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人的文地理风俗习惯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12
长武县十大特产一【长面】长面多为待客家常上等便饭。
讲究巧妇擀面,“擀成纸,切成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挑不断”。
尤以巨家、路家塬“刀剺面”为最好。
做饭时,前锅下面,后锅煎汤,臊子为荤,酸汤为素,佐料不同,风味各异。
农家长面,具有薄、细、长、筋、光、煎、汪、酸、辣、香的特点。
细长面浇汤,宽面干调。
旧时,吃面不喝汤,倒回锅里轮迴浇面,俗称“涎水面”。
解放后,妇女手工擀面逐渐由机器压面代替。
佐汤蔬菜更加丰富,吃面不喝汤的旧习惯得以改变。
一般农庭待客,酒肉之外,主食则是面或馍。
各类面食美味飘香,令人常吃不厌。
二【血条汤】长武人红白喜事,生日满月,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的头一顿上等饭是血条汤。
煎汤时加臊子、葱花、豆腐、木耳、黄花、辣子等,形成血条红,豆腐白,辣而不呛,油而不腻的特点,为地方风味吃食一绝。
血条汤的关键在血条上,它的制作方法是:把白面用鲜猪血或鲜鸡血拌匀,擀成或用压面机压成细条,切短蒸熟,拌上清油晒干储存。
做汤的时候,把干血条放入滚水锅里,煮泡5—10分钟,然后放进大油,加上调料佐菜,烧开即可。
吃血条汤,一般要泡上白蒸馍,配上凉拌豆芽或粉丝等凉菜,这样、馍香汤热,菜凉味鲜,准保叫人解馋满意。
现在,长武血条汤已进入了市场,凡到长武来的人都可以到大小食堂、饮食摊点上随时品尝独具风味的血条汤。
三【淤面】搓洗麦面,滤淀分离面皮、面筋,将过滤淤积的面水炼蒸或摊擀薄饼,切条或压饸饹,配择骨肉,加盐、醋、葱、蒜、姜、辣子,凉调入席。
四【馇酥】将面、大油、葱花、调料柔和拧叠成夹层小饼,入鏊烘烤,搽油煎翻,渍黄柔酥。
油而不腻,香气四溢。
五【苹果]】长武县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
盛产的苹果“个大、色艳、细脆、香甜、无污染、耐贮运”,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各类奖项50余项。
县上按照“扩大面积、调优品种、打造品牌、做强产业”的思路,加快“绿色、有机、无公害”苹果生产步伐,大力推广四项关键技术,全县果园面积达到21.5万亩,建成省、市级优质苹果示范园21个、果树生产专业村56个,建成果业整体推进示范村8个、防雹网示范点2个,苹果总产达到18万吨,年产值突破3.5亿元。
现代长武县的丧葬习俗摘要丧葬风俗礼仪,是人生的最后一项“通过礼仪”,也是最后一项“脱离仪式”。
如果说诞生礼仪是接纳一个人进入社会的话,那么丧葬礼仪则表示一个人最终脱离社会生活,它标志着人生旅途的终结。
长武县丧葬礼俗源远流长,长武人对丧葬极为重视,礼俗繁琐,其中不少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那色彩。
关键字:、现代、长武县、丧葬、习俗。
目录前言一、小殓二、报丧三、择吉四、大殓五、成服六、献祭七、宴酬八、奠酒九、归窀十、祭期结语参考文献谢辞前言长武县,地处省关中西部秦陇交界。
东临省彬县,南接省灵台县,西连省泾川县,北与省宁县,正宁县以泾河流域地权归属为界。
历史悠久,山河秀丽,文化丰富,文物鼎盛。
这里既有三秦古风,又有陇东之俗,既有汉族之情,又有回民之意,令人寻味,发人情思。
近年来,通过对长武县丧葬习俗大量的走访和调查,发现这里盛行土葬,丧葬礼俗十分古老,葬礼的程序即庄重又肃穆,其丧葬仪式虽然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简化了很多,但主要的丧葬礼俗不仅带有我国传统丧葬礼俗的伦理思想,而且又融入了西方丧葬礼俗的一些容,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
长武县民俗,忌“死”字。
凡死者年老称殁,壮年称亡,少儿称殇,幼儿称撂(liao)。
50岁以上的亡故为老丧“头顶揭天”,“昊天罔极”,70岁以上为“寿终正寝”,葬礼都比较隆重。
小口少亡或非正常死亡,多随即掩埋。
未婚男女死亡不备棺材,钉“四堵墙”或用草席巻裹掩埋。
墓穴不打黑堂,衣不扣钮,俯卧掩埋。
孕妇死亡,必须剖腹将婴儿取出,并在墓中倒入石灰、汽油等,引燃焚烧,以加速尸体腐化。
青壮年死亡,还有“出殃”忌日,全家老小都要躲避,以免“凶鬼扑身”。
凡一户百日死亡两人为重丧,灵柩不能出大门必须破墙或从崖背吊出棺材埋葬。
[1]这些禁忌,在城市中已经很少看到,但农村年长者依然恪守不误。
现代长武县的丧葬习俗,从寿终至除服,有小殓、报丧、择吉、大殓、成服、献祭、宴酬、奠酒、归窀(zhun)、忌期等礼仪规程。
现代长武县的丧葬习俗摘要丧葬风俗礼仪,是人生的最后一项“通过礼仪”,也是最后一项“脱离仪式”。
