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点击苏州古典园林系列狮子林的佛门禅味
- 格式:pdf
- 大小:826.91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古典园林系列------苏州狮子林
浏览数: 27 发表日期:2014-7-9 11:10:09
狮子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位于古城苏州东北角的园林路,占地面积约14亩。
狮子林是一座以古代假山群为代表,充分体现禅宗与儒家思想相融合的园林。
园内东南诸峰罗列、长廊回饶、西北多水、绿波轻盈;西部峭岩石壁、倚山斜立,更有飞瀑和潺潺流水,在园林艺术中别具一格。
它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石奇峰,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
狮子林至今已有660多年的历史。
是一座典型的“禅意”园林。
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因园内“林有竹万个,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识其授受之源”,取佛书“狮子吼”之意,故名“狮子林”。
乾隆皇帝曾六游狮子林,题诗10首,赐匾3块,其中“真趣”匾额至今悬挂园中;还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
苏州园林狮子林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苏州园林狮子林》的内容,具体内容:狮子林是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那么你对了解多少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狮子林是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那么你对了解多少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3号。
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历史沿革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
翌年(元代最后一位皇帝顺帝至正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
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
史载,元末名僧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亦因佛书上有"狮子吼"一语("狮子吼"是指禅师传授经文),且众多假山酷似狮形而命名。
精品点击苏州古典园林系列文.图/卜复鸣网师园“彩霞池’’苏州古典园林大多以山水为布乐”(《网师园记》)。
然其云影水色局中心,或以山为主,以水为辅;则完全得益于园中的半亩方沼一或以水为主,以山为辅。
而水亦有彩霞池。
聚散之分,一般大园之水,以聚为彩霞池之水,因驳岸低平,黄主,以分为辅,但却能宾主分明,如石层叠而又相互错杂,加之水岸拙政园中部园林。
:J',N2-水,则大多水12、矶石,故能给人一种别致一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小的石拱桥多聚而成池,而且常一水居中,再轻巧而又水体漆漫的感觉。
而水面作遮蔽,并用它作为东面山墙和贯以小桥,环以廊屋,网师园就是上点缀的朵朵睡莲,又给池水凭桥西黄石假山的过渡,显得自然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例(图1)。
清代添了几分静谧安逸的景况(图2)。
而贴切(图3)。
涧水过了小桥以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钱大昕曾评之彩霞池的理水可谓深得中国造园后便是积水成潭,汪洋~片,点出日:“地只数亩,而有纤回不尽之艺术之精髓,其东南一角设有“篥了这个以“网师”而命名的渔隐主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涧”,观其水源,乃发端于“可以题,给人以江湖之思。
空旷的池水栖迟”与“小山丛桂轩”处的灵峰在小涧、小桥的衬托下,更显浩秀石之间,小涧曲折而深奥。
涧中渺。
在水池的西北,则设计了一座还设置了~个小小水闸,旁边的梁式石板曲桥,形成了内湾式的立石上还刻有“待潮”二字,仿佛迂回水尾(图4),池水从曲桥下闸门一开,源于山间的涧水就会穿流而过,直到“看松读画轩”的似潮水般地汹涌而至,这正是造堂前,其水湾驳岸又和堂前的黄园上所说的“山贵有脉,水贵有石假山花台叠为~体,浑白天成。
源”的典型范例。
而涧12则用花岗这样,便把彩霞池的“来龙去脉”岩小桥~引静桥(俗称三步桥)这交谈得一清二楚。
这又不免使人 万方数据14夏末版2007.7想起了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名言,水之所以为美,是因为它具有了与“君子”的品质相类似的特征,如水之“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等等,园林不正是收敛心神、进行心理过滤和净化的清幽之所吗?所以当你饱受人生的挫折或凡尘的纷扰之后,不妨去园林走走,或许它能帮你除尘涤烦,你的思绪真的会“不清以入,鲜洁以出。
【诗意散文】苏州园林(一)狮子林苏州园林.狮子林文/刘郎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狮子林是现存的唯一一座禅意园林,它还被誉为假山王国。
