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天津各区中考模拟汇编《曹刿论战》
- 格式:docx
- 大小:22.21 KB
- 文档页数:6
曹刿论战1.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
(伐:进攻,攻打。
齐师:齐国的军队。
)2.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将:将要。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他的同乡说:“当权者自会人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间:参与。
谋:谋划。
)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说:“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
”(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远谋:深谋远虑。
)5.乃入见。
问:“何以战?”于是他请求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和齐国作战?”(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凭、靠。
)6.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人。
”(衣:衣服。
食:食物。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7.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徧:通“遍”普遍,遍及。
惠:恩惠。
从:听从,服从。
8.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夸大数目。
一定对神说实话。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玉帛,玉和丝织品。
加:虚报。
信:信用。
9.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孚:为人所信服。
福:赐福,保佑。
)10.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
必:一定。
以:根据。
情:(以)实情判断。
11.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五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阅读选择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全称是《》,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体历史著作。
二、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1)肉食者鄙.古义:今义:鄙视(2)又何间.焉古义:今义:隔开,不连接(3)可以..一战古义:今义:表示肯定判断(4)牺牲..玉帛古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5)再.而衰古义:今义:又一次(6)小大之狱.古义:今义:监狱2.其他重点实词(1)曹刿请见.见:(2)肉食者鄙.鄙:(3)肉食者谋.之谋:(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弗:专:(5)小惠未遍.遍:(6)小信未孚.孚:(7)虽不能察.察:(8)忠之属.也属:(9)战则请从.从:(10)齐师败绩..败绩:(11)公将驰.之驰:(12)下视其辙.辙:(13)登轼.而望之轼:(14)遂逐.齐师逐:(15)既克..既:克:(16)一鼓作.气作:(17)彼竭.我盈.竭:盈:(18)难测.也测:(19)惧有伏.焉伏:(20)望其旗靡.靡:3一词多义(1)师①齐师.伐我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2)安①衣食所安.②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文言虚词1.乃.入见2. 虽.不能察3.战于.长勺4.焉①又何间焉.②惧有伏焉.5.其①其.乡人日②公问其.故6.何①又何.间焉②何.以战7.之①肉食者谋之.②小大之.狱③公与之.乘④公将鼓之.8.以①何以.战②必以.分人③必以.情④可以.一战四、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彼竭我盈,故克之。
五、阅读选择题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中考语文模拟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5)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8)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9)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10)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有关传统文化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元宵节又称正月半、中元节、灯节。
元宵节习俗有赏花灯、猜灯谜、包饺子、迎厕神等。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中秋节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C.有关春天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D.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甲骨文中的“”(象),长着长长的鼻子和健壮的身躯,甲(A.惟妙惟肖B.入木三分),这是象形字;“酒”是将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构成会意字;“徉”由形旁“彳”和声旁“羊”组成形声字……30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传承下来的文字血脉,一直绵延,在历史的积淀.①(A.dìnɡ B.diàn)中,成为文化精髓。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曹刿论战》(七年级下)复习指南(背诵篇目,背诵“夫战……故克之”)一、字句理解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关键字:师:军队。
伐:攻打。
请:请求。
见:拜见。
译句: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2.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关键字:食:吃。
谋:谋划。
间:参与。
译句: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何必)要参与呢?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关键字:鄙:浅陋无知。
远:长远地。
译句: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长远地谋划(深谋远虑)。
4.乃入见。
问:“何以战?”关键字:入:进入。
以:凭。
译句:曹刿于是进入朝廷拜见鲁庄公。
他问鲁庄公:“您凭什么(与齐国)作战呢?”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关键字:安:养。
专:独自享有。
译句: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臣子。
6.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关键字:惠:恩惠。
徧:同“遍”,普遍,遍及。
从:听从,顺从。
译句:小小的恩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7.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关键字: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牺牲玉帛,这里是指祭祀用品。
加:虚报夸大。
信:信实(的态度),这里是指对神说实话。
译句:祭祀用的东西,我不敢虚报夸大,一定会用信实的态度对待神(对神说实话)。
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关键字:信:信用。
孚:信任。
福:赐福,保佑。
译句:小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关键字:狱:诉讼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
以:根据。
情:实情。
译句: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合理裁决。
10.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关键字:忠:尽本职。
属:类。
以:凭。
请:请允许我。
从:跟从。
译句: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着这一点来打一仗了。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您一起去。
11.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2020年天津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睥.睨(pì)狡黠.(jié)味同嚼.蜡(jiáo)雕梁画栋.(dòng)B.惆.怅(chóu)瘦削.(xuē)栩栩..如生(xǔ)吹毛求疵.(cī)C.渲.染(xuàn)拘泥.(nì)铢.两悉称(zhū)胆小怯.懦(què)D.伫.立(chù)诡谲.(jué)赫赫..扬扬(hè)信手拈.来(niān)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_______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________远不限于此。
________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________,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尽善尽美内容倘若境界 B.尽善尽美内涵即使情境C.炉火纯青内涵倘若境界 D.炉火纯青内容即使情境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对消费场所的各要素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实体店应用。
B.黑海局势风云突变,俄乌双方剑拔弩张,乌克兰表示对俄罗斯的军事打击早有准备。
C.岁月如歌,班主任李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与其分别多年后依然常常在我的耳边回响。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逐渐提高青少年足球的运动水平为目的。
4.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很想看看这只北极老鼠是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B.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方法融合应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C.“你瞧,多美啊,”她低声喃喃地说:“可惜碎了。
”D.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就咯牙。
2023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怯.懦(què)径.自(jìng)舵.手(duò)伤痕累.累(léi)B. 荣膺.(yīng)拘泥.(ní)拜谒.(yè)矫.揉造作(jiāo)C. 簇.新(cù)盘桓.(huán)阔绰.(chuò)战战兢.兢(jīng)D. 旷.远(guǎng)驱.除(qū)亵.渎(xiè)孜.孜不倦(zī)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ㅤㅤ历史街区保存了丰富的历史建筑和文物遗产资源,较为完整并真实地____________着地域传统文化,是我国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
