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繁殖技术11卵巢)
- 格式:ppt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45
激素:内含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生殖激素:作用于动物生殖活动并以调节生殖过程为主要生理作用的激素。
初情期:公畜初次释放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表现完整性行为的年龄。
性成熟:继初情期之后公畜的躯体和生殖器官进一步发育,具备正常生育能力的生理状态。
适配年龄:最适宜配种的年龄。
精子发生:从精原细胞分裂到形成精子的全过程。
发情:母畜达到一定的年龄时,由卵巢上的卵泡发育所引起的、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控制的一种生殖生理现象。
发情周期:母畜自第一次发情后,如果没有配种或配种后没有妊娠,则每隔一定的时间便开始下一次发情的这种周期性的现象。
产后发情:母畜产后的第一次发情。
诱导发情:采用外源生殖激素等方法诱导单个母畜发情并排卵的技术。
同期发情:采用外源生殖激素等方法使一群母畜在同一时期内发情并排卵的技术。
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产生合子的过程。
附植:胚胎在子宫中定位后,便结束游离状态,开始同母体建立密切的联系。
胎膜:胎儿的附属膜,是卵黄囊、羊膜、绒毛膜、尿膜和脐带的总称。
妊娠期: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为成熟胎儿的时期,马340、牛282、羊150、猪114、狗62、猫68。
母畜怀孕周期分娩:母畜借子宫和腹肌的收缩,将胎儿及胎膜排出体外的过程。
人工受精:以人工的方法,采集雄性动物的精液,在将处理后的精液输到雌性动物生殖道的特定部位,以代替雌雄动物自然交配繁殖后代的一种技术。
采精频率:每周内对公畜的采精次数。
繁殖力:家畜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代的能力。
胚胎移植:将体内、体外生产的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生殖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正常个体的生物技术。
体外受精: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技术的过程。
雄性:性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尿生殖道)、副性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外生殖器。
睾丸的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激素;产生睾丸液。
讲稿十一章不育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母畜不育的原因、分类及子宫内膜炎的分类及防治措施。
1. 母畜不孕的概念、病因及分类;2. 母畜卵巢静止和卵巢功能不全的病因及防治措施;3. 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的病因及治疗方法;4. 子宫内膜炎的病因、临床症状、分类及防治措施;5. 阴道炎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不育:由于各种因素而使公畜或母畜的生殖机能降低或丧失,暂时性或永久性不能繁殖后代,称为不育。
母畜:到性成熟年龄仍不发情怀孕或分娩后经3个发情周期仍不发情或仍不能受孕的母畜即为不育,也称不孕(由于各种因素而使母畜的生殖机能暂时丧失或降低)。
不孕症是引起母畜繁殖障碍的各种疾病的统称。
公畜:超过性成熟年龄仍不能进行配种,或虽能采出精液,但不能使母畜受孕也属于不育。
不孕症的危害:1得不到后代,完不成牛群增殖计划;2降低(甚至无)产奶量;3无代价耗费饲养管理开支;额外负担医疗及配种费用;4若患传染病而不孕者,孕牛可以成为传染源,生殖器官病又可导致其它器官、系统病。
空怀:按家畜的繁殖能力指定的繁殖计划没完成部分,其百分率由没完成计划的仔畜头数决定。
不孕和空怀的区别不孕1、由于饲养管理、利用与生殖器官或其它器官疾病引起的生殖机能紊乱;2、繁殖适龄或产后三个情期(产后85天)配种不妊娠;3、是生物学概念,必须用检查每头牛的方法计算经济年度的每一天;4、把在产后或者应用妊娠时间内,每头母牛得到一头犊牛作为消灭不孕的标志。
空怀1、在计算母牛总头数的基础上,由于繁殖计划没完成而没得到后代;2、是指经济年度内没得到后代;3、是经济学概念,只依靠经济年度的记录和结算确定;4、消灭空怀的标志则是完成母牛总头数的产仔计划。
第一节母畜不育的原因引起母畜不育的原因很多,一般按性质分为七类一、先天性不育指由于先天性或遗传因素导致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或各种畸形而失去繁殖能力。
有以下几种情况:1种间杂交不育与近亲繁殖如马和驴杂交后代—骡子无生殖能力。
一般近亲繁殖会使动物的生育能力降低,近亲交配后胚胎死亡率和流产率较高。
