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成因_演化机理与发展战略研究_郑永彪
- 格式:pdf
- 大小:195.98 KB
- 文档页数:5
禹州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策略作者:王佳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08期[提要]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以盛产钧瓷而闻名海内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在钧瓷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忽视对钧瓷品牌的培育、钧瓷产品缺乏创新、钧瓷文化保护与弘扬不足等问题,只有解决好钧瓷文化与产业发展问题,才能使钧瓷艺术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钧瓷文化;产业发展;发展策略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研究项目:“钧瓷文化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2400410948)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5年3月16日钧瓷是我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是中国的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艺术中一朵耀眼的奇葩。
它以古朴典雅,器型规整,胎质细腻,釉色莹润,色彩缤纷,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钧瓷贯穿神垕经济发展的始终,对神垕乃至禹州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于受到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与自身原因的影响,以钧瓷文化产业为经济龙头的禹州,也出现了钧瓷产业发展乏力、缺乏创新等问题。
对此,钧瓷文化产业需要运用主动求变的战略,当前钧瓷文化产业发展正逢河南省中原文化产业发展转型的黄金时期,钧瓷企业需要在禹州市整体规划发展引领下,加快建设企业内涵,积极开拓市场,以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从而把钧瓷品牌在陶瓷市场上叫响,从而推动钧瓷艺术向前发展,使钧瓷文化产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努力打造禹州钧瓷品牌(一)委托企业形象策划公司,负责企业品牌战略策划与实施。
钧瓷品牌是禹州市长期的历史文化变迁,千百年来瓷器的诞生与发展,以钧瓷为载体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品牌。
企业应该利用好区域品牌的公共产品属性,重视企业形象提升以及品牌战略的实施工作。
河南省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时期,钧瓷产业也需要转型升级,培育和经营好钧瓷品牌对于钧瓷产业转型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委托企业形象策划公司,对企业的标志进行改造升级,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进行创新设计,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论中国钧瓷艺术的历史演进中国钧瓷艺术是中国古代瓷器制作中的一种重要流派,起源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演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特点。
钧瓷以其绚丽多彩的釉色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瑰宝。
钧瓷起源于唐代,当时以灰黑色为主,釉面厚重,釉色呈现出乌鸦翅膀般的光泽,被称为“乌石釉”。
这种釉色的出现,标志着钧瓷从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唐代的钧瓷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主要以盖碗、盘、碟等日常用品为主,技术水平尚未达到较高的层次。
进入宋代,钧瓷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宋代的钧瓷釉色丰富多样,有红、蓝、绿、紫等多种颜色。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天青釉”,色泽鲜艳明亮,令人赏心悦目。
此外,宋代钧瓷的造型也更加丰富多样,逐渐从日常用品中脱离出来,开始制作器物、花瓶、香炉等艺术品。
元代是钧瓷艺术的鼎盛时期,也是钧瓷表现力最为丰富的阶段。
元代的钧瓷釉色变化多端,有红、蓝、绿、紫、黄等多种颜色的组合,形成了独特的“五彩釉”。
元代钧瓷的造型更加独特创新,器物形态丰富多样,如花瓶、壶、碗、盘、罐等,每一件作品都独具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明代时,钧瓷艺术逐渐走向衰落。
明代的钧瓷釉色以蓝色为主,通常称为“青釉”。
明代钧瓷的釉色相对单一,而且工艺与前几个朝代相比有所退步,制作的作品质量较差,因此明代的钧瓷并没有达到前几个朝代的高度。
清代是中国钧瓷艺术的复兴时期。
清代的钧瓷釉色以黄色为主,被称为“黄釉”。
清代的钧瓷工艺得到了重视和发展,釉色变得更加鲜艳明亮,观赏性得到了提高。
此外,清代的钧瓷造型更加精致细腻,技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近代以来,中国钧瓷艺术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现代钧瓷作品在保留传统特点的同时,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融合了现代审美观念,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力。
总的来说,中国钧瓷艺术的历史演进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
从唐代的乌石釉到宋代的天青釉、元代的五彩釉,再到明代的青釉和清代的黄釉,钧瓷在釉色和造型上都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传统文化隐喻:神垕钧瓷历史变迁的社会学考察
王洪伟
【期刊名称】《许昌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9)004
【摘要】神垕钧瓷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化和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其始于建国初期,到本世纪初发育成熟.通过对神垕钧瓷特色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演化运作过程的历史考察,可以探究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风起的区域"名"文化或特色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一般性运作机制和运转逻辑,同时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本理论的社会学框架.
