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旅客运输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9.00 KB
- 文档页数:15
旅客运输组织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过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旅客运输组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下是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
掌握旅客运输组织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形式;
了解各种旅客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掌握旅客运输组织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旅客运输组织概述:介绍旅客运输组织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形式,包括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多式联运等。
旅客运输方式:详细介绍各种旅客运输方式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发展趋势,包括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轻轨、火车、飞机等。
旅客运输组织的管理:介绍旅客运输组织的管理原则、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包括票务管理、车场管理、安全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旅客运输组织中的应用等。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旅客运输组织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来系统讲解旅客运输组织的相关知识。
讨论法: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旅客运输组织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践法: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旅客运输组织实际工作,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四、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成绩则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特殊旅客运输》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教研室授课类型教材名称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课时教学用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特殊旅客的定义;2、熟知特殊旅客的承运范围与拒载旅客的范围;3、能区分特殊旅客的限制条件与票价情况;4、熟知常见特殊旅客的承运条件和服务要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对特殊旅客的定义、范围以及限制条件和服务要点有更多的认识与理解;2、通过学生分小组讨论及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知识结果的成就感;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特殊旅客的承运范围;2、特殊旅客的一般承运条件及服务要点;3、特殊旅客的大致分类。
教学难点1、区分有无座位限制的特殊旅客;2、不同特殊旅客的服务要点;3、对病患旅客与残疾旅客的区分。
教学手段与方法1、以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法,提问法,并借助练习法加深记忆;2、引导+启发式结合教学。
教师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备注1、1、案例导入1、关于王女士智障儿子被国航驱逐事件的声明2、问题思考:哪些旅客属于特殊旅客;为什么特殊旅客有一些限制条件?特殊旅客分为重要旅客、无成人陪伴儿童、孕妇、老年旅客、盲人/聋人旅客、病残旅客、轮椅旅客、担架旅客、遣返旅客、醉酒旅客、犯人等种类,对不同类型的特殊旅客有不同的运输规定。
由于特殊旅客需要特殊照顾和服务,可能会影响到对同一航班其他旅客的服务,因此每一航班对接受的各类特殊旅客(除重要旅客外)应有数量限制,对特殊旅客接受人数的控制由航班的控制部门负责。
1、案例讲述2、提出问题3、教师总结1、聆听事件过程2、思考回答问题8分钟2、2、特殊旅客3、定义义特殊旅客:是指承运人在接受和运输过程中,给予特别礼遇或给予特别照顾的,又或者需要符合承运人规定的运输条件方可承运的旅客。
课程名称:旅客运输课程类型:专业课程授课对象:交通运输专业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旅客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旅客运输的组织与管理基本知识。
3. 了解不同旅客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景。
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旅客运输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旅客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旅客运输的组织与管理。
3. 不同旅客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1. 旅客运输的组织与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2. 不同旅客运输方式的适用场景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2. 相关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料。
3. 学生分组,准备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旅客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旅客运输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二、基本概念与分类1. 介绍旅客运输的基本概念,如客运、货运、行李运输等。
2. 讲解旅客运输的分类,如铁路客运、公路客运、航空客运、水路客运等。
3. 分析不同旅客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三、旅客运输的组织与管理1. 介绍旅客运输的组织结构,如客运站、车辆、人员等。
2. 讲解旅客运输管理的流程,包括票务管理、运输组织、服务保障等。
3. 分析旅客运输组织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不同旅客运输方式的优缺点1. 对比分析铁路客运、公路客运、航空客运、水路客运的优缺点。
2. 讨论不同旅客运输方式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
五、案例分析1. 选取典型案例,如高铁运营、公交优化等。
2. 分析案例中旅客运输的组织与管理,以及不同旅客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六、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旅客运输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七、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旅客运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旅客运输的最新发展动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旅客运输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旅客运输组织与管理流程的理解程度。
民航特殊旅客教案一、教育背景和目的现代民航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行业,每天都有大量的旅客选择航空作为旅行方式。
然而,有些旅客由于特殊原因,需要额外的关怀和照顾。
因此,培训民航从业人员对于处理特殊旅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旨在帮助民航从业人员了解特殊旅客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培训方案。
二、特殊旅客的类别和处理方法1.老年旅客:老年旅客通常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因为他们的身体和运动能力可能有限。
提供合适的座位安排,协助他们上下飞机,以及提供适合他们需求的餐食和服务是必要的。
此外,提前通知机场和航空公司,以便他们可以提供额外的帮助。
2.婴儿和幼儿:婴儿和幼儿在航班上需要额外的照料,因为他们无法独立行动或自理。
提供合适的座位和婴儿床,以及为他们提供食物和哺乳室是必要的。
此外,航空公司应该培训机组人员如何照顾婴儿和幼儿的基本需求。
3.残疾人:残疾人需要额外的关怀和设施,以确保他们的舒适和安全。
航空公司应该提供便携式轮椅,适用于残疾人的座位和设施,并提供额外的协助,如上下飞机和携带行李。
