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典型的案例格力的资料共5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0.21 MB
- 文档页数:57
跨国公司吞并我装备制造业的八大案例国家发改委体改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梁研究员一、大连电机大连电机厂原大连电机厂(简称大电机)成立于1946年,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电机生产企业,也是中小型交流电机的大型骨干企业。
合资前,产量达100万千瓦,等于当时天津第一、第二两个电机厂产量的总和。
其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曾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其生产制造的Y系列、Y2系列以及派生的YD系列等普通电机,在中国的机床、通用机械、冶金、轻工、纺织等行业有良好的信誉,深受用户的喜爱。
在合资前,一直是全国中小型电机协会理事长单位,肩负着引领国内中小电机行业发展的重任。
1990年代,由于行业不景气,三角债增加,大电机陷入经营困境。
当时正值矽钢片等原材料涨价,而电机产品处于下游,价格提不起来,产品销售下滑,应收款积累,占压了1亿多元的流动资金。
1993年起开始亏损,资产负债率达到86%,被迫举债维持经营。
如何拯救这个金牌国企,成为地方政府面临的难题。
此时招商引资盛行,吸引外资参与拯救国企,更成为各地政绩考核的资本,甚至下达招商引资任务,限时完成。
当时,市政府下达了消除亏损企业的年度指标,大电机被列为重点对象。
1996年,大电机找到新加坡威斯特电机公司,希望通过合资寻求出路。
1997年4月,大电机和新加坡威斯特签了合资协议,成立威斯特(大连)电机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双方各占股份50%。
大电机以土地、厂房、设备等入股,新方以5000万元资金分期注入。
大电机有6000多职工,合资协议规定仅吸收3000人,其余职工提前退休下岗或买断工龄。
未收入合资企业的资产、未清偿的6000万银行债务留在了大电机。
外方拿走了优质资产,给大电机留下一个空壳、下岗分流员工和银行还款压力。
虽然双方股比对等,但中方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权利,大事小事几乎都由新方说了算。
实际上,合资的外方原是大电机的客户,是一个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无企业管理经验的“四无”电机经销商。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第一篇: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在全球化并购浪潮中,已不仅仅限于大企业吞并小企业,更多地出现了大企业之间的并购。
这种大企业的并购常常对一国或几国的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因而对一些国际上著名的大企业并购典型案例的分析,能使我们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以下我们来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一)波音公司并购麦道公司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并购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美国麦道公司。
并购总价值133亿美元。
并购后,每份麦道股份变为0.65波音股份。
麦道品牌只保留100座的MD一95型客机,其余民用客机一律改为波音品牌。
从此,有76年历史,举世闻名的麦道公司不复存在。
波音公司总经理于1997年2月出任新波音的主席和总经理,三分之二以上管理干部由波音派出。
新波音拥有20万员工,500亿美元资产,净负债仅仅10亿美元。
当时预计在1998年,新波音公司可望有530亿美元的进账,可牢牢稳住世界民用和军事飞机制造企业的龙头老大的地位。
波音公司成立于1916年,至今已有89年的历史。
波音经过多次的研究开发,发展成为一家设计并制造民用及军事飞机、导弹、直升飞机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多种经营公司。
在今后的20年中,波音将以每年5%的速度发展空中交通事业,并在原有全球民用客机交易量64%(1995年)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提高。
麦道公司成立于1920年,一直在军用飞机制造领域拥有霸主地位。
但是在1996年以后,市场占有份额急剧下降,竞争能力迅速削弱,从而面临着被其他企业并购的危险。
波音并购麦道计划已经讨论了三年。
麦道曾经两次拒绝波音,然而,在过去的几年,在与波音和空中客车的激烈竞争中,麦道一路败北,世界市场份额从22%下降到不到10%。
1996年,麦道只卖出40架民用客机。
1996年10月,麦道承认自己的300座MD一11无力与波音的400座747竞争。
格力成功的营销例子分析1996年中国的空调业进入价格战阶段,厂商两败俱伤,格力大胆的提出建立区域性销售公司的想法。
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这种模式最终被证明是可行的,正确的。
不仅让厂商共赢,而且稳固了格力的销售渠道。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格力成功的营销例子分析,欢迎阅读!格力成功的营销例子分析:1991年中国的国营商场通常是先发货后付款。
格力却反其道而行之。
董明珠下令:“先付款,后发货。
”当所有人都在为格力担忧的时候,格力这年的销售量由7亿上涨到28亿,整整翻了4倍。
格力在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没有忘记回报社会,每年格力都会拿出一大笔资金来做公益事业,其中支持力度最大的是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
做慈善事业的同时也宣传了企业,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格力在公众心中树立了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
格力是很懂销售的,格力有自己的队营销的一套理解。
格力一直把企业,经销商,消费者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努力的寻找三者的利益平衡点。
专注于把产品做精。
区域性销售公司的模式具有独创性。
所以企业的营销既要有创新性的营销方案,也要赢得老板姓的心。