如果说诞生礼仪是接纳一个人进入社会的话,那么丧葬礼仪则表示一个人最终脱离社会生活,它标志着人生旅途的终结。
长武县丧葬礼俗源远流长,长武人对丧葬极为重视,礼俗繁琐,其中不少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那色彩。
关键字:陕西、现代、长武县、丧葬、习俗。
目录前言一、小殓二、报丧三、择吉四、大殓五、成服六、献祭七、宴酬八、奠酒九、归窀十、祭期结语参考文献谢辞前言长武县,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部秦陇交界。
东临陕西省彬县,南接甘肃省灵台县,西连甘肃省泾川县,北与甘肃省宁县,正宁县以泾河流域地权归属为界。
历史悠久,山河秀丽,文化丰富,文物鼎盛。
这里既有三秦古风,又有陇东之俗,既有汉族之情,又有回民之意,令人寻味,发人情思。
近年来,通过对长武县丧葬习俗大量的走访和调查,发现这里盛行土葬,丧葬礼俗十分古老,葬礼的程序即庄重又肃穆,其丧葬仪式虽然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简化了很多,但主要的丧葬礼俗不仅带有我国传统丧葬礼俗的伦理思想,而且又融入了西方丧葬礼俗的一些内容,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
长武县民俗,忌“死”字。
凡死者年老称殁,壮年称亡,少儿称殇,幼儿称撂(liao)。
50岁以上的亡故为老丧“头顶揭天”,“昊天罔极”,70岁以上为“寿终正寝”,葬礼都比较隆重。
小口少亡或非正常死亡,多随即掩埋。
未婚男女死亡不备棺材,钉“四堵墙”或用草席巻裹掩埋。
墓穴不打黑堂,衣不扣钮,俯卧掩埋。
孕妇死亡,必须剖腹将婴儿取出,并在墓中倒入石灰、汽油等,引燃焚烧,以加速尸体腐化。
青壮年死亡,还有“出殃”忌日,全家老小都要躲避,以免“凶鬼扑身”。
凡一户百日内死亡两人为重丧,灵柩不能出大门必须破墙或从崖背吊出棺材埋葬。
[1]这些禁忌,在城市中已经很少看到,但农村年长者依然恪守不误。
现代长武县的丧葬习俗,从寿终至除服,有小殓、报丧、择吉、大殓、成服、献祭、宴酬、奠酒、归窀(zhun)、忌期等礼仪规程。
陕西省长武县最有发展潜力的六大特产高军龙22201032401200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班长武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自然地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境内的泾河、黑河、南河3条河流和883条干支毛沟,将全县切割成北塬、巨家塬、枣元塬三大块,形成了塬高、沟深、坡陡的地貌特征。
全县地势西南稍高,东北略低,由西南向东北呈倾斜状。
属“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保护区,是全国苹果优生区之一,长武县曾先后被命名为“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县”、“出口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
本文将列举长武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六大特产。
一、长武锅盔长武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
锅盔整体呈圆形,直径尺许,厚1寸,重5斤。
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
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 咸阳)“陕西十大怪,锅盔像锅盖”。
长武锅盔正是这样。
它直径尺五,厚约八分。
外皮微黄透红,干而不硬,酥而不软;内里洁白如雪,绵而不虚,松而不柔。
用刀一切,立即香气扑鼻,吃到嘴里,越嚼越香甜,越嚼越可口;泡在羊肉汤、水豆腐里,耐煮耐泡,越煮越泡,越有筋丝,越有味道。
它是长武人的传统主食之一,也是西北人喜食的风味食品。
长武人外出办事,走亲访友,常要带点长武的锅盔作干粮或作为馈赠的地方特产;外地人到长武,不仅要常吃长武锅盔,临走时还要带上三五斤继续享用,或供亲友品尝。
长武锅盔所以如此精美,一是用料精良:二是加工考究。
正宗的长武锅盔用的是如雪如粉的八零麦面和清醇甘甜的北水沟泉水,烙制时,用细麦面5公斤,加2公斤酵面,倒15克碱水,用1公斤温水和匀,揉成硬面,然后,用一根1米多长、茶杯口粗细的压杆反复压和,直到软硬合适,然后成形放进浅锅,用麦草火慢慢烧烙,三翻六转,经过40分钟,正反两面都上好火色,能闻到面熟的香味后从锅内取出,放在干净麦草上晾凉即成。
二、长武水豆腐豆腐在其它地方或烩或炸,或炒或烧,都是压成块干吃,惟独长武有一种特殊的吃法,就是将豆腐点好后连汤食用。
