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传染病
- 格式:docx
- 大小:21.93 KB
- 文档页数:6
禽病学禽病得病因分类一、传染病1 病毒病:新城疫(ND)、禽流感(AI)、传染性喉气管炎(ILT)、传染性支气管炎(IB)、禽传染性脑脊髓炎(AE)、减蛋综合征-1976(EDS-76)、鸡痘、鸭瘟(DP,DVE)、鸭病毒性肝炎、雏鸭细小病毒病。
2、支原体病(慢性呼吸道病,CRD):鸡败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传染性滑膜炎(M、synoviae,MS)、火鸡支原体病(M、meleagridis,MM)。
3、衣原体:鹦鹉热,鸟疫:非鹦鹉禽类引起得人类感染。
4、螺旋体病:疏螺旋体、密螺旋体。
5、细菌病:沙门氏菌病-白痢、伤寒、副伤寒,禽大肠杆菌,霍乱(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传染性鼻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病,结核杆菌病,伪结核,李氏杆菌,绿脓杆菌。
6、真菌:曲霉菌,鸭对黄曲霉特别敏感;念珠菌病,冠癣。
二、寄生虫病:1、原虫病:球虫病,鸡、火鸡、鸭、鹅、鸽;白细胞原虫病:卡氏病,沙氏;毛滴虫病:上消化道粘膜溃疡、坏死;组织滴虫:黑头病,盲肠肝炎。
2、蠕虫病:吸虫病、绦虫病、线虫病。
蜘蛛昆虫:禽羽虱、螨病、软蜱病。
三、家禽肿瘤性疾病1、马立克氏病(MD):幼禽特有。
2、禽白血病(ALV):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般就是老年鸡。
3、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反转录病毒引起。
4、其它肿瘤性疾病:食管癌、原发性肝癌、肾癌、小肠癌、卵巢癌、皮肤癌等等。
四、家禽普通病:(一)营养疾病1、营养及代谢障碍:饥饿、缺水。
2、蛋白质与氨基酸缺乏。
3、维生素缺乏。
4、矿物质缺乏:各种微量元素缺乏。
5、其它代谢疾病:痛风、脂肪肝综合症、腹水。
(二)中毒病农药:有机磷;氟中毒,砷,汞。
药物:磺胺、喹乙醇、痢菌净。
呋喃唑酮2~4/万;喹乙醇:促生长剂:禽25~35ppm,猪50ppm;速丹:3 ppm预防鸡环虫,对鸭非常敏感。
食盐:家禽对钠、氯比较敏感。
CO中毒:与血红蛋白结合率比O2大300倍,表现:尸僵不良,血液不凝固。
第五章家禽主要传染病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了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禽脑脊髓炎、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禽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病毒性关节炎、鸡传染性贫血、鸡产蛋下降综合症、鸡白血病、禽大肠杆菌病、禽沙门氏菌病、禽巴氏杆菌病、鸡传染性鼻炎、鸡葡萄球菌病、支原体感染、禽曲霉菌病、鸭瘟、小鹅瘟等病的简介、病的发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制和公共卫生等内容。
重点掌握常见、多发传染病的病的发生、诊断方法及具体防制对策。
自学内容:禽呼肠孤病毒感染、番鸭细小病毒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症和多病因呼吸道貌岸然病。
基本要求:l、掌握各个家禽的传染病的病性特点;2、掌握各个家禽的传染病的流行特点;3、掌握各个家禽的传染病的症状和病变;4、掌握各个家禽的传染病简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5、掌握各个家禽的传染病的针对性的防制措施;6、掌握症状病变类似的家禽传染病的鉴别诊断;重点、难点:重点按每个家禽传染病分述,难点为类似症状和病变的家禽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
教学学时:12学时。
第一节禽流感(2学时)重点:1、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的症状及病变;2、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防制措施。
一、简介禽流感(AI)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它是一种由A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败血性死亡到无症状带毒等多种病征为特点。
高致病性禽流感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入一类动物疫病。
近年来,一些国家先后爆发高致病力禽流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病在我国的有些省市的一定范围内爆发,给我国养禽业带来极大的威胁,加强该病的防制已刻不容缓。
二、病的发生1.病原禽流感病毒(AIV)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的成员。
禽流感病毒呈球形、杆状或长丝状及多形性,病毒粒子直径为80~120nm,为有囊膜的RNA病毒。
病毒表面有一层棒状和蘑菇状的纤突;前者对红细胞有凝集性,称血凝素(HA),后者有将吸附在细胞表面上的病毒粒子解脱下来的作用,称神经氨酸酶(NA)。
养殖技术-家禽传染病的防治对策与建议家禽传染病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及时处理,切断家禽传染病致病源、宿主和环境三个环节的传播途径,健全和完善禽病防疫体系,制定并落实疫病的净化和扑灭措施及实施方案。
1、完善动物防疫法制体系健全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修改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出台其配套实施细则,逐步与国际接轨,依法管理禽病防制,按动物防疫法要求实行计划免疫,实施强制免疫,坚持依法灭病。
