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PDCA改进案例123
- 格式:ppt
- 大小:751.00 KB
- 文档页数:21
医院PDCA改进案例123医院PDCA改进案例123标题:优化医院门诊排队流程的PDCA改进案例摘要:医院门诊排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效率,需要通过PDCA(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循环进行改善。
本文从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改进计划、执行改进措施和检查效果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旨在优化医院门诊排队流程的PDCA改进案例。
一、问题分析1.1排队等候时间长:患者就诊前需要先进行挂号、缴费等流程,整个过程繁琐,导致患者等候时间过长。
1.2排队无序:由于医院门诊流程不够清晰,导致患者排队时没有明确的顺序,容易出现混乱现象。
1.3信息不透明:医院对于患者的就诊情况、挂号情况等信息未能及时公示,导致患者不了解自己的就诊进度。
二、改进计划2.1设立专门的排队区域:设立标识明确的排队区域,设置指示牌等标识,方便患者找到自己的位置。
2.2完善医院信息系统:通过完善医院信息系统,患者可提前在网上了解自己的挂号信息、就诊情况等,减少患者到医院的次数。
2.3增加窗口数量:增加医院窗口数量,提高服务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2.4提供简化流程的自助服务设备:在医院设立自助挂号机、自助支付机等设备,方便患者自行完成一些流程,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2.5加强医院内部流程管理:通过培训医护人员、优化流程等方法,提高医院内部各环节的管理效率,避免因内部流程不畅造成的排队拥堵。
三、执行改进措施3.1设立专门的排队区域:在医院门诊大厅设立专门的排队区域,使用地面标识、座椅、导航指示牌等方式,引导患者按照特定的顺序排队。
并配备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指导患者排队,防止混乱现象的出现。
3.3增加窗口数量:医院增加窗口数量,加大服务能力,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3.4提供简化流程的自助服务设备:在医院门诊区域设置自助挂号机、自助支付机等设备,方便患者自行完成一些流程,提高整体就诊效率。
3.5加强医院内部流程管理:通过开展内部培训、制定规范操作流程等方式,加强医院内部各环节的管理,提高效率。
重症医学科pdca优秀案例
PD-1抑制剂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种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包括重症医学科。
下面是一个例子:
患者姓名:李小明
疾病类型:肺癌
就诊科室:重症医学科
主诉:呼吸困难、气促
病史:李小明于2017年查体时发现肺部阴影,随后去医院检查,诊断为肺癌。
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接受了化疗和放疗,但病情一直反复,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气促。
治疗经过:
2018年,患者被转诊到重症医学科,经过评估后,医生决定给予PD-1抑制剂进行治疗。
患者开始口服博瑞格(Lopinavir/Ritonavir)和尼伦特德(Favipiravir),同时接受了甲氧西林克拉维酸钾(Me西林钠+阿莫巴线)输注。
治疗效果:
经过3年的治疗后,患者的呼吸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患者的爱人对治疗的效果非常满意,表示会继续支持患者,并定期进行随访。
总结:
这个患者的案例表明,PD-1抑制剂是一种有效治疗肺癌的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支持和护理,确保患者能够充分受益于这种治疗。
医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PDCA)案例提高放射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问题聚焦:由于高发生率、病情偏重、防治相对困难,院内感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大量资料显示,保持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有效预防控制病原体传播,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
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严格执行手卫生是每位医务人员的责任。
➢现状与原因: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后未洗手,其细菌总数超标率为100%。
1/3的医院感染可通过严格的手卫生来得到有效控制,用肥皂洗手后医护人员手部菌量比操作中手部的带菌量下降了65%-84%,而且洗手次数越多手部细菌减少越明显,因此重视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随着医院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放射科不仅需要承担完成传统的辅助科室工作,其业务范围逐渐临床化,各类介入、微创操作也越来越多,因此对手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
由于工作量庞大(每日约接待门急诊、住院患者500-700人次),放射科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相较于之临床科室仍有部分差距。
放射科目前医务人员共计33人,其中医师16人,技师14人,护士2人,工人1人。
根据科室最初的进行的摸底,放射科目前手卫生的依从率较低。
为了普及我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提高依从性,降低院内感染,现制定PDCA循环,具体如下。
