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及其生物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968.00 KB
- 文档页数:33
水体污染的防治与整治一、前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是生命之源。
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采和过度使用,导致水资源变得匮乏,而水体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水体污染可导致环境恶化、生物损失和人员感染,危害极大。
因此,防治水体污染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二、聚焦水体污染1. 水体污染的概念水体污染是指外界因素导致的水资源污染,其主要来源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物等。
生活污水中含有排泄物、化学品、生活垃圾等污染物质,工业废水中含有石油、氯气等有害物质,农业排放物中含有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这些污染物质直接作用于水体,导致水体污染。
2. 水体污染的种类水体污染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和物理污染。
化学污染是指水体中化学物质超过安全标准、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一种污染形式,其中重金属离子污染、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和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是化学污染常见的表现。
生物污染是指水体中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体所导致的污染,致病的微生物可造成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疾病。
物理污染是指水体中悬浮物质、毛发、石屑、沙、泥沙等物体所导致的污染,会导致水体浑浊、光透性变差等问题。
三、水体污染的防治为了遏制和消除水体污染,必须从源头开始,打好防治水体污染的攻坚战。
1. 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水体污染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机制和监督管理体系。
并加强对环境恶化行为进行监管和处罚力度,保障水资源使用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2. 强化源头治理加强对各种污染源头的监管,从源头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确保污染源减排力度。
同时加大对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污染源头的治理力度,切实提高废水处理效率,确保处理水质达标排放。
3. 加强环境监测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水体污染,从而快速采取针对污染状况的监管和治理措施,保障水体环境安全。
4. 推广科技技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强环境保护的技术能力,提高污染治理的科技含量和有效性。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海鲜产品,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产养殖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污染:水产养殖中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和药物残留物可能会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
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有机废物和氨氮等物质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2. 水土资源消耗:水产养殖需要大量的水和土地资源,而且养殖过程中的残留物、排泄物和饲料残渣等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导致土地退化。
3. 生物多样性破坏:水产养殖中常常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捕捞、放养和人工繁殖,这些活动会对水域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造成影响,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
为了减轻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 精准投喂和环保饲料:通过科学配制饲料、准确控制投喂量和频次,可以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
研发环保饲料,减少饲料添加剂和药物残留物,也是降低养殖对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
2. 循环利用废弃物:将养殖废水和废弃物进行处理,提取其中的养分,用于农田灌溉、肥料生产等环节,可以降低水产养殖对水体和土地的污染。
3. 生态养殖和海洋牧场:通过建立生态养殖和海洋牧场,可以减少对天然水域的捕捞和放养,同时为水域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4. 科学管理和监管:加强水产养殖的科学管理和监管,规范养殖活动,强化环境监测,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可以有效预防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5. 发展现代化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现代化的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水产养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的污染及防治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它不仅是人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由于工业、农业、城市化等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影响和防治措施。
一、水资源污染的原因水资源污染是指各种污染物通过雨水或洪水等途径,被流进河流、湖泊、地下水或海洋等水体,改变了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从而导致水质受到破坏。
造成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如下:1. 工业废水和污水的直接排放。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例如排放到河流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化学物质等,都会给水体带来严重的污染。
2. 农业养殖业的污染。
农业和养殖业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其中的残留物会被雨水冲刷到河流和湖泊中,使水质受到破坏。
3. 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水体的污染。
4. 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核电站、核试验等事故都会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使放射性物质进入水体,危害人类健康。
5. 自然灾害的影响。
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会冲刷大量的泥沙、垃圾等,使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
二、水资源污染的影响水资源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具体如下:1.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水资源污染会导致水中生物减少、物种失调,生态系统严重破坏;污染物被生物吸收、堆积,使生态环境中的微量元素失衡,影响生物健康和生存。
2. 人类健康受到威胁。
水污染物种类繁多,有机物、氨氮、磷等会导致肝、肾等器官损害,重金属会导致中毒、癌症等疾病,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内脏造成放射性破坏,危及健康。
3. 经济发展受到损害。
水污染严重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渔业生产等行业的发展,损失惨重。
大量资金投入污染治理,加重了经济负担。
三、水资源污染的防治面对水资源污染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水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水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导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问题不断加剧,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详细分析水污染的危害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水污染的危害1.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而水污染严重危害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首先,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对水中的生物和植被造成有害影响,破坏生物多样性;其次,水污染还会导致河流和湖泊富营养化,加速水中悬浮物的沉积,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嗅觉,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水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
水中污染物的存在阻碍了水生生物的繁殖,使一些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此外,水污染还对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可逆的影响,降低了生物多样性水平。
3.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水污染令人担忧的是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威胁。