陕西长武县丧葬习俗透视及与渭南比较本文介绍了陕西省长武县与渭南地区两地的丧葬习俗,发现两者有诸多相似,但是在丧葬场景中又有许多差异,具体表现在宴席场面、祭奠及守灵和送埋及下葬中。
通过比较,可以了解传统的丧葬习俗,但也需要反思存在的问题。
标签:长武县;渭南地区;丧葬习俗大约到秦汉之后,“丧”、“葬”两词才放在一起使用,指人死后的尸体处理及相关礼仪习俗。
[1]因此,丧葬习俗指以人死后的尸体处理为核心并服务于此的一切活动。
陈华文说:“中国丧俗中的民间丧仪具有明显的历史、地域、民族等差异,它是一个庞杂的系统,要给予完整的概括简直是不可能的。
”[2]丧葬习俗极其复杂,本文主要选取了陕西长武县和西渭南地区两地丧葬习俗中对比较为突出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按照长武县农村风俗,老人去世之后一般由长子主办后事,其余子女协助。
凡是涉及丧事的一切事务,特别是和外界发生关系或纠纷时长子享有决定权。
老人殁了之后,儿女们在第一时间要通知并邀请本族中辈分高、有威望的人来家中商议后事,同时要请本村威信高、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做总管。
丧事中,总管主持具体事务,是一大亮点。
诸事有无纰漏,各环节是否周全、是否圆满,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总管的能力和威望。
担任总管的一般都是前任村支书或现居住本村的退休干部、教师等。
总管责任重大,但不计报酬。
风水先生就不一样了,他做的活计愈多,收取的费用就愈高。
30年前流行于长武县农村的一种道教法事很繁琐,连续做好几天,贫寒人家一般是消受不起的。
在长武人眼中,风水先生是“专业人士”,所以办丧事家家必请。
丧告由风水先生书写,一般丧告都写在一块较长的木板上,倚靠在大门外的墙壁上。
除此之外,风水先生要到墓地看风水、钩穴地,随后主持“盛敛”仪式,决定祭奠、埋葬等日期。
上面所述及丧葬事宜,陕西长武县和陕西渭南地区只是大同小异,但是在丧葬场景中则可以显示出两地风俗上明显的差异。
图景之一:宴席场面长武县农村宴席从祭奠前一天下午正式开始,主家要提前找专业的手艺良好的厨师,还要邀请十多个或者二三十个手脚快、大脑机灵的妇女帮厨。
长武县风俗作文咱今儿个就来唠唠长武县的风俗,那可真是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先说说长武人的婚俗吧。
这结婚呐,可是一家人的大事,更是全村人的热闹事儿。
从定亲开始就讲究得很。
男方要是相中了哪家的姑娘,那得找个能说会道的媒人去说亲。
这媒人就像个“爱情大使”,在两家之间来回跑,传递消息,协调各种事儿。
一旦双方都同意了,那就开始走各种订婚的流程。
到了结婚那天,那场面可壮观了。
迎亲的队伍一大早就得出发,新郎倌儿那是喜气洋洋又有点小紧张。
一路上敲锣打鼓的,就像告诉全世界自己今天要娶媳妇了。
到了女方家,女方的亲友们可不会轻易就让新郎把新娘接走,得先过各种难关,什么对歌呀,找鞋子呀,这可都是考验新郎的小关卡。
新郎要是顺利通过了,就欢欢喜喜地把新娘接上车。
回到男方家,那婚礼仪式就正式开始啦。
拜天地的时候,周围全是亲朋好友的祝福声,感觉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而且这长武的婚宴那也是相当丰盛,各种特色菜摆满了桌子。
像血条汤,红红的汤里是细长的血条,吃起来那口感独特,滑溜溜的,再加上那浓郁的汤味,让人一碗接一碗。
还有酥肉,炸得金黄酥脆,咬一口“嘎吱”响,里面的肉却又鲜嫩多汁。
长武县的过年风俗也特别有味道。
一进腊月,整个长武就开始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腊月初八要喝腊八粥,这可不是简单的粥,是把各种豆子、米混在一起熬煮的。
每家人熬出来的腊八粥味道还都有点不一样,各有各的秘方。
然后就是准备年货,家家户户都开始杀猪宰羊,做各种面食。
这时候,女人们就像魔术师一样,把白面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蒸出的花馍,有的像小动物,栩栩如生;有的像花朵,娇艳欲滴。
到了除夕,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长辈们开始给晚辈发压岁钱,小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拿着钱就想着去买鞭炮。
晚上的时候,外面鞭炮声噼里啪啦的,感觉要把所有的旧东西都吓跑似的。
大年初一,人们都穿上新衣服,走街串巷去拜年。
见面了互相说些吉祥话,什么“新年好”“恭喜发财”之类的。
这时候,不管平时关系咋样,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笑容。
长武县逛二月二作文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遮。
在我们的家乡,二月二的早晨,要吃面条,那是龙须面。
庆祝龙起垫。