《动物繁殖学》实验动物科学2009级授课教师:何兰花2009年9月实验须知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
2、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及有关要求进行实验,独立完成各项操作,作好实验记录,依时缴交实验报告。
3、爱护公物,小心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如有丢失、损坏,应立即向老师汇报,并如实在实验室的记事本上登记;节约使用实验材料、药品以及水电,避免浪费,并注意使用药物时滴管一定要专用,用完后立即放会原来的药瓶以避免污染。
4、保持良好的实验秩序,保持安静,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废弃物品丢入指定容器。
实验完毕清理(洗)仪器用具,并放回原位,整理桌面,把凳子拿到墙边排号,经上课教师检查同意方可离开。
值日生打扫地面,关好水电门窗。
5、注意安全,勿踏地上电线和开关、插头,不可随便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
6、上课时间要求穿白大褂,不准穿拖鞋入实验室。
目录实验一人工授精器材的配置认识及假阴道的安装调试第7周实验二睾丸、卵巢的组织学切片观察第9周实验三精液品质的常规检查及理化因素对精子的影响第11周实验四精子数量计数和畸形率的测定第13周实验五不同畜种精液稀释液的优化第15周实验一人工授精器材的配置认识及假阴道的安装调试[实验目的]1.熟悉家畜人工授精所使用的各种器械,了解其用途、构造和使用方法。
2.掌握假阴道的安装步骤和方法。
[实验内容]介绍家畜人工授精的主要器材以及假阴道的安装步骤和方法。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1.消毒用具高压蒸汽灭菌器、煮沸消毒器、酒精灯、紫外线灯。
2.采精用具各种家畜假阴道、假台畜、温度计、玻璃棒、润滑剂、长柄钳等。
3.精液品质检查用具量精杯、显微镜、显微镜保温箱(或显微镜恒温盘)、血球计数室(在显微镜下找出)、酸度计、烧杯、载玻片、盖玻片、玻棒等。
4.配制稀释液用具及运输、保存精液容器量筒、天平、药匙、漏斗架、滤纸、冰箱、广口保温瓶、贮精瓶。
5.输精用具各种家畜输精器、阴道扩张器、头灯或手电筒、长臂手套等。
家畜繁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一、引言家畜繁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家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繁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创新家畜繁殖技术,提高繁殖效率,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重点探讨一些家畜繁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二、基因工程在家畜繁殖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家畜繁殖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基因编辑和基因改良等技术手段,可以改变家畜的遗传性状,提高其育种效果。
举例来说,科学家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培育出了快速生长、抗病性强的新品种。
三、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人工授精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家畜繁殖方式,也经历了创新与应用的过程。
传统的人工授精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存在操作复杂、成功率低等问题。
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更先进的人工授精技术,如离心式人工授精技术和冷冻精液保存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繁殖效率,还减少了繁殖过程中的风险。
四、激素促排卵技术的发展激素促排卵技术可以帮助家畜在合适的时间内排卵,提高繁殖效率。
近年来,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不断得到改进。
以牛为例,科学家们研发出了新型的激素促排卵药物,不仅能够提高排卵成功率,还能减少人工干预的次数。
这些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有助于加快家畜繁殖过程,提高经济效益。
五、基因测序技术在家畜选育中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为家畜选育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快速分析家畜的遗传信息,了解其遗传状况与疾病易感性。