2000年,狮子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高僧留迹元朝至正元年,也就是1341年,一位名叫惟则的高僧,应弟子之邀,来到苏州传禅。
次年,弟子们为他买地筑屋,建造了一座禅林。
这,便是狮子林。
来到苏州之前,惟则高僧曾在浙江天目山的狮子岩修行二十余年,而惟则的老师中峰明本,以及中峰明本的老师高峰原妙,又都是在狮子岩得道的。
狮子林以“狮子”命名,既表明了这座禅林与传禅基地狮子岩的联系,又寄托了禅僧们不忘师祖的意思。
在古代,狮子的“狮”,有时又写作老师的“师”。
在佛门之中,由于杰出的僧人也被称为狮子,因此,不但高僧说法被称为狮子吼,而且高僧的法座也被称为狮子座。
同时,寺院一词,也一向有着“丛林”的别称,所以,把这座禅林称为狮子林,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当然,狮子林得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它拥有这一片嶙峋多姿的太湖石假山群。
这些大大小小的太湖石,虽然造型各异,但是,它们却大都与狮子的形态非常相像。
这些狮子,或立或卧,或俯或仰,千形百态,顾盼生姿,并以林立之势,营造出了十分奇异的氛围。
可以说,把狮子的形态与狮子的寓意合为一体,并称之为“狮子林”,对于一座禅林来说,这真是一种绝妙的构想。
作为佛教在中国发展以后形成的禅宗,向有功利禅与山林禅之分,惟则师徒所修炼的,则是山林禅。
山林禅的禅僧隐遁于山林丛莽,生活都是十分俭朴的。
但是,正因为有了那种绳床瓦灶式的生活,他们才深刻地体悟到了自然与生命的庄严法则。
而狮子林建造之初的假山和竹林各占其半的格局,恰好保留了山林丛莽的特色。
这正如惟则高僧的诗句所写:“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讲到苏州的古典园林,人们往往就会提到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和明清两代的拙政园与留园,并把它们称之为“城市山林”。
狮子林简介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元代至正二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
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
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
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
“对面石势阴,回头路忽通。
如穿九曲珠,旋绕势嵌空。
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
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
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
变幻开地脉,神妙夺天工。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
交通· 其他从火车站和汽车北站到狮子林只有3公里,坐出租车很方便;也可坐5路(东线)和2路公交车至狮子林站下车;由汽车南站和轮船码头抵苏的游客可乘1路、101路、102路公交车至观前街换乘3路或5路(东线)到狮子林。
文化地理· 历史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
翌年(元代最后一位皇帝顺帝至正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
园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
史载,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公元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父)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花80万银元,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整修,新增了部分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
苏州最禅意的园林苏州素有“园城”的美誉,拥有众多的园林,其中不乏禅意十足、浪漫唯美的主题园林。
在苏州这座城市中,一座座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艺术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情侣,成为了他们静谧放松、恋爱甜蜜的最佳去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苏州最具禅意和浪漫的三座园林。
首先是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
拙政园是一座具有260多年历史的园林,被誉为苏州园林中的“明珠”。
园内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是精巧的园林景观,中部是水景区,西部则是植物园。
拙政园以其独特的构思和精湛的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艺术的精华,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
