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取水工程(地下水)_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 格式:ppt
- 大小:10.71 MB
- 文档页数:66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第二章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情况1、地球上水循环(自然的水文循环):水的蒸发,降水,径流过程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的关系。
2、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水资源开发利用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3、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问题:(1)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2)泉水流量衰减或断流(3)地面降沉(4)海水入侵(5)水位大幅下降,地面失衡,在覆盖型岩溶水源地和矿区产生地面塌陷。
第三章水资源量评价1、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降水,径流,蒸发2、河流径流的水情和年内分配主要取决于补给来源: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占年径流量25%~30%),积雪、冰川融水补给。
径流的特征值(参数):流量Q t--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m³/s),径流总量W t--在一定的时段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m³),径流模数M--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m³/(s·km2)),径流深度R t--设想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深(mm),径流系数α--某时段内的径流深度与同一时段内降水量之比(%或小数计)3、地下水:储存在地表以下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中的水地下水的形成因素:岩石的空隙性,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具有储水与给水功能的含水层。
4、地下水的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表3-4)5、地下水循环:补给(含水层自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径流(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流动过程),排泄(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无限往复进行构成地下水循环6、地下水资源分类的国家标准:(1)储存量——指储存于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
(2)补给量——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进入含水层的水量。
地下水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10.21•【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48号•【施行日期】2021.12.01•【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48号《地下水管理条例》已经2021年9月15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克强2021年10月21日地下水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下水管理,防治地下水超采和污染,保障地下水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地下水调查与规划、节约与保护、超采治理、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表以下的水。
第三条地下水管理坚持统筹规划、节水优先、高效利用、系统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下水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地下水调查、监测等相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下水管理负责,应当将地下水管理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采取控制开采量、防治污染等措施,维持地下水合理水位,保护地下水水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调查、监测等相关工作。
第六条利用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节约、保护地下水,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七条国务院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地下水管理和保护情况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考核评价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广州大学广州大学第一章测试1.引水工程可解决水资源的()问题。
A:时间分布不均 B:水质差 C:空间分布不均 D:高程差答案:空间分布不均2.水资源的特性包括()。
A: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B:利用的多样性 C:资源的循环性 D:储量的无限性答案: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资源的循环性第二章测试1.全球多年平均年蒸发量()全球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A:小于 B:无关系 C:等于 D:大于答案:等于2.我国用水量占比最大的是()。
A:农业用水 B:生态用水 C:工业用水 D:居民生活用水答案:农业用水3.小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A:错 B:对答案:错4.水源污染将造成“水质型缺水”,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A:错 B:对答案:对5.人为水循环可引起自然水循环中水量和水质的改变。
()A:对 B:错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程度常用()表示。
A:最小降水量 B:均方差 C:最大降水量 D:极值比答案:极值比2.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是()。
A:包气带水 B:上层滞水 C:潜水 D:承压水答案:承压水3.我国河流的补给包括()。
A:冰川、融雪水补给 B:海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降雨补给答案:冰川、融雪水补给;地下水补给;降雨补给4.按照孔隙类型,含水层类型可分为()。
A:岩溶含水层 B:孔隙含水层 C:均质含水层 D:承压含水层答案:岩溶含水层;孔隙含水层5.地下水流速较快,流速常用“m/s”来表示。
()A:错 B:对答案:错6.降水补给的河流Cv值大于地下水补给的河流Cv值。
()A:错 B:对答案:对第四章测试1.下列属于化学性水质指标的是()。
A:温度 B:pH C:细菌总数 D:色度答案:pH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饮用水水质指标中的微生物指标。
()A:病毒 B:菌落总数 C:耐热大肠菌群 D:总大肠菌群答案:病毒3.下列哪一项属于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基本控制项目。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含义: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不可替代性、水量的相互转化性。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
时间:夏多冬少;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4、简述中国水资源面临的挑战水旱灾害依然频繁并有加重趋势/农业用地减少农业用水短缺程度加剧/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污染负荷急剧增加,加重了水体污染第二章水循环及水资源形成3、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5、简述地表水资源的类型与形成河流、湖泊、沼泽、冰川、永久积雪。
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作用(江、河、湖、水库等蒸发)上升到大气中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表面形成径流。
第6章取水工程1、地表水源的供水特征?(1)水量较充沛,分布较广泛,总溶解固体含量较低,硬度一般较小;(2)时空分布不均,受季节影响大;(3)保护能力差,容易受污染;(4)泥沙和悬浮物含量较高,常需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5)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一般比较复杂。
2、水源地选择原则?(1)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源的勘察;(2)水源的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3)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水户的重要性选定,一般可采用90%~97%;(4)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使用;(5)确定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水资源管理、卫生防疫、航运等有关部门的书面同意。
对于生活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应符合有关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并应积极取得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
3、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1)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2)河流的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3)河床与岸坡的岩性和稳定性;(4)江河中的泥沙和漂浮物;(5)河流的冰冻情况;(6)河道中水工构筑物及天然障碍物。
4、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地段;(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较好的地形及施工条件;(4)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5)取水点应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6)取水点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7)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
5、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分类及其适用条件?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和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按取水点位置可分为岸边式、河床式和斗槽式。
岸边式适用于河岸较陡,主流近岸,岸边有一定取水水深,水位变幅不大,水质及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河床式适用于河岸较平缓,主流离岸远、岸边缺乏必要取水深度或水质不好的情况;斗槽式适用于河流含沙量大、冰凌严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