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5
高渗盐水加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2-10-15T09:03:13.1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陈世华[导读] 沙丁胺醇加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陈世华(湖北省巴东县人民医院 444300)【摘要】目的沙丁胺醇加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住院治疗的11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沙丁胺醇加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明显缩短疗程,且无不良反应。
结论沙丁胺醇加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及安全性明确。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特有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2岁以下毛细支气管炎及肺炎的最常见的病因。
RSV感染后出现的反复喘息甚至哮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外的研究表明,从出生到2岁感染RSV的婴幼儿中,至少有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需住院治疗,住院费用昂贵,仅美国每年需花费5亿元美元,因此,减少住院日就能很大程度的减少住院费用。
1 一般资料1.1 临床资料采用病例为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临床诊断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110例,其中男65例,女45例,年龄分布为1-24个月,平均年龄11.8月,病程在1周左右。
随机将110例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
两组患儿入院时情况、起病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个人史均无明显差异。
1.2 诊断规范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确立毛细支气管炎诊断。
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镇静、止咳、吸痰、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采用中国吉纳公司的空气压缩雾化泵雾化吸入,治疗组雾化吸入高渗盐水2mL+沙丁胺醇2.5mg,对照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2mL+沙丁胺醇2.5mg,所有患儿均在入院后12h 内开始空气压缩雾化泵雾化治疗,用法均为8h/次,直至出院。
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毛静玲【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1(024)0z1【摘要】目的探讨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将64例毛细支气管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予吸氧、抗感染、止咳祛痰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 ml雾化吸入,每次15~20 min,2/d,共5~7d;对照组应用传统药物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雾化吸入,每次15~20 min,2/d,共5~7d.对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消退时间为(6.0±1.4)d,对照组消退时间为(8.3±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2页(P30-31)【作者】毛静玲【作者单位】831400,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22【相关文献】1.布地奈德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J], 郑双;2.布地奈德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J], 郑双3.布地奈德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J], 梁陵;王亚亭4.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J], 张涛;廖嘉仪5.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J], 毛静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筒式吸舒器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经筒式吸舒器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上无差异。
观察组采用经筒式吸舒器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沙丁胺醇气雾剂100ug,2次/d经筒式吸舒器吸入,对照组用地塞米松静滴,余均给予抗感染、合理氧疗、解痉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疗程1周。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气喘、肺部喘鸣音和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治疗组和观察组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主要以气喘、阵发性痉咳为主,三凹征明显,以双肺可闻喘鸣音及细湿啰音为特征。
胸部x线示:肺点片状阴影且纹理增强。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经筒式吸舒器吸入沙丁胺醇(葛兰素史克公司)气雾剂治疗;沙丁胺醇气雾剂100ug,2次/d,每次吸入0.5-1分钟。
对照组用地塞米松静滴,0.3mg/kg.d。
1.4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治疗3d内咳嗽减轻,气喘,肺部喘鸣音消失;②有效:治疗7d内咳嗽、气喘减轻,肺部喘鸣音减少;③无效:治7d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无好转[2]。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治疗组和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表结果显示,观察组气喘、咳嗽、肺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可致病。
临床以喘憋、呼吸困难为特征,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甚至死亡。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75例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1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75例。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其中a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0.5~1 mg,沙丁胺醇雾化溶液(万托林)0.03 ml/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至2 ml,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每次5~10 min,(2~3)次/d。
连续用药5~7 d。
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a组和b组患儿的显效率分别为56.0%、37.3%,有效率分别为37.3%、37.3%,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4.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其中a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astra公司生产)0.5~1 mg,沙丁胺醇雾化溶液(万托林,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0.03 ml/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至2 ml,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每次5~10 min,(2~3)次/d。