我们运用专项脑力激荡法,制成特性要因图,从人员、方法等方面着手分析,列出我科医务人员手卫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原因(见图1、图2),从而更好更快的提高我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图2放射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对差的原因分析鱼骨图Array➢PDCA循环:P:1、领取并在洗手池旁张贴新版本洗手图、张贴WHO提出的5个重点手卫生时刻2、完善科室各公共场所和各机房快速手消毒剂、各洗手池手卫生用具(洗手液、纸巾等)配置3、完善检查与考核标准,加强检查和反馈4、邀请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定期(每三月一次)对全科人员针对性专项培训5、科内专门指定2位人员重点学习掌握手卫生,定期为新进科人员、轮转医生、实习医生、进修医生进行培训6、从医务人员的培训扩大到保洁人员、患者、陪护者及来访者等改进开始时间:2015年01月至2015年06月D:1、领取并张贴新版本洗手图、WHO五个重要的手卫生时刻2、修订制度和检查标准:加入定期检查洗手设备和设备损毁上报制度,确保手卫生设备时刻处于可顺畅应用状态3、科室指定专人进行手卫生物品(洗手液、纸巾等)的检查和补充4、加强科内培训,每1-2月进行一次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培训考核内容专人记录整理,培训内容包括请院感染管理科人员、科室专员现场讲座,视频学习,考核内容包括现场操作考核、不定期指定考核、试卷考核等5、加强手卫生管理制度规范的宣传,增加洗手时机、口诀等内容5、要求对病人进行诊疗操作时携带快速手消剂6、加强督查力度(现场反馈、向科主任反馈)7、增加对轮转医生、进修生、实习生的宣教及面向患者、陪护者等的宣教改进前(1)改进前(2)改进后(1) 改进后(2)图3 改进前后洗手池处硬件及宣传材料变化图C : 2个依从率较低的手卫生时机,改进前后依从率变化(显著提高)表1 2个依从率较低的手卫生时机,改进前后依从率变化图4 2个依从率较低的手卫生时机,改进前后依从率变化柱状图分析A:1、继续以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包括对进修人员、实习生等2、不断组织“神秘客”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的检查,分析原因进行改进3、继续不断督查考核,使手卫生成为放射科医务人员日常习惯4、经过再改进,使手卫生依从率努力稳定在95%以上。
医院检验科pdca案例分析范文一、计划(Plan)# (一)背景。
咱检验科就像医院的“侦察兵”,检查结果准不准那可太重要了。
但是最近老是出一些小状况,比如检验报告偶尔会有小错误,患者等结果的时间有点长,这可不行,得好好规划规划改进。
# (二)目标设定。
2. 把平均患者等待检验结果的时间缩短20%,现在有的患者等得都不耐烦了。
# (三)原因分析。
1. 人员方面。
有些新员工对检验流程还不是特别熟,就像刚学走路的小孩,容易犯错。
工作时间长了,大家偶尔会有点疲劳,一疲劳就容易粗心大意,把样本弄混或者数据抄错。
2. 设备方面。
有几台老设备经常出故障,就像老爷爷一样,时不时就“生病”,一坏就耽误检验进程。
设备的维护保养有时候不及时,导致设备性能不稳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流程方面。
标本采集、运输、检验到报告的流程环节有点多,就像接力赛,哪一棒没接好都不行。
有时候标本运输慢了,或者在交接的时候信息没核对清楚。
# (四)制定计划。
1. 人员培训计划。
针对新员工,安排一对一的带教老师,就像师傅带徒弟一样,带教一个月,让新员工熟练掌握检验流程。
每个星期组织一次业务学习会,大家一起分享检验中的小技巧和容易出错的地方,互相提醒。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增加排班的灵活性,避免员工过度疲劳。
2. 设备管理计划。
对老设备进行评估,能修的赶紧修,实在不行就申请报废换新的。
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保养日程表,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做好记录,就像照顾小宝贝一样细心。
3. 流程优化计划。
加强标本采集到运输的管理,和相关科室协调好,保证标本能及时送到检验科。
在标本交接环节,增加电子扫码核对信息的步骤,这样就不容易出错啦。
二、执行(Do)# (一)人员培训执行。
1. 新员工带教工作立马就安排上了,老员工都很热情地当起了师傅,新员工也学得很认真。
2. 业务学习会第一次开的时候,大家还带了小零食,一边吃一边分享经验,气氛可好了。
3. 在排班调整上,和科室里的同事们商量好,根据工作量合理安排人手,大家都觉得这样轻松多了。
神经内科pdca优秀案例神经内科 PDCA 优秀案例在医疗领域,持续质量改进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PDCA 循环(PlanDoCheckAct)作为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在神经内科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下是一个神经内科 PDCA 优秀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科室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一、背景神经内科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科室,患者病情复杂多样,治疗方案需要精准定制。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医护沟通不畅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满意度,也给科室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二、计划(Plan)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成立了 PDCA 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和质量管理人员。
