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法制史作业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42 KB
- 文档页数:12
《中国法制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中国法制史》形考作业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刑名从商:是旬子总结商朝的刑事立法之后提出来的一句话,他认为商朝的刑事立法制订的比较完善,而且多为后世沿用。
2、九刑: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西周的九篇刑书;二是指西周实行的九种刑罚,即墨、劓、剕、宫、大辟、流、赎、鞭、扑。
《左传·昭公六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3、质剂:买卖契约,西周称为质剂。
质剂是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竹简上,然后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
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4、田里不鬻:西周初期的土地所有权。
土地归周天子一人所有,各诸侯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无处分权,无权买卖。
5、六礼:“西周结婚的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分30分)简述战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
答案要点:采取的是法家的指导思想: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依法律论罪处刑。
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制定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
3、“重其轻者”——在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刑2、简述《法经》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案要点:1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总结春秋以来各诸候国立法经验,著《法经》2法经内容;改刑为法,先列罪名,后定刑制,全文以刑为主,夹着诉讼法和其它法律内容。
包括的正律,杂律,具律三大部份其中的正律包括盗律,赋律,囚律,捕律。
杂律规定的是除盗赋罪名以外的罪名。
具律是关于刑罚的适用,如加减刑罚等。
3法经的阶级本质;1)锋芒主要指向农民和其它劳动人民。
立法思想是“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2)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如规定了窥宫,盗玺等。
3)维护封建等级,例如丞相受金,左右伏诛,就是说如果丞相受贿,要把他左右的臣属斩首问罪,这个因为刑不上丞相的缘故。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中国奴隶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我国奴隶社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宗法制度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为纽带、以()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3、据商代资料,商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实行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并出现了()继承制。
二、判断题1、夏礼和殷礼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神为核心。
()2、中国法起源于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妥协。
()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礼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祭祀活动。
()三、简答题: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一、填空题1、春秋时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郑国()、晋国()和邓析的竹刑。
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郑子产所铸的()。
3、第一次礼法之争的焦点是为国以礼还是()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1、铸刑书2、铸刑鼎3、竹刑三、简答题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第三章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分论一、判断1、所谓“三不去”包括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2、三不去制度的立法精神,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
()3、奴隶制五刑包括自由刑。
()4、西周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二、名词解释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出礼入刑4、五刑5、六礼6、同姓不婚7、五过之疵8、五声听狱讼三、简答题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4、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中国奴隶制时代重要法制人物点评简答题1、简述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法律规范与法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2、西汉时代的“引经决狱”打开了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东汉时代的以经注律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途径,魏晋时代的()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一次作业1.商朝法律制度的特点。