污染物中的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致病甚至导致死亡。
许多疾病,如肝癌、胃肠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都与水污染有关。
此外,水污染还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水污染的主要来源1. 工业废水排放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工业企业将大量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使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化学物质和有机物等,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2. 农业活动排放农业活动是水体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废水等农业活动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会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
3.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城市生活污水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人们的生活、洗浴、厨房废水都会导致水体受到污染。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使得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水体,严重污染水资源。
三、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 强化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是防治水污染的第一步。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多年来,中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进行排序,其结果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其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
综合考虑中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类标准只占32.2%(河段统计),符合Ⅲ类标准的占28.9%,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38.9%,如果将Ⅲ类标准也作为污染统计,则中国河流长度有67.8%被污染,约占监测河流长度的2/3,可见中国地表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
中国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
中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金传良等,1996)。
为了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面对严峻的缺水、水污染问题,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一、水污染定义水体污染是指天然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污染一般是指水中污染物数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污染物数量达到了破坏水的原有用途的程度;污染物含量已超过水中该物质的本底值,从而影响水的用途。
水污染防治措施在全球范围内,水污染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对人类与自然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水资源并确保人类的生存环境,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防治水污染。
本文将对水污染防治措施展开详细阐述,包括源头控制、治理技术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一、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预防和控制水污染最为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施源头控制,可以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数量和浓度,从而降低水体受到污染的风险。
源头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工业废水治理:严格执行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加强工业废水的预处理工作,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确保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良好。
2. 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和农药的管理,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推广生态农业方式,减少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3. 城市雨污水分流:建立雨污水分离的系统,将雨水和污水分开收集和处理,减少雨水冲刷引起的水体污染。
4. 生活污水处理:加强城乡居民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污水的处理率。
二、治理技术除了源头控制,采用适当的治理技术也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代谢过程来降解和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如人工湿地、厌氧发酵等技术都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
2. 物理化学治理技术:物理化学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沉淀、过滤、氧化等过程。
例如,运用活性炭吸附重金属污染物,利用絮凝剂沉淀悬浮固体物质,使用氧化剂处理有机污染物等。
3. 高效分离技术:高效分离技术是指通过膜分离、离子交换等方法,将水中的污染物与水分离。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能耗低等优点,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微量的污染物。
三、环境保护意识提升除了源头控制和治理技术,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一环。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可以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对水污染的认知,从而培养公众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动。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水产养殖业作为满足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重要产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1. 水体污染水产养殖活动中的养殖废水和养殖废料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其中养殖废水中的氨氮、硫化物等物质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使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加剧,从而引发水华的产生;而养殖废料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堆积,会造成水体底泥的富集,使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升高。
这些污染物质如进入自然水体或水产养殖区周围的水域,都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2. 土地污染水产养殖需要大量的饲料、药品和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养殖过程中会通过排泄、溶解或漏排等途径进入土壤中,从而造成土地的污染。
这些物质对土壤的肥力、微生物群落和植被等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对土地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影响。
3. 生态破坏水产养殖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常常需要开辟新的养殖区域,这样会导致大量的湿地和沿海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降低了原有的自然生境。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等物质会对周围的水域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的危害,导致水生生物的生存状况恶化。
1. 加强养殖废水的处理和利用养殖废水中主要含有的废物质为氨氮、硫化物等,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废水处理措施,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去除和净化处理。
废水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也可以利用为农田灌溉和有机肥料等,实现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推广绿色养殖技术绿色养殖技术是指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多种手段,使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和废料能够得到高效、清洁、安全地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养殖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养殖活动对水体和土地的污染,还能够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水体环境重金属污染对生物的危害与防治随着工业的发展,水体环境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这种污染对生物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从海洋生物到陆地动植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生物的健康和生存环境,我们必须加强对水体环境重金属污染的防治。