连续用药5~7 d。
1.3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用药后72 h内喘憋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变,呼吸平稳,心率减慢,喘鸣音消失,湿啰音消失。
有效:用药后72 h内上述症状均有缓解。
无效:用药后72 h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1.4 观察指标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进行比较和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a组和b组患儿的显效率分别为56.0%、37.3%,有效率分别为37.3%、37.3%,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4.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用药后的疗效明显优于b组。
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金之银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09(6)15
【摘要】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及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加用α-糜蛋白酶及地塞米松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喘憋、哮鸣音、湿罗音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63、2.283、2.024、2.023,P<0.05),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2.5%和97.5%,对照组分别为55.0%和8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金之银
【作者单位】422800,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J], 甘海强
2.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J], 孙小花
3.沙丁胺醇与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J], 王湘蓉
4.喘可治联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J], 潘粟
5.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J], 甘海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沙丁胺醇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
方法:将2009年2月-2012年2月住院治疗的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均常规应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
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有效缓解喘憋、咳嗽、哮鸣等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用地塞米松。
标签:沙丁胺醇;地塞米松;氧气雾化吸入;毛细支气管炎中图分类号R56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1-0114-01剖宫产是当前产科学中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手术,用于帮助不能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分娩出胎儿,这种助产术挽救了千百万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剖宫产术中急症子宫切除是抢救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例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6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剖宫产分娩产妇共3216例,其中剖宫产术中急症子宫切除者8例,发生率为0.26%。
孕妇年龄23~45岁,孕36~42周。
8例中,初产妇1例,瘢痕子宫7例。
1.2 方法分析8例剖宫产术中急症子宫切除患者的原因及处理。
对出现剖宫产后并发症的8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应用按摩、药物等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同时给予输液、输血、纠酸、抗过敏、抗休克等处理。
保守治疗效果差,为保留子宫先行宫腔填塞、B-lynch缝合子宫,仍没有效果再对患者进行子宫切除术或次全切除。
患者进行子宫切除术或次全切除可依据常规手术治疗术式进行[1-2]。
2 结果胎盘植入4例,占50.00%,继发性宫缩乏力3例,占37.50%,妊娠合并多发子宫肌瘤1例,占12.50%。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以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方法将120例临床上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都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
并且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以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点滴。
随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以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非常值得广大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毛细支气管炎/药物疗法;布地奈德/治疗应用;沙丁胺醇/治疗应用;泵吸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高峰发病年龄在6个月左右,以咳嗽,喘憋为临床表现,是一种毛细支气管的阻塞性炎症。
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也可由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引起,是儿科常见急症,目前对毛细支气管炎缺乏特效治疗,本组病例主要是通过空气压缩泵定量吸入布地奈德及沙丁胺醇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0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收治且经儿科专家门诊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并无心脑肾等功能障碍的患儿120例,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3个月~2周岁;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4个月~1岁8个月。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即抗感染、补液、止咳、祛痰、吸氧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Astrazeneco.pty 提供)0.5~1mg/次及沙丁胺醇溶液(万托林,葛兰素·史克提供)0.25ml/次,加生理盐水至2~3ml,以空气压缩泵+面罩给药,2次/d,泵吸时间3~5min/次,吸入器(由德国百瑞有限公司生产PARIBOY)。
氧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毛细支气管炎60例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