航空公司还应培训机组人员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并提供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法。
4.孕妇:孕妇需要额外的关怀和照顾,以确保她们和胎儿的安全。
航空公司应提供合适的座位和支持,并遵循特定的安全指导方针。
此外,航空公司也应提供就医援助和紧急情况处理方法的培训。
5.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旅客: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旅客可能需要额外的关注和照料,以确保他们的舒适和安全。
航空公司应提供氧气设备,并安排他们的座位在靠近洗手间和机组人员工作区的位置,以方便应对紧急情况。
6.其他特殊需求的旅客:航空公司应该灵活处理其他特殊需求的旅客,如过敏性疾病、心脏病、自闭症、精神疾病等。
他们应该了解并提供特定的食物、服务和设施,以满足这些旅客的需求。
三、培训和准备1.培训航空从业人员:航空公司应提供特殊旅客处理培训,以增强机组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了解不同类型的特殊旅客、提供相应的服务和设施、应急处理方法等。
特殊旅客如何讲课教案教案标题:特殊旅客如何讲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特殊旅客的定义和特点;2. 理解特殊旅客在教学环境中的需求和挑战;3. 掌握适合特殊旅客的教学策略和方法;4. 培养对特殊旅客的尊重和关爱意识。
教学准备:1. 了解特殊旅客的不同类型,例如身体残障、智力残障、语言障碍等;2. 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3. 确保教室环境和设施符合特殊旅客的需求;4. 准备适合特殊旅客的教学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特殊旅客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对特殊旅客的尊重和关爱;2. 引发学生对特殊旅客教育的兴趣,例如通过讲述特殊旅客的成功故事。
主体:1. 分小组讨论特殊旅客在教学环境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2. 向学生介绍适合特殊旅客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个性化教学、多感官教学等;3. 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实践运用适合特殊旅客的教学策略;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供支持和帮助给特殊旅客,例如提供辅助工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
总结:1. 回顾特殊旅客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2. 强调特殊旅客教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特殊旅客给予尊重和关爱。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2. 评估学生对特殊旅客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可以通过问答、小测验等形式进行。
拓展活动:1. 邀请特殊旅客或特殊旅客教育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或分享经验;2. 组织学生参观特殊旅客教育机构,增加对特殊旅客教育的实践体验。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特殊旅客的隐私和个人权益;2. 确保教学环境的无障碍性,提供必要的辅助设施和资源;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增强对特殊旅客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以上是一个关于特殊旅客如何讲课的教案建议和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特殊旅客运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特殊旅客的分类和特点,掌握特殊旅客运输的相关知识,掌握特殊旅客运输的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使学生理解特殊旅客运输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对特殊旅客的关心和关爱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各类特殊旅客的理解和尊重,倡导关心弱势群体,让学生树立人文关怀的观念。
二、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具:教案、教材、投影仪、幻灯片、多媒体设备等。
2.环境准备:教室要清洁整齐,幻灯片和多媒体设备应设在教室前方。
3.学生准备:学生应带好教材、纸笔等。
三、教学过程安排1.创设情境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或者视频,在学生的脑海中创设一个需要特殊旅客运输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导入与热身介绍一些特殊旅客的分类,如老年人、孕妇、残疾人、婴幼儿等。
并简要介绍这些特殊旅客的一些特点和需求。
3.教学展开(1)讲解特殊旅客运输的重要性通过幻灯片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特殊旅客运输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让学生意识到身为旅游从业人员,需要有更高的责任感和关爱意识。
(2)掌握特殊旅客运输的相关知识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特殊旅客运输的流程和操作规范,包括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安全性、关注舒适度、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等。
并重点介绍特殊旅客的特点和需求,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特殊旅客分类提供相应的服务。
(3)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特殊旅客运输操作技能,包括正确地协助老年人上下车、熟练使用轮椅、熟悉婴儿摇篮的使用方法等。
(4)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特殊旅客运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4.拓展延伸通过一些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特殊旅客运输中的成功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关怀和尊重对特殊旅客的影响。
5.总结与评价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并进行小结和评价。
《民航旅客运输》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民航旅客运输的基本概念、流程和相关规定。
2. 掌握民航旅客运输中的安检、登机、行李托运等基本操作。
3. 熟悉民航旅客运输中的服务项目,提高旅客乘机体验。
4. 培养学生遵守民航规定,文明乘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民航旅客运输的基本概念民航旅客运输的定义民航旅客的分类民航航班的类型2. 民航旅客运输的流程购票与值机安检与登机行李托运与领取航班起飞与降落3. 民航旅客运输中的服务项目机票预订与改签航班查询与退票头等舱与经济舱服务特殊旅客服务4. 民航旅客运输相关规定民航旅客禁限带物品目录民航安检制度航班延误与取消的处理旅客投诉与满意度调查5. 文明乘机与民航礼仪乘机前的准备工作登机、舱内行为规范航班降落后的离机流程民航礼仪与沟通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航旅客运输的基本概念、流程、规定和服务项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民航旅客运输中的具体操作和服务。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模拟场景,让学生参与安检、值机等实际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民航礼仪和文明乘机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民航旅客运输》2. 课件:民航旅客运输的基本概念、流程、规定和服务项目3. 视频资料:民航安检、值机、行李托运等实际操作演示4. 案例素材:民航旅客运输中的典型案例五、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提问、回答、讨论等环节,评价学生对民航旅客运输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方面。
3. 实操演练:评价学生在安检、值机等实操环节的操作准确性、规范性。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民航旅客运输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民航旅客运输中的服务项目和相关规定。
3. 文明乘机与民航礼仪。
教学难点:1. 民航旅客运输流程中的具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