2、改革兽医卫生管理体制国家成立兽医局,建立国家官方兽医体制,实行官方兽医制度,设立首席兽医官。
规范兽医职业从业行为,解决兽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兽医工作的政府行为与兽医服务的市场行为的矛盾,改变从畜产品产业链的养殖加工、流通到国际贸易呈部门分割、分段的管理方式,提高动物疫病预防和应急反应能力,提高为养殖业的服务水平,促进兽医工作的统一实施。
3、加大动物疫病防治资金投入力度实行政府财政支持政策,对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建立资金、物资和技术等贮备,落实重大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所需各项资金。
4、实施动物保护工程认真规划,集中力量控制和消灭一些危害严重的一类传染病,认真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
5、建立动物防疫兽医卫生制度搞好环境卫生,保持饲养场清洁,注意消毒控制和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病原传入;搞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
6、控制家禽传染病传播途径搞好禽舍环境卫生,粪便污物堆积发酵,做好饲养管理用具、饲料、饮水的卫生管理,防止病原传播;做好消毒、杀虫、防蝇、灭鼠工作,消灭传染病传播媒介;严格处理尸体;病死动物尸体的处理,应选择地势干燥,距住地、禽舍、水源、道路、河流、牧地较远的地方深埋或焚烧。
7、增强易感家禽的抵抗力加强家禽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反应;采用科学饲料配方,实行科学养禽,增强家禽抗病能力;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择优质疫苗,按最佳免疫途径实施免疫接种;坚持实行定期预防免疫接种,增强机体免疫力。
禽病学(Avian Medicine)讲义第二章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第四节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ILT)一、概述: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以危害育成鸡和成年蛋鸡为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为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本病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并咳出带血的分泌物;剖检病变为喉头和气管黏膜肿胀、糜烂、坏死和大面积出血(即主要侵害上呼吸道)。
(注:IB是以危害雏鸡为主;IB病变部位主要在支气管和肺。
)二、病原学:(1)ILTV属于疱疹病毒科,α-型疱疹病毒亚科、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禽疱疹病毒I型。
(注:狂犬病毒也属于疱疹病毒科。
)(2)病毒核酸为双链DNA,基因组长度约为155kb,。
(3)病毒的糖蛋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注:NDV也是只有1个血清型;血清型少对预防有利),但不同毒株的毒力不同,其对鸡和鸡胚的致病性有差异,在细胞培养物和鸡胚绒毛尿囊膜形成的蚀斑大小和形态也不尽相同。
(5)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及其渗出物中,能够在鸡胚和许多禽类细胞上增殖。
•(通过离心,取含有病毒的液体)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使鸡胚在接种后2-9d死亡(毒力强的死亡时间短,毒力弱的死亡时间长),胚体变小,绒毛尿囊膜增生和坏死,形成灰白色的斑块病灶。
(即:病毒接种鸡胚培养后尿囊膜增厚、水肿、充血、出血。
)注:正常鸡胚尿囊膜应该是白色、透明、很白的一层膜。
•病毒在鸡胚细胞培养上生长时,引起核染色质变为和核仁变圆,胞浆融合,成为多核巨细胞(通过衍射,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好像形成一个非常大的细胞,内有多个细胞核,实际上它是因感染病毒,由多个细胞坏死后包浆发生融合形成的核内包涵体,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一个细胞)。
•病毒还可以在鸡白细胞培养上生长,引起以出现多核巨细胞为特征的细胞病变。
养禽场中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对策养禽场是养殖家禽的场所,为了保证家禽的健康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益,传染病的防控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针对养禽场中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对策,希望能为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
一、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防控对策1. 定期排查:定期对鸡群进行全面的检查,特别注意观察鸡群的运动情况、食欲和精神状态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和隔离。
2. 严格隔离:对发现病鸡应立即与健康鸡隔离,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同时,不要将带有病菌的器具或鸡只与健康鸡混养。
3. 定期消毒:养殖环境的消毒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关键。
