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教学评分表
- 格式:doc
- 大小:448.00 KB
- 文档页数:2
磨课评价表磨课阶段是一个研修组共同进步的见证,它是一个集集体智慧于一身的活动。
本次磨课我们整个研修小组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共同商讨确立研讨课题,制定详实的磨课计划、认真进行任务分工,小组成员尽最大努力发挥各自的潜能,真正体现“团结就是力量”的团队精神。
全体学员全程参与10分:我们组的研修工作开展得很顺利,这是我们组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经过专题理论的学习,我们严格按照“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原则,经历了备课-上课-观课-评课-议课-反思-总结等一系列的磨课活动,而且每次活动都做到了全员参与,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课例改进很明显9.9分:在磨课过程中,我组老师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互相交换心得体会,创造了浓浓的研修氛围。
我们根据研修课例,深入思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通过3次备课我们组的课例有了很大的改进。
如:在第一次备课时教学环节虽然全面,但是设计意图不清晰。
经过全组成员的讨论交流,在第二次备课时,修改了这一缺陷。
在第三次备课时,教师们对学生出现问题的预设做了充分的准备,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生成学生学习9.8分:在整堂课中,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
王老师注重将活动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和讨论交流中探究新知。
亮点和特色9.8分:本节课,王老师根据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有四大亮点:本节课有四大亮点(一)设计的情境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
(二)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 (三)让学生经历了初步认识—讨论探究—生活应用的逻辑思推理过程。
本节课的特色:本节课的特色设计了多个有趣的语文情境活动,巧用肢体语言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总之,我们深刻体会到磨课的过程,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与同事交流的过程,是分析学情的过程,是教法学法的最优化选择的过程。
就在这一次次的“磨”中,更新了我们老师的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
磨课教学评分表教学评分表授课教师姓名:XXX。
课程名称:XXX 项目I 教学态度评价标准分值得分教学组织思想性 15科学性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 40先进性理论联系实际讲课教学方法 25艺术能力培养教学手段学生研究效果 15总体印象仪表仪态 5精神面貌教师风范总计:100评价标准及得分说明:教学组织思想性:教学组织有条不紊,思想性强,科学性高,得分为XX分。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具有先进性和理论联系实际性,得分为XX分。
讲课教学方法:讲课思路明晰,逻辑性强,语言流畅,使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得分为XX分。
学生研究效果:学生研究效果良好,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得分为XX分。
总体印象:教师仪表仪态端庄,精神面貌饱满,教师风范得分为XX分。
总评:教师教学态度积极认真,教学内容充实,讲课教学方法得当,学生研究效果良好,有一定的提高空间。
建议教师注重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II 教案备课情况评价标准分值得分内容充实完整 12符合大纲要求教材及附件选用合适 14教学内容适合授课对象特点 8总计:34评价标准及得分说明:内容充实完整:教案内容充实完整,符合大纲要求,得分为XX分。
教材及附件选用合适:教材及附件选用合适,能够很好地辅助教学,得分为XX分。
教学内容适合授课对象特点:教学内容适合授课对象特点,能够满足学生研究需要,得分为XX分。
总评:教案备课情况良好,内容充实完整,教材及附件选用合适,能够很好地辅助教学,建议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与授课对象特点的匹配,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评分表
年级授课科目授课人
授课课题授课时间
评分项目评分标准占分得分合计
1.教学目标(10分)符合课标要求,提现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要求6具体、明确且具有操作性4
2.教学内容(10分)教材处理得当,教学重难点突出4课程容量适度,课时划分合理3能够结合实际和学科特点,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
3.教学过程(40分)依据课程特点,提出具体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学生自学能力5能够创设师生平等交流、生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氛围10面向全体,关注个性差异,并注重优生培养和差生转化5体现教师释疑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做适当的拓宽和延伸10及时组织课堂训练或落实,反馈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5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科学有序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5
4.教学效果(20分)基本实现课时目标,大部分学生能完成作业并得到不同的发展5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学习问题,乐于分享成绩交流心得5师生精神饱满,课堂气氛宽松,学生参与面广,能够体验学习和成功的愉悦5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默契配合教师教学5
5.教师素质(10分)心理素质好,教态亲切、自然、庄重、大方,具有较强的亲和力2语言标准规范,生动精炼,清晰准确,讲解示范符合科学性,形象性、逻辑性、情
感性强
2书写规范,字迹工整美观,条理清楚;布局合理,重点突出2据实际需要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或其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能利用、开发教学资
源提高教学效益
2应变自如、灵活运用教材,现场驾驭能力强2
6.教学特色(10分)贯穿先进的教育方法,渗透先进的教育理念5具有明显的教学风格,并在某些方面具有创造性5