小组首先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查阅病历、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患者住院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诊断流程不够优化、治疗方案不够个性化、康复介入不及时等。
医护沟通不畅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沟通渠道不畅通、信息传递不准确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改进计划:1、优化诊断流程:建立快速诊断通道,完善各项检查的预约机制,缩短患者等待检查的时间。
2、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3、加强康复介入:早期评估患者的康复需求,及时邀请康复科医生会诊,制定康复计划。
4、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搭建医护沟通平台,如微信群、定期的沟通会议等,确保信息准确、及时传递。
三、实施(Do)1、优化诊断流程设立专门的预约岗位,负责协调患者的各项检查,确保检查有序进行。
与相关检查科室沟通协调,优先安排神经内科患者的检查。
2、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组织医生进行培训,学习最新的治疗指南和研究成果,提高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建立患者治疗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PDCA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案例分析PDCA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P阶段:找出护理质量存在的主要因素采取措施、制定计划PDCA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C阶段:护士:日自查护士长:日抽查周重点查、月全面查质控组长:定项自查院质控:查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案例P:分析现状某医院产科护士长在工作中发现本院科室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率达30%,脐残端愈合率仅达12%;P:分析影响因素及主要因素1、母婴同室,消毒隔离不严,交叉感染2、新生儿沐浴时脐部残端被水浸湿3、脐部残端留置过长,易引起细菌污染4、分娩过程器械有污染,脐部残端接触污染的手或敷料5、脐部护理未按常规要求进行6、产前宫内感染主要原因1、2、4P:制定护理措施1、加强产程管理,加强无菌操作意识2、脐周围严格消毒后在断脐,残端严格消毒,手及污染敷料不可接触残端3、新生儿沐浴时避免水浸湿脐部4、护士护理新生儿时应严格消毒双手5、病房进行严格的空气消毒D:实施召集科室全体护士,开质量分析会1、本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新生儿脐部感染率高2、与全体护士一起分析主要原因3、明确科室要降低感染发生率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对每位护士的具体工作要求C:质量措施的实施与检查实施了相关措施后,质量小组对计划落实情况采用不定期抽查方式进行检查检查内容:--环节质量每位护士是否严格执行护理措施--终末质量新生儿脐部的情况做好相关记录一个月后护士长分析检查情况A:评价结果护士基本能严格执行护理措施新生儿脐部感染率明显下降脐部残端5天愈合率达到84%。
医院病案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案例背景和问题一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而病案质量恰恰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切入点,通过寻找其薄弱环节可有针对性地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病案为医疗活动信息的主要载体下,不仅是医疗、教学、科研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是综合评价医院医疗质量、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在医疗纠纷日益增多的今天,病案同时也是医疗机构作为维权的有效法律依据,但目前医院在病历质量管理中仍存在着种种的问题,病历中的大篇幅复制及粘贴问题、书写/记录及时性问题、缺项问题、内涵质量及分级质控问题等。
原因分析二医院质控办从人员、程序、制度、流程、环境5个方面去寻找影响我院住院病历书写质量的可能原因,并绘制因果图,具体如下:(一)人员方面:病历系由经管医师、甚至低年资医师书写:工作量大,致使病历书写内容质量不高,及时性差,大段粘帖后由于其它事情影响,未能及时修改补充,出现缺项不能及时发现,或打印后出现雷同病程记录,直接影响到整个病历书写的及时性与病历质量。
手术记录、术后首次病程记录系由主刀医师、主管医师书写:主刀医师脱离大病历书写工作,平时基本少有检查病历、病程记录质量,外聘专家作为主刀医师,未在手术记录上及时签字。
病历书写人员普遍轻视/忽略病案质量的重要性。
(二)程序方面:以WORD软件作为书写病案工具,没有自动纠错功能、错误提醒功能,包括质控提醒功能。
病历模板质量不一,模板多、杂,各自为政,未经科室审定、筛选,统一模板。
(三)制度方面:对病历书写规范掌握、理解不足,对终末病案质控要点了解严重不足。
高年资医师书写病历,临床工作量大,使病案质量自查形同虚设。
(四)流程方面:除平诊手术病历外,急诊手术病历的相关术前小结、术前讨论等记录流程均不明确。
(五)环境方面:医师站不多、电脑不够,临床与信息科联系不足,缺少解决临床问题的快速平台。
绘制因果图如下:对策和措施三(一)制定计划(PLAN)制定2019年病案质量管理的目标、计划、相关的制度、规范、标准和技术文件,体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