到了冬天,我们的祖先认为龙下蛰了,也就是冬眠。
这与二十四节气的惊垫相似。
二月二前后,也是惊垫。
天气回暖,雨水多了起来。
为了龙抬头,二月二的早晨,是不能动刀的,头一天的晚上,把面条擀好,切好。
把吃面条的卤子用的肉,菜,葱姜调料切好,到了二月二的早晨,就不用动刀了,以免用刀伤了龙头。
在我们的家乡,二月二的早晨,还有打囤子的习惯。
国子就是过去盛粮食的粮国。
在过去是用树枝的枝条变成,直径1.5米左右,不到一米高,里面用泥巴糊好,用它装粮食。
二月二的早晨,天刚蒙蒙亮,人们在太阳没有出来的时候,从自己家里的锅灶里扒出做饭时烧庄稼秸秆的灰,在院子里做成粮国的图案,就是打国子。
一般人家打好几个国子,在院子的大门口,胡同里也有打国子的。
打完了国子,在国子的中央放上几把粮食,预祝今年的好收成。
现在的农家,早已看不到盛粮食的国子了,那些用树枝枝头变成的囤子,在上世纪70年代烧火做饭用了,因为占地方太多,不防鼠又不防潮,人们用水泥做成缸,水泥做成的缸虽然防鼠,不能防潮,在后来,人们用上了博山缸,是淄博烧制的,防鼠防潮。
今天,用的也很少了,农户基本不储存粮食了,收了粮食以后,留足一年的口粮,剩下的卖给了粮食贩子,然后进入了国家粮食储备库。
粮国虽然退出来历史舞台,但是,每逢二月二打国子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早晨,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庆祝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到了,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打起了国子,今年,一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汉族也拥有着众多的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不仅叫“龙抬头”,还有另一个名称叫“春龙节”。
长武的风俗作文Changwu is a town in Shaanxi Province, known for its uniqu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长武是陕西省的一个小镇,以其独特的风俗和传统而闻名。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 customs in Changwu is the Mask Changing Festival, where performers change masks with lightning speed to the amazement of the audience. 在长武最独特的风俗之一是变脸节,演员们以惊人的速度更换面具,令观众惊叹不已。
Another interesting tradition in Changwu i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here villagers gather to watch dragon boat races and eat traditional rice dumplings. 长武的另一个有趣传统是端午节,村民们聚集在一起观看龙舟比赛,品尝传统的粽子。
The locals in Changwu are known for their hospitality and warmth towards visitors, making anyone feel at home in this charming town. 长武的当地人以对游客的热情好客而闻名,使得任何人都能在这个迷人的小镇上感到宾至如归。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Changwu is also a sight to behold, with ancient temples and well-preserved wooden houses lining the streets. 长武的传统建筑也令人叹为观止,古老的庙宇和保存完好的木质房屋沿街而建。
长武的文化遗产作文
《长武的文化遗产真有趣》
嘿呀,一说到长武,那可是有好多特别有意思的文化遗产呢!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长武耍,正赶上那里在搞一个民间艺术表演。
哇塞,那场面可热闹了!其中有个表演皮影戏的,那真是绝了。
我钻到人群里,瞪大眼睛瞧着。
一块白色的幕布,后面的人拿着那些皮影人儿,灵活地摆弄着。
我就看着那些小小的皮影在那幕布上跳跃、打斗,就好像真的人儿在那活动一样。
那个孙悟空挥舞着金箍棒,和妖怪打得不可开交,精彩极了!我当时都看入迷了,感觉自己好像也进入了那个皮影的世界,跟着孙悟空一起打妖怪呢,哈哈!
