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及大腿部位组织损伤
- 格式:pptx
- 大小:6.90 MB
- 文档页数:138
第五章髋及大腿部筋伤髋关节是全身最大的关节,能作屈曲、伸直、内收、外展、旋转和环转等活动。
髋臼窝内富有移动性脂肪组织,随着关节内的压力改变而时出时入,以维持关节内压力的平衡。
髋关节囊由坚韧致密的纤维组织所组成,其前部和上部较厚,最为坚韧;后部和下部较薄。
近端附着于髋臼边缘及髋臼横韧带;远端前方附着于粗隆间线,后方附着点为股骨颈中、下1/3交界处。
髋关节韧带关节囊的前方、下方及后方分别由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和坐骨韧带所加强。
髂股韧带是全身最坚强的韧带,人体直立时,人的重心位于髋关节后方,此韧带能维持伸直而不需要肌肉的主动收缩,并有防止关节过伸和内收的作用。
此外,股骨头韧带为一关节囊内滑膜外的三角形纤维束带。
肌肉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很丰富,能产生很大的活动幅度。
屈曲动作主要是由髂腰肌、股直肌和缝匠肌所控制,伸直动作主要由臀大肌控制,外展动作主要由臀中肌、臀小肌和阔筋膜张肌控制,内收动作则由内收肌群控制,旋外则由梨状肌、上孖肌、下孖肌、闭孔内肌和股方肌控制。
神经髋关节的神经支配是来自坐骨神经和闭孔神经的前支,后者又有一分支支配膝关节,故髋部疾患往往会引起膝部疼痛。
大腿肌肉及筋膜大腿的许多肌肉伸越过髋、膝两个关节。
大腿深筋膜像一个紧身袜,包裹整个大腿肌肉,其远端与小腿深筋膜相延伸,近端附着于髂嵴和腹股沟韧带以及坐骨、耻骨支、骶结节韧带。
大腿的肌肉可分为三组:前组,是缝匠肌、股四头肌和阔筋膜张肌,有屈髋和伸膝功能。
内侧组,浅层是股薄肌、长收肌,深层是短收肌、大收肌、内收小肌和闭孔外肌,使大腿具有内收、屈曲和旋转功能。
后组,是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有伸髋和屈膝功能。
前组的肌肉由股神经支配,内侧组由闭孔神经支配,而后组由坐骨神经支配。
综上所述,尽管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坚实牢固,但在髋部骨折、脱位损伤中常并发损伤。
此外,由于人体中某些部位存在解剖弱点,局部超负荷的劳累亦是髋、大腿筋伤的原因。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胯骨,即髋骨也,又名髁骨。
大腿根部疼痛是什么原因大腿根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说一说可能导致大腿根部疼痛的各种原因。
首先,髋关节的问题是导致大腿根部疼痛的常见因素之一。
髋关节是连接大腿骨和骨盆的重要关节,承受着身体的重量和运动时的压力。
如果髋关节出现了炎症,比如髋关节滑膜炎,就可能引起大腿根部疼痛。
这种炎症通常是由于过度运动、创伤或者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患者会感觉到疼痛、肿胀,关节活动也可能受到限制。
髋关节骨关节炎也是一个常见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骨头之间的摩擦增加,就会导致疼痛和不适。
这种疼痛在行走、站立或者长时间坐着后可能会加重。
再者,股骨头坏死也是导致大腿根部疼痛的严重原因之一。
股骨头是髋关节的一部分,如果其血液供应受到影响,比如长期使用激素、酗酒或者髋部外伤等,可能会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早期可能只是轻微的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甚至影响到行走和日常生活。
除了髋关节的问题,肌肉拉伤或者肌腱炎也会引起大腿根部疼痛。
比如,在进行剧烈运动或者不正确的运动姿势时,可能会导致大腿根部的肌肉或肌腱受到过度拉伸或损伤。
常见的有内收肌拉伤、髂腰肌肌腱炎等。
这种疼痛通常在运动时或者运动后出现,休息和适当的治疗可以缓解症状。
腹股沟疝也是引起大腿根部疼痛的一个原因。
当腹腔内的组织或器官通过腹股沟区域的薄弱点突出形成疝时,会引起局部的疼痛和不适感。
尤其是在站立、咳嗽或者用力时,疝块突出,疼痛可能会加重。
另外,神经问题也不能忽视。
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果压迫到了神经根,可能会引起放射性的大腿根部疼痛。
这种疼痛常常伴有下肢的麻木、无力等症状。
还有一些全身性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也可能累及髋关节和周围的组织,导致大腿根部疼痛。
此外,局部的感染,如淋巴结炎、软组织感染等,也会引起大腿根部的疼痛、红肿和发热。
对于大腿根部疼痛的诊断,医生通常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疼痛的性质、发作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以及是否有外伤、运动过度等情况。