商朝法律制度的特点,可以用荀子的一句话来总结概括,即“刑名从商”。
刑名从商意即后世历朝历代的刑事法律制度大体上沿袭商朝的,这说明商朝的刑事立法比较完备,具体而言就是刑罚种类多,而且残酷。
商朝法律制度之所以具备这个特点,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方面是因为商朝从原始社会进化而来,需要进一步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一方面采用了原始社会的神权法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种思想本身就愚昧野蛮,依此制定的法律必然缺乏人性;一方面从史料上看,商朝最后一个君王商纣王凶狠残暴,为博得爱妃妲姬的欢心,适用了很多残暴的刑罚手段。
2.义刑义杀”和“明德慎罚”均作为西周的刑事指导思想,其关系如何?“义刑义杀”作为西周的指导思想,即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情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
反映出西周统治者刑事立法思想的成熟与丰富,这更利于西周的社会稳定。
“明德慎罚” 思想要求,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上,要提德治,也就是提倡伦理道德的强行灌输,以期在人们头脑中构预防犯罪的精神堤坝,有效地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
同时在镇压时,采取审慎的方针,即区分严重犯罪与一般犯罪的界限,对一般犯罪采取宽缓的原则;对严重犯罪才施以重刑。
这种思想的产生,既是对商亡教训的总结,也是西周治国经验的升华。
“义刑义杀”和“明德慎罚”作为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都是“以德配天”总的指导思想在刑事立法上的具体实施。
二者的宗旨是一样的,知识在内涵上各有侧重,“义刑义杀”强调的法律适用,而“明德慎罚”则更多的强调犯罪的预防。
3.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究竟有何重大历史意义?首先,它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
这也正是叔向责难的主要依据。
叔向说,过去先王们都是根据事物的轻重来定罪的,因为害怕百姓们又争执之心,所以不颁布刑法规定。
如果百姓们知道了法律上的成文法规定,就不恭敬长上了。
《中国法制史》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8 道试题,共30 分。
每空3分)1. 西周将婚姻管理机关叫做()。
正确答案:1). 媒氏2. 荀子总结商朝的法律,总结出“()”。
正确答案:1). 刑名从商3. 在“刑侯与雍子争田案”中,雍子犯了“昏”罪,即“()”。
正确答案:1). 己恶而掠美4. 《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
”正确答案:1). 商5. 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正确答案:1). 启6. 《说文解字》:“灋,刑也,(),从水,豸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正确答案:1). 平之如水7.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
正确答案:1). 质剂正确答案:2). 傅别8. 礼制的原则是()和()。
正确答案:1). 亲亲正确答案:2). 尊尊二、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在奴隶制五刑中,破坏犯罪者的生殖器官,进而残害机能的刑罚是()。
A. 墨刑B. 劓刑C. 刖刑D. 宫刑正确答案:D2.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A. 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B. 天命与天法罚C. 德刑并用与德主刑辅D. 法网严密正确答案:A3. 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A. 五百B.一千C. 二千D. 三千正确答案:D4. “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A. 昏B. 墨C. 贼D. 杀正确答案:D5. 史料记载,商朝的九侯触犯了商王,而受到()的刑罚。
A. 斩B. 戮C. 醢D. 脯正确答案:C6. “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 习惯B. 战争动员令C. 祭祀D. 礼仪正确答案:B7.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将刑罚条写在()上。
A. 竹简B. 丝绢C. 铜鼎D. 龟骨正确答案:C8.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
A. 《九刑》B. 《汤诰》C. 《汤刑》D. 《周礼》正确答案:D9. 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是的人是春秋郑国的()。
学生姓名常海兵学号200910640027一、为什么说《法经》是中国古代法典的鼻祖。
1.《法经》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作用。
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开端。
这段时期,在中国古代法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奠基阶段。
战国时期,以土地私有为主体的封建地主经济已逐步在各大国占据了统治地位,正在从奴隶主阶级手中夺取或已经取得政权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经济方面的成果,开始致力于上层建筑方面的变革。
他们以法律为武器,继承了春秋末期的公布成文法的传统,主张以公开的、划一的“法”取代奴隶制的“礼”和秘密的“刑”,并提出“法治”的口号以反对奴隶主阶级的“礼治”,要求建立保护地主阶级利益、打击奴隶主旧势力、维护封建的生产关系并调整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关系的法律制度。
由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组成“法家”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变法”、“以法治国”、“一断于法”。