长武的文化遗产可不止这一个皮影戏呢,还有好多好多,像什么民间剪纸啦、刺绣啦,每一样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这些文化遗产就像是长武的宝贝一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见证着长武的历史和发展。
我觉得呀,我们可得好好珍惜这些文化遗产,它们可都是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呢。
以后有机会,我还得再去长武,好好感受感受那些有趣
的文化遗产!长武的文化遗产,真是太有意思啦!真心希望它们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都能领略到它们的魅力呀!。
长武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距离咸阳市165公里,介于东经107度38分至58分,北纬34度59分至35度18分之间,县境北临宁庆县,与子午岭相望,南依岐凤县,与陇塬县、关山余脉相近,东与彬县相连.成为渭北与陇东高原结合部的过渡地带。
县境南北长公里、东西宽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海拔在847- 1274米,耕地面积万亩,且以山坡为主,人均耕地不足2亩。
自然地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境内的泾河、黑河、南河3条河流和883条干支毛沟,将全县切割成北塬、巨家塬、枣元塬三大块,形成了塬高、沟深、坡陡的地貌特征。
全县地势西南稍高,东北略低,由西南向东北呈倾斜状。
是黄土高原水土流人区,属内陆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年积温2994℃,无霜期171天,年均降水量584毫米,县分布不均,春季少雨,夏季多伏旱、冰雹、风灾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长武县总面积583平方千米,总人口17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昭仁镇,邮编:713600。
代码:610428。
区号:029。
拼音:Changwu Xian。
2007年全县有十一个乡(镇),辖171个村,总人口177221人,其中农业人口159860人,占总人口的%;乡(镇)分别是:昭仁镇、相公镇、巨家镇、丁家镇、洪家镇、冉店乡、芋园乡、彭公乡、地掌乡、亭口乡、枣元乡。
长武县历史攸久,文化灿烂。
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置鹑觚县,隶属北地郡领辖;东汉兴平二年(195年),改属新平郡;至黄初七年(226年),又改属扶风郡;西晋时,鹑觚县隶属雍州安定郡,永嘉之乱(311年),鹑觚县归羌人占据,多民族杂居,局势动荡,县置有名无实;南北朝元钦元年(552 年),改称设置宜禄县,属泾川赵平郡;历经隋、唐、五代十国,宋咸平四年(1001年),宜禄县改称长武县,隶属泾州保定郡,归彰化军节度;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废长武县,辖地并入庆元路泾州泾川县。
今长武境内无县置;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复设长武县,隶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从此,长武县境域规模趋于定型,相因沿袭;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长武改为冲繁难要缺,属州直隶州领辖;民国时期,长武县先后属陕西省督军府、关中道、陕西省长支署;民国十十九年(1940年)新县制实施后,长武为四等县属第七行政区;长武县成立于1948年4月21日,因当时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西府出击战役,未及设立工作部门。
县长由刘刚同志担任。
4月24日晚,解放军主力撤离,长武县城失守,县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随主力部队战略转移。
1949年7月25月,长武获得解放,属陕甘宁这区分县行政督察区;1950年5月,长武先后隶属咸阳专区、咸阳行政公署、咸阳地区下午公署;1983年9月,咸阳署改为地级市,长武属咸阳市人民政府辖县。
全县有文物遗址12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7处,唐昭仁寺以其虞书唐碑、大雄宝殿等文物吸引了境内外游客。
长武属中华民族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陆地通道必经之地,又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