步入园中,可以欣赏到精致的假山、清幽的水池以及错落有致的楼阁。
在这里漫步游览,呼吸花香与清新空气,心灵可以得到极大的放松,同时也是情侣们流连忘返、甜蜜共享的浪漫之地。
其次是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姑苏区。
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被列为世界遗产。
园内以石头假山为主,融合传统中国文化与园林艺术,给人一种沉稳而神秘的感觉。
狮子林特别适合那些喜欢寻觅宁静和思考人生的游客,园内小径蜿蜒,时而曲折,时而陡峭,每一步都是一次涅槃重生的体验。
园内的迂回小径和密布的石砌围墙增强了园林的禅意和隐秘感,给人一种迷宫般的探险感。
在狮子林里走走停停,品味文化和艺术,再配以轻轻拂面的微风,恍如置身于梦境之中,这里也是许多情侣纵情相依、倾诉爱意的地方。
最后是留园,位于苏州市沧浪区。
留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园林之一,也是苏州园林唯一以书法艺术为主题的园林。
园内有一座玲珑剔透、古朴典雅的书法馆,陈列着众多名家的书法作品,配以精巧别致的庭院景观,给人一种如画似诗的感觉。
园内还有着独特的标志性建筑,留园寿屋,是留园的代表之一、在这里,情侣们可以共赏书法艺术的魅力,聆听古老的历史故事,体验着古人的生活方式。
留园的禅意与浪漫相互交织,给人一种内外兼具的静谧之感。
无论是拙政园、狮子林还是留园,都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苏州狮子林:园林文化的代表之一苏州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市区内,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园林艺术的瑰宝"。
苏州狮子林占地面积不大,仅为2.6公顷,但它却集中展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精髓。
狮子林的建筑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原则,融合了自然景观、人工建筑和文化艺术元素,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进入狮子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小桥流水,桥上青石铺就,两面拱形石栏杆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狮子形象,凝聚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韵味。
穿过小桥,便可看到一座独特的假山——"墙石"。
墙石是苏州园林的一大特色,它是用黄金石垒砌而成的,宛如一道天然的山岳,巧妙地将园林空间分割开来,给人一种仿佛闯入山林的错觉。
狮子林内还有许多精美的建筑物,如曲径通幽的长廊、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每座建筑都经过精心设计,与周围的园景相得益彰。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当属"苏州十景"之一的"七曲桥"。
七曲桥由七座桥构成,构筑成曲折有致的弯曲,桥头雕刻了狮子形象,使得整座桥显得格外精致玲珑。
除了美丽的园林建筑外,狮子林还以其独特的景观和植物人文环境而闻名。
园内有一片极具特色的"楼兰葡萄"丛,这些葡萄架精巧地搭建在花砖和亭台上,形成一片别样的景观。
此外,狮子林内还有许多古树参天,其中最有名的是一棵拥有4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树冠如伞盖般巨大,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
苏州狮子林也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园内有一座古老的乐园,是清代乾隆皇帝的父亲康熙皇帝所建。
乐园的建筑和场景精美绝伦,展示了清代皇家园林的典型特征。
此外,园内还有一座名为"怡溪书院"的古建筑,书院内珍藏了众多古籍和字画,是学习和交流文化知识的地方。
在狮子林内还有一座古老的石碑,上面刻有经书和诗文,让人感受到古代文化的底蕴。
浅析禅宗对狮子林的影响摘要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和兴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园林。
本文着重以狮子林为例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禅宗的主要思想以及狮子林的概况,然后从狮子林的名称由来、假山叠石、匾额题名、建筑布局等方面对禅宗对狮子林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狮子林;禅宗;影响0 引言佛教传人中国早期的所谓“禅”,是印度佛教中一种修行方法,即由心意的安定、专注而获得智慧和超脱。
它本身不是独立的佛教学派,而是作为佛教三学“戒、定、慧”的内容之一【1】。
后来经过一段时期的演变和发展,禅就具有了新的内涵(即把“禅”视为众生具有的本性,是众生成佛的因性,本来面目【2】)而成为别有洞天的一“宗”了。
中国禅宗以慧能南禅为主脉,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反印度佛学人性与佛性截然分开的教理,跳出“艰苦修行”的模式,推出了一套快捷成佛的顿悟工夫。