这不仅可以帮助饲养员选取更优良的个体进行繁殖,还有助于避免患病个体的繁殖,提高家畜的整体品质。
六、智能化技术在家畜繁殖中的创新与应用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家畜繁殖领域也开始发挥作用。
例如,智能化的饲养环境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饲养环境,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
此外,智能化的饲喂系统可以根据家畜的需求,自动调配合理的饲料,提高饲养效果。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家畜繁殖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家畜繁殖学复习重点——归去来一:名词解释1.初情期(puberty):指雄性个体第一次释放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表现出完整性行为序列的时期。
2.隐睾(cryptorchidism):动物出生或成年后,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进入阴囊,仍留于腹腔或腹股沟内的现象。
3.适配年龄:又称配种适龄,指适宜配种的年龄。
4.发情周期:卵泡期和黄体期的交替过程。
5.卵泡发生波:指雌性动物在一个发情周期中,卵巢上有群体卵泡发育到三级卵泡及少数卵泡发育到成熟卵泡大小时,发生闭锁退化或排卵的现象。
6.精子获能:哺乳动物射出的精子在雌性生殖道或人工配制的介质中完成最后成熟,并完全具备与卵子受精能力的过程。
精子进入雌性生殖道后就开始获能,但主要在子宫和输卵管中完成。
7.顶体反应:获能精子与卵子相遇后,在Ca2+的作用下,精子赤道板前部的质膜与顶体外膜融合形成泡状结构,并释放顶体内容物的过程。
8.卵丘:卵母细胞被卵泡腔挤向一边,被包裹在一团卵泡细胞中,所形成突出于卵泡腔的半岛结构。
9.同期发情:采用外源生殖激素等方法使一群母畜在同一时期发情并排卵的技术10.静立反射:在发情鉴定中,如果用手压母畜背部试情,如母畜静立不动,即为静立反射,表示该母畜已发情。
11.试情法:应用公畜对母畜进行试情,根据母畜在性欲上对公畜的反应情况来判断其发情程度的一种发情鉴定方法。
12.透明带反应:透明带在皮质酶作用下,糖蛋白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精子无法识别和穿过透明带的现象。
13.皮质反应:卵子激活后胞质内皮质颗粒向卵质膜下移动,并且皮质颗粒膜与卵质膜融合,释放内容物的过程。
14.卵黄膜反应或卵黄封闭作用:精子进入卵黄膜时,精子质膜与卵黄膜融合,卵黄膜立即发生变化,表现为卵黄紧缩,卵黄膜增厚,并排出部分液体进入卵黄周隙。
这个反应也阻止后面的精子再进入。
皮质反应、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反应,共同构成多精子入卵阻拒作用15.配子配合:雌雄原核由彼此接触到两套染色单体相互配对的过程。
家畜繁殖学实验指导《家畜繁殖学》实验实习指导娜仁花李英张家新余凤玲内蒙古农业大学自编教材第一部分实验指导实验一公畜母畜生殖器官观察一、目的要求认识各种公畜母畜生殖器官的位置、形态、大小及解剖结构特点,为更好地应用繁殖技术奠定解剖学基础。
二、材料和方法(一)材料牛、羊、猪生殖器官各4套(二)器械大搪瓷盘,解剖刀,剪刀,镊子,金属探针三、内容和步骤(一)公畜生殖器官的观察公畜生殖器官包括:睾丸(及阴囊和精索)、附睾、输精管、尿生殖道、副性腺及阴茎。
1(睾丸家畜睾丸成对,分别位于阴囊的两个腔内,其形状均为长卵圆形。
一侧有附睾附着,叫附睾缘,另一侧为游离缘。
随畜种不同大小有差别。
牛、羊、猪的睾丸相对比较大,以羊的睾丸为最大。
马(驴)阴囊位于两股之间的腹股沟区,睾丸长轴与地面平行,附睾位于睾丸的背外缘,附睾头在前、尾在后。
牛、羊阴囊较马阴囊稍靠前,位于前腹股沟区,睾丸长轴与地面垂直,附睾位于睾丸的后侧,附睾头在上尾在下。
猪的阴囊位于股部之后,睾丸长轴倾斜,前低后高,附睾位于睾丸的前上缘,附睾头在前下方尾在后上方。
2(附睾位于睾丸的附着缘,分头、体、尾三部分。
头膨大,由睾丸输出管相连结,睾丸输出管汇合成一条较粗而长的附睾管盘曲成附睾体和附睾尾,最后过渡为输精管。
3(精索、输精管输精管由附睾管延续而来,而后进入由睾丸系膜、血管、淋巴管、神经、睾内体提肌共同组成的精索(成锐三角形)。
沿腹股沟管进入腹腔,此后即和精索内的其它部分分开,单独向后上方进入骨盆腔至膀胱背面,两侧输精管都进入尿生殖皱襞内,在此处输精管变粗,形成输精管壶腹。
马(尤其是驴)的输精管壶腹发达;猪的输精管壶腹不明显;牛、羊的输精管壶腹比较明显,粗细介于马和猪之间。
输精管壶腹部的实质为分支管状腺体组织,有分泌物排出。
4(副性腺(1)精囊腺成对位于膀胱颈背面的两旁,输精管末端的两侧。
与同侧的输精管形成射精管共同开口于尿生殖起始部的精阜上。
马的精囊腺呈梨形囊状,向后缩小成输出管。
家畜繁殖学复习资料动物繁殖学试题一,名词解释供体:胚胎移植过程中,提供胚胎的个体。
发情:雌性多动在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卵泡发育并分泌雌激素,引起生殖器官和生殖道的一系列变化,并产生性欲的胜利状态。