【总页数】10页(P27-36)
【作者】王洪伟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黄河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开封,4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3-TS936
【相关文献】
1.传统工艺产业规模演变及空间演化机理——以河南省禹州神垕镇钧瓷产业为例[J], 于正松;李小建
2.禹州钧瓷文创产业集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以神垕镇与故宫文创对比分析为例 [J], 封煜宣;余照桢;李菥
3.钧瓷产业结合神垕镇旅游业与陶瓷业结合景德镇旅游业分析——基于神垕镇旅游业结合钧瓷产业分析 [J], 张洁;王启航;王芷萱
4.神垕钧瓷休闲度假小镇建设研究 [J], 刘阳炼
5.神垕钧瓷传统工艺之思 [J], 曹宛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钧瓷产业发展趋势钧瓷产业是中国传统的瓷器制作工艺之一,起源于唐宋时期,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由于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艺,钧瓷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推动,钧瓷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展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技术创新、设计创意、品牌推广等方面分析当前钧瓷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需求的扩大与多样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钧瓷作为一种艺术品和收藏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追捧。
同时,各种类型的文化展览、艺术品交易会等活动的举办,也为钧瓷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除了传统的艺术品市场,钧瓷也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如餐具、家居用品等,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钧瓷也成为了地方文化和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等领域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因此,未来钧瓷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市场需求的扩大与多样化。
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二、技术创新的推动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钧瓷产业也在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实现瓷器的创新设计和艺术表现。
目前,在钧瓷生产中,已经应用了电子控制、高温剖析、纳米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使得瓷器的加工过程更加精确、高效,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同时,通过电脑辅助设计、激光雕刻等技术手段,使得瓷器的造型和图案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和艺术性的需求。
未来,随着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不断突破,钧瓷产业还将面临更多的技术创新机遇。
如智能制造、材料工程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瓷器的品质和艺术性,丰富钧瓷的应用领域,并推动钧瓷产业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三、设计创意的重要性与提升钧瓷作为一门艺术,设计是其核心之一。
在钧瓷产业的发展中,注重设计创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试论新时代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摘要:在当今经济发展的时代下,以“知识”和“文化”为引领的“新经济”的地位日益凸显,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经济的核心产业也在快速发展。
钧瓷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产业发展在五大历史名瓷中成绩显著。
进入新时代,作为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及钧瓷文化却没有得到良好的推广和传播。
本来通过分析钧瓷发展的现状,以及消费者理念等问题,研究了新时代钧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钧瓷文化创意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钧瓷文化;创新发展;对策前言:钧瓷是中国五大历史名瓷之一,原产于河南省禹州市。
禹州市陶土资源储量丰富,种类超过30多种,为禹州发展钧瓷产业储备了雄厚的陶土资源。
钧瓷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闻名于世,被誉为国之魁宝,为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素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美誉。
一、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在当今社会,钧瓷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制瓷技术的改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国家文化自信政策的号召等都给钧瓷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综合来看,钧瓷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时代的发展,钧瓷已经不能满足多层次人群的审美需求,人们普遍认为其造型古老并且实用性较低,尤其是现代的小作坊钧瓷,既不具备收藏价值也不具备实用价值。
名家名品虽然收藏价值高但是价格也比较高,没有达到应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5年,钧瓷产业中出现了新的品类--文化创意型,这类产品利用钧瓷的特性,有效的提升了其实用性和观赏性,让钧瓷在各类瓷业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二、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创新意识薄弱,研发投入过低在我国,除了一些规模比较大的钧瓷厂家,很多中小钧瓷厂家的创新意识比较薄弱,按部就班的进行生产,根据市场需求,以经济效益为前提,哪种类型销售的比较快,就投入大量的生产,对于创新研发,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瞻前顾后怕投资得不到更大的回报,这样就会导致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总是复制别的厂家的专利产品。
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钧瓷是一种传统的中华文化产物,起源于唐代,曾经是皇家御用
的瓷器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钧瓷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目前,钧瓷文化产业的发展形势较为良好。
在供给端,钧瓷制作
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各地也不断开展培训和推广活动。