他们在不断认识新的社会关系,总结法制建设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完善、充实了自己的法治理论,指导着战国时期的封建立法和执法。
在此大背景下,魏国当时的宰相李悝集诸国成文法之要而作成的中国历史上具备一定规模和体系的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法经》应运而生。
李悝为了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保护经济、政治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维护新兴地主阶级所取得的利益,使富国强兵的基本国策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进行,在变法的过程中总结了前人的立法经验,在“撰次诸国法”的基础上制定出《法经》。
《法经》既是变法的重要内容,又是对变法成果的肯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封建法典。
它改刑为法,先列罪名,后定刑制,以罪统刑,是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重大建树,对于后世封建法典体例的创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2.《法经》的篇目及其内容。
根据史料记载,大致可以了解《法经》的篇目结构为:第一部分是正律,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四篇。
第一篇《盗法》,是惩罚侵犯财产的犯罪的法律;第二篇《贼法》,是惩罚杀人、伤人等侵害他人人身的犯罪的法律;第三篇《囚法》,是关于囚禁和审讯罪犯的法律规定;第四篇是《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规定。
《中国法制史》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夏2.刑罚世轻世重轻中重3.邓析4.廷尉大理寺5.《九章律》厩6.张斐杜预7.北齐律8.十二七9.《唐律疏议》10.非公室告公室告11.杜周杜延年12.《魏津》(《新律》)13.宋14.笞三百弃市15.谋反恶逆16.三年17.理学18.热审19.德主刑辅20.五复奏三复奏一复奏21.斩衰齐衰22.《问刑条例》23.大理寺卿通政使礼部24.《大清律集解附例》25.人民委员会26.《泰始律》27.杂28.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29.元30.明《大诰》31.《大清律例》32.清未修律二.名词解释1.五刑:刑罚名。
有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大辟。
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
2.《法经》:魏李悝编撰。
六篇:《盗》、《贼》、《囚》、《捕》、《杂》、《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
3.读鞫:中国古代,断罪判决原则上要对被告及其亲属宣读。
最初出现于先秦。
4.三司推事:首先在唐代,对某些特别重大案件,由中央的大理寺,刑部及御史台长官组织特别法5.六礼:西周时期,婚姻的缔结须合乎一定的礼仪,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6.董仲舒:我国封建时代著名唯心主义思想家,哲学家和经学家。
(公元前179——公元前104年)。
主张以儒家学说思想作为西汉的指导思想,提出“墨黜百家,独尊儒术”,“德主刑辅”,首倡春秋决狱。
7.《大清新刑律》:1905草订,1910颁布。
分总则,分则两编,53章411条,附《暂行章程》5条。
依资产阶级刑法体例,采取资产阶级国家刑罚体系。
8.晋律:又称《泰始律》,贾充、杜预对曹魏《新律》删订,颁行。
该律经张斐、杜预作注,又称“张杜律”。
共20篇,增《法例》,增加律疏注释。
9.热审:每年小满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由大理寺左右二寺官员,会同各道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共同审录关押在京师各狱的笞杖罪囚,或免释或减等,或保释。
XXX《中国法制史》在线作业一答卷C.日本宪法D.苏联宪法正确答案是:A19.唐代法律规定,凡是犯法的人都应该受到()的惩罚。
A.杖刑B.流放C.死刑D.罚款正确答案是:A20.唐代的律令制度主要是在()时期形成的。
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是:C21.《大明律》规定,私盐者是属于()的罪犯。
A.重罪B.轻罪C.中罪D.无罪正确答案是:A22.《大明律》规定,私藏枪支者是属于()的罪犯。
A.重罪B.轻罪C.中罪D.无罪正确答案是:A23.唐代的“律”是指()。
A.律令B.律师C.XXXD.律法正确答案是:D24.唐代的律令制度是以()为基础的。
A.汉代法律制度B.隋代法律制度C.唐代法律制度D.宋代法律制度正确答案是:B25.《大明律》规定,杀人者的家属应该()。
A.流放B.处死C.罚款D.没收财产正确答案是:D26.唐代的律令制度主要是为了()。
A.维护社会秩序B.保护人权C.推行民主D.扩大皇权正确答案是:A27.《大明律》规定,犯有谋反罪的人应该()。
A.流放B.处死C.罚款D.没收财产正确答案是:B28.唐代的“律令”是指()。
A.律法和令制B.律师和令人C.律XXXD.律官和令人正确答案是:A29.《大明律》规定,犯有盗窃罪的人应该()。
A.流放B.处死C.罚款D.没收财产正确答案是:A30.唐代的律令制度中,对于犯罪的处罚主要是()。
A.死刑和流放B.杖刑和罚款C.鞭刑和流放D.流放和罚款正确答案是:A1.XXX在建立元朝之前制定了一部简单的成文法,名为《大扎撒》。
2.“XXX”作为法定刑的使用始于《庆元条法事类》。
3.用官爵抵罪的“官当”制度确立于南陈时期。
4.XXX的继承人为嫡长子。
5.秦朝司法审判的成例被称为“廷行事”。
6.明朝的基本法典是《大明律》。
7.清朝第一部较为成熟的成文法典是《大清律集解附例》。
8.《麟趾格》制订于东魏时期。
9.西周的婚姻制度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一)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2叔向认为,晋国《刑书》中“昏、墨、贼、杀”的规定最早是皋陶所至,后来夏代的法律沿袭。
据叔向解释,“昏”:自己做个坏事而窃取他人的美名;“墨”:贪得无厌、败坏官纪;贼:肆无忌惮地杀人,这三种罪都要处以死刑。
3醢是商朝的死刑方法,即把犯罪者捣成肉酱.脯~~~~~,即把犯罪者晒成肉干。
劓殄~~~,将犯罪者和其亲属和后代都杀掉,即后世的族诛剕刑。
奴隶制五刑的一种,也叫作刖刑。
即断足的刑罚。