养殖场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包括鸡舍、喂食器、饮水器和笼具等。
4. 合理饲养: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基础。
比如,加强饲料消毒,保持禽舍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等。
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对策1. 健康鸡来源:选择健康的鸡苗进行养殖,避免从疫区或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地区购入鸡只。
2. 喂食卫生: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情况,避免交叉感染。
饲料容器要经常清洗和消毒。
3. 环境卫生:保持鸡舍通风干燥,及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积水,避免病原菌滋生。
4. 疫苗接种:根据养殖鸡群的具体情况,定期接种疫苗,提高抗体水平。
三、鸡腺病毒病的防控对策1. 严格隔离:在家禽养殖过程中,发现感染鸡应及时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 维持良好的环境: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对鸡舍及周边环境进行定期消毒,防止病毒滋生。
3.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优质饲料,保证饮水质量。
饲料和水源容器要经常清洗和消毒,避免污染。
4. 疫苗接种:根据养殖群体疫情和免疫水平,定期接种合适的疫苗,提高鸡只的抵抗力。
四、鸡传染性肠炎的防控对策1. 良好的饲料卫生:提供卫生合格的饲料,定期清理和消毒饲料容器。
2. 强化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清洁和消毒饮水器、食盆等器具。
3. 饮水卫生:保持饮水器和饮水系统的清洁,避免因饮水受到污染而引起的疾病传播。
禽病学(Avian Medicine)讲义第二章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第三节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IB)一、概述: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
临床上以咳嗽,喷嚏,雏鸡流鼻液,产蛋鸡产蛋量少,呼吸道粘膜呈浆液性、卡他性炎症为特征。
二、病原学: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属于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
(注:猪的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也属于冠状病毒病。
)有囊膜的RNA病毒,病毒粒子含有3种病毒特异性蛋白:衣壳蛋白(N)膜蛋白(M)和纤突蛋白(S,对于决定病毒毒力强弱有重要作用)。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较多,目前报道过的至少有27个不同的血清型。
目前所知,冠状病毒科病毒只感染脊椎动物,与多种动物和人的疾病有关。
病毒的抵抗力:(总体不强)可以使用鸡胚分离病毒,病毒能在10-11胚龄的鸡胚中生长,导致鸡胚萎缩。
大多数病毒株在56˚C 15min失去活力;但对低温抵抗力很强,在-20˚C时可存活7年。
一般消毒剂,均能在3-5min内将其杀死。
病毒在室温中能抵抗1%HCl(pH2)、1%石炭酸和1%NaOH(pH12)1h,而在pH7.8时最为稳定。
血凝活性:IBV本身不能直接凝集鸡的红细胞,但经过1%胰酶或磷脂酶C在37˚C下处理3h后,可具有血凝活性,并且这一活性能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
利用该特性,有些实验室建立了鉴定IBV毒株或监测抗体水平的间接血凝抑制试验,但该方法目前尚缺乏规范标准。
三、流行病学:鸡是IBV的自然宿主,各种龄期的鸡均易感,雏鸡最为严重,死亡率也比较高,一般以40日龄以内的鸡发病最严重。
本病经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消化道感染(通过饲料、饮水、鸡舍、笼具感染)。
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特别是天气寒冷且潮湿的时候易发生)。
饲养管理不良等易造成本病的发生(卫生状况不良,存在大量大肠杆菌、支原体的鸡舍易发生)。
鸡的几种主要传染病防治
鸡是人类重要的农业家禽之一,但是鸡也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
这些传染病不仅会导致鸡的死亡,还会对养鸡业产生严重的威胁。
了解鸡的传染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1. 新城疫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毒在鸡的体内繁殖迅速,会导致鸡的呼吸困难、羽毛蓬松、眼睛肿胀等症状,严重时还会死亡。
防治新城疫的主要措施是疫苗接种,及时隔离感染的鸡群,并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保持鸡舍的清洁。
2. 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该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感染以及食入污染的饲料和水源而传播。
感染禽流感的鸡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大量鸡的死亡。
预防禽流感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避免与野生鸟类接触,及时发现感染鸡群并隔离,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卫生。