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个特殊范畴,以满足游赏和居住等多重需要为目的,将人为的物质环境与自然风景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地创设的“第二自然”【3】。
中国园林肇始于商周时代帝王苑囿,兴起于春秋战国,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并出现了私家园林,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私家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情画意引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特征,后经历代造园实践,至清时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1】。
苏州名园狮子林,其历史可以上溯至北宋末年。
自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正式建园起,元、明、清、民国各个时期都屡有增建,形成了嶙峋假山与一汪碧水相依、松竹梅菊与亭台楼榭相伴的人化自然空间【4】。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曾说过:“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律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姿式,乃最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
”’狮子林就是这样一种体现了中国人生命情调与心灵律动的形态,在这片天地中,交融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情趣、审美观念以及空间意识。
苏州园林书法之六:禅心墨趣狮子林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园林之一,历史悠久,从建筑时代来说,它仅次于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为元代园林的杰出代表。
如今,狮子林作为苏州园林的特色典范,每日都迎来众多的参观者。
但是,它的前身,确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禅寺。
一身而兼有禅林与园林风格,在众多苏州园林中堪称独一无二。
狮子林的得名,即源自佛教典故,因为佛弟子形容佛祖讲经说法,是威力无比的“狮子吼”。
狮子林的兴建,最初是禅宗临济宗虎丘派的高僧天如惟则的弟子们为供养尊师而集资兴建,由于园内有众多北宋花石纲遗留下的湖石,这些太湖石形态各异,犹如一头头狮子,故而将具体物象和佛教禅理结合起来,为草创而成的寺院起名狮子林。
苏州园林中像狮子林这样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园林并不多见,大概只有狮子林和沧浪亭。
不过,随着狮子林从佛家转手到俗家,尤其是商人巨贾之家,其花园游赏的趣味逐渐掩盖了原先的禅理佛韵。
狮子林的最后一位拥有者是建筑师贝聿铭的叔祖贝润生,贝氏修葺狮子林后原打算对外开放,最终因时局变动而未能实现。
离狮子林不远的苏州博物馆即为贝聿铭设计,其地原是拙政园的一部分,现在被改造成这个样子,它与周边环境尤其是拙政园是否协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人的欣赏水平就是如此,盖棺定论,还有待于后人。
虽然贝聿铭在童年时经常出入狮子林,但青少年时代都在外地,接受西式教育,对苏州园林并不熟悉。
成年后的他第一次访问园林,已年届六旬。
那是在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的带领下游览留园,听完陈从周的解说后,他又回到留园入口,把曲曲折折的进园路线又走了一遍,以体会园林布局的讲究和妙处。
殊不知,那等同于缘木求鱼。
因为留园根本不是以这个入口为出发点而设计的,真正的入口大门在东边,已经被推倒,改成了停车场。
苏州四大园林中,真正具有历史感和鲜明时代特色的,只有狮子林和拙政园。
据说,倪云林曾参与过狮子林的设计,如果在游人稀少的时日,找对位置,放眼望去,多少还是能看到倪氏山水布局的影子。
古老的苏州狮子林:打造园林艺术的瑰宝苏州,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以其精美的园林而闻名于世。
在众多的园林中,狮子林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区内,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
狮子林的历史可追溯至元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它的名字来源于园林内一座古老的石狮子雕像。
这座石狮子是整个园林的象征,也成为苏州园林中独具特色的标志之一。
进入狮子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巧的石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形态优美的石桥。
石桥呈弯曲状,象征着园林中的人为善变。
站在桥上,可以看到园林内独特的布局和景致。
沿着曲线行进,令人领略到不同角度下的美丽景观。
狮子林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细致的布局而闻名。
园林内有着精巧的石雕和各种奇妙的景致。
其中最有名的是树盘石。
树盘石是以一块巨大的石头为基座,上面有一颗树状石柱,形状独特。
它被视为园林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