髋与大腿部软组织损伤第一节髋关节扭伤【概述】髋关节扭伤是指髋关节在过度外展、内收、屈曲、过伸时,由于摔跤或从高处坠下,扭挫而致髋部周围肌肉、韧带的撕伤或断裂,圆韧带、关节囊水肿。
中医通称为髋部伤筋。
本病以青壮年较多见,但预后较好,一般2 一3 周后可痊愈。
【症状与诊断】多有外伤史,或有过度劳累、感受风寒等情况。
损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患肢不敢着地负重行走,呈保护性姿势,如跋行、拖拉步态、骨盆倾斜等,偶有患肢外观变长。
患侧髋关节前方、腹股沟或臀部外侧压痛明显,髋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受限。
X 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本病必须与股骨头骨髋炎、髋关节结核相鉴别。
【手法荟萃】张长江手法1 .揉阴廉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其患侧,以一手扶按患者髋关节痛点,一手拇指揉按患者股内侧上方阴廉穴。
2 .拿法患者仰卧,术者一手依次拿捏患者内收肌,反复2 一3 遍。
3 .刨推法患者仰卧,术者两手拇指与四指分开分别拿患侧髌翼及股外侧,相对刨推,当两手并齐时,将髋外侧及外侧大腿肌肉向上拿起,反复操作3 - 5 遍。
4 .拔伸摇晃法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其患侧,将患者小腿挟在腋下,手握其膝胭部,另一手以虎口按压在患者髋关节痛点,两手相对用力拔伸患者髋关节片刻后并轻轻环转摇晃3 一5 次。
5 .髋关节不同部位疼痛的手法加减( 1 )髋关节内侧痛:" 4 ”字按压法,内收外展法。
( 2 )髋关节前后侧痛:前后屈伸法。
( 3 )髌关节广泛性疼痛:髋关节摇晃法。
( 4 )髋关节隐隐作痛,经久不愈:髋关节周围踩法。
章宝春手法1 .推揉点穴法患者俯卧,术者先于患处施推揉法以疏筋活络。
然后以一手拇指用力点压痛点、居缪、环跳、髌关、委中等穴位以达行气止痛等目的。
2 .拔伸髋部患者仰卧,一助手以双手固定患者骨盆,术者以双手握持小腿下部,作对抗拔伸牵引髋关节2 -3 分钟。
3 .摇转屈伸法患者仰卧,术者以一手握患肢小腿下部,另一手扶固定患膝。
髋关节受损常见原因髋关节受损是指髋关节结构的损伤或功能异常,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1. 年龄与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都会下降。
例如,由于髋关节滑膜炎、关节囊肥厚、骨赘形成等病理改变,关节间隙逐渐变窄,导致关节间摩擦增大,骨表面磨损加剧,甚至出现骨质增生和关节脱位。
2. 骨折:髋关节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常见于高位或近髋部位的骨折。
髋关节骨折可能由于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和创伤等多种因素引起。
骨折后,髋关节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容易导致不稳定性髋关节、关节功能丧失、坏死等并发症。
3. 关节炎:关节炎是关节的炎症性疾病,可以影响髋关节。
最常见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
这些疾病会引起关节软骨和韧带的破坏、关节间隙的狭窄,进而导致髋关节功能丧失。
4. 先天性异常:一些人天生髋关节结构异常,如发育不良、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髋脱位等,这些结构异常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引起髋关节稳定性的降低和功能受损。
5. 运动损伤:剧烈运动、过度运动、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等因素可能导致髋关节受损。
例如,长跑运动员可能会出现髋关节滑囊炎、肌肉劳损、骨骼应力性损伤等。
6.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导致髋关节受损。
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和微循环障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和缺血缺氧,增加髋关节损伤的风险。
髋关节坏死可能也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类固醇使用等代谢异常有关。
总而言之,髋关节受损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包括年龄与退行性病变、骨折、关节炎、先天性异常、运动损伤和代谢性疾病等。
