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八课 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
- 格式:ppt
- 大小:804.00 KB
- 文档页数:46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1课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标要求】目标内容学习建议1.识记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
2.理解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整个世界是普遍发展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区别。
1.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养成归纳。
概括的能力。
2.培养分析、判断、比较的能力。
3.在学习中,学生要善于通过分析自己学习的知识,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而初步培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运动、变化的总趋势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
)1.发展的普遍性表现在那些方面?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3.事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4.联系与发展的关系如何?5.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自主探究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方法论要求发展的普遍性易错辨析(具体要求:独立思考、写出分析)1.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2.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3.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4.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性质出现根性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
5.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是前进和上升的。
自主探究三:困惑扫描(写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仍不能达成共识,组间或全班讨论解决。
)【释疑解惑】一.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图示说明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二.运动、变化、发展的联系与区别区别运动变化发展含义不同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这种改变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具有前进的、上升性质的变化。
性质不同没有表达或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总趋势。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选择题1.原创萎靡,盖因社会浮躁、急功近利所致。
曹雪芹假如有几家出版社催稿,估计不估计将一部《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司马迁隐忍半生,仅为一部《史记》,因此字字饱蘸血泪,句句蕴含深情、这表明( )①质变要通过量的积累才能够实现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③量的积累必定引起质变,要注重量的积累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循环往复。
A、①②ﻩB。
②③ﻩC、①④ﻩ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司马迁隐忍半生,仅为一部《史记》,因此字字饱蘸血泪,句句蕴含深情,表明质变要通过量的积累才能够实现,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③说法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要注重量的积累;ﻫ④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就是如此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故本题选A、2.“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首小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要善于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曲折与迂回的④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A。
①②ﻩB、①③C。
②④ﻩD、③④【答案】C【解析】①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不涉及主要矛盾;②正确,“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ﻫ③错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上升;ﻫ④正确,现时的明艳、当初她的芽儿,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说明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故本题选C。
3.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各地各部门的政策、举措、规划等最终都要通过基层组织来贯彻、实施、执行,村(社区)无疑是政府管理与服务的“神经末梢”和“最后一公里”。
小官腐败无疑会让最后一公里出现堵塞。
要预防堵塞,需要( )A、树立群众观点,实行群众自治ﻩB。
课题跟踪检测(八)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选择题1.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下列成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A.邯郸学步B.唇亡齿寒C.吐故纳新D.因地制宜解析:选C “吐故纳新”体现了“故”和“新”之间的联系,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C项符合题意。
A项不符合题意。
B项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但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
D项强调一切从实际动身,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
2.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说明你挂了。
”生活中,人们常把“浮起来”称为胜利,把“沉下去”叫做失败。
其实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
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C.事物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D.物质世界是肯定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解析:选B 材料中,人生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
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B项当选;A、C、D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
3.下列关于发展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任何事物都经验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B.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状态和性质的变更C.发展是事物运动变更的总体性质和趋势D.发展标记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解析:选B 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任何事物都经验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以,A 项正确;虽然事物的运动、变更和发展在辩证法范畴体系中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但是,只有发展是在运动、变更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物质世界运动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C项正确;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动身理解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项正确。
本题限制性条件是选出“不准确的”选项,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4.漫画《春芽的抗争》蕴含的哲学寓意是( )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趋势,总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旧事物总是强大的,往往会极力扼杀新事物的成长③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总是通过保持某种相持状态实现的④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总是要经验一个由积累到飞跃的过程A.②④ B.①③C.②③ D.①④解析:选D ②旧事物总是强大的,说法错误。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根据课程标准,第八课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其内容设计为两个框。
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理解发展的实质和发展的普遍性。
本框分为两个目。
第一目,发展的普遍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再到人的认识都是永恒发展的,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漫长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第二目,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来理解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最后得出结论:没有发展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和人类社会。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将进一步分析这一课的另一个重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第一目,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懂得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此要对事物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曲折的,要勇敢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与挫折。
第二目,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的概念──质变的概念──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做好量变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着眼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的积累,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还要抓住机遇,果断促成事物的质变,推进事物的发展。
在本课中,第一框分析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发展的,发展是普遍的。
第二框讲解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3分.满分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
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
”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
①④ B.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2.2006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
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开展了地震研究和预报工作,其间既有辽宁海域地震预报成功的喜悦,也经历了唐山地震挫折的痛苦;我国防震减灾工作40年来的发展道路可谓是艰难重重,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绩令人瞩目。
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表明(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②地震的发生规律是客观的③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④地震灾害是能够彻底消除的A.①④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③3。
我们当前虽然形势发展很好,国富民强,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仍应始终头脑清醒,保持忧患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①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②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③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A.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②④D。
①③④4。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
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俄罗斯文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5、“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体现的哲学要求是 ( )A.要善于抓住机遇,促进质变的发生 B。
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C。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扶持新事物的成长 D。
凡事过犹不及,要坚持适度原则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2007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掌握发展的实质。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3.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重点: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
难点:发展的实质。
[基础·初探]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1)表现: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2)原因: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4.发展的普遍性原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二、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预习·提升]1.判断(1)人类社会是发展的,自然界是永恒不变的。
(×)(2)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
(√)(3)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发展即运动变化。
(×)2.思考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吗?提示: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的。
③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1.教材P60探究问题【提示】(1)①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②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因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