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文学时期
- 格式:doc
- 大小:177.50 KB
- 文档页数:4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一、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学主要思潮之一,也是在这一思潮影响下所有文学流派的统称;1、以柏格森、弗洛伊德等人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强调非理性因素,主张从个体心灵出发,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2、在哲学思想上受尼采的影响,反对传统对个体、物质对心灵、理性对感性的压制,注重在自然与人、社会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联中剖析个体的生存状态(异化),具有虚无主义和文化批判倾向;3、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
二、现代主义文学发展概况1、发展轨迹:肇始期(1890-1910)鼎盛期(1910-1930)衰退期(1930-1950)2、主要流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意识流等。
三、未来主义1、20世纪最早出现的一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反传统文学流派,以全新的、发达的未来为号召,肯定机器文明,讴歌力量、运动和速度,在无序联想和自由放任的文字中显示其刺激性和冲击力,致力于清除传统文化,表现出狂热的无政府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
创始人是意大利作家马里内蒂,代表人物有法国诗人阿波里奈尔,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等。
2、未来主义发展概况1909年意大利作家菲利普·托马索·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876-1944 )在巴黎《费加罗报》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宣告了这一运动的诞生。
未来主义的“诗歌宣言”、“戏剧宣言”、“电影宣言”、“音乐宣言”、“舞蹈宣言”、“雕塑宣言”、“建筑宣言”陆续产生,形成热潮。
20年代初,未来主义出现分化,趋于沉寂。
3、未来主义的美学原则及意义热衷于把握“现代的感觉”,讴歌机器化大生产这一新时代的标志,并由此形成以强烈动感为中心,以力量美和速度美为追求的美学原则;未来主义为现代主义扫清了障碍,提出了文学艺术应为适应工业化发展而变革这一命题,使艺术的创造空间得到延展,对现代主义文学有开拓意义。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和美国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其对传统文学形式和结构进行了颠覆和重塑。
这一文学运动涌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社会动荡时期,被认为是对于现代社会、人类存在以及文学本身的一次颠覆性挑战。
背景现代主义文学在19世纪末的欧洲开始萌芽,并在20世纪初期迅速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工业化、都市化、技术进步等现代社会变革的加速,使得作家们开始对传统文学形式和意识形态进行反思。
他们试图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探索人类内心深处的困惑和焦虑,以及现代社会的种种变化和矛盾。
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具有诸多典型特征,其中包括:1.意识流:作者通过描绘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感知,来展现人类的复杂心理活动。
这种写作手法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呈现了碎片化的文本片段,让读者参与塑造故事情节。
2.主观现实:现代主义文学强调每个人的视角都是主观的,对于现实的真相充满怀疑。
作家们试图通过多重视角、时空错置等手法来呈现复杂多元的现实,展示出不同人的不同看法和理解。
3.嘲讽和讽刺:现代主义文学常常通过对社会、权力、道德的批判来揭示现代社会的荒谬和虚伪。
作家们以讽刺和嘲笑的手法来对待传统观念和价值,挑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代表作品现代主义文学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以一天的故事表现出爱尔兰都柏林市民的生活,采用多种叙述技巧,包括意识流和内心独白。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灯暗时》:通过描写主人公心灵的细腻变化,展现了现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挣扎和矛盾。
•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以荒诞的幽默揭示了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和孤独,对社会制度和个体命运进行了深刻探讨。
影响现代主义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文学形式的创新和实验,使得文学更加开放和自由。
现代主义文学挑战了传统文学的权威性和稳定性,让人们对文学的意义和作用有了不同的解读。
外国文学(19世纪--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2010-07-18 08:52:01)转载标签: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卡夫卡美国杂谈分类:文件.笔记十九世纪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一.文学特征概述19世纪文学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年)到“巴黎公社革命”(1871)这一时期的文学。
主要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及早期无产阶级文学、象征主义文学和唯美主义文学等。
这一时期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二、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条件1、社会原因: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两个事件,标志着资产阶级在欧洲范围内的胜利。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劳资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现实的黑暗和丑陋使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了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反映在文学上就出现了现实主义新倾向。
2、思潮原因: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长足发展,促使文学转向真实、客观的创作方法。
3、文学自身原因: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倾向日趋强烈。
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等在客观、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创作实践上形成了现实主义传统。
18世纪末,席勒首先提出“现实主义“概念;19世纪20年代,司汤达率先提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纲领;以后,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进一步奠定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现实主义作家注重写实,主张文学要象镜子那样如实反映现实,力避主观性。
注重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时代的或人物性格的本质特征;2、批判性、暴露性和改良性:现实主义作家都是在启蒙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特别注意描写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批判的广度和深度上要更集中、更强烈、更尖锐。
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2011-12-12 19:30:26)转载▼分类:资料标签:杂谈一、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现实主义又称“批判现实主义”,其文学作品表达出人们对正义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心和斗志,激励人们为改造现实社会、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断斗争。