受精:公母畜交配后,精子和卵子发生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附植:胚胎滋养层细胞和子宫内膜发生组织和生理上的联系的过程。
分娩:胎儿发育成熟,妊娠期满,母畜将胎儿及其附属物排除体外的过程。
助产:对不能正常分娩的母畜所采取的人工辅助性手段,帮助胎儿产出。
繁殖力:指动物维持正常生殖技能繁衍后代的能力。
真黄体:即妊娠黄体,是排卵妊娠后形成的黄体。
性成熟:生殖机能发育完善,具有繁殖力。
干解冻:指在38C---40C的水浴锅内将冻精液溶解剩余1/2时取出室温摇至全溶的过程。
超数排卵:是在母畜发情周期的适当时期,利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对雌性动物卵巢进行处理,诱发其卵巢上大量卵泡同时发育并排卵。
人工授精:是利用特殊器械收集雄性动物精液,经过精液品质检查再利用器械将精液导入发情母畜生殖道的特定部位,以代替自然交配的技术。
皮质反应:精子入卵后,皮质颗粒层破裂释放出胰酶样蛋白水解酶时的过程。
精子发生:指精子由精原细胞发育为成熟精子的过程。
胚胎转移:指借助一定的器械,采用手术或非手术的方法,从一优良雌性动物的输卵管或子宫取出早期胚胎,经过品质检查,保存等手段移植到另外一生理阶段相同的母畜体内相应部位,以获得优秀个体的技术。
妊娠黄体(周期黄体):母畜排卵且未受孕后而形成的黄体。
生殖激素:对动物生殖活动具有直接调控作用的激素。
周期黄体:母畜排卵且未受孕后而形成的黄体精子获能:指精子在母畜内生殖道内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以获得受精能力的过程。
配种适龄:指动物适合配种的年龄,即体重达到成年体重65%以前,性成熟以后的阶段时间。
卵黄周隙:受精后,卵黄收缩,并在透明带和卵黄膜之间形成一个空隙,称之为卵黄周隙。
发情周期:在生理或非妊娠条件下,雌性动物每隔一段时期就出现一次发情,通常将这一次发情到下次发情开始叫一个发情周期发情控制:通过采用某些激素,药物或饲养管理——————透明带反应:指皮质颗粒内容物的释放,改变透明带的性质阻止精子再穿入的反应过程。
家畜繁殖技术的前沿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追求,家畜繁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家畜繁殖技术的前沿进展,包括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一、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是家畜繁殖领域最常见和最成功的技术之一。
它通过在母畜发情期间人工收集优良公畜的精液,并将其注入优良母畜的生殖道,从而实现繁殖的目的。
近年来,人工授精技术经历了许多进步。
首先,精液的采集和保存技术得到了极大改进。
现在,通过特殊的精液采集器和冷冻保存技术,可以更好地收集和保存公畜的精液,使其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其次,人工授精的操作技术也得到了改进。
新一代的人工授精技术设备能够更加准确地注入精液,并在注射过程中监控母畜的反应,以确保达到最佳的受孕效果。
二、胚胎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是一种将受精卵或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畜体内发育的技术。
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实现优良种畜的繁殖,并提高畜群的遗传质量。
近年来,该技术在家畜繁殖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首先,胚胎的采集和培养技术得到了改进。
现在,可以通过超声波检测和内窥镜技术在母畜体内准确采集受精卵或胚胎,并将其培养至适宜的发育阶段,然后移植到代孕母畜体内。
其次,胚胎移植的操作技术也得到了改善。
新一代的胚胎移植技术设备能够更加精确地将胚胎注入代孕母畜的子宫内腔,从而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三、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技术,它可以通过改变动物的基因来达到改良动物遗传特性的目的。
在家畜繁殖领域,基因编辑技术提供了一种更快、更准确地改良动物品种的方法。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成功删除了一些导致家畜疾病的基因,并将其替换为健康的基因。
这种技术有望有效减少疾病在畜群中的传播,并提高畜群的健康水平。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改良家畜的生产性能和品质特性。
例如,通过编辑猪的基因,科学家们成功改良了猪肉的脂肪酸组成,使其更加健康和营养。
1 / 1家畜繁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殖激素 名词解释: 1、生殖激素:直接参与和影响家畜生殖生理活动的激素。