古公檀父因戍狄逼迁于歧下,唐太宗与薛家父子酣战于“浅水塬”,郭子仪长武驻军防守,范仲淹派宋良驻兵长武。
因历史上是“常常用武之地”而得名“长武”。
也是古丝绸之路陕西的最后一站。
长武县资源丰富,蕴藏量大。
境内已探明煤储存量72亿吨,具有远大的开采价值;水力资源蕴藏量3855.1千瓦,地下水意量每年1329万立方米。
境内生物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农作物有3大类、55种、185个品种;林木有20科、56种;家畜有6个品种。
境内煤炭、石油资源丰富。
已探明的彬长煤田是陕西省第二大煤田,矿区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70亿吨,其中长武境内约占60%,可采煤层平均厚度米,最高煤层达米,煤质优良,结构简单,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为良好的动力、气化及生活用煤。
2002年4月6日,在东西部贸易洽谈会上,长武县人民政府与山东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开发长武亭南煤矿协议。
2002年底,由淄矿集团公司投资3000万元注册成立了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亭南矿井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2002年10月30日亭南矿井举行奠基仪式,进入生产准备。
2004年4月11日,矿井井筒冻结后正式开工建设,2006年1月矿井转入联合试运转,9月正式投产的各类手续办理齐全,矿井正式转入生产。
亭南矿井,是目前长武县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建成的第一家现代化企业。
矿井位于彬长矿区中部,地处长武县亭口乡亭南村东首,矿井核定生产能力300万吨/年,主采侏罗系8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米。
长武县内的电厂、水库、煤矿、煤化工等重点项目陆续进入前期准备或项目实施阶段,长武县境内石油储量丰富,油质优良,开采价值高。
长武县公路四通八达.312国道横贯全境.县有公路90条,其中长宁、长巨、长枣、长马、亭相、巨枣等主干公路将全县11个乡镇连成一体。
与长(武)灵(台)公路交汇于五里铺,实现了县内乡乡通公路,村庄道路砂石化。
全县各类公路全长公里,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国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动脉,村庄交通道路为网络的公路体系。
2008年9月底褔银(福州-银川)高速长武段落成通车,从长武到西安仅需两小时车程。
长武县积极实施果品名牌战略,切实做优苹果产业。
现在果园总面积达到万亩,总产达到12万吨,实现产值亿元。
品种有红富士、秦冠、新红星、皇家嘎啦、太平洋玫瑰等,所产果品个大、色艳、细脆、香甜、耐贮运、无污染。
果品不但销往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南宁等市场,还远销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长武民间,素有饲养畜禽的优良传统,农民视畜牧业与农业相辅相成,有"牲畜是农民半面家当"之说。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丰富自然资源,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的决定》。
到2005年,全县大家畜存栏5万头,实现畜牧业产值6838万元。
种植各类优质牧草万亩。
加上原有草场,目前全县草场面积达到10万多亩。
长武县是商贸重地,流通活跃,历来是陕甘两省主要商品聚集地。
如今县城及省(县)临边乡镇也一直是两省五县的贸易商阜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市场迅速发育。
目前,全县有各类市场12个(县城所在地昭仁镇共有农副产品批发、水果批发、综合贸易等3个大专业市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联结城乡,辐射全国,商贾云集,购销两旺,年成交额7440万元。
长武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彬长煤田在长武境内的储量达到60亿吨,是优质动力煤。
同时,还将含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能源开发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为加快县域经济的工业化进程,长武县以能源开发为突破口,利用能源优势招商引资。