4、1、商初,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但以弟及为主。
2、商朝中后期,随着私有制的发展,私有观念进一步加强,父死子继逐渐取代兄终弟及。
3、实行父死子继以后,商朝后期,又逐渐实行嫡长继承制。
所谓嫡长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什么是“立子以贵不以长”呢?王位的继承必须是妻所生的长子,不管他贤与不贤。
历史上的商纣王就依据此规定,当上国君的。
5西周时期掌管婚姻事务的机构——媒氏6夏朝、商朝统治者立法指导思想都是神权思想,这种神权思想包括上帝神和祖先神,把一切活动,包括他们运用法律的活动,都说成是上帝和鬼神的力量。
7 周王对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隶有最高所有权,周王有权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候和臣属,诸候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这叫“田里不鬻”。
8。
《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即所谓的"七去",也叫"七出"。
所谓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 (不顺无子,引渡恶疾,多言窃盗)二、单选1大禹之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也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
《中国法制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B.商C.周D.秦2、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A、圜土B、夏台C、畿内D、社3.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4、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A、五刑B、五听C、五行D、九刑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A、竹刑B、《法经》C、《宪令》D、《大府之宪》6.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A.《具律》B.《盗律》C.《杂律》D.《厩律》7、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A、宋B、清C、唐D、明8、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称为()A、律B、令C、科D、比9、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1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A.《九章律》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11.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A.《大律》B.《泰始律》C.《武德律》D.《大业律》12.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B.《刑名》C.《法例》D.《具律》13.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A.不孝 B.恶逆 C. 大不敬 D.不义15.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A.宋朝 B.明朗 C.清朝 D.元朝16.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御史台17、《大明律》共有()A、6篇B、7篇C、9篇D、12篇18.清朝特别创立的刑罚有()A.发遣 B.充军 C.枷号 D.刺字19.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是()A.《大清律集解附例》 B.《大清律例》C.《大清新刑律》 D.《大清会典》20、元朝类似前代大理寺的中央审判机关是()A、刑部B、在宗正府C、宣政院D、审刑院21.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 )A.笞、杖、死刑B.廷杖、死刑C.发遣、充军、死刑D.枷、杖、死刑22、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的刑法典是()A、《大清现行刑律》B、《大清新刑律》C、《暂行新刑律》D、《中华民国刑法》23、中国近代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的文献是()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24.《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 )A.法国式民法B.德国式民法C.英国式民法D.美国式民法25.首次规定废除帝制、确立共和制的立法是()A.《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C.“天坛宪草” D.“贿选宪法”26.北洋政府的刑法典是( )A.《暂行新刑律》B.《暂行刑律》C.《中华民国刑法》D.《暂行现行刑律》27.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中,所占比重很大、地位极隆的是( )A.民法B.刑法C.诉讼法D.行政法28.南京国民政府实施时间最长的宪法性文件是()A.《中华民国宪法》 B.“五.五宪草”C.《训政纲领》 D.《训政时期约法》29.抗日民主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党中央 B.参议会 C.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 D.人民代表会议30、抗日战争初期各抗日根据地一般在名义上实行三级三审制,其第三审级为()A、县地方法院B、边区高等法院C、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D、省裁判部二、多项选择题1.商朝的肉刑有()。
1、中国法法制史研究的对象是(中国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
2、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清末民初)开始的。
3、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靠(不成文的习惯)。
4、古代刑字有两种意义:一是(刑罚),一种(惩罚犯罪之法)。