在需求端,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文化消费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
和喜爱钧瓷文化,钧瓷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拓展,钧瓷文化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
机遇。
在设计创新方面,许多创意公司和设计师开始将传统的钧瓷元
素运用到现代生活中,推出了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的钧瓷产品。
在营
销方面,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提升销售服务质量,也是钧瓷文化产
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总之,钧瓷文化产业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既有着
历史悠久的传统,又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钧瓷文化产业的发展
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推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2012年第3期(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总第206期)专题研究中国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成因、演化机理与发展战略研究郑永彪王雨摘要:禹州市的钧瓷生产始于唐代,由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历经千年绵延不绝,形成了钧瓷传统生产工艺和产业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创新与模仿的交互作用,相对较低的要素价格和管理成本,文化市场的成长,政府的扶持和拉动,合力形成了钧瓷文化产业集群。
但是,当前的钧瓷文化产业集群整体层次低,作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优势的专业化分工、创新能力、品牌声誉和网络协作等优势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为了解决制约钧瓷文化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系列问题,必须大力弘扬钧瓷文化,提升钧瓷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建立创新机制,提升钧瓷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扶持名家名窑,突出钧瓷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加快钧瓷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凸显园区的集聚力;发展钧瓷文化特色旅游,提升钧瓷文化的传播力。
关键词:中国钧瓷;文化产业;产业集群;演化机理;发展思路中图分类号:F4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42(2012)03-0146-05收稿日期:2012-02-18作者简介:郑永彪,男,河南许昌人,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工学博士。
(北京100876);王雨,男,河南尉氏人,许昌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河南许昌461000)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享誉世界。
作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已成为国家的一张文化名片。
钧瓷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多形式多层次地参与对外文化交流,为传承中华文化、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钧瓷从宋朝时期的辉煌,到明清时期的没落,再到今朝的振兴,发展一波三折。
自1956年禹州市神垕镇第一瓷窑试烧成功到现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钧瓷的原产地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官办和民办钧瓷窑口发展迅猛,形成了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峰,钧瓷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神垕镇和禹州市的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在3.6平方公里的神垕镇钧瓷文化产业园区,聚集了生产钧瓷的企业173家,年生产260万件,年产值11.5亿元,从业人员上万人,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钧瓷文化产业集群。
[1]641一、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成因分析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政府自上而下设计或推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基本上属于此类;另一种是在市场作用下自发形成的。
对于这种类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
有些学者将其归因于历史偶然事件的作用[2],有些学者认为企业之所以在某个特殊区位集聚,是因为那里具有企业所依赖的不可流动要素的成本优势。
[3]还有的学者特别强调社会关系网络、本地文化对集群形成的影响。
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集群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形成的,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地区传统技艺具有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效应。
禹州市神垕镇是钧瓷的主要发祥地。
从4000 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当今,钧瓷在禹州神垕镇的生产绵延不绝,形成了钧瓷这种特殊的传统生产工艺以及相应的产业文化。
当地农民大多数都从前辈那里继承了钧瓷的生产工艺,对于钧瓷生产的技术、市场信息、钧瓷行业的各种规矩等十分熟悉。
传统的钧瓷生产工艺在神垕镇是“共享”的,特殊的钧瓷产业文化在神垕镇成为“通用知识”。
[4]这两个方面共同决定了这里的农民在产业发展上存在强烈的“路径依赖”。
因此,改革开放之后,当允许农民发展非农产业时,他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当地的传统产业———钧瓷烧造。
因而,在禹州市也就比较容易形成钧瓷文化产业集群。
在作者的调查中,对于钧瓷的技术来源问题,80%以上的企业主回答是“祖传”,只有不到20%的企业回答技术是“模仿”“后学”的。
这里的所谓“祖传”实质上就是神垕镇当地特有的钧瓷生产工艺与产业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二)资源优势转化为钧瓷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禹州市具有发展钧瓷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禹州市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钧瓷技术完善的物质基础。
从自然环境和陶瓷原料看,禹州市境内烧制瓷器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从市西南到西北部的山岗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瓷土。
禹州市在古代,山区森林茂密,煤的储藏也很丰富,市境内又有颖河、涌泉河、蓝河等16条较大河流。
烧造瓷器所必需的瓷土、釉药、燃料和水源全都具备,这是禹州市钧瓷生产延续千年的不可缺少的自然因素。