园林中还有一座名为"濠化亭"的亭子,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亭子之一。
它的名字来源于亭子周围形成了一片水濠,令人有如置身于水上的感觉。
亭子内部精心布置,有着典雅的家具和艺术品,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的生活风貌。
园林内的每一处都体现了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
无论是建筑物的布局还是花卉的种植,都透露着园林艺术家的智慧和才华。
古人常说"园林是画中有情,画是园外有意",狮子林正是将这种意境发挥到了极致。
除了园林景观外,狮子林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林内建有一座古老的宁禅寺,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佛教寺庙。
寺庙内保存着众多的佛像和经典文物,吸引了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作为古代园林的瑰宝,狮子林曾多次受到国内外游客的赞誉和探访。
1997年,狮子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成为苏州园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在当年被评为"最美的听濠园林"。
如今,狮子林已经成为苏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
狮 子 林狮子林简介:在苏州四大园林中,狮子林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狮子林始建于元至正二年( 1342 年),高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特建 “ 菩提正宗寺 ” ,后称 “ 狮林寺 ” 。
因寺园中湖石多似狮子形状,且中峰禅师原住在天目山狮子岩,还因为佛经中有 “ 狮子座 ” 的意义,而易名为 “ 狮子林 ” 。
全园面积约 1.1 公顷,近于正方形,以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假山众多著称,素有 “ 假山王国 ” 之称。
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 “ 桃源十八景 ” 之称。
狮子林是禅宗寺庙园林,惟则法师为禅宗高僧。
园因寺而闻名。
在佛学中佛为人中狮子,狮子座为佛之坐处,泛指高僧坐席,林即禅寺。
因此,狮子林本身即是一个宗教用语。
禅僧以参禅,斗机锋为得道法门,不念佛,不崇拜,甚至呵佛骂祖。
所以狮子林不设佛殿,唯树法堂。
而建筑题名全都寓以禅宗特色。
如立雪堂,为讲经说教之堂。
其名取自慧可和尚少林立雪之事:达摩祖师在少林修禅时,慧可为拜师在门外站了一个晚上,积雪没膝,后被达魔祖师收为弟子,修成正果成为禅宗二祖。
还有指柏轩、问梅阁等,都是以禅宗公案命名。
即便狮子林成为私家园林,这些建筑重建后,题名依然不改,可见狮子林是禅宗与中国园林相互影响的一个详细例证。
狮子林的假山:狮子林的假山从建造年代划分,可以区别为两个不同时期。
旱假山区、水假山区和南部假山区历史久远,迄今已有600多年;西部假山土山、真趣亭旁假山片、黄石假山片,系公元1918年最后一位园主贝仁元扩建时所为。
两个不同时期的假山,价值各有特色。
主假山历史悠久且蕴含禅意,是中国早期洞壑式假山群的唯一遗存。
西部假山仅是民国时期为扩大狮子林面积而建造,从造园艺术角度看整体布局与原有狮子林假山相互呼应。
西部假山石包土堆叠成山,俗称土山,在布局、设计、堆叠及建于假山上的建筑物在风格上继承了苏州园林传统的风格,特别是明清时期的苏州园林风格。
但是,民国时期的造园者也有创新。
弦外之音——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佛教文化第一篇:弦外之音——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佛教文化弦外之音——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佛教文化弦外之音——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佛教文化引言建筑向来被视为“凝固的音乐”,建筑园林文化中的象征文化恰如这音乐中的弦外之音,向游人传递着在园林表面意思之外的另一种含义。
象征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使得园林建筑更加的意味深长。
尽管在苏州大多数的古典园林是文人归隐后所建造的,常常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标榜隐居,但中国是佛教大国,所以除了有能反映文人气节的物品外,在很多的细节之处也会体现出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渗透。
现就以狮子林和留园中的部分景观为例:第一章狮子林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
第二年(元代最后一位皇帝顺帝至正二年),他的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
整园前寺后院,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又因《大智度论》中说“佛为人中狮子”,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取名“师子林”、“狮子林”,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
