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水污染及其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6.23 MB
- 文档页数:47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污染及其防治一、知识讲解1.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高位虾池在养殖、换水和排水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渗漏,会导致土壤盐分增大,附近地区会出现土壤盐碱化;海水下渗的过程中也会导致地下水盐度升高,影响水质,从而影响到当地的地表植物的生长。
排向海洋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和虾的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海中,会导致附近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影响海洋水质和海洋生物,从而间接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碱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解析危害主要从人体健康和农业两个角度分析。
太湖平原人口、城市集中,水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用受污染的泉水灌溉农田,会降低农产品质量。
原因主要从地下水的循环速度、人工干预的难度和区域联动等方面分析。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受污染的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三、跟踪训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现在滥用抗生素成了一道世界性的难题。
2014年10月,科研人员在我国的主要河流——海河、长江入海口、黄浦江、珠江、辽河等河流的部分点位中都检测出了抗生素。
環境保護概論第一章绪论環境問題的定義:由于人類活動作用於人們周圍的環境所引起的環境質量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的影響問題。
人類與環境是對立的統一,人類改造環境,環境也反作用于人類;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是調節人類社會活動與環境的關係,但要真正實現這種易傲杰必須具備下列條件:在通曉環境變化過程的基礎上,預測人類社會活動引起的環境影響,掌握自然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要以環境制約生產,運用規律改造環境;全面規劃、合理佈局、有計畫地安排社會生產力,使發展生產與保護環境的關係協調起來;要提高人類對環境價值的認識,使千百萬人協調動作,為實現這種調節進行系統的自覺的努力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内涵: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应具备的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及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性污染物2生活性污染物3放射性污染物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及生物性因素。
环境污染的特征:1、影响范围大2、作用时间长3、污染情况复杂(因为环境污染具有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4、污染治理难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大气污染的涵义: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总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遭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环境保护概论第七章水污染与防治水污染与防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从水污染的概念、分类,水污染的危害以及水污染的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饮用水资源的安全性,可能导致水源污染和饮用水中有害物质超标;二是影响人类生活环境,比如河流、湖泊和海洋污染等。
对于水源污染,需要通过水处理工艺来消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无机物以及微生物。
对于河流、湖泊和海洋污染,需要加强治理和限制排污。
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生生物bü影响。
水污染使得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
比如水中富营养化导致水华爆发,会消耗大量氧气,造成水体缺氧,导致鱼类和底栖动物大量死亡。
为了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环境,需要加强水域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水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短缺;二是对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带来的风险,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安全问题;三是增加了治理和修复水体的成本,对国家经济形成一定的压力。
为了减少水污染对经济的损害,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
为了防治水污染,可以从源头控制、减量控制以及尾水处理三个方面进行。
源头控制主要是通过减少和改善污染物的排放,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等。
减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减少和改变污染源的排放方式,进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等。
尾水处理主要是通过适当的处理技术和设备对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水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中的重要问题。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都带来巨大的危害。
因此,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减轻和防止水污染的发生。
水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水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导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问题不断加剧,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详细分析水污染的危害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水污染的危害1.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而水污染严重危害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首先,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对水中的生物和植被造成有害影响,破坏生物多样性;其次,水污染还会导致河流和湖泊富营养化,加速水中悬浮物的沉积,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嗅觉,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水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
水中污染物的存在阻碍了水生生物的繁殖,使一些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此外,水污染还对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可逆的影响,降低了生物多样性水平。
3.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水污染令人担忧的是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威胁。
污染物中的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致病甚至导致死亡。
许多疾病,如肝癌、胃肠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都与水污染有关。
此外,水污染还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水污染的主要来源1. 工业废水排放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工业企业将大量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使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化学物质和有机物等,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2. 农业活动排放农业活动是水体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废水等农业活动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会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
3.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城市生活污水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人们的生活、洗浴、厨房废水都会导致水体受到污染。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使得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水体,严重污染水资源。
三、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 强化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是防治水污染的第一步。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多年来,中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进行排序,其结果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其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
综合考虑中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类标准只占32.2%(河段统计),符合Ⅲ类标准的占28.9%,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38.9%,如果将Ⅲ类标准也作为污染统计,则中国河流长度有67.8%被污染,约占监测河流长度的2/3,可见中国地表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
