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 格式:doc
- 大小:178.13 KB
- 文档页数:5
2023年春季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下学期教学计划教学目的历史与社会是九年级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历史和社会科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意识,增强其对历史和社会的认知及理解能力。
本学期教学旨在通过知识传授、生动案例分析、现代思维技巧培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与社会有关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学期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近代史本部分主要学习国外近代史发展概况,包括近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变化,以及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包括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
第二部分:中国文化本部分主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代思想、古代文化、中华民族的复兴等;介绍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包括文化多元化、文化的全球化等内容。
第三部分:经济学知识本部分主要涵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
第四部分:地理知识本部分主要介绍地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及其地理环境关系,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事实的认知和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学期教学内容相对较多,既有历史又有社会科学。
教学重点在于真实案例与现实问题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认识到自己身处的环境和时代,并通过学习解析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反思精神。
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历史与社会下册。
本教材注重结合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因而具有很大的现代性和科学性。
教学方式本学期的教学形式将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讲解研讨”、“教学游戏”、“现代教育技术”等方式为主,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各种情境,使课堂呈现出多彩多姿的学习氛围。
考核方式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和价值观,本学期考核方式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日常作业、演讲报告、专题研究、团队合作、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
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九年级历史和社会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做出正确的决策;而社会知识则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在九年级,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历史和社会的知识点,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重要内容。
1. 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衰在九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将回顾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衰。
古代的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等都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们的陵墓给了我们对古代统治者生活的了解;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哲学思想则在今天的政治和文化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罗马的法律体系和公共建设对我们的社会和法律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除了古代文明,九年级的历史课程还将介绍一些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例如,我们会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探讨这些战争对世界秩序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我们还将学习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探究这些事件对东欧国家和全球关系的重大转变。
3.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九年级的社会课程将聚焦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我们将学习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如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的巨大影响。
我们还将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建国过程,探究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4. 社会经济管理与全球化除了历史,社会科学知识也包括经济、政治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九年级的社会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社会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我们将研究公司的组织结构,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策略。
我们还会深入探讨全球化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了解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和政治的挑战。
5. 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科学还包括对社会问题的研究。
九年级的社会学课程将帮助我们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并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可能会研究贫富差距、环境污染、城市化带来的挑战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九年级上册历社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在九年级上学期的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历史与社会知识,让大家对这门课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明,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在九年级上册的历史课中,学生们将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世界古代文明两个方面。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学习中,学生们将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探索最早的华夏文明,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学习到著名的古代思想家孔子、老子等的思想与贡献。
而在世界古代文明的学习中,学生们将了解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通过了解这些早期文明的发展,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的演变和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二、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的历史悠久而辉煌。
在九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学生们将了解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如秦汉、南北朝、唐宋等时期。
此外,还将深入学习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时期,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变革和发展,理解其中的社会矛盾和历史规律。
三、地理与社会地理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在九年级上册的地理与社会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地球与地球运动、大气与水圈、地表与地壳构造、人口与资源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地理知识,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规律,认识到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同时,还能够了解到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会与法治社会与法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九年级上册的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社会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学生们将了解到法律的作用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社会与法治,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则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九年级全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一、新中国的成立与土地改革(一)新中国的成立1、时间: 1949年10月1日。
重大事件(标志):开国大典。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新的政治协议会议。
临时宪法:《共同纲领》;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北平改为北,作为首都。
国旗:五星红旗。
《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意义: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我国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也是影响战后世界格局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3、新中国成立的首要任务: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经济。
(二)土地改革:(1950—1952年)1、土改的内容: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房屋等。
2、完成的时间:1952年底3、意义:(1)农民分得了土地,获得了解放,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4. 性质: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1.目的、原因:1)保家卫国;2)巩固人民政权;3)打击国际国内反动派的气焰。
2.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英雄人物:黄继光(堵枪眼)3.交战双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组成的中朝联军(总司令:彭德怀);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