明万历年间加建佛殿,经阁,山门。
清顺治年间重修经阁,一时香火旺盛,乾隆年间又改名“画禅寺”。
公元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花了80万银元购得狮子林,又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整修,新增了部分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使得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
全园假山构成上,中,下三层,有山洞二十一个,曲径九条,以构建“山深重峨,峰高峦清,净土无为,佛家禅地。
”中国是多神教国家,特别是佛教传入后,很快与本土道教并行相融,形成佛道互补的局面.狮子林在假山中设一“棋盘洞”,典出道家吕洞宾和铁拐李对弈,这就是佛道相融的表现。
还有,狮子林以假山象征须弥山,也是受道教“壶中天地”的影响。
而“壶中天地”这则故事常被园艺家比喻以小见大的私家园林。
狮子林假山以小见大还借助于石头的象征义。
狮子林(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汉族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1]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3号。
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2]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2]中文名称狮子林外文名称Lion Forest Garden地理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占地面积1.1公顷开放时间03月1日-10月15日9:30-16:30,10月16日-次年2月底10:30-16:00景点级别国家4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40元/位(旺季),30元/位(淡季)著名景点听涛亭、立雪堂、卧云室气候条件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方言吴语-太湖片建议游玩时长1-2小时适宜游玩季节春季最佳1.1历史沿革2.2建筑布局3.3园林特点4.▪造园手法5.▪堆山与理水6.▪植物配置7.▪假山王国1.4主要景点2.▪燕誉堂3.▪花篮厅4.▪石舫5.▪卧云室6.▪问梅阁7.▪指柏轩1.▪古五松园2.▪黄石假山“小赤壁”3.▪南区水假山4.5园林文化5.▪倪瓒《狮子林图》6.▪皇家题诗7.▪与佛教的关系1.▪园林影响2.6历代园主3.7旅游信息4.▪园林票价5.▪交通信息历史沿革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
翌年(元代最后一位皇帝顺帝至正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
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
散文禅意与诗意并存的狮子林禅意与诗意并存的狮子林翁国霖||福建狮子林,是我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作,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2000年11月,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狮子林,始建于1342年(元代至正二年)。
据说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的拥戴。
1342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室”“圣恩寺”。
天如禅师谢世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废,后几经转手,重新修建。
解放后,由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重修后,于1954年对公众开放。
初夏时节,我来到狮子林游览。
狮子林园子面积虽不大,但从布局到亭台楼阁,都以小巧精致见长。
园内有竹林,竹下多怪石。
进园游览,用太湖石堆砌而起的叠石假山,就成了视觉主角。
假山造型玲珑峻秀,起起伏伏,布局紧凑,三面环水。
整个假山群分为上、中、下三层,有山洞二十一个,曲径九条,极尽迂回、曲折和起伏。
同时,东西两部分假山虽跨涧而分离,但最终又相连,分而复合,仍为一个整体。
狮子林,给游人带来了一种恍惚迷离的禅意趣味。
狮子林的禅意,在于狮子林本身即是一个宗教用语。
据说,在佛学中,佛为人中狮子,狮子座为佛之坐处,泛指高僧坐席,而林即禅寺。
狮子林的假山叠石,也大多状如狻猊者(狮子)。
狮子林不设佛殿,唯树法堂。
而一些厅堂和建筑,其取名都寓以禅宗色彩。
如“立雪堂”,为讲经说教之堂,其名源于一个禅宗的传说。
当我来到立雪堂前时,仿佛看到当年达摩祖师在嵩山少林寺修禅时,慧可和尚为拜其为师,在达摩祖师门外站了整整一个晚上。
虽然当晚雪花飘飘,厚厚的积雪已没膝,天寒地冻,但慧可和尚仍坚守而未放弃,以至于感动了达摩祖师,收其为弟子。
慧可和尚最终修成正果,成为禅宗二祖。
然而,我觉得狮子林留给我的印象不仅仅是禅意,还有浓浓的诗意。
园林内,除了峰峦奇秀、亭榭精美、花木绚丽多彩外,有些建筑的取名还赋以诗意。
如“卧云室”,是古时僧人休居的禅房,它的造型奇特,呈凸字形,双层,上下各6只戗角飞翘。