而现代主义文学却反映出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对前途悲观绝望的情绪,体现出虚无主义的思想。
1、从产生到繁盛的时间看,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文学艺术家就主张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
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20-30年代达到繁盛时期,并取代现实主义成为西方文坛的主流。
2、从兴盛的社会根源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开始大量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结果。
现代主义文学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兴起,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他们迷茫、痛苦而找不到出路。
3、从创作特点看,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相互冲突趋势,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因对现实秩序不满而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共同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二、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1、描写对象浪漫主义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注重内心世界的描写。
现实主义文学却是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因此成为一种时代的记录。
2、表达对现实不满的方式浪漫主义作家们对现实强烈不满,往往偏重于对理想的追求,把现实和理想对立起来,着重描写他们认为最好的、最美的,也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和艺术典型。
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为充分揭露和批判这个社会,探索导致社会罪恶的本质根源。
3、对自然与环境的态度浪漫主义文学着力描绘自然景物,主张社会回到“自然状态”,以表达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的厌恶。
名词解释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一门文艺理论,现代主义文学早在20世纪初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它赋予了传统的文学艺术以崭新的面貌和理念,成为了后来文学发展的催化剂和关键词。
一、什么是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指的是20世纪初期在欧美地区兴起的一种先锋文学运动,其主旨是从传统中解放出来,将习惯和陈腐的文学观念推翻,以革新、开放的心态面向现实、科技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它具有强烈的个性化、探究性和实验性,对文学语言、情感、主题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1. 对传统文学的颠覆和反叛。
现代主义文学作家试图打破固化的文学模式,将传统文学的形式、风格、题材等传统元素都重新加工,从而为文学作品注入新鲜的气息和生命。
2. 文学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创新。
现代主义文学的作品构思精巧、丰富多彩,而且更加关注情感和思维的反应过程。
文学作品的形式多样化,同时在表现手法上更加深入人内心深处,注重意识流和意象描写等新形式。
3. 文学内容的开放、真实和现代化。
现代主义文学结束了传统文学对于某些主题和内容的压抑,注重表现心理、性、犯罪等传统文学因道德、宗教等原因难以涉及的题材。
它将社会丑恶和社会现实表现地尤其直接和真实,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文学镜像。
三、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1.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小说《尤利西斯》(Ulysses)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该作品运用了前所未有的与情节、语言、思想碾磨流失的文字风格,使小说形式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2.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的小说《到灯塔去》(Tothe Lighthouse)具有极强的意识流作品,深入探究人类思想、性别和文化问题。
3. 埃琳娜·费雷(Elena Ferrante)的小说系列《我的天才女友》(My Brilliant Friend)刻画了两位普通女性的生活,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和社会变迁,对于描绘现代化进程中人物生活状态具有非常高的代表性。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现代文学是指自19世纪末至今的文学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多样,体裁繁多,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一、发展历程1. 新思潮的兴起: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系列思想启蒙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这些思潮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例如,法国象征主义文学以及英国文艺复兴运动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同时,俄国的启蒙派作家们也在文学上表达了对沙皇体制的不满与反抗。
2. 现实主义文学的崛起:20世纪初期,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导,强调真实的描写,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罪与罚》、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3. 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20世纪初到中期,现代主义文学在欧洲和美国迅速发展。
现代主义作家试图破除传统文学的束缚,探索新的艺术形式。
例如,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尤利西斯》以自由的流水账形式呈现,极大地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写作方式。
4. 各国文学的多样性:20世纪中后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学开始相互借鉴与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日本后现代文学等各具特色的文学流派迅速崛起,一时间成为文学的风潮。
二、特点1. 主题广泛:现代文学作品关注社会问题、人性思考以及人类命运等多种主题。
传统文学一般注重英雄人物,而现代文学更加追求人类存在的价值和目的。
2. 技巧多样:现代文学作家独辟蹊径,运用各种技巧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探索新的表现方式。
例如,流派文学中的意识流、内心独白等手法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表现力。
3. 反映社会变迁:现代文学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的变化与冲突。
无论是战争、革命还是社会运动,这些事件都成为现代文学作品的重要素材。
现代主义(Modernism)文学时期(1918-1945)历史背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起源于1918年,这一年应该说是英国人民苦苦期盼的一年。
旷日持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以同盟国的战败而收场。
经济趋近于崩溃,战争中牺牲了大量的有才华的年轻人,使得英国在一战中的文学创作跌入低谷。
随着战争的结束,英国开始战后重建,人民开始反思现实生活。
面对废墟,只能在精神世界中才能创造出自己的理想国。