填空: 1、两种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2、熟记一些激素的缩写(必考):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促进垂体前叶释放FSH 和LH 。
促卵泡素、FSH 、促进卵泡发育和精子的发生。
促黄体素、LH 、促进卵泡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功能维持,促进雄激素的 分泌。
促乳素、PRL 、促进乳腺发育及泌乳。
促进黄体分泌孕酮,诱导母性行为。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功能与LH 类似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 、具有FSH 和LH 的作用,以前者为主。
前列腺素、PG 、溶解黄体、促进子宫收缩。
雌激素(E);雄激素(A);孕激素(P)。
简答题 1、生殖激素的作用特点: ①浓度低、生理效应高;②潜伏期;③多相性;④协同和抗衡作用;⑤时间性;⑥反馈性和调节作用;⑦受体机制。
2、生殖激素在母畜发情周期的调节作用(必考题): 在发情季节,下丘脑分泌GnRH ,作用于垂体前叶,使其分泌FSH 、LH 和PRL ,主要是FSH 和FSH 与LH 的协同作用刺激了卵泡的发育,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卵泡分泌雌激素,雌激素刺激生殖道,使母畜进入发情期而表现发情,同时雌激素对下丘脑及垂体有反馈作用,当雌激素大量分泌时,一方面负反馈作用于垂体前叶,使FSH 分泌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又由于正反馈作用,使LH 水平升高达到最高峰引起卵泡排卵。
排卵后,母畜进入抑制期,从外部看停止发情表现,这时在原来排卵处形成了黄体。
LH 、PRL 协同作用,维持黄体,并使黄体分泌孕激素,孕酮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了FSH 、LH 的分泌,使卵泡不能发育。
同时也抑制了中枢神经系统,使母畜不表现发情。
孕酮作用于生殖道,从而更有利于胚胎附植的变化。
如果卵子受精,则母体的PG 分泌受到抑制,黄体不能溶解称为妊娠黄体,维持母畜的妊娠。
家畜繁殖中的配种技术与管理在家畜繁殖中,配种技术和管理是确保畜禽繁殖效益和品种改良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种技术,可以提高繁殖效益、优化品种结构,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家畜繁殖中的配种技术与管理。
【引言】家畜繁殖是现代畜牧业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配种技术与管理的成功实施对于提高畜禽繁殖效率、改良品种、保障畜禽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家畜繁殖中的配种技术与管理。
【1. 配种技术】配种技术是在畜禽繁殖过程中对种公、种母进行合适的组合,以达到优化品种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配种技术。
【1.1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通过人为手段将优质种公的精液采集、存储,再通过人工方式注入到优质种母的体内,从而实现繁殖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种公和种母的遗传质量,提高品种的纯度和优良性状的遗传。
此外,人工授精还可以帮助克服种公、种母之间的距离限制,有效降低繁殖风险。
【1.2 选择配种对象】在配种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配种对象是至关重要的。
优秀的种公选育是繁殖成功的基础,种公的良好遗传性状将被传递给下一代。
选择种公时,需要注意其外貌特征、遗传背景、繁殖力等方面的指标。
而对于种母的选择,则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生殖能力、遗传背景等方面的因素。
【1.3 配种方法】常见的配种方法有自然配种和人工授精。
自然配种是指将种公和种母放在一起,自由交配的方式进行配种。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家禽家畜,但无法保障遗传质量。
相比之下,人工授精更加可控,可以确保选种公和选种母的遗传质量。
【2. 配种管理】除了配种技术,配种管理也是家畜繁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配种成功率,保证繁殖效益。
【2.1 繁殖环境的营造】为了提高畜禽的繁殖效益,需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这包括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为畜禽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2.2 营养管理】合理的营养管理对于畜禽的繁殖效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