5、律,最早源于(乐器)。
6、“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7、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已恶而掠美为(昏)”。
“贪以败官为(墨)”。
“杀人不忌为(贼)”。
8、《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9、商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沿袭了夏朝的(神权思想)10、商初,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弟及)为主。
商末,逐渐实行了(嫡长继承制)。
11、商朝的监狱叫做(圜土),又称作(牖里),(囹圄)和(美里)。
12、西周的“九刑”为周公所作,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流、赎、鞭、朴)四刑。
13、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明德慎罚)。
14、西周区分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
故意称为非青,过失称为表,惯犯称为情终,偶犯称为非终。
15、西周规定了“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即后世的(强盗罪)。
16、西周的拘役来于(坐嘉石)。
17、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田里不鬻”。
18、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质剂),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傅别)。
19、西周法律规定,婚姻的缔结要经过(六礼)。
20、西周法律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叫做(“七去”)。
21、西周的“三不去”指“有所聚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22、所谓嫡长继承制概括而言,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23、西同在中央设(大司寇),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
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叫做(小司寇)。
24、西周把刑事诉讼叫做(狱),把民事诉讼叫做(讼)。
25、“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包括(辞听、色听、所听、耳听、目听)。
2020秋华师本科法学专业中国法制史作业题库单项选择题1、商有乱政,而作()(2 分)A.汤刑B.禹刑C.吕刑D.竹刑我的答案:C得分:0分参考答案:A2、.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2 分)A.《元典章》B.《至元新格》C.《大元通制》D.《经世大典》我的答案:B得分:0分参考答案:A3、中国古代最早实行盐、铁、酒专卖的是()(2 分)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4、首次区别了律与今的性质的律典是()(2 分)A.《新律》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5、秦朝九卿中负责司法审判之官是()(2 分)A.卫尉?B.廷尉?C.少府D.奉常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6、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2 分)A.军法B.礼?C.刑法??D.士师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A7、西周的五刑制度中,“死刑”称之为( )(2 分)A.具五刑B.大辟C.弃市D..孥戮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8、“官当”之名始出现于()(2 分)A.《新律》B.《晋律》C.《北魏律》D.南朝陈律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D9、元朝类似前代大理寺的中央审判机关是()(2 分)A.刑部B.大宗正府C.宣政院D.审刑院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10、唐代的《律疏》始作于()(2 分)A.武德年间B.贞观年间C.众徽年间D.开元年间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C11、夏朝主掌审判的管理称()(2 分)A.刑部尚书B.大理C.大理寺卿D.司寇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12、.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是( )(2 分)A.《天朝田亩制度》B.《太平刑律》C.《资政新篇》D.《太平条规》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C13、元代死刑定制为( )(2 分)A.绞、斩二等B.斩、陵迟二等C..绞、斩、陵迟三等D..绞、斩、枭首、陵迟四等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14、在财产继承方面,唐朝法律沿袭的是()(2 分)A.嫡长子继承制B.诸子均分C.宗祧继承D.封爵继承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15、.以下哪项不是《大清新刑律》中规定的刑种( )(2 分)A.罚金B.遣刑C.拘役D.无期徒刑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16、夏有乱政,而作()(2 分)A.汤刑B.禹刑C.吕刑D.竹刑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17、夏朝解释和论证罪与刑的基本依据是()(2 分)A.奉“天”罚罪的法制观B.“明德慎罚”C.“亲亲”、“尊尊”D.“行刑,重其轻者”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A18、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称为()(2 分)A.律B.令C.科?D.比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C19、北齐时将中央审判机关廷尉改称为()(2 分)A.尚书台B.御史C.司寇D.