3. 传染性法氏囊炎
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菌可在鸡的鼻子和喉咙部位繁殖,并通过呼吸道传播。
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鸡会出现喉咙肿胀、呼吸困难、痰液分泌增多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鸡的死亡。
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并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家禽常见疫病预防措施
家禽疫病是指在家禽中传播的各种传染性疾病,会给养殖户带来经
济损失,也会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
因此,家禽疫病的预防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家禽疫病及预防措施。
一、新城疫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鸽子和鸡类家
禽危害严重。
预防新城疫的措施包括:定期消毒笼舍和饮水器,定期
擦洗家禽,避免家禽之间的相互接触,定期为家禽接种疫苗等。
二、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禽支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常见于鸡和鸭。
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措施包括:保持鸡舍通风良好,保持饲料
的清洁卫生,及时更换饮水器内的水等。
三、禽流感
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家禽的健康造成
威胁。
预防禽流感的措施包括:控制家禽的密度,定期检查家禽的健
康状况,定期清洁家禽的生活环境等。
四、鸡传染性贫血
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鸡的生
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预防鸡传染性贫血的措施包括:保持鸡舍的
整洁,定期检查家禽的健康,避免家禽的携带者与健康家禽接触等。
综上所述,家禽疫病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家禽养殖户应根据家禽所患疫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家禽的健康,并确保养殖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家禽疫病的发生,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鸡的几种主要传染病防治鸡是人类重要的家禽之一,但由于其生理特点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易患各种传染病。
传染病不仅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还会对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鸡的传染病,对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鸡的几种主要传染病及其防治方法。
一、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上呼吸道和生殖道。
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喘鸣、咳嗽、流清鼻涕、蛋质量下降等。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加强管理,保持鸡舍内的通风和卫生条件,防止交叉感染。
2.注重饲养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营养合理,增强鸡的抗病能力。
3.注射疫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4.定期消毒,对鸡舍、器具和运输工具进行定期彻底的消毒,有效降低病原体的传播。
三、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法氏囊炎(Marek's Disease, M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淋巴系统和神经系统。
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运动障碍、瘫痪等。
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加强疫苗接种,在鸡群出生后尽早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
2.定期消毒,对鸡舍、器具和运输工具进行定期彻底的消毒,有效降低病原体的传播。
3.密切观察,发现有异常情况的鸡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避免交叉感染。
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养殖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全面加强管理、科学合理饲养、定期消毒、精准疫苗接种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鸡的传染病,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希望养殖者能够加强对鸡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了解,提高防治意识,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