2002年10月,由山东淄矿集团公司投资亿元,开发建设彬长矿区亭南煤矿,拉开了全县能源开发的帷幕。
长武位于陕西关中西部的秦陇交界处,泾河中游南侧,自古为古豳国之地,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为三秦通往大西北的咽喉关隘,素有“三秦屏障”、“秦陇门户”之称。
长武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312国道横贯全境,乡村公路交织,交通十分便利。
全县有文物景点225处,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
大唐昭仁寺内初唐所建的纯木结构大雄殿和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虞世南所书“大唐豳州昭仁寺碑”,誉为全国之最。
长武境内的文物古迹品位之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馆藏文物之精,种类之全,在县区一级实不多见。
长武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人文景观,遍布城乡。
公刘居长“教民稼穑”。
隋相牛弘,长武人氏。
地方小吃,做工精细,风味独特,盛名不虚。
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社火、剪纸、皮影、膳鼓独具特色。
以田园风光为特色的马坊自然风景区,王东、柳树咀万亩苹果园、红地球葡萄园颇具影响。
生态农业、文物古迹、自然景观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
长武旅游景点简介长武地处312国道旁,文化积淀深厚,自古民风纯朴敦厚,和为贵,平为福,热情好客,礼仪成俗,广待宾客,地方特色浓郁,自然风景秀美。
大唐昭仁寺昭仁寺前身为"慈福寺",唐武德年间,李世民与薛举、薛仁杲父子大战浅水源,太宗为纪念阵亡将士而在“慈福寺”的基础上建成“大唐昭仁寺”。
现有唐代纯木结构大殿一座,面阔、进深各三间,内无全柱,为我国古代建筑之孤例。
还有唐初书法家虞世南所书“昭仁寺之碑”。
分别为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花香扑鼻,景色宜人,展室风格古朴,文物精秀迷人。
被誉为“昭仁法雨”、闻名遐迩的“大唐昭仁寺”,自古至今流传着许多神话传说。
县内古文化遗址、名胜古迹珍奇绚丽,令人神往。
淳朴而耐人寻味的民风民俗、名地名人、名优特产、名胜古迹和游览景点,可使旅游者饱览风光,心旷神怡。
教育科学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13所,在校学生34885名;教职工1985名,其中高级职称25名,中级职称319名。
到1999年底全面完成"两基"达标任务,被省政府授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称号。
2000年以来,坚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强化教师继续教育,重视发展幼教、特教,积极发展职教、成教。
行政区划:2006年,长武县辖5个镇(昭仁镇、相公镇、巨家镇、丁家镇、洪家镇),6个乡(冉店乡、芋园乡、彭公乡、地掌乡、亭口乡、枣元乡)。
昭仁镇辖:昭仁镇居委会;西关、南关、灵凤、北关、东街、李家胡同、尧头、西大吉、东关、李家沟、大东庄、小东庄、柳树咀、庙底、罗峪、庵前头、崔家河、宜山、官庄、吴家山、马场、七里、斜坡、杏坡、沟泉15个村委会(镇政府设于西关)。
相公镇辖:相公、龙头堡、北家沟、秦家庄、坳北、坳南、贺峪、南村、邱渠、新兴堡、高贤、石杨咀、洛河堡、马槽沟、合子、胡家河、龙头17个村委会(镇政府设于相公) 。
巨家镇辖:巨家、六股路、三尧、湾李、潘家、上成、马家、新家坡、韩党、赵楼、车圈、常家、西王、强村、岭后、赤峪、下杨柳、上杨柳、东沟、佛爷殿、马成寺、囤里、王家沟23个村委会(镇政府设于巨家) 。
丁家镇辖:丁家、南间、五里铺、十里铺、直古、东峪、胡同、原边、车家河、柳家河、张代河、张河、陈家河、刘主河14个村委会(镇政府设于五里铺)。
洪家镇辖:关路、高山、上庄、丁村、鱼家门、上柳、下柳、王东、丈六、凤口、公主、山兴、白草坡、长灵、回朝、庄里、孔头、姜曹、曹公、沟北、西坡边21个村委会(镇政府设于关路) 。
冉店乡辖:二厂、冉店、红崖、崔家门、宝盖、下孟、山庄、礼村、上孟、上河、下河、马屋、碾子坡、东塬、谢家河、袁家河16个村委会(镇政府设于冉店) 。
芋园乡辖:芋园、东咀、前彬、彬子沟、柳泉、李王、高家楼、南宫、景家河、杨家沟、山坡、消水、二坪、冯家岭、消湾、柳沟16个村委会(乡政府设于芋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