大理寺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D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枢机构的重要变化是逐渐形成了()(2 分)A.二省制B.三省制C.四省制D.五省制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21、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2 分)A.“刑名从商”B.“听命于神”C.“敬天保民”D.“明德慎罚”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2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民法典是()(2 分)A.《大清民律草案》B.《中华民国民法》C.《商人通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23、春秋末期,郑国公布成文法。
法制史练习与作业 1、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2 分)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我的答案:C得分:2分 2、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为( )(2 分)A.《武德令》 B.《开皇令》 C.《大明令》 D.《大清令》我的答案:C得分:2分 3、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2 分)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 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 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我的答案:A得分:2分 4、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是唐代制定,宋代沿用的( )(2 分)A.《户令·应分条》 B.《户绝法》 C.《丧葬令》 D.《户绝条贯》我的答案:C得分:2分 5、春秋末期,撰写“竹刑”的是()(2 分)A.子产 B.赵鞅 C.邓析 D.范武子我的答案:D得分:0分 6、首次规定“刑名”律,并将其列入律首的法典是()(2 分)A.《法经》 B.《九章律》 C.《新律》 D.《晋律》我的答案:C得分:2分 7、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2 分)A.兄弟相宗制 B.嫡庶继承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父死子继制我的答案:C得分:2分8、在秦代,知情人必须告发、官府必须受理的案件,称为( )(2 分) A.公室告 B.非公室告 C.州告 D.诣阙告诉我的答案:A得分:2分 9、将死罪按是否秋后处决分为斩立决、斩监候、绞立决、绞监候始于( )(2 分)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我的答案:C得分:2分 10、太平天国的刑罚简单而残酷,包括( )(2 分)A.笞、杖、死刑 B.廷杖、死刑C.发遣、充军、死刑 D.枷、杖、死刑我的答案:A得分:0分 11、秦朝时,乡一级负责调处民间纠纷的官吏是()(2 分)A.三老 B.啬夫 C.有秩 D.里典我的答案:C得分:2分 12、汉初受命制定《九章律》的是( )(2 分)A.萧何 B.赵禹 C.张汤 D.叔孙通我的答案:A得分:2分 13、首创流刑五等之制,并为后世所沿用的律典是( )(2 分)A.《新律》 B.《泰始律》 C.《大律》 D.《北魏律》我的答案:C 最大的得分:2分 14、中国历史上首次制定商法典是在()(2 分)A.清朝末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的答案:A得分:2分15、西周穆王时期,命吕侯重修刑书,史称( )(2 分) A.《吕刑》 B.《九刑》 C.《汤刑》 D.《禹刑》我的答案:A得分:2分 16、在中国古代法律中,夫妻双亡后由近亲属指定的养子,称为( )(2 分)A.命继子 B.立继子 C.嫡子 D.庶子我的答案:A得分:2分 17、南朝规模最大的一次立法活动是( )(2 分)A.宋对律、令、科的修撰 B.齐对律、令、科的修撰C.梁对律、令、科的修撰 D.陈对律、令、科的修撰我的答案:C得分:2分 18、对唐律律条进行解释和补充的是()(2 分)A.法律答问 B.律疏 C.律注 D.集解我的答案:B得分:2分 19、清朝绝大多数文字狱判刑且都是比照( )(2 分)A.谋反 B.谋叛 C.谋大逆 D.内乱我的答案:C得分:2分 20、北齐时将中央审判机关“廷尉”改称为()(2 分)A.尚书台 B.御史 C.司寇 D.大理寺我的答案:D得分:2分 21、中国近代“检审合署”的做法开创于()(2 分)A.革命根据地时期 B.清末 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D.北洋政府时期我的答案:B得分:2分22、南京国民政府使用时间最长的根本法是()(2 分)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C.《中华民国训政纲领》 D.《中华民国宪法》我的答案:B得分:2分 23、《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 )(2 分)A.法国式民法 B.德国式民法 C.英国式民法 D.美国式民法我的答案:B得分:2分 24、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中,所占比重很大、地位极隆的是( )(2 分)A.民法 B.刑法C.诉讼法 D.行政法我的答案:D得分:2分 25、根据社会防卫理论最早在刑法中增加“保安处分”的是()(2 分)A.《大清刑律》 B.《暂行新刑律》 C.《中华民国刑法》(1928年) D.《中华民国刑法》(1935年)我的答案:D得分:2分 26、解释唐律律文的“疏”始作于( )(2 分)A.唐太宗时 B.唐高宗时 C.唐玄宗时 D.唐敬宗时我的答案:B得分:2分 27、由朱元璋亲自编纂的刑事单行法规、判例和训导的汇编是()(2 分)A.《元典章》 B.《大明律》 C.《大明会典》 D.《大诰》我的答案:D得分:2分 28、世界上第一本法医学著作,是宋慈撰写的()(2 分)A.《元典章》 B.《洗冤集录》 C.《封诊式》 D.《法律答问》我的答案:B得分:2分29、正式将“凌迟”刑确定为法定刑的是()(2 分)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明朝我的答案:C得分:2分 30、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适用时间最长的根本法是()(2 分)A.《中华民国宪法》 B.《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C.