距离测向。
这样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实现更加灵活和精准的测向。
无线电测向技术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侦察、雷达导航、通信干扰监测等方面,都需要使用无线电测向技术来获取目标的方向和位置信息。
同时,在民用通信领域,无线电测向技术也可以用于无线电定位、无线电导航等应用。
此外,无线电测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天文学领域,用于天体信号的测向和观测。
总的来说,无线电测向技术是一种重要的信号测向技术,它可以通过对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分析,确定信号的方向和位置。
在实际的应用中,无线电测向技术可以应用于军事、民用通信、天文学等多个领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测向技术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应用。
无线电测向原理
无线电测向原理是一种通过测量无线电信号到达接收器的方向来确定信号发射源位置的技术。
该原理基于电磁波传播的特性,利用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的方向性信息来定位信号源。
无线电测向原理的关键在于利用多个接收器或天线阵列来接收同一个信号。
通过测量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和信号强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信号的到达角度。
这种测向方式被称为时差测向和幅度比测向。
时差测向是基于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来测量信号到达的角度。
当信号到达不同的接收器或天线时,会产生微小的时间差。
通过计算这些时间差,可以确定信号的到达角度。
幅度比测向则是基于接收到信号的强度变化来测量信号到达的角度。
当信号到达不同的接收器或天线时,由于传播路径的不同,信号的强度会发生变化。
通过计算这些幅度变化,可以确定信号的到达角度。
无线电测向原理常用于无线电定位、无线电导航、无线电干扰源定位等领域。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定位无线通信设备、监测无线电信号、解决无线电干扰问题等。
总的来说,无线电测向原理通过测量接收到的信号的方向性信息来确定信号发射源的位置。
它是一种基于电磁波传播特性的技术,可以在无线通信、定位、干扰源定位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无线电测向原理对于自由空间中的一个固定接收点来说,如果不事先知道关于幅射源距离、方向、功率的任何信息,仅凭到达的电磁波信号是无法测定来波方向的。
但是对于两个离开一定距离的固定接收点来说,当幅射源处于不同方向时,到达两个点的电磁波信号所走的距离就会有差别。
无线电测向就是通过分析这种差别来确定幅射源方向的。
因此,无线电测向至少要有两段离开一定距离的天线来从两个不同点截取信号。
在具体实施上,这两段天线可以用一定的方法连接在一起,让两个不同点接收到的信号直接叠加,形成一副定向天线,如环形天线、爱德考克天线以及其他一些相控天线。
这两段天线也可以互相分离,通过寄生辐射或其它形式耦合在一起,形成一副定向天线,如八木天线,以及和带其它线形、平面或抛物面反射器的天线。
这两段天线也可以是完全独立的天线,信号分别进入接收机的两路射频通道,通过专门的电路对它们进行处理、比较,例如到达时差法。
不同的天线方案要求配用不同的信号处理方法。
当磁棒轴线与电波传播方向垂直(θ=90°、θ=2700°)时,磁场方向与磁棒轴线平行,即磁力线与磁性天线线圈截面垂直,磁力线可顺着磁棒通过,磁棒聚集了最多的磁力线穿过线圈,线圈中的感应电势最大。
当磁棒轴线与电波传播方向成其它某一角度,磁场方向也与磁棒成某一角度,会有部分磁力线穿过线圈,线圈中有一定感应电势输出。
θ越接近于0或180°,感应电势越小;越接近90°或270°,感应电势越大。
感应电势随θ的变化而变化,形成“8”字形。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测向机的声音大小会随磁性天线输出电势的大小而变化,但对极性的变化无法分辨。
当磁棒轴线对准电台(θ=0,θ=180°)时,耳机声音最小,甚至完全没有声音,此时磁性天线正对着电台的那个面,称小音面;当磁棒轴线的垂直方向对准电台(θ=90°、θ=270°)时,耳机声音最大,此时磁性天线正对着电台的那个面,称大音面。
第二章无线电测向的一般原理2.1 无线电波和传播2.4 无线电导航定位原理2.2 信号的调制和接收2.3 无线电测量原理导航系统的集成电路板2.1 无线电波以及传播无线电系统的目的是由发射台向接收用户传递消息,其构成原理体现了一般无线电系统的特点,主要是由发射台和接收用户两部分:信息源调制高频功放载波震荡器高频放大调解放大终端发射台接收用户2.1 无线电波以及传播2.1.1 无线电波的产生由于电磁感应,在交变电场的周围将产生交变磁场,该交变磁场有感应产生交变电场,这个过程将循环交替进行下去,,若所有的电能或磁能存在于一个无界空间内,则整个电磁能量的转换将在这个空间内进行,形成电场、磁场的互相激发并向外辐射与传播,产生电磁波,也称无线电波或者电波。
无线电波的工作频率可以从几Hz到3000GHz,对应的波长从几万Km到0.1mm。
不同波段的无线电波,其传播特性有很大的差别。
2.1 无线电波以及传播2.1.1 无线电波的产生无线电窗口:在0.3~10Ghz频段内的信号,大气传输的损耗小,适应电波穿越大气层的传播,此波段称为无线电窗口半透明无线电窗口:在30Ghz频段附近有个损耗谷,大气传输的损耗相对较小,此波段称为半透明无线电窗口2.1 无线电波以及传播2.1.2 无线电波的极化方式无线电波的极化:在空间辐射场上某一固定位置上电场矢量端点随时间运动的轨迹,按其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