二、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演化机理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历史悠久,北宋徽宗时期,设立钧官窑,专为皇家生产钧瓷,钧瓷产业形成第一个高峰。
北宋灭亡之后,钧瓷生产遭受挫折。
金、元时期,钧瓷有所发展。
元末明初,战乱不定,钧瓷生产渐衰。
明清时期,瓷业中心南移,钧瓷基本停烧。
清晚期,钧瓷复苏,但规模很小。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1955年钧瓷技艺得到恢复,其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这个时期的钧瓷企业都是国营性质,产量有限,大部分用于出口创汇。
1979年以后,国营钧瓷厂逐渐停产,民营钧窑如雨后春笋,发展很快,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下,近百家钧瓷厂家聚集在禹州市,形成了从资源开采、原料生产、造型设计到钧瓷烧造、产品包装、钧瓷营销再到人才培养、技术研发、钧瓷文化旅游、钧瓷博览的分工明细、紧密合作的产业链,进而形成了具有鲜明文化产业特征的钧瓷文化产业集群。
回顾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演化历史,可以发现这里既有内生因素在起作用,也有外生因素在起作用。
调查中发现,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和竞争力增强等主要受以下几个机制的支配:(一)创新与模仿的交互作用促进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主要包括了单个企业的规模扩大和企业数量的增加。
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是企业创新与模仿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钧瓷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初期,神垕镇最先发展起来的只有几个家庭作坊式的小厂,创建人都是从以前的国营钧瓷厂辞职出来的技术骨干,他们掌握了钧瓷生产的技术和工艺,由于企业很少,在不完全竞争状态下很容易获得较好收益。
他们的成功激发了周围人的模仿,诱导其进入相同的生产领域。
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很低的进入门槛、相对农产品较高的利润、区内非正式的知识扩741散等保证了他们通过简单的模仿就能建立自己的企业,从而使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
当大规模的模仿行为发生时,钧瓷产业集群中先行者的盈利机会被分割,其开拓的市场常常面临模仿者的挤占和争夺,这种状况迫使先行者进行创新。
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依靠前期发展的积累,购买关键性生产设备,进行技术和工艺创新,实现一定程度的机械化,采用更高的质量标准,建立新的销售渠道来开拓新的市场。
先行者的企业规模扩大、经营的层次提升成为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领导者。
而他们的发展又引导、迫使其它的企业进行新一轮的模仿。
于是,在钧瓷文化产业集群内部就形成了创新与模仿的交互作用,促进企业规模扩张,产业发展层次逐步提升的循环过程。
(二)低价格要素和管理成本形成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低成本优势禹州市钧瓷企业具有开拓市场产品的低成本优势。
这些优势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低价格要素组合。
调查发现,农民办厂开始是在自己的庭院,扩大生产规模时则在自己的承包土地上盖厂房,因此,基本上没有土地投入费用,建设费用低;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所雇用的工人也是当地农民,工资低。
烧制钧瓷所需的窑炉费用低;所需原材料当地就有,价格低廉。
土地、厂房、劳动、设备、原材料等方面的低价格决定了钧瓷文化产业集群所生产的产品成本很低。
第二,管理成本低。
在禹州市神垕镇,钧瓷企业多数采取以家庭或家族为核心的组织管理方式。
这种组织方式对企业初期的发展具有三个有利因素:一是产权清晰,企业的核心成员之间存在一致的利益目标,调动资源比较方便;二是血缘、亲缘关系近,内部协调成本较低;三是家庭成员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奉献精神,能够带头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不计名利,忘我投入,人力成本低。
因此,钧瓷企业的管理成本是很低的。
(三)市场的快速成长引导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杰夫·马德里克在讨论经济为什么增长这个问题时指出,市场规模和信息传播才是经济增长的首要原动力,才是真正的繁荣之源。
[5](pp.1 2)调查发现,工艺品市场的成长对于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物质丰富之后的精神消费需求和能力大幅提高,工艺品收藏热的兴起使得曾经的皇家贡品钧瓷开始走入居民家庭文化装饰的行列,成为家庭文化品位的象征。
这一时期,钧瓷市场非常火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正是这样的市场机遇,许多企业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完成了原始积累,拓展了集群发展空间,激发了企业创新意识,促进了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
(四)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是推动其自身发展的动力源泉首先,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改善了信息获取的条件。
产业集群形成的初始诱因也是某种特殊的市场信息,其规模的扩张容易使本地成为重要的生产信息源。
同时,集群中众多钧瓷企业所拥有的市场渠道又使得本地汇集了外部市场的信息。
其次,钧瓷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吸引了地方政府的介入。
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使之成为禹州市县域经济的支柱和形象代表,引起了地方政府乃至省市政府的极大关注。
地方政府从培植税收来源、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等方面的需要出发,会比较积极地扶持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
最后,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使其所在地称为优势区位,形成区域品牌———中国钧瓷之都,吸引投资者的进入和相关企业的集聚。
[4]三、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服务经济的经济形态演进。
上世纪50年代初,以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超过50%为标志,美国等工业化国家渐次进入服务经济社会。
随着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又出现了“体验经济”、“创意产业”等新的发展动向,预示着“后服务业化社会”的来临—人类社会走过产品的时代、服务的时代,开始步入文化的时代。
这是人的物质性需求(包括产品和服务两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后,精神性需求上升到重要位置的必然结果。
能够满足精神性需求的要素和产业,正是文化要841素和文化产业。
信息技术革命引领的、以产业融合和服务化为主要特征的产业新发展,正在重构产业体系,进而形成所谓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不同于以往产业体系的一个方面,是文化产业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一如产业的边界在模糊、内容在融合,文化和经济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在融合。
这种融合是文化日益成为生产要素使然,是产业发展演进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