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人们预防和及早治疗髋关节损伤,维护关节的健康。
髋关节手术入路上下肢手术路径的知识是骨科医生必须熟知的。
因四肢较其他部位的解剖更为复杂,许多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穿行于肌肉、肌腱和骨骼之间,所以,骨科医生必须正确合理的选择切口,这样才能清晰地辨认并正确地处理筋膜、肌肉、肌腱、血管和神经,最终安全快捷地暴露手术部位。
SP切口扩大的前侧入路较标准的前侧入路更能接近髋关节表面,切口的髂嵴部分是可变的,依据肌肉从髂骨的剥离程度,可以决定手术野的范围。
此入路主要不足是相对高发的术后异位骨化,这可能是将肌肉从外侧髂骨剥离所产生的后果。
适应症:1、髋臼发育不良的造盖手术2、髋关节置换术3、髋臼重建术4、所有需要更大显露髋关节的手术,显露髂骨翼并能提供大量皮松质骨和骨瓣。
MOOR入路后外侧入路是最常用的。
此入路能更好地接近股骨近端,但显露髋臼将受到限制。
适应症:此入路可以显露股骨头和颈的后面及髋臼后柱的下半部分,因此它可用于:1、转子骨折内固定2、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常见的骨折之一。
尤以老年女性较多。
造成老年人发生骨折有两个基本因素:1、骨强度下降,多由于骨质疏松,使股骨颈生物力学机构削弱,使股骨颈脆弱;2、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加之髋部受到的应力较大,局部应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伤下都可能发生骨折。
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往往由于严重直接暴力损伤所致,因此多合并其他损伤。
偶有因过度过久负重劳动或行走,逐渐发生骨折者,称之为疲劳骨折。
骨折类型及移位骨折的分类可以反映骨折移位程度、稳定性,推测暴力大小,也可以估计预后,并指导正确地选择治疗方法。
股骨颈骨折大多数是外旋暴力所引起的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
随着受伤姿式,外力方向及程度不同,在X线投影上出现不同部位、角度和移位。
股骨颈骨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分类:按骨折部位骨折部位分为四种类型:①头下型,全部骨折面均位于头颈交界处,骨折近端不带颈部,此型较少见。
第五节髋部筋伤髋关节是人体最完善的杵臼关节。
它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及维持较大范围的活动,具有稳定、有力而灵活的特点。
当人体受到外力作用或不正常体位下工作、活动时,便易造成髋部软组织的损伤。
如素受风寒湿气,再遭受损伤或损伤后再感受风寒湿气的侵袭,则会明显加重损伤的症状和体征。
一、髋部扭挫伤髋部在暴力作用下导致髋部周围肌肉、韧带的撕伤或断裂,园韧带、关节囊水肿等软组织损伤称为髋部扭挫伤。
以青壮年为多见。
【病因病机】由于剧烈运动或高处跌落时,髋关节在过度外展、内收、屈曲、过伸时扭挫伤, 使髋部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受损,造成局部肌筋的撕裂、充血、渗出、水肿等脉络受损,导致髋部气血壅滞,产生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功能失调征象。
【诊断要点】有明显的外伤史。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患肢呈保护性姿态,如跛行、拖拉步态、骨盆倾斜等。
患侧腹股沟部有压痛及轻度肿胀,股骨大转子后方亦有压痛,髋关节各方面运动时均可出现疼痛加剧,偶有患肢外观变长,但X线片检查无异常发现。
本病预后较好,一般2~3周可痊愈。
对小儿髋部扭伤若经久不愈,髋关节功能进行性障碍,或伴有低热,则应注意与髋关节结核,股骨头骨骺炎相鉴别。
【治疗】理筋手法较佳,其他疗法可配合使用。
1.理筋手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一侧,在髋部痛点采用按揉、拿揉、弹拨、滚法、拔伸等法,并配合髋部被动活动。
以舒筋通络,消肿止痛,滑利关节。
若大腿内侧疼痛,患者改仰卧位,伤肢屈膝屈髋,轻微旋外位。
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拇指按压疼痛部肌肉,用分筋法左右弹拨,然后顺肌肉走行方向上下舒通数次,顺筋归位,同时将髋关节伸直,使血脉流畅,筋络舒展。
2.固定治疗严重的髋部扭挫伤,应卧床休息二周,或患肢不负重,以利早日恢复。
3.药物治疗(1)内服:宜辨证论治,如早期瘀血肿胀较甚者,可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减,以活血去瘀、消肿止痛,一般可服中成药,如三七片、舒筋活血片等。
(2)外用:早期瘀血肿胀甚,可外敷消瘀止痛药膏、麝香止痛膏,外擦正红花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