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计量技术-第3章 油气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97
¾水平线是纯烃气液两相共存的比容范围。
17
2.完全互溶二元体系相特性
¾C 为临界点。
¾临界冷凝压力:两相区包
线的最高压力p M
¾临界冷凝温度:两相区包
线的最高温度T M
18
2.完全互溶二元体系相特性
¾等温反常凝析:在等温条件
下,由于压力降低,反常地发生液化现象。
¾等温反常气化:在等温条件
下,由于压力升高,反常地发生气化现象。
¾等压反常凝析、反常气化。
¾反常气化和凝析只有在高温、
高压下才发生。
35
48
¾卧式分离器
为获得最大气液界面面积和良好的气液分离效果,常将气
液界面控制在0.5容器直径处。
52立式分离器
上筒体为气体重力沉
下筒体为集液部分,
其大小由需要的液体
与单筒相比,双筒体
分离器可减小每个筒
5758
四、其它形式的分离器
¾过滤式分离器
z主要用于从气体
中除油。
z分离器分成两部
分,上游部分装
过滤管,下游部
分装捕雾器。
59
63
71
-油气水混合物入口;2-进口分流器;3-重力沉降部分;4-捕雾器;5-压力控制阀;6-气出口;7-挡油板;
8-出油口;9-出水口;10-挡水板;11-油池。
油气计量教材油气计量教材
第一章概论
1.1 石油及天然气计量的概念和作用
1.2 石油及天然气工业的计量基础
1.3 石油及天然气计量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油气计量单位与换算
2.1 常用油气计量单位及其定义
2.2 油气计量单位的换算计算方法
第三章油气计量原理与方法
3.1 石油及天然气计量的基本原理
3.2 流量计量与计量仪表
3.3 油气质量计量的方法
3.4 油气质量计算的方法
第四章石油及天然气计量技术
4.1 石油及天然气计量现状和趋势
4.2 新技术在石油及天然气计量中的应用
4.3 石油及天然气计量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第五章石油及天然气计量检定与质量管理
5.1 石油及天然气计量检定的通用要求
5.2 石油及天然气计量检定的方法和步骤
5.3 石油及天然气计量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第六章油气计量案例分析
6.1 油气计量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6.2 油气计量误差的分析与改正
6.3 油气计量案例分析与评估
结论
石油及天然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油气计量作为石油及天然气工业的基础工作之一,在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储运、加工和使用的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石油及天然气计量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油气计量技术和质量管理,提高油气计量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努力实现石油及天然气计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油气计量基础知识油气计量是指对石油和天然气流量的测定。
在油气田生产过程中,从井口到外输间主要分为油气井产量计量、外输流量计量与交接数量计量3种。
1.油气井产量计量油气井产量计量是指对生产井所生产的油量和气量的测定,它是进行油气井管理掌握油气层动态的关键资料数据。
油气井产量计量又可分为单井计量和多井计量。
单井计量是指每口井单独设置一套计量装置,用于产量高的油气井的计量。
多井计量适用于产量低的油气井的计量,通常8~12口油井共用一套计量装置,对每口油井生产的油、气、水日产量要定期、定时、轮换进行计量。
油气井产量计量通常采用分离计量法与不分离计量法。
前者是利用油气分离器将油井产物分离成气相和液相,或者气相、油和水,然后分别计量各相的流量;后者是混相状态下自动分析检测油井产物的组成或流量,进而测定油井的产油量、产气量和产液量。
分离计量法的特点是计量精度容易控制,特别是目前最新型的小型集成化撬装三相计量装置,又解决了传统分离计量法体积大成本高的缺点,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操作方便等特点,是计量发展的方向。
2.外输流量计量外输流量计量是对石油和天然气输送流量的测定,它是输出方与接收方进行油气交接经营管理的基本依据。
计量要求有连续性,仪表精度高。
外输原油一般采用高精度的流量仪表连续计量出体积流量,再乘以密度,减去含水量,求出质量流量综合计量误差一般要求在±0.35%以内。
这就要求原油流量仪表要有较高的精度同时也应定期进行标定。
3.交接数量计量交接数量计量是指油田内部各采油单元之间进行的油品输送流量的计量。
它是衡量各采油单元完成生产指标情况,进而进行经济核算的依据。
从计量方法上看,交接数量计量与外输流量计量基本相似,但由于这种计量是发生在油田内部各采油单元之间的,因此其计量精度不如外输流量计量高。
4.油气在线计量仪表ALF18型油气水三相计量装置,主要应用于油田计量间实现多路单井来液的油气水三相混合液体的液量、油量、气量、水量和含水率的计算,ALF18型油气水三项计量装置具有以下两项重大技术优势:●柱状旋流分离器的主动气液界面控制技术,可有效提升气液分离的效率,消除传统旋流分离器气路窜液或气路堵塞等问题;●内置ALC05型井口含水仪,充分适应液路夹带部分气泡的工况特性,确保含水率测量精度,用以计算油产量和水量;另外ALC05型井口含水仪还能测量液路夹带气体的比例,用于修正气体和液体流量计的计量结果。
第三节油气藏的度量一、油气藏内油、气、水的分布在垂向上,由于流体比重的差异,重力分异结果使油、气、水的分布呈现:气在上,油居中,水在下的分布特征,它们之间的分界面为油-气界面和油-水界面。
静水条件下,这些分界面近于水平,而动水条件下,这些分界面发生倾斜,倾斜程度取决于水动力的强弱。
由于储集层中的多孔介质系统有许许多多毛细管及微毛细管孔道存在,毛细管压力的作用使天然储油中的流体按比重分异是不完整和不明显的,油-气、油-水界面并不是一个截然的界面,而是一个过渡带,过渡带的宽窄取决于储集层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斜率,斜率越大,过渡带越宽。
储层物性的不均,也会造成油气不规则的分布特征。
平面上,大多数构造油气藏和某些岩性油气藏都具有环带状分布特征,即气居高点部位,油环绕气分布于构造高部位,水在油外分布于构造翼部。
根据油气藏油、气、水的分布特征,可以确定油气藏的各个度量参数。
二、油气藏的度量参数对于油气藏来讲,其大小通常是用储量来表示的,主要用到以下几个参数和术语。
油气藏高度:是指油气藏顶到油气水界面的最大高差。
油气柱高度:是指油气的最高点到最低点的海拨高度。
对于油水界面呈水平状态的油气藏(图中②)来说,两者是相同的,但在油水界面发生倾斜或变曲时(图中①),两者不相同。
油气高度是计算储量的重要参数,而油气柱高度则更多地反应盖层的封闭能力及水动力的条件。
含油边界和含油面积油(气)水界面与储集层顶、底面的交线称为含油边界。
其中与顶面的交线称为外含油(气)边界,与底面的交界称为内含油(气)边界。
若储集层厚且油水界面较高,与其底面不相交时,只有外含油边界。
由相应含油边界所圈定的面积分别称为内含油面积和外含油面积。
气顶和油环前述油气藏中油、气、水具有气居顶、油居中,水在下的分布特征,气居顶称为气顶。
油在气水之间,平面上是环带状分布,称油环。
这种情况下,气柱高度等于油气藏顶到油气界面的垂直距离,油环高度等于油气藏高度减去气柱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