中国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
中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金传良等,1996)。
为了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面对严峻的缺水、水污染问题,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一、水污染定义水体污染是指天然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污染一般是指水中污染物数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污染物数量达到了破坏水的原有用途的程度;污染物含量已超过水中该物质的本底值,从而影响水的用途。
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9.29•【字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0号•【施行日期】2021.09.29•【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20年11月27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21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等二十九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第四章水污染防治措施第一节工业水污染防治第二节城镇水污染防治第三节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第四节船舶水污染防治第五节水生态环境修复第五章饮用水水源与地下水保护第六章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第七章水环境风险监测预警与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适用本条例。
海洋污染防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业农村污染、船舶港口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促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水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建立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水污染防治重大事项。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污染。
水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水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课标要求]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水污染概念、水污染类型、水污染危害、水污染防治为编写思路,围绕课标中环境污染与防治的内容标准编写主干知识,以活动、阅读等辅助栏目拓展水污染的有关知识,使整节教材有血有肉,枝繁叶茂,很好的达到了水污染及其防治的课表要求。
为了实现第二个课标要求——以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教材设置了探究活动,介绍了最常见的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过程、危害,并让学生联系家乡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分析。
关于水污染防治,教材从预防、治理和管理三个层面进行阐述,还设置了“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阅读教材,让学生对污水处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完成第三个课标。
[教学构思]1.以学生为本,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生活,领悟教材的精华。
通过案例教学法实现对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策源地,通过情境设计、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2.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图片、材料等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污染概念、类型和我国水污染状况。
2.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过程及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3.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4.认识水污染的区域差异及解决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水污染的严重性。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水污染原因,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原则。
3.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案例中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84.05.11•【文号】主席令第12号•【施行日期】1984.1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一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二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以保障人体健康,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另由法律规定,不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是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
各级交通部门的航政机关是对船舶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
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地质矿产部门、市政管理部门、重要江河的水源保护机构,结合各自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因水污染危害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致害者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
第二章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补充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不能保证达到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水污染及其防治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可是如今,地球生态受到破坏,水体污染严峻性尤为突出。
因此,本文详细的介绍了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详细的介绍了水污染的庞大危害,并发表了对水污染的治理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水污染;来源;危害;措施1 引言水既是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开展的生产性资源,也是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环境资源它是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局部。
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开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水资源需求加大和污染物处理不力,我国水环境质量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水污染直接威胁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开展,对人的生存构成极大威胁,它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开展的重要瓶颈,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水污染问题,国民经济的开展将受到严峻的制约。
2 水污染的来源2.1 农村水污染的来源〔1〕农民生活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是人们一般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混合物如各种洗涤水和人畜粪便等,是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由于农村自来水普及程度不高,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滞后,大局部生活污水都直接进入河流、湖泊,直接造成水体污染。
其中包含洗涤物污染和人畜粪便污染。
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和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导致农村地表水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1]。
〔2〕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
农村乡镇企业数量多,布局散、规模小、经营粗放。
其中很多是污染严峻的造纸、印染、电镀、化工、锻炼等企业,污染物通常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周围的河流、湖泊,严峻污染周边地区的水环境。
特别是近年来,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大,许多污染严峻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农村水环境污染加剧[2]。
20O6年,全国农村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达89.5亿t[3]。
大量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到乡村河道,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严峻影响农民的生活生产。
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政府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对乡镇企业这种非点源污染缺少有效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3〕农业生产中的污水随着现代农业的开展,农村使用的农药、化肥量日益增多,在喷洒农药和除草剂以及使用化肥的过程中,只有少量附着于农作物上,大局部残留在土壤中,通过降雨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造成严峻的水体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