1. 什么是水体环境重金属污染?水体环境重金属污染指的是水体中存在过量的铅、汞、镉、铬、镍等重金属元素,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衡、生物体受到危害的现象。
2. 生物体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在水体环境中,重金属元素会被生物体吸收进入体内,在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生物体产生毒性影响。
常见的毒性影响包括:2.1 对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造成影响许多生物在吸收过量重金属元素后,会产生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等问题。
例如,水中的汞元素会对鱼类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使得它们的成长速度变慢,体重减轻,乃至引起死亡。
2.2 引起变异和遗传突变许多重金属元素在进入生物体后,会引起变异和遗传突变,导致种群基因的改变和失调。
这些影响可能会在生物的后代中延续下去,进一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3 损害内脏器官和细胞重金属元素会对生物的内脏器官和细胞产生直接的损害,包括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和血液、神经细胞等细胞。
这些影响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包括贫血、神经系统疾病等。
3. 水体环境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为了防止水体环境重金属污染,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体的健康。
3.1 减少污染源减少污染源是防治重金属污染的基本策略。
政府需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监管,鼓励企业使用环保设备,减少废水排放量。
3.2 增加治理投入治理水体环境重金属污染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技术设备、人力物力等方面。
政府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
3.3 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发展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推广节能减排的理念。
城市水体污染危害及防治对策一、水体污染的危害1.水体污染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加快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水体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民生活,直接危害人的健康,对人体损害很大。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水体污染后,污染物通过饮水或食物链进入人体。
被寄生虫或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
被化学物质污染的水,对人体健康均有危害:被镉污染的水、食物,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甚至死亡;铅造成的中毒会引起贫血、神经错乱;六价铬有很大毒性,会引起皮肤溃疡,还可致癌;饮用含砷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含有机磷的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含有机氯的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生殖系统均造成危害;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用;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
世界上许多疾病与水有关,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
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
这也是工业企业效益不高、质量不好的因素之一。
农业使用污水,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
海洋污染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洋生物死亡。
3)水的富营养化的危害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
溶解氧不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而且溶解氧还参与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
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致使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促使水中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含量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
这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
第七章水体污染及其生物防治一、名词解释1.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数量达到了破坏水体原有功能的程度。
2.水体:指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和海洋等。
3.污水灌溉:一般是指使用一定处理的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森林和草地。
4.城市污水:通常是指含有大量生活污水和商业污水以及少量工业废水的混合污水。
5.富营养化:指水中营养物质过多,特别是氮、磷过多而导致水生植物(浮游藻类等)大量繁殖,影响水体与大气正常的氧气交换,加之死亡藻类的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溶解氧迅速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加速水体衰老的进程。
6.溶解氧:指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
7.生化耗氧量:指水中的有机物在好气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成CO和H20时所需要的氧气。
8.化学耗氧量: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时所需的氧气。
9.总有机碳:包括水中所有有机物质的含碳量,它是评价水体有机物污染的一个综合指标。
10.总需氧量:指把水体中的碳、氢、硫、氢等元素全部氧化时所需氧的总量。
11.活性污泥法: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再利用微生物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
12.氧化塘:利用库塘等水生生态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进行污水处理和利用的生物工程措施。
13.土地处理系统:指利用生态工程原理,将污水通过土壤-生物系统,除去污水中的营养成分和污染物,达到净化和综合利用的目的。
二、简述题1.简述污水灌溉的意义(P192)(1)提供灌溉水源;(2)提供土壤肥力。
主要表现为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微生物活性;(3)净化污水。
2.简述富营养化形成的条件(P198)(1) 营养兀素(特别是氮和磷);(2) 光;(3) 温度。
三、填空题1.污水灌溉分类可分为—纯污水灌溉________ 、_清污灌溉一和 _间歇污水灌溉。
2.富营养化的指标包括—物理_______ 旨标,__化学_ 指标和空物____ 指标3类。
水体污染概况及防治对策摘要通过对水体污染形式、污染原因及污染物来源进行分析,进而探究防治水污染的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污染的发生,为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
关键词水体污染;概况;防治对策水体是河流、海洋、湖泊、沼泽、水库和地下水等的统称。
水体中不仅有水,也包括水体中的悬浮物、溶解物、水生生物和底泥等[1]。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水体污染主要是由工业废水、农药、生活污水以及各种固、气体等废弃物排放所造成的。
我国水体污染的一般特点是北方比南方严重,地表水比地下水严重,城市及近郊比远郊严重[2]。
1996年我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GDP的4%左右。
可见,水体污染对人体与社会的危害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是十分巨大的。
1水体污染概况1.1水体污染的形式水体污染主要有2种形式:一是地表水污染。
目前,我国的河流、湖泊和水库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全国7亿~8亿人饮用水超标。
根据主要水系及湖泊的污染断面监测结果,有63.1%的河段水质为Ⅳ类、Ⅴ类或劣Ⅴ类,失去了饮用水功能。
在全国统计的523条河流中,有436条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较重污染。
七大水系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平原湖泊80%受到污染,其中26%的湖泊富营养化。
二是地下水污染。
全国以地下水源为主的城市,地下水几乎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尤以北京、沈阳、包头、天津、西安等城市污染严重(如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面积已达69.4%,受污染的水资源量占62.3%),全国97%的大中城市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
由于超采严重,地下水的硬度、硝酸盐、氯化物的含量逐年上升以致超标。
1.2水体污染的原因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汇入江河、湖泊中,使水体受到了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