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线段、射线、直线(比较线段的大小)课件(七年级湘教版上册)
- 格式:ppt
- 大小:877.50 KB
- 文档页数:17
4.2 线段、射线、直线(2)-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背景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十五课,主要内容是线段、射线、直线的基础概念和判断方法的继续深入讲解。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判断线段、射线、直线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水平。
2. 教学目标•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与区别;•能判断给定的线段、射线、直线;•学会应用线段、射线、直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基础概念、判断方法和应用;•教学难点:对于线段、射线、直线的运用是否准确的评价。
4. 教学过程4.1 概念回顾首先回顾上一节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基本概念。
4.1.1 线段•定义:由两个端点及其之间的所有点所组成的线段叫做线段;•特点:长度有限,有方向和大小。
4.1.2 射线•定义:以一定的起点为起点,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出去的直线叫做射线;•特点:有一个端点,从这个端点出发延伸出去无限远。
4.1.3 直线•定义:无限延伸、不断伸展的线叫做直线;•特点:方向唯一,长度无限。
4.2 线段、射线、直线的判断方法4.2.1 判断线段针对线段的判断,应着重从两个方面来考虑:1.确定线段的两个端点是否存在。
如果线段的两个端点均存在,则它就是一条线段;2.确定一条线段的长度大小。
如果两个点坐标已知,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出线段的长度。
4.2.2 判断射线判断一条射线时,可以利用以下方法:1.确定射线的一个端点。
射线有一个起点,需要确定这个起点的位置;2.确定射线的延伸方向。
射线的方向是唯一的,即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延伸。
4.2.3 判断直线对于直线而言,其特点是方向唯一、长度无限,因此只需要确定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就能够确定整条直线。
4.3 线段、射线、直线的实际应用在课后习题中,学生能够了解到线段、射线、直线的应用实例。
例如:•在道路交叉口处,如何判断两个交叉路口的道路是否平行;•如何绘制一条与现有直线平行的直线;•如何确保在指定区域内布置一定数量的灯杆,而这些灯杆所组成的直线不与公路的自然路线相交,以确保公路行车安全。
§4.2 线段、射线、直线授课人:周刚时间:2013年12月10日星期二下午第二节班级:初一(5)班地点:多媒体教室§4.2线段、射线、直线教学内容分析《§4.2 线段、射线、直线》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本课教材重点介绍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结合生活中有关线的形象,探索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与基本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信心,为几何学习的入门打好基础。
本节课强调直观和基础,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淡化概念的识记,强调图形的区分,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认识与感受,注意变换思想和数学说理的渗透,让学生初步体验一些变换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
本节课要求限定在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掌握它们各自不同的方法,发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规律。
学生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了解过线段、射线和直线,对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一定的认识,且初步了解了研究平面图形的方式方法。
初一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互相提问的互动气氛较浓。
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结合我校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开放教学,借助实物、图形、幻灯片等,让学生从直观的感性认识发现抽象的概念,在探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规律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成为探求知识的主体。
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
会利用抽象的数学图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类比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划归、变换和数学说理的思想。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积极钻研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学生每人准备好草稿纸(小黑板)、铅笔(粉笔)、三角板(直尺),一根用硬纸板裁成的硬纸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射线、直线(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射线、直线(1)》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
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一群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好奇心都比较强,但同时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建立对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对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线段、射线、直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这些概念。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射线、直线》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线段、射线、直线》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首先介绍了线段的定义和性质,包括线段的端点、长度等。
然后介绍了射线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射线的端点和延伸方向等。
最后介绍了直线的定义和性质,包括直线的无限延伸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
在教材的编排上,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性质。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几何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图形的直观理解能力也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对于图形的理解和把握比较困难,需要通过更多的图示和实例来进行辅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例和图示,学生能够培养直观理解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如尺子上的线段、激光射线等,引导学生思考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和性质。
2.讲解与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讲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和性质,并进行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