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格力成功的营销的原因:1、公益事业同时,我了解到,格力一直在做公益爱心事业,投入量最大的是教育。
至今,格力用于赈灾的捐款就已达4000万元。
格力电器在慈善事业上的突出表现,获得了国家民政部、省市慈善总会等机构的多次表彰。
一个企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企业做大做强了以后回报社会,在无形之中让企业在公众心中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我觉得这是最好的营销方案。
企业有再多的钱,如果没有社会责任感是得不到老百姓大范围的认同的。
企业做公益事业从某种方面来说就是在宣传企业。
老百姓觉得你好,你才是真的好。
2、区域性销售公司1996年中国空调市场进入全国价格战阶段,湖北四大家经销商的价格战更是打的火热。
1997年,为了结束价格战,董明珠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格力与湖北四大经销商联合起来成立区域性销售公司。
第1篇一、引言格力电器(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成立于1991年,总部位于中国珠海,是中国最大的空调制造商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空调和制冷设备供应商。
格力电器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也面临着各种法律纠纷。
本文将通过对格力电器涉及的一些法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何应对法律风险。
二、案例背景1. 案例一: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专利侵权纠纷2015年,美的集团(Midea Group)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格力电器生产的部分空调产品侵犯了其多项专利。
美的集团要求格力电器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2. 案例二:格力电器与奥克斯空调不正当竞争纠纷2017年,奥克斯空调(Haier Group Corporation)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格力电器在宣传中夸大产品性能,误导消费者。
奥克斯空调要求格力电器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
3. 案例三:格力电器与日本大金空调商标侵权纠纷2019年,日本大金空调(Daikin Industries, Ltd.)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格力电器生产的空调产品侵犯了其“大金”商标。
日本大金空调要求格力电器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专利侵权纠纷(1)案件焦点:格力电器是否侵犯了美的集团的专利权。
(2)法院判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格力电器生产的空调产品确实侵犯了美的集团的部分专利权,判决格力电器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3)案例分析:此案反映了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重视。
格力电器在面临专利侵权纠纷时,应积极应诉,争取合法权益。
同时,企业应加强内部知识产权管理,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2. 案例二:格力电器与奥克斯空调不正当竞争纠纷(1)案件焦点:格力电器是否在宣传中夸大产品性能,误导消费者。
跨国经营与管理案例分析◎分工▪无印良品:郭诗卉1416131006▪沃尔玛:刘凌云1519121018蔡舒婷1516161001 ▪可口可乐:杨子德1416111082王逸馨1316104041目录无印良品 (3)一、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 (3)二、影响其进入中国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4)三、初始进入与后续发展的调整 (6)四、小结 (7)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 (8)一、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 (8)二、影响其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因素 (9)三、后续发展模式的调整(以中国为例) (10)一、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 (11)二、影响其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因素 (11)可口可乐 (13)一、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 (13)二、影响其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因素 (13)三、模式调整和改变 (14)无印良品无印良品是指“没有名字的优良商品”,于1980年诞生于日本,主推服装、生活杂货以及食品等各类商品。
从极为合理的生产工序中诞生的无印良品的商品非常简洁,是极简主义风格。
可以用“空容器”做比喻。
正是因为它简单而空白,所以才会诞生接纳所有人思想的高度灵活性。
节约资源、低价、简约、匿名、自然为本等各种评价都有,因为始终保持着诞生之初的核心理念,如指北针继续指向生活的“基本”和“普遍”让无印良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也使得无印良品不断开拓自己的国际市场。
目前无印良品的全球门店数量超过了700家,商品种类也遍及服装、生活杂货、食品乃至家居领域,超过了7000种。
但当全球经济形势依旧处于低迷状态,各主要零售商财务报高都显得相对惨淡,无印良品母公司株式会社良品计画集团却依旧取得了增长的业绩。
有分析指出,海外业务仍然是良品计画集团主要增长驱动,2015年前三季度国际市场收入同比大增48.3%至766.48亿日元。
作为日本中小企业的一员,从杂货店到跨国公司,无印良品是如何取得现在的发展规模值得我们深思。
无印良品在中国地区销售额的增长,是无印全球市场中增长最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