评分人评分日期20xx年xx月xx日得分合计
课堂教学
建议。
磨课评价表
教师姓名年级学科
标准流程评价维度评价等级
出类拔萃优秀良好一般薄弱
课堂功底
入门测
1、涵盖本节课内容的基础知识的练习
2、复习上节课的重点内容或题目巩固导入有趣、有意义、新颖
授课
1、有课堂内容相关,且过渡自然
2、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3、内容充实,且难易适中
4、易错点、重难点、考点突出
课堂落实有课堂讲解知识点对应的例题和变式总结拓展对课堂知识点有总结或者扩展
出门测对本节课内容例题讲解的考核
课堂表现力
板书
结构:有结构设计和分块
标注:有不同颜色笔标注
字迹:工整,无书写错误
课堂活力
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度高
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姿教态
声音:洪亮有起伏
教态:眼神自信,自然放松,关顾全场
气场:亲和有笑容,有教师范
选填整体风格
稳健()激情四射()活泼可爱()自信大方()和蔼可亲()循循善诱()
赶火车()紧张严肃()天马行空()平淡乏味()啰嗦()稚气未脱()习惯养成笔记习惯()
突出问题&能力提升:
授课能力总体评价差() 一般() 良好() 优秀() 出类拔萃()
评价人: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一、磨课研究的特点“磨课“实际上是以磨课为重点环节的课例研究,研究的主体是备课组的一线教师。
1、学科课堂,课例研究。
以课堂教学为研究的载体,一线教师最注重、最投入、最有发言权。
这种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改进最直接有效。
它区别于教育叙事,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论文。
2、伙伴协作,携手发展。
依靠集体的力量与智慧实行课例的研磨,合作互助,共研共享,共同发展。
3、基于问题,切实具体。
4、反复研磨,持续改进。
5、解决问题,见证成效。
围绕实行课题研磨的结果,一定要见证课堂改进的效果。
6、研究提炼,形成成果。
集体反思、总结、提炼磨课课例活动全过程的设计、做课、思路、观点、方法等,形成明晰的总体线路,撰写研究报告及相关的教学叙事、案例、经验论文等二、磨课研究活动展开的基本程序第一,全员参与,分工明确。
组长领导,年级备课组每位教师都要参与。
每个人着重于某个方面,有观察、分析、建言等的任务。
参研教师对课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活动等都要认真准备,有自己的设计方案。
第二,聚集主题,选择内容。
集体研究,反复筛选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的课题。
如《试卷评讲课如何实现高效》、构建新授课教学模式研究、《概念教学中引入模式的研究》、构建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等。
聚集主体,要体现在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堂观察、磨课研讨、整合改进、成果表现等全过程。
第三、做课观察,磨课研究。
如初中数学课堂建设的课例研究,采取微格教研的方式。
课堂观察分工明确,制定观察表:讨论记录、记录表发放收集、课堂定位、图片收集等。
同时有明确的观察的注重点:如学生参与与教师的作用----1、执教者独立备课,写出教案并说课、展示教学设计方案,集体研讨,执教者归纳整理意见和建议,修改教学设计。
2、执教者实施第一轮课堂教学,参研者按分工实行课堂观察。
课后集中议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善意的意见和建议“倾盆”而来,群策群力,贡献资料,提出改进方案。
执教者整理研究再修改,实行第二次教学设计。
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2011年小学研修要经历两类学习:以名师群组课例研究为示范的行动导向学习(1至6专题)和研修组全程磨课的参与体验学习(7至8专题)。
课例打磨专题是由研修组自主组织的、以磨课计划任务驱动的、综合性学以致用专题。
现就研修组如何利用网上磨课流程,组织全组老师做好课例研究的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研修组磨课时间要求研修组课例打磨专题从11月21日开始,至12月11日结束,用三周时间完成研修组的课例打磨任务。
省课程团队和县(市区)指导教师团队将跟进研修组磨课过程并给予实时指导,因此,第7、第8两个专题同时开始,两个专题的时间整合在一起。
研修组磨课要从制订课例研究计划开始,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全周期,故在第6专题之后,各研修组要尽早制订磨课计划,进入磨课,并用足三周时间(不建议提早结束磨课),从时间上保证课例研究每个环节做细做好。
研修组磨课专题完成后,将进入研修组磨课县(市区)、省两级评选,在评选期间将关闭研修组磨课材料的提交,这段时间研修组磨课材料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删除。
待评选结束后,研修组磨课平台会重新开放。
二、研修组磨课方式和任务本次研修组集体磨课统一采用“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基本式,暂不开放和支持其它变式的磨课操作流程。
磨课基本流程包括10个环节的任务,各环节的任务均在研修组自主制订磨课计划后生成。
研修组须按照平台设臵好的基本流程,制订磨课计划,生成磨课任务,进而依序完成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三、磨课流程的操作磨课流程是教师开展课例协同研究的网上工作流。
磨课流程按分类资源、流程环节和成员任务三个维度聚合相关信息。
以分别支持信息归类查询、按流程实施磨课和参与成员的计划任务管理。
三个维度信息聚合的基础是磨课群体讨论确定的磨课计划。
其主要具体操作包括:1、制订计划,生成磨课任务。
磨课从制订计划开始。
磨课任务要随计划设定而生成。
计划制订前,任务不存在,平台显示出空白磨课计划表。
∙1.磨课计划
∙2.教学设计
∙3.上课
∙4.观课
∙5.评课
1、磨课计划表内容要认真讨论、填写完整。
2、请您认真看完该专题的学习导引后,在左侧导航栏中点击【磨课】按钮,进入磨课平台。
摘要
(1)数学学科需说明课题内容,教学几个课时的教材请注明本次打磨研讨的是第几课时。
(2)“任务目标”既有跟学科教研对接目标,也有跟校本教研对接的目标。
(3)“研究问题”说明通过这个课例研究着重探讨的问题。
研究问题一般不超过3个。
研讨问题既体现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又能解决本校(本地)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4)“研讨活动时间安排”,研修组课例打磨(即集体磨课)从9月10日开放,可与专题五、专题六学习同时进行。
具体进入时间由各研修组依据本组实际自行决定。
研修组磨课完成时间为10月12日。
即从10月12日晚12:00开始,直至课例研究评选结束前为研修组磨课材料封闭时间,这段时间研修组磨课材料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删除。
待评选结束后,参评研修组磨课会继续开放使用。
(5)课例的教材内容。
因本省使用的教材品种多样,请提供教材原文。
资源
全组讨论:确定课例研究目标任务、要研讨的问题(问题要具体,不要大不要多)、确定教学课题、上课老师,落实全组每人的工作任务、做好全程时间安排,填好磨课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