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性质美方:非正义的战争;中朝方面:正义的反侵略战争6.意义:1)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2)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环境;3)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4)打击国内外反动派的气焰。
7.此时的中美关系:敌对紧张。
8.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战略:1)政治上孤立;2)经济上的封锁;3)军事上包围。
三、三大改造及其意义。
“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影响。
“两弹一星”。
(一)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1953年—1956年底)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标要求:理解一些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的原因与表现,了解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的概况和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
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初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瓜分整个世界的本性。
了解巴黎和会的概况和《凡尔赛合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知识要点:列强瓜分世界:军备竞赛;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概况、性质、影响。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巴黎和会、《凡尔赛合约》。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的中国局势,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以邹容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对革命思想的宣传。
理解兴中会、同盟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创立,理解孙中山在推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作用。
了解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清朝覆亡等历史事件的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了解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和扩张武力所采取的各种反动卖国措施。
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覆亡过程。
知识要点:列强对中国的控制、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革命思想的宣传、孙中山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成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北议和、清朝覆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北洋政府、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所采取的措施、袁世凯扩张武力、进一步独揽大权的做法、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混战。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标要求: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与影响。
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理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知识要点:生活中的变化、头脑中的变化。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课标要求:1描述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
2.了解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精、内容与影响。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第一单元】一、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发现”)——性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1.时间:14—17世纪;开始于意大利。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主义特点:以人性发对神性,以人权发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人文主义精神内涵: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
)3.实质:不是复古而是创新,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4.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1)但丁(意):文艺复兴的先驱。
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代表作《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意):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3)莎士比亚(英):文学巨匠。
“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
5.影响:(1)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3)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现”;欧洲人的海外探险):标志着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1.时间:15—17世纪。
最早殖民探险的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
2.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根本动机:获取黄金追求财富。
3.主要航海家:(1)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地理大发现)。
1492年从西班牙(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岛)。
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自认为到达的是印度)。
(2)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3)达#伽马:到达印度。
(4)麦哲伦:完成首次环球航行。
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4.影响:(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使欧洲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重要历史事件影响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重要历史事件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学科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它们对社会的影响。
一、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1. 巴比伦的兴盛与玛雅文明的发展这两个古代文明的兴盛与发展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比伦的兴盛标志着古代文明的起步,其法律和社会制度对后世产生影响。
玛雅文明的发展则表现在建筑、数学、天文等领域,它们的成就为后世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 古埃及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古埃及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埃及人的农业技术和水利工程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埃及的宗教信仰和法律制度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影响。
二、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与传承1. 希腊的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希腊的城邦制度是社会组织的创新,它通过分权制衡的方式实现了市民的自治。
希腊的民主政治也对后世国家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罗马帝国的建立与法律体系罗马帝国的建立奠定了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帝国,罗马法则为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提供了范本。
罗马的政治制度和军事技术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世纪的王权与教权1. 教会改革运动与宗教改革教会改革运动和宗教改革对中世纪的教会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些改革推动了宗教体系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重构,为后世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 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的变革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组织和经济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败,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四、近代社会变革与工业革命1.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文艺复兴是近代社会变革的重要标志,它引发了人文主义思潮和科学思维的兴起。
科学革命则推动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 工业革命与现代化进程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社会结构,推动了现代工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模拟卷2013.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12年“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是( )A.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B.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C.依法治国,执政为民D.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2.国家统计局2013年1月28日发布初步核算数据,201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 ▲ ),高出年初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
A .7.8%B .8.1%C .7.6%D .8.3%“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知从哪天起,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右图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社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
据图完成3~5题。
3.四条寻秋路线中,跨越了我国三级阶梯的是( )A .路线AB . 路线BC .路线CD . 路线D4.沿路线A 寻秋的摄影师到达甲地有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①旱地麦浪泛金黄 ②碧绿茶园连成片③水田稻穗沉甸甸 ④绿洲葡萄成串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5.乙所在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 .高原山地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温带大陆性气候D .亚热带季风气候6.宋元时期游牧文化的代表有( )①汉族的宋 ② 党项族的西夏 ③女真族的金 ④契丹族的辽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下列关于宋元时期相关史实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和和议中碰撞、融合②出现农牧文化交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繁荣、政局稳定③结束北宋、辽、西夏对峙分裂局面的是元朝。