无线电波的极化与接收的关系: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时需要对其极化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接收效果,天线不能接受与其正交的极化分量或者与其旋转方向相反的极化分量,否则会造成极化失配,造成功率损失。
2.1 无线电波以及传播2.1.3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自由空间的概念:它是电导率为零、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都恒为1的各向同性、均匀无耗介质空间,其介质特性与真空等效。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只有直线传播的扩散损耗,传播速度等于真空中的光速。
无线电测线原理无线电测向是利用无线电测向仪测量无线电发射台所在方位的方法。
无线电发射台发出的无线电波,也叫电磁波,它是一种交替变化的电场和磁场。
无线电波属于电磁波中频率较低的一种。
我国目前开展的无线电测向运动涉及三个频段:频率为1.8—2兆赫的中波波段,波长为150—166.6米,称160米波段测向;频率为3.5—3.6兆赫的短波波段,波长为83.3—85.7米,称80米波段测向;频率为144—146兆赫的超短波段,波长为2.08—2.055米,称2米波段测向。
1、无线电波的发射及传播无线电波是通过天线发射到空间的。
当电流在天线中流动时,天线周围的空间不但产生电力线 (即电场),同时还产生磁力线。
如果天线中电流改变方向,空间的电力线和磁力线方向随之改变。
如果加在天线上的是高频交流电,由于电流的方向变化极快,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在这些交替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的外层空间,又激起新的电磁场,不断地向外扩散,天线中的高频电能以变化的电磁场的形式,传向四面八方,这就是无线电波的发射。
电力线 (即电场)方向与天线基本平行,磁力线 (磁场)的形状则是以天线为圆心,与天线相垂直的方向随之变化的无数同心圆。
无线电波的传播随着空间的不同而不同,按其传播途径,可分为地波、天波、直接波、地面反射波四种。
其中80米波段主要是地波方式,2米波段是直射波方式或地面反射波方式。
在体育项目中,我们用到的是地波的传播方式。
电磁波的特点是直线传播以及衍射干涉。
2、磁性天线及检测原理小型晶体管收音机收听中波广播时,会出现收音机在某个方向时声音小,转动一个角度后,声音却变大的现象,其原因是收音机采用了具有方向性的天线——磁性天线。
磁性天线由磁棒、绕在磁棒上的天线线圈、引线及屏蔽等组成。
电磁波在传播时,是以交替的磁场和电场传播的。
磁场方向与地面平行,电场方向垂直于磁场方向并垂直于地面。
磁棒轴线对准电台,磁棒轴线与电波传播方向平行(θ=0°、θ=180°),磁场方向与磁棒轴线垂直,即磁力线与天线线圈截面平行,磁力线无法顺着磁棒穿过线圈,线圈中没有变化的磁力线,线圈感应电势为零,耳机声音最小;当磁棒轴线与电波传播方向垂直(θ=90º、θ=270º)时,磁场方向与磁棒轴线平行,即磁力线与磁性天线线圈截面垂直,磁力线可顺着磁棒通过,磁棒聚集了最多的磁力线穿过线圈,线圈中的感应电势最大,耳机声音也最大。
无线电监测原理你知道吗?无线电波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空气中跑来跑去,我们看不见它们,但是它们却无处不在。
无线电监测呢,就像是一个超级侦探,专门来追踪这些小精灵的行踪。
无线电波是通过发射设备产生的,比如说咱们的手机、收音机的发射台之类的。
这些设备就像一个个小广播员,把信息变成无线电波发送出去。
那无线电监测设备怎么发现这些波呢?这就像是耳朵听声音一样。
监测设备有专门的天线,这个天线就像是超级灵敏的耳朵。
不同类型的天线就像不同类型的耳朵,有的能听到很微弱的声音,有的能专门听到某个方向来的声音。
当天线接收到无线电波的时候,就等于耳朵听到了声音,这就是监测的第一步啦。
那接收到电波之后呢?这就开始要分析这些电波都在说啥了。
你可以把接收到的电波想象成是一种神秘的语言。
监测设备里有个东西叫接收机,它就像是一个翻译官。
接收机把接收到的电波信号进行处理,把那些复杂的信号变成我们能看得懂的数据。
这个过程有点像把外语翻译成咱们能懂的汉语。
比如说,电波的频率就像是这个神秘语言里的音调,不同的设备发送的电波频率是不一样的。
就像不同的人说话有不同的音调一样。
监测设备通过分析频率,就能知道这个电波大概是从哪种类型的设备发出来的。
然后呢,还有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信号强度的监测。
信号强度就像是声音的大小。
如果一个无线电波的信号强度很强,那就说明发射这个电波的设备离我们比较近,或者是发射功率比较大。
就像你在一个房间里,离你近的人说话声音听起来就比较大。
通过监测信号强度的变化,我们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发射源的位置。
这就好比你根据声音大小去寻找说话的人在哪里。
有时候呢,可能会有很多个电波在同一个频段里,就像很多人同时在一个房间里说话,这时候监测设备就要像一个很聪明的听众,能够区分出不同的声音,也就是不同的电波信号。
而且呀,无线电监测还能发现那些不按规矩发射电波的设备呢。
就像在一群守规矩的小朋友里发现调皮捣蛋的那一个。
有些设备可能会在不允许的频段发射电波,或者发射的电波强度超过了规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