《训政时期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我的答案:A得分:0分多项选择题31、下列法律或刑罚不属于西周时期的是( )(2 分)A.禹刑 B.吕刑 C.秋审 D.凌迟 E.流放我的答案:BCD得分:0分 32、明代中央司法机关三法司包括( )(2 分)A.大理寺 B.刑部 C.都察院 D.按察司 E.东厂我的答案:ABC得分:2分 33、下列各项中属于唐律的立法原则的是( )(2 分)A.“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B.德主刑辅 C.轻刑慎罚 D.融礼入法 E.抗拒从严我的答案:ABCDE得分:0分 34、明代都察院的司法执掌包括( )(2 分)A.复核直隶及各省职官犯罪案件 B.审理直隶及各省职官犯罪案件 C.复核直隶及各省斩、绞监候案件 D.审理直隶及各省斩、绞监候案件 E.悬镜司是皇帝专门的检察官我的答案:ABCD得分:2分 35、以下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2 分)A.《宋刑统》 是宋朝的基本法,其效力始终高于经过编订的敕和例 B.刺配刑是将杖刑、刺面、配役三种刑罚同时施加于罪犯C.凌迟刑创始于北宋仁宗时期 D.秋审是在秋季进行审判 E.大审是审判严重的罪行我的答案:AC得分:2分 36、春秋时期公布的成文法有( )(2 分)A.《竹刑》 B.《仆区之法》 C.“铸刑鼎” D.《茆门之法》 E.“铸刑书”我的答案:ABCD得分:0分 37、以下属于汉朝官吏选拔方式的有( )(2 分)A.科举 B.征辟 C.任子D.选举 E.检举我的答案:BC得分:2分 38、商鞅变法中,未颁行过的法令有( )(2 分)A.《公式令》 B.《分户令》 C.《稻谷令》 D.《纺织令》 E.《盗窃令》我的答案:ACDE得分:2分 39、明宪宗、武宗时期,为方便宦官专权,先后建立了( )(2 分)A.东厂 B.西厂 C.内行厂 D.外厂E.北厂我的答案:ABC得分:2分 40、下列不属于西周破坏家庭伦理犯罪的罪名有( )(2 分)A.疑众罪 B.不孝罪 C.不敬天 D.杀人罪 E.盗窃罪我的答案:ABDE得分:0分 41、下列各项属于唐朝司法制度内容的是( )(2 分)A.“换推” B.“拷讯” C.“举劾” D.“覆奏” E.“再奏”我的答案:ABCDE得分:0分 42、西周婚姻的原则相对夏、商最大的变化之一是确立了一夫一妻制,以下对西周“一 夫一妻”制表述正确的有( )(2 分)A.法律限定名义上的正妻只能有一人 B.法律限定一个男子只能有一个配偶 C.实际的婚配数量并不加以限制 D.妻子死了不可以再娶 E.男子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有多个妻子我的答案:ACD得分:0分 43、春秋战国时期的立法原则有( )(2 分)A.世俗化原则 B.公开化原则 C.重刑化原则 D.轻罪原则 E.无罪推定原则我的答案:ABC得分:2分 44、下列情况中属于西周以来丈夫可以单方面休弃妻子的理由有( )(2 分)A.不事舅姑 B.口舌 C.妒忌 D.窃盗 E.多女我的答案:ABCD得分:2分 45、以下关于宋朝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2 分)A.《宋刑统》在体例上取法唐末的《大中刑律统类》和五代的《大周刑统》 B.编敕、编例成为主要的、经常的立法活动 C.“重法地法”是北宋制定的刑事特别法 D.审判制度上实行鞫谳分司制 E.大审就是重要的审判我的答案:ABCDE得分:0分46、汉朝的人头税包括()(2 分)A.算赋B.口钱C.更赋D.遗产税E.房产税我的答案:ABCDE得分:0分47、唐律规定的基本法律原则的有()(2 分)A.特权阶层减免刑罚原则B.“十恶”重惩原则C.“轻重相举原则”D.重者恒重E.轻者恒轻我的答案:ABC得分:2分48、以下法律属于汉朝制定的是()(2 分)A.朝律B.傍章C.越宫律D.九章律E.无罪推定我的答案:ABCD得分:2分49、元朝《经世大典》系元文宗时期编成的一种法律文献,其主体“臣事”编分为治典、赋典、礼典、政典、宪典、工典等六篇。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填空题1.以德配天2.嫡长继承制3.亲亲、尊尊4.礼制、法制、礼治、法治5.礼、义、廉、耻6.合礼合法7.先教后刑、德主刑辅、以德去刑 8.仁、礼 9.仁政、省刑罚、薄税敛10.仁义、法数、类 11.天志、兼爱 12.自然 13.法家14.不法古、不修今 15.立公弃私 16.法、势、术二、选择题1.B2.D3.BCD4.B5.ABCD6.A7.ABD8.BCD9.ABCD 10.C三、判断题1.×2.×3.×4.√5.×6.√7.×8.√9.√ 10.√四、名词解释1.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春秋时期邓析提出的主张。
法即效法,是肯定的意思。
不是即不承认、反对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先王”的所作所为,并不可能被万世所效法。
礼义,也不见得正确,没有必要非遵循不可。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邓析主张改革,反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旨。
2.竹刑:指邓析不满子产对周礼的改良,因此对于子产刑书也持否定态度,于是私自编定了一部更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刑法。
因为写在竹简上,所以称为“竹刑”。
3.道法自然:道家认为,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主宰着天地万物,普遍而无私,并且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受任何人的意志影响。
与礼、法相比,“道”是最高的原则。
统治者只有顺应自然,按照自然法则办事,才符合“道”的精神;统治者只有“惟道是从”,才能保持自己的统治。
4.任法而治:即按照君主的主张制定统一的法令,予以公布,自上而下的强制推行,从而实现民务耕战,富国强兵。
5.重轻罪指加重轻罪的刑罚。
对轻罪采取重刑,人民就不敢犯轻罪,轻罪不能产生,重罪更不会出现,这就是用刑罚的手段达到了不用刑罚的目的。
五、简答题1.简述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1)“仓廪实,则知礼节”说。
管仲认为,发展社会经济对于国家的稳定极端重要,特别是发展农业生产,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条件。
《中国法制史》平时作业(1)答案一、填空题1、禹刑2、汤刑3、九刑4、杀5、醢6、兄终弟及7、媒氏8、神权法9、田里不鬻10、七出二、单项选择1、C2、D3、A4、B5、D6、C7、C8、B9、A10、D三、多项选择1、ABC2、ABCD3、ABC4、BCD5、ABCD6、AB7、BC8、AC9、ABC10、ABCD四、名词解释(见期末复习指导)五、案例分析1、商纣争太子案(1)答:夏商时期,一夫一妻制已确立,对于当时的贵族而言,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妻妾的地位截然不同,二者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