1276年,元灭北宋,统一中国。
④这一时期的人们在农业上使用秧马,航海上已使用指南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8.中国历史上,金华人民英勇抵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胜利的史实有( )①戚继光抗倭 ②金兰战役 ③ 萧皇塘战役 ④北伐战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9.为了解金华房价情况,某校学生上网收集金华各地的房价数据。
这种调查( )A.访问调查法B.问卷调查法C.文献调查法D.实地调查法10. 对联是人们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下列对联反映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现象的是( )A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 .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C .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11.随着H7N9禽流感的出现,市民疯抢板蓝根,商家为谋取暴利进行囤积。
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政府部门严厉打击商贩的囤积行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家为谋求暴利而囤积板蓝根的做法是违法行为②市民的行为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③商家做法是合情合理的 ④政府打击不法商贩体现了依法行政 合肥 烟台 北京 通辽 锡林浩特 呼伦贝尔 漠河 包巫山 广州 长沙 南平郑州 五指山连云港 陇西 拉萨 阿勒泰 A 线B 线 C 线 D 线 甲 乙A.①③B.②④C. ①②D. ①④12. 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可见 ( ) A.维护社会公平是当前我国的主要任务 B.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社会的发展需要公平C.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追求公平是句空话D.只要国家有公平之决心,社会就一定会公平13. “小孩的眼睛就是照相机,看到父母怎么做,也会怎么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这句话启示父母要()A.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B.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施加给子女C.设计好未成年子女的青春之路 D.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教育未成年子女14.2013年1月28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
下列对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②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③爱好和平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④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我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和谐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5.下列对右边漫画《如此分配》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②能够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③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④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符合国家政策A.①②B.③④C.①③D. ②④16.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者莫言。
莫言因此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
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是( )①表明中华传统文化在全世界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②说明中华民族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领导着世界文化潮流③说明我们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④有利于扩大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③④17、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2012年11月23日首降成功。
航母是进攻性武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这主要是因为我国()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综合国力不断增强D.是发展中国家18.1923年,作为浙江列席代表参加了中共“三大”的金华人是()A. 陈望道B. 邵飘萍C.金佛庄D.钱兆鹏19. 保障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是()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C. 一国两制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2013年的“3·15”晚会披露了锦湖轮胎量掺“返炼胶”安全性难保,宝洁纸业脱墨纸制餐巾纸沾水就掉渣,“田婆婆”湿疹膏假药弄烂幼儿全身等8大典型案例。
厂家的这些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①公平交易权②生命健康权③安全权④知悉真情权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21.(10分)材料一:京广高铁于2012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运营,北京至广州最快的一趟全程只需8小时,是实现世界上运营历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材料二:京广高铁开创了CA砂浆原材料基准样比对实验管理技术,掌握了在山区和长大隧道内修建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等成套关键技术。
京广高铁的站房大量使用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大量采用“以桥代路”设计,线桥隧比达81%,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京广高铁从北京出发依次经过我国哪些地形区?造成北京与广州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2)京广高铁和长江交汇于哪座城市?京广高铁要经过哪一重要地理分界线?(2分)(3)结合材料二,京广高铁的建设过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什么经验?(4分)22.(12分)材料一: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
”——引自《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材料二:“设立京师大学堂,士民得上书言事。
设矿物铁路总局京师……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西法可补我所未及。
已成新政……”材料三:2013年3月17日,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招待会中指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要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一这场改革的倡导者是谁?此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的“新政”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请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学习“西法”的原因。
(5分)(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李克强为什么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并例举现代经济体制改革一例。
(4分)QQ昵称聊天内容快乐天使哈哈哈!同桌同学在坐下时,椅子被我抽掉,摔他人屁股开花,真好玩。
自由女神晕!自习课,我溜到操场玩,被老师抓个现行,狠批了一顿。
真是的,学不学是我自己的事,真是多管闲事。
我是达人靠!在网吧认识的大哥要我明天“孝敬”他20元,不然有我好看的。
若给了他那我这个星期的零花钱都没有了,怎么办呢?阅读上面帖子,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1)从道德教育角度评析“快乐天使”的做法。
(2分)(2)“学不学是我自己的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分)(3)材料中敲诈别人20元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面对敲诈,中学生可以寻求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3分)24.(10分)材料一:材料二:2012年4月,年仅12岁的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
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有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肾和肝捐给了三个人。
何玥被评为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材料三:金华市委书记陈一新说:“一座城市产生四名感动中国人物(2002年王选,2007年孟祥斌,2010年孙炎明,2012年陈斌强),凸显金华道德高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两幅漫画中人物的行为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2)材料一中的何玥身上体现了怎样的传统美德和奉献精神?(2分)(3)“一座城市产生四名感动中国人物”,说明我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哪一方面取得伟大成就?这样做有利于实现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什么新的要求?(2分)(4)材料二、三中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解决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有何现实意义?(4分)。
25. (10分)材料一:金华市某村从1985年至2012年底,整个村子患氟骨病的有127人,患癌症的高达84人。
1995年以后患癌症并且致死的病例更多,成为“癌症村”。
据悉,距离该村200米处有一化工企业,其中铝电解产生的氟化物、沥青废气、铝粉尘、工业废水、废渣等大量排放,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材料二:2013年3月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我国沙尘暴蓝色预警,据悉蒙古国的沙尘暴是我国此次出现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
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强调要加强国民教育,做好宣传工作,从小学教育抓起;加强法律规范,环保立法和法律约束;增加财政拨款,将美丽中国建设列入考核指标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环境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分)2.材料二说明我们要解决这个此问题要遵循哪一原则?这一原则对我国政府有何要求?(2分)3.结合材料三回答,为了建设“生态文明”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4.青少年应怎样以实际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2分)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