首先开创新纪元的是诗人托马斯·艾略特(T.S.Eliot),他拉开了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帷幕。
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The Waste Land)是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传达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人对世界、对现实的厌恶、普遍的失望情绪和幻灭感,表现了一代人的精神病态和精神危机,从而否定了现代西方文明。
虽然想法过于极端,但是确实引起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可,从而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艾略特所代表的象征主义文学成为了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开端。
随着战后重建的慢慢推进,英国人民慢慢发现了心理对于现实的重要引导作用,“意识流”这一个生僻的字眼开始进入文学的行列。
Modernism: (1) A reaction against realism; (2) Modernism takes the irr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 theory of psycho-analysis as its theoretical base; (3) The major themes of the modernist literature are the distorted, alienated and il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an and society, man and man, and man and himself; (4) The modernist writers concentrate more on the private than on the public, more on the subjective than on the objective. They are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inner being of an individual. In their writings,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are mingled together and exist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nsciousness of an individual.意识流the stream-of-consciousness: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
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
The narrator conveys a subject’s thoughts, impressions, and perceptions exactly as they occur, often in disjointed (不连贯的) way and without the logic and grammar of typical speech and writing. Stream-of-consciousness narration usually is written in the first person. 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散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现代主义代表作家:1.T.S.Eliot代表作:The waste Land,1922《荒原》; Four Quartets,1935-1942《四个四重奏》2. wrence代表作:Sons and lovers,1931《儿子和情人》; The Rainbow,1915《虹》; Women In Love,1921《恋爱中的女人》3. James Joyce 意识流主要表人物代表作:Ulysses,1922《尤里西斯》; Dubliners,1914《都柏林人》;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1916《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4.Virginia Woolf 意识流另一代表人物To The lighthouse,1927《到灯塔去》; Jacob’s Room,1922《雅各布的房间》;The Waves,1931《浪》; Mrs. Dalloway,1925《达罗卫夫人》4.William Bulter Yeats 叶芝:爱尔兰诗人代表作:The Tower,1928《塔》The Second coming,1920《第二来临》The Wind among the Reeds《苇间风》赏析1:William Bulter Yeats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生平:1865年, 出生在一个画家家庭。
1889年,即出版其第一部诗集。
1891年,组织“诗人俱乐部”、“爱尔兰文学会”,宣传爱尔兰文学。
1896年,他和友人一道筹建爱尔兰民族剧院,拉开了爱尔兰文艺复兴的序幕。
1902年爱尔兰民族戏剧协会成立,诗人任会长。
1923年,叶芝由于“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32年,诗人创立爱尔兰文学院。
1938年,诗人移居法国,一年后病逝。
叶芝对毛特•岗的爱情:叶芝对于毛特•岗爱情无望的痛苦和不幸,促使叶芝写下很多针对于毛特•岗的诗歌来,在数十年的时光里,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毛特•岗不断激发叶芝的创作灵感;有时是激情的爱恋,有时是绝望的怨恨,更多的时候是爱和恨之间复杂的张力。
《当你老了》、《他希望得到天堂中的锦绣》、《白鸟》、《和解》、《反对无价值的称赞》……都是叶芝为毛特•岗写下的名篇。
1) WHEN YOU ARE OLD------William Butler YeatsWhen you are old and gray and full of sleep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2)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by William Butler YeatsI will arise and go now, and go to Innisfree,And a small cabin build there, of clay and wattles made: Nine bean-rows will I have there, a hive for the honey-bee;And live alone in the bee-loud glade.And I shall have some peace there, for peace comes dropping slow,Dropping from the veils of the morning to where the cricket sings;There midnight’s all a glimmer, and noon a purple glow, And evening full of the linnet’s wings.I will arise and go now, for always night and dayI hear the lake water lapping with low sounds by the shore;While I stand on the roadway, or on the pavements gray, I hear it in the deep heart’s core.3) 白鸟亲爱的,但愿我们是浪尖上一双白鸟!流星尚未陨逝,我们已厌倦了它的闪耀;天边低悬,晨光里那颗蓝星的幽光唤醒了你我心中,一缕不死的忧伤。
露湿的百合、玫瑰梦里逸出一丝困倦;呵,亲爱的,可别梦那流星的闪耀,也别梦那蓝星的幽光在滴露中低徊:但愿我们化作浪尖上的白鸟:我和你!我心头萦绕着无数岛屿和丹南湖滨,在那里岁月会遗忘我们,悲哀不再来临;转瞬就会远离玫瑰、百合和星光的侵蚀,只要我们是双白鸟,亲爱的,出没在浪花里!赏析2:Virginia Woolf弗吉妮娅·伍尔芙(1882-1941):出生伦敦,父亲是著名学者、传记作家,伍尔芙自幼体弱多病,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她常在家阅读父亲的藏书,浸染书香,蕴就深厚的传统文学修养。
意识流小说构成伍尔芙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成就,她对女性存在的历史与现状独具慧眼的反思和洞察,使其成为女性主义批评史上先驱人物。
伍尔芙晚年周期性的精神崩溃使她的生活苦不堪言。
1941年3月28日,伍尔芙将她的帽子和手杖留在一条小河边,投水自尽。
伍尔夫小说不注重表现事件、人物之间的关系,而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物思想感情流程的再现上,讲究环境和景物描写的印象效果。
她的文笔富于音乐性,并运用音乐上的“曲式学”结构作品,给读者以美感。
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