大多数妾是奴隶主贵族从女奴中强娶而来,或通过嫔嫁而来的,妾所生子女地位低于正妻所生。
(2)见书本33页。
2、车裂商鞅案(1)见书本75页(2)见书本16页至17页。
《中国法制史》平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B2、C3、A4、A5、C6、C7、D8、D9、B10、D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3、ABCD4、BCD5、ABCD6、ABCD7、BCD8、ABC9、ABCD10、ABCD三、名词解释(见期末复习指导)四、案例分析1、缇萦上书救父(1)答:奴隶制五刑为:死刑和四种肉刑,即墨刑、劓刑、()刑、宫刑(2)汉文帝一方面为缇萦的孝心所感动,同时也觉得肉刑不人道,不利于犯人改过从善。
(3)轻徭薄赋,约法省刑。
(4)秦朝的徒刑有城旦,舂;鬼薪,白粲;司寇,作如司寇;罚作,复作。
徒刑,汉沿秦制,汉代徒刑有了明确的刑期,汉代另有“顾山”。
2、长孙无忌带刀入宫案(1)答:“八议”是指对特定的八种人犯罪,一般官员无权对其判处,必须先奏请,议其所犯,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置。
这八种人包括:亲;故;贤;能;功;贵;勤;宾。
(2)答:"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答:“十恶”规定了对危及皇权及封建礼法犯罪的严厉制裁,绝不宽恕的方面;“八议”反映了封建法律制度中的等级特权,对统治阶层的减等宽免。
《中国法制史》期末作业答案学生姓名:乌宁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秦代的刑罚种类有哪些?答:(1)死刑,是剥夺罪犯生命的极刑。
秦朝死刑又分为戮刑、磔刑、弃市、腰斩、枭首、具五刑、族刑等多种,执行方式极为残酷。
(2)肉刑,又称体刑,是残人肢体的刑罚。
既包括传统的奴隶制肉刑黥、劓、斩左止、宫,还包括以竹木棍捶击人身体的笞刑。
(3)徒刑,是限制罪犯人身自由并强制服劳役的刑罚。
秦朝的徒刑有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妾、司寇、候。
(4)耻辱刑,剃去罪犯的鬓毛、胡须或头发,以异于常人。
秦朝的耻辱刑有髡刑、耐刑或完刑,耻辱刑常作为徒刑的附加刑适用。
(5)类似于后世流刑的迁与谪,强迫罪犯迁徙到边远地区或新开辟地区从事苦役。
(6)身份刑,包括收刑和废刑。
收刑是将一般平民籍没为官奴婢,废刑是剥夺为官吏资格的刑罚。
(7)财产刑,主要是赀刑,强令犯罪人交纳财物、金钱或无偿服劳役。
赎刑是通过交纳一定财物或服劳役,而赎免其他刑罚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罚,却具有财产惩罚的性质。
2、简述《法经》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答:《法经》是春秋末期李悝制定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部系统的法典。
《法经》有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因此将《盗法》、《贼法》列于篇首。
从整体上看,《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
《盗法》是涉及公私财产受到侵犯的法律;《贼法》是有关危及政权稳定和人身安全的法律;《囚法》是有关审判、断狱的法律;《捕法》是有关追捕罪犯的法律;《杂法》是有关处罚狡诈、越城、赌博、贪污、淫乱等行为的法律;《具法》是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的法律,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其他五篇为“罪名之制”,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分则部分。
《法经》的历史地位(1)《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典的体例和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立法技术已开始走向成熟,成为后世立/法的滥觞。
《中国法制史》在线平时作业1【参考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在中国古代,由皇帝和各级官员通过调阅案卷或是直接提审在押囚犯以疏决罪囚、平反冤狱的制度被称为()。
A.录囚
B.静狱
C.清仓
D.洗冤
标准答案:A
2.清末修律时,修订法律大臣俞廉三在《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中表示:“此次编辑之旨,约分四端:(一)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
(二)原本后出最精确之法理。
(三)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
(四)期于改进上最有利益之法则。
”关于清末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下列哪一表述是最合适的?( )
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坚持德治、排斥法治
D.抛弃传统、尽采西说
标准答案:B
3.“登闻鼓”是中国古代一种直诉制度,最早出现在( )时期。
A.西周
B.汉
C.两晋
D.唐
标准答案:C
4.关于《大清新刑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刑法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法典
B.《大清新刑律》规定刑罚分主刑、从刑
C.《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完全属于资本主义刑法性质的内容
D.《大清新刑律》于1911年公布,但没有实施
标准答案:C
5.西汉末年,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其妻隐瞒向官府举报。
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
依照当时的法律,其妻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B.按包庇罪论处
C.与其丈夫同罪
D.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
标准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