天津市近代外来历史文化街区____________了天津的地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相互碰撞的发展过程,____________着天津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
A. 传承证明记实B. 传递证明记实C. 传递见证承载D. 传承见证承载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句是()①阅读是人类自有文字以来的一种美好体验,可是人类与书本深度接触,且甘之如饴的情景,似已渐行渐远。
②随着电脑的便携化和手机的智能化,使阅读变得无比简洁、丰富和多元。
③电子化阅读几乎已将从前那种手不释卷的阅读方式挤兑得无地自容。
④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浅阅读”的盛行和阅读的“碎片化”。
A. 第①句B. 第②句C. 第③句D. 第④句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学创作中的“无言”到底指什么□它又美在何处?作者以文学、音乐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最后归纳出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一观点也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题及答案《曹刿论战》中考阅读材料原文东营市中考语文《曹刿论战》《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对比阅读(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④禽:通“擒”。
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勍(qng):强而有力。
⑥儳(ch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题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2分)《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答案10.答案:①鼓:击鼓进军②歼:被杀死③重:再次④以:凭,靠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
《曹刿论战》天津中考模拟汇编一、(河西结课)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回答9~11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鄱,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
齐师伐我伐:攻打B。
肉食者鄙鄙:卑鄙C.又何间焉间:参与D.必以信信:实情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1.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足见乡人对“曹刿”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B.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
C.选文第三段采用补叙的记叙方法,写曹刿从道理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
答案:B D A二、(河北结课)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回答9~11题。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鄙:目光短浅B.对曰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C.小大之狱狱:监狱,牢房D.辙乱旗靡靡:倒下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神弗福也B.公将鼓之C朝服衣冠 D.弗敢加也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及战争的结果,说明只要政治上取信于民,就一定能取得战争的全面胜利。
2020天津各区中考模拟汇编《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鄱,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一、河北结课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师:军队
B.对曰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C.小大之狱狱:案件
D.小信未孚孚:赐福,保佑
10.以现代语言习惯来看,下面句子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
B.何以战
C.必以分人
D.一鼓作气
1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B.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原因有三,其中得到曹刿认可的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C.本文略写齐鲁两军正面交战的情景,详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突出了曹刿对有关战争问题的卓越见解读者从中可以看出鲁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
D.曹刿的远谋表现在:使鲁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的基础;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明察敌情,把握战机;深谙“勇气”于作战之理,洞察“彼竭我盈”,知道
预防大国设伏,一切行动从实际情况出发。
答案:D B B
二、红桥结课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B.弗敢加也加:虚夸,夸大
C.小信未孚孚:使信服
D.忠之属也属:部属,属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
B.忠之属也。
可以
..一战
C.夫战,勇气
..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文中“乡人”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曹刿则是主动参与,关心国事。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的特点刻画出来。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简略,而战争经过写得详细,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答案:D C D
三、河西一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离间
B.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
C.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D.登轼而望之轼:车前的横木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三而/竭
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选文第一自然段写曹刿在长勺之战前的言行,表现出曹刿的远见卓识和他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答案:A D A
四、2020西青一模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伐.薪烧炭南山中
B.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遂逐齐师.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公问其故.温故.而知新
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以.塞忠谏之路也
B.战则.请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公与之.乘何陋之.有
D.吾视其.辙乱其.真无马邪
3.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例子,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
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了出来。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答案:B B D
五、部分区一模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间:参与
B.齐人三鼓鼓:击鼓
C.再而衰再:再见
D.难测也测:推测,估计
10.下面加点词在句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B齐师败.绩。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忠之属也。
可以
..一战
11.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远谋”是全文的关键。
B.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C.文章有两条线索: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和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论战—参战疑)
D.本文运用中国传统史家笔法,语言简洁精炼,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
答案:C B B
六、滨海一模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专一
C.公将鼓之鼓:击鼓。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靡:倒下
10、下面句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必以分人。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夫大国,难测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例子,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卓越的指挥才能。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了出来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对战争的经过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答案:B C D
七、外大期末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参与)
B.必以情.(真情)
C.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D.公将鼓.之(击鼓)
2.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公将驰之
A.肉食者谋之
B.小大之狱
C.公将鼓之
D.登轼而望之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有两条线索:事件发展的线索(备战一迎战一胜战一评战)和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一论战一参战释疑)
B.鲁庄公不察战情,急躁冒进,而曹刿则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前者的“鄙”与后者的“远谋”形成鲜明对比
C.本文略写战争的过程,重点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分析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
D.鲁庄公虽资质平庸无奇,政治见识鄙陋,但他能够广开言路,任人唯贤,因此
并非昏君。
答案:B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