方法将11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抗病毒、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再用沙丁胺醇溶液加入生理盐水氧驱动雾化吸入,每日2次。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方便,值得推广。
【关键词】沙丁胺醇投药吸入细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疾病。
每年冬春为高发季节,仅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数是1~6个月的小婴儿,临床表现以阵咳及发作性喘憋为主要表现,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
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性喘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10例毛细支气管炎病例均符合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诊断标准[1],排除支气管异物及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并发病的患儿。
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
治疗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1±0.32)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0±0.34)岁。
两组患儿均为急性起病,有阵发性咳嗽、严重喘憋、气急,双肺可闻及大量哮鸣音及少~中量罗音,胸部X线表现为双肺纹理增粗或伴斑片状阴影,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予相同的常规综合治疗:抗感染、抗病毒、营养支持、对症治疗,重症患儿加用激素、改善通气后给氧、补液、镇静等处理。
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方法将9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纠正酸中毒、对症等治疗,治疗组用沙丁胺醇溶液加入生理盐水电驱动雾化吸入,每日2次。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3.3%,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53.3%,总有效率为86.6%。
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
治疗组喘憋症状缓解、哮鸣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1)。
结论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疗程。
【关键词】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很容易进展,常引起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
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共90例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共90例,均符合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对照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均小于2岁,其中6个月以内的61例。
两组患儿入院前病程分别为3.5±1.5天和4.0±2.0天,临床表现两组患儿均以咳嗽、喘憋症状为主,双肺布满哮鸣音,部分肺底可闻及中细湿罗音,多数不发热,少数有低到中度发热。
X线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增粗,有斑点状阴影及不同程度的肺气肿征象。
其中并发心力衰竭5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
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两组综合治疗方法相同,主要包括抗感染、纠正酸中毒、止咳化痰等措施,重症患儿加用激素,并予吸氧、改善通气、镇静处理。
治疗组加用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万托林,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剂量0.01~0.03 ml/(kg·次),用生理盐水2~3 ml稀释,2次/日,电驱动雾化吸入,严重者可于中间加用一次。
3.疗效判定
治愈:治疗7天以内,咳喘消失,肺部哮鸣音消失;好转:治疗7天,咳嗽明显减轻,喘憋缓解,肺部哮鸣音减少;无效:治疗7天,仍咳喘,肺部哮鸣音无减少。
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为93.3%,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53.3%,
总有效率为86.6%,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略)注:治愈率比较χ2=18.41,P<0.01,总有效率比较,χ2=4.46,P<0.05。
2.两组主要症状及体征的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喘憋症状缓解、哮鸣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起效较快,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的比较(略)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变都在终末气道——毛细支气管,发病高峰年龄为2~6个月,该年龄组小婴儿支气管和肺处于生长发育的薄弱时期,感染后炎症引起细小管腔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粘稠和肌收缩,导致喘憋、呼吸困难、肺部广泛哮鸣音,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时危及生命。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方法很多,但仍缺乏特效的治疗。
近年来研究发现毛细支气管炎免疫学机制与支气管哮喘类似[2],即Th1/Th2亚群功能失调,细胞因子分化异常,呼吸合胞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单核细胞和支气管肺泡巨噬细胞产生IL1抑制物,干扰IL1对T细胞激活及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提呈,使Th1细胞不被激活,T细胞和NK细胞活性受阻,对病毒的清除力降低;Th2细胞不受抑制,分泌IL4、IL5、IL6等增加。
IL4增多则B细胞合成IgE、IgG增多,与呼吸道黏膜肥大细胞和嗜酸细胞结合,释放组胺、
白三烯等炎性介质,触发I型变态反应,导致咳嗽、呼吸困难和喘憋。
IL5增多可趋化内皮细胞在肺部聚集使之激活,并释放炎症介质和毒性蛋白损伤气道黏膜上皮,诱导Ⅱ型变态反应[3~4]。
治疗原则为急性发作时采用多种措施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功能,控制感染。
在急性发作的患儿治疗中,我们采用沙丁胺醇溶液电驱动雾化吸入,观察疗效满意,其优点有:①沙丁胺醇能兴奋β2受体,松弛平滑肌,增强气道纤毛运动,促使分泌物排除,疏通管道,改善通气功能;沙丁胺醇还能减少微血管渗出,调节肥大细胞及嗜碱细胞炎性介质的释放,故有抗炎和降低气道高反应的作用。
②电驱动雾化器使药液雾化成4 μm大小的微粒,可直接、均匀、快速地达到微细支气管及肺泡,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增高,小剂量药物即能起相当于全身较大剂量用药的疗效。
③由于用药剂量小且为局部用药,故而避免或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5]。
我们应用电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5例,从中可以看出,对急性发作的毛细支气管炎,经雾化吸入沙丁胺醇能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1.
[2]杨锡强.儿童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01-503.
[3]卢競.毛细支气管炎病因及临床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
志,2006,21(4):243-245.
[4]刘国荣.病毒诱发的喘息和哮喘的免疫学机制[J].国外医学·儿科分册,2001,28